关于假冒网站的声明

图书搜索:

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 打造…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一行到人…

我社三种图书和一种音像制品获…

我社官方微信公众号入选首届“…

“新编21世纪劳动与社会保障系…

我校教师吴静钰出征里约奥运会…

《礼乐文明与中国文化精神》入…

我社3种出版物入选《2016年农…

人大社与帕尔格雷夫•麦克米伦…

我社与马尔沙维克出版社举行《…

优客工场两周年公司庆典暨《凿…

“中国的世纪—中国传统文化与…

《哲学与文化》入选中央和国家…

“全面从严治党,关键在党”读…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副司长谭方正…

《华为你学不会》入选2016年度…

李永强社长获评“2016中国出版…

《不忘初心》入选“2016年度中…

我社3种图书入选第三届全国党…

新商业文明与企业转型升级论坛…

人大社17年4月新书快递04-《英国土地法悖论研究(法学理念•实践•创新丛书)》

2017年04月26日

请点击下载:

/UploadFiles/XXGL/2017/4/人大社17年4月新书快递04-《英国土地法悖论研究(法学理念•实践•创新丛书)》.doc

 

书名:英国土地法悖论研究(法学理念•实践•创新丛书)
书号:978-7-300-23912-5
作者:洪荞                                                            
责任编辑:黄丽娟 何娜
页数:181
装祯:平装
出版时间:2017-04-17
定价:39元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本书卖点
本书系一本全面研究英国土地法的法学专著
本书系统介绍了英国土地法悖论关涉的理论、概念以及现象,并且分析了土地法悖论形成的法律原因、政治经济成因以及思想根源,同时还介绍英国通过19世纪的土地改革、20世纪的土地立法使得土地法悖论最终得到解决。本书认为,土地法的变迁植根于一国特定的法律传统,是一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具有与社会土壤的结合更为紧密的特征,并非单纯的法律问题。基于此,可以启发我们在中国当前土地法建设中做出更多有益的思考。

◆ 读者定位
法学学生
大专院校法学研究人员
土地法研究者

◆ 作者简介
洪荞,女,籍贯贵州贵阳,1976年5月生人。1994年就读兰州大学,获学士学位。2001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律史专业,2004年获法学硕士学位,同年留院工作至今。2013年获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外国法律史。2015—2016年,作为教育部和留基委教育调研项目访问学者,赴牛津大学法学院访学。
主要研究领域:英美法、英国土地法律史。目前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普通法中心兼职研究员,在《政法论丛》《中国法学(英文版)》《人权》等杂志发表论文十余篇。

◆ 内容简介
英国土地法悖论是英国土地法发展变迁过程中的特殊现象。这一现象主要出现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的17-19世纪,并对英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本书力图通过对英国土地法悖论现象本身、悖论形成的原因以及悖论发展走向的解读,来拓展对英国传统土地法特质的认识,并探寻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土地法变革的规律,以对中国当前的土地法建设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 简要目录
导 论1
第1章 英国土地法悖论之本体解构10
1.1 英国土地法悖论的有关理论 11
1.2 英国土地法悖论的有关基本概念 14
1.2.1 英国土地法悖论研究的基本概念 14
1.2.2 英国土地法的调整对象和法律渊源 22
1.3 英国土地法悖论现象分析 26
1.3.1 英国土地法传统性之形式表现 27
1.3.2 英国土地法传统性之内容表现 35
1.3.3 英国土地法的传统性与近现代法律关系调整需求的矛盾40
1.4 小 结 43
第2章 英国土地法悖论之法律根源45
2.1 技术困难——英国土地法改革的法律障碍 45
2.1.1 传统土地法的法律结构和法律内容 45
2.1.2 英国法解决特定具体争论的法律思维 47
2.1.3 近代英国法律职业阶层的状况 50
2.2 地产分类——英国土地法延续性的制度保障 54
2.2.1 自由与不自由保有地产的分类——人身依附关系的制度摒除 54
2.2.2 自由保有地产土地权益的分类——土地利用效率的制度保证 62
2.2.3 租赁保有地产——土地经济关系的制度空间 66
2.3 二元土地权益机制——英国土地法适应性的机制补充 69
2.3.1 衡平法对用益关系的确认——土地权益的补白 69
2.3.2 普通法对用益权的承认——土地权益的归位 75
2.3.3 信托与二元土地权益机制——土地权益的全面保护80
2.4 小 结 84
第3章 英国土地法悖论之生成土壤87
3.1 近代英国农业经济关系的相对稳定 88
3.1.1 长子继承对土地分割的限制 88
3.1.2 圈地运动对土地集中的促进 91
3.1.3 制造业繁荣对土地流转需求的消解 92
3.2 守成的政治制度与土地贵族优势的政治地位 93
3.2.1 英国政治制度的守成特点 94
3.2.2 英国近代议会改革与土地贵族优势地位的缓慢动摇 95
3.2.3 对法国革命的解读与法国法的翻译 99
3.3 土地自由流转与土地集中两种土地改革理想的博弈 101
3.3.1 自由主义的土地自由转让土地改革理想 102
3.3.2 集体主义的土地国家化土地改革理想 107
3.3.3 两种土地改革理想的博弈 109
3.4 小 结 112
第4章 英国土地法悖论之修正解决115
4.1 19世纪英国土地法改革——悖论之适应性修正 115
4.1.1 19世纪土地改革措施 116
4.1.2 19世纪土地改革的效果 120
4.2 20世纪英国系列土地立法——悖论之解决 123
4.2.1 公簿持有制的废除——现代土地法律关系基本模式建立 124
4.2.2 普通法地产的简化——二元土地权益保护机制的重组 125
4.2.3 不动产与动产法律规则的同化 126
4.3 英国土地法悖论现象的总结与思考 128
第5章 英国土地法悖论的拓展研究133
5.1 “英国土地法悖论”对我国现阶段土地法改革的启示 133
5.1.1 中英土地法之法律形式比较 135
5.1.2 英国土地法悖论现象的法律解构 137
5.1.3 对中国土地法改革的启示 141
5.2 中国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保护的历史、现状与路径选择 146
5.2.1 我国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保护现状 148
5.2.2 我国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保护的历史阶段性 154
5.2.3 国外对妇女土地权益保护的不同实践 159
5.2.4 加强我国妇女土地权益保护的思考 164
参考文献 169
后记 178

◆ 上架建议
土地法  专著 

◆ 书摘
古往今来,土地作为人类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资源,始终为不同社会形态下的统治阶级所重视,土地法也很自然地成为各国立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从迄今所知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古东方《乌尔纳姆法典》(约公元前22世纪),到当代世界各国发达的财产权制度,均将土地视为重要法律问题加以规定。可以说,土地法是人类法制史上最古老绵长的部门法之一,也是体现时代特征和展示社会发展因素的一个标志性的重要法域。
值得指出的是,土地法的理念和制度模式,伴随着西方两大法制传统差异的形成,展现了不同的个性与风采。大陆法系国家以古罗马法学家倡导的公法与私法划分的理论为基础,构建了以所有权为核心的财产法制度。而英国土地法制度则是在经年累月的社会实践中以经验主义的方式逐渐累积而成,不仅充满了历史的沧桑感,也承载了太多复杂和繁难的因素,其庞杂的法律结构和渊源往往让研究者望而却步。
应当说,研究包括土地法在内的英国法制史,必须重视它的中世纪时代。因为对于英国法来说,中世纪是一个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时代,也是一个极具创造力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英国人显示了自己非凡的勇气和法律智慧,不仅创立了独特的法制传统,也筑建起由普通法、衡平法和制定法构成的独特的法律体系。这支法律体系又在以后的历史中得以不断地延续和完善,最为典型地体现出了法律的连续性和持续不断发展的特征。走进英国法的历史,你不仅会明显地感受到,英国是一个极具法制特色和个性的国家,也会深深地感受到英国法充满着与众不同的历史穿透力和浓厚的历史气息。对英国土地法研究的感受也会是如此。
那么,从中世纪一路走来的英国封建土地法,缘何能够继续实现对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最为迅猛的英国土地关系的调整?缘何能在近代以来的英国,仍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面对英国土地法不可思议的历史延续性、适应性、包容性,人们该如何理解人类社会法律与经济的关系呢?多年来,英国土地法这一奇特和不可思议的法制现象,一直令学界困惑和难以解读,由此也导致了英国土地法悖论这一学术命题的诞生。
这部著作以丰厚的历史文献为依据,史论结合,脉络清晰,读起来会让你感受到历史的气息和论者的智慧。作者首次系统地梳理了英国土地法悖论的相关理论,指出诸多的土地法悖论指称,实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土地法结构繁杂,理论性不强,却能沿袭数世纪不改;其二,在近代依然适用的土地法在内容上明显落后于经济发展阶段,但却能够实现其调整功能。作者还对英国土地法悖论研究关涉的重要概念及其内涵等进行了界定和解析,并从土地法与经济的互动关系入手,对繁杂的英国土地法的结构、原则、土地权益以及发展演变的历程进行了详述广论。此外,作者对导致英国土地法悖论形成的法律技术障碍、制度自身具有弹性等法律成因,以及政治经济和思想根源的影响和现代土地法的改革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论证。最后,作者通过自己的研究得出结论,认为英国土地法悖论实际上是一个佯谬,英国土地法在近代的确滞后于经济发展阶段,但并未滞后于其所要调整的土地经济关系,且这一现象与我们已知的法律和经济互动理论并不相悖。

 

 

人大出版社天猫旗舰店 | 书香缘电子书店 | 中国高校人文社科网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中国一考网 | 教研服务网络 | 人大社内网 | 人大芸窗职教学苑 | 友情链接
京ICP证130369号 新出网证(京)字0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1号  有网站下载或登录的问题请联系:010-62516085
邮编:100080 联系电话:010-62514760 E-mail:club@crup.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