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假冒网站的声明

图书搜索:

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 打造…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一行到人…

我社三种图书和一种音像制品获…

我社官方微信公众号入选首届“…

“新编21世纪劳动与社会保障系…

我校教师吴静钰出征里约奥运会…

《礼乐文明与中国文化精神》入…

我社3种出版物入选《2016年农…

人大社与帕尔格雷夫•麦克米伦…

我社与马尔沙维克出版社举行《…

《中国经济2040》新书发布会暨…

梁国勇博士长安街读书会解读中…

聂敏里教授做客“人文咖啡馆”…

社科普及进校园 文化传承有创新

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揭晓 我…

我社官方微信公众号再度入选“…

我社3种选题入选中宣部、国家…

做强做亮主题主线 抓紧抓实重…

成中英先生做客“人文咖啡馆”…

我社8种选题入选教育部2017年…

人大社17年7月新书快递01-《变与革:另一扇窗看中国经济》

2017年07月11日

请点击下载:

/UploadFiles/upload/人大社17年7月新书快递01-《变与革:另一扇窗看中国经济》.doc

 

《变与革:另一扇窗看中国经济》
谢登科 著

 
原新华社著名财经记者谢登科作品
记录风云激荡的中国改革历程
揭秘跌宕起伏的中国资本市场一幕幕扣人心弦的篇章
为观察中国经济开启另一扇窗
厉以宁、戴秉国、龙永图、何平联袂推荐

版权信息
书名:变与革:另一扇窗看中国经济(记录中国经济改革历程,揭秘资本市场扣人心弦的历史篇章,厉以宁、戴秉国、何平联袂推荐)
定价:50.00元
作者:谢登科
书号:ISBN:978-7-300-24386-3
出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7年07月
字数:38.6万
开本:32开 148*210
装帧:平装
类别:中国经济-研究
中图法分类:F12

读者对象
经济观察者、爱好者,经济史研究者,经济评论家,经济新闻评论学习者、爱好者等

关键词
中国经济、中国故事、金融、证券、宏观经济、股市、改革、资本、经济评论、经济新闻报道、谢登科

作者的话
无论来自哪里,无论视角多么主观,你都无法回避这样一个事实:在向着现代化的奔跑中,中国正日益呈现出迥异于“西方规则”的发展模式,而且,这一模式正在被越来越广泛、越来越诚恳地认可和借鉴。观察中国样本,解读中国秘诀,已成为全球经济界的一个显学课题。

内容简介
纷繁的中国变革,靓丽的中国答卷,背后是鲜活的中国故事——这里有改革的沉浮与突破,有危机的警示与奋起,也有转型的艰辛与跨越。《变与革:另一扇窗看中国经济》通过一位从业二十余年的知名新闻人的笔端,回眸中国改革风云激荡的发展历程,记录中国经济潮落潮起的生动景象,尤其揭秘中国资本市场惊心动魄、浴火重生的幕后真相,为观察中国经济开启另一扇窗。
本书精选作者有关中国证券、金融、宏观经济等领域的作品八十余篇,分为“股市风云”“金融变革”“把脉中国经济”“成长的烦恼”“凝聚时代最大公约数”“激情燃烧的岁月”六大版块,于新闻中品读中国、洞察趋势,于变迁中揭示本质、启迪未来。

作者简介
谢登科 男,1972年12月生,中共党员,郑州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曾任新华社高级记者。 现任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副局长。

名人推荐
摆在我面前的《变与革——另一扇窗看中国经济》,抓住了经济生活、经济现象的“牛鼻子”,获得了一个个凌空远望的视点,洞察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的本源、本质和因果联系,才使报道显得更深刻、更有说服力、更有预见性,更能使人们耳目一新。
                                    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  厉以宁

这里,有一个文明古国毅然转型的艰辛与奋起,有融入世界的困惑与坚定,更有挺立潮头的豪迈和感慨;还有作者作为一个中国人、一个好的历史观察者和时代记录者对百姓安危、民族复兴和执政党治理的深切关心。
                                      前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戴秉国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遗憾的是,有的人对历史往往会“选择性遗忘”。于是,忠实记录历史、时常回望历史、永远铭记历史,更有其特殊意义。《变与革——另一扇窗看中国经济》既为当下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记录,也为后人研究分析中国经济改革发展历程提供了难得的样本。
                                                   新华通讯社总编辑  何平

如果我们善于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于变局中探寻变革的力量,在更大的视野里认识总结,进而学习继承开拓奋进的力量,那么,我们就会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拥有更大的信心和力量。我想,这应当是此著作的最大意义!
                    中国复关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谈判首席谈判代表  龙永图

章节目录
前言
01股市风云
第一章 揭开中国上市公司的神秘面纱
第二章 股海沉浮
第三章 改革画卷

02金融变革
第四章 四大国有银行上市
第五章 金融业改革攻坚克难

03把脉中国经济
第六章 国际金融危机下的中国经济
第七章 转型升级进行时

04成长的烦恼——改革沉浮录
第八章 热点纵论
第九章 深度警示
第十章 时代之殇
第十一章 表象背后

05凝聚时代最大公约数——评论“点睛”
第十二章 情撼天下
第十三章 剑指人心
第十四章 社稷之忧

06激情燃烧的岁月——贵州样本
第十五章 高原放歌
第十六章 大山风骨

高端勉励 观察大国开放发展的一扇窗 /戴秉国
跋 聆听不变的时代呼声 /龙永图

精彩样章
文摘①
卷首语
打开这扇窗,洞察趋势烛照未来

厉以宁

恩格斯说,在科学上,一切定义都只有微小的价值。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定义新闻记者其实也不会有太大的价值,尤其是在互联网和自媒体滥觞、热点和焦点瞬息迭代的当下,记者的职业价值还有几何?这已经越来越成为困扰当今许多媒体人的“心头之问”。 

但总有一些记者、总有一些报道,不仅创造了其当时的时代高度,而且能存留在人们的记忆里。有些作品今天读来,犹自散发出新鲜的气息,甚至让人掩卷而思。归根到底,是这些作品中有“趋势”。 

摆在我面前的谢登科新著《变与革——另一扇窗看中国经济》,其中无论是直面波谲云诡的股市风云、脱胎换骨的金融变革,还是把脉国际金融危机下的中国经济、发展关键时期的战略方位,抑或是揭示腐败大案的强烈警示、发展理念的深度嬗变,都抓住了经济生活、经济现象的“牛鼻子”,获得了一个个凌空望远的视点,洞察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的本源、本质和因果联系,使报道显得更深刻、更有说服力、更有预见性,更能使人们耳目一新。 

我一向认为,新闻报道贵在把握时代脉搏、难在预判发展趋势。从事经济报道的记者,更应该运用经济观察家的眼光和思维方式,考察经济活动和经济大势,深入浅出地揭示经济事实背后活生生的经济规律和经济原理,从而使经济新闻更好地发挥社会启蒙和社会设计的作用。 

当代中国正在迥异于西方路标的现代化道路上阔步前行,正在破解没有经验可循的超大规模发展的世界性难题,正在奋力推动全球化走出“以西方为中心”的旧轨道。我们可以自豪地说,这正是过去几百年里建立起来的资本主义文明经验体系无法解释的独特发展现象。

中国经验超越了西方知识体系的认知和反应能力,中国发展也必然在回应重大现实问题中推动重大理论创新。可以说,这是经济报道的好时代,更是经济记者集体经历的大挑战。 

    伟大的时代必然催生伟大的变革,伟大的变革更加需要深刻的洞察。作为经济学界的一员,我很感谢作者提供的这扇窗。我也期待更多的人打开这扇窗,一起发现趋势,共同把脉趋势,迎接我们这个民族更加灿烂的未来。


文摘②
序言
风景别致的一扇窗
何 平

时下,“中国故事”或曰“中国奇迹”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而中国奇迹最为耀眼的亮点当属中国经济奇迹。

那么,经济———这个抽象的概念到底意味着什么?

对普通民众来说,最直接的莫过于不断鼓起的钱袋子,接踵而至的是越来越多的人有了自己的房子、车子等祖祖辈辈未曾想到的财富,由此告别贫困、走向富裕;

对中国而言,比日益增长的财富积累更为重要的,是找到了打开通向民族复兴之门的钥匙,开启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跨越;

在世界看来,全球的经济版图正由于中国的迅速崛起而被重新绘制,古老的东方大国正以巨人的姿态大步迈向国际舞台中央。

而这一切的发生,不过是近二三十年的事情。

评价这一历史性巨变,不妨借用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曾经的概括:“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从这个意义上说,与其把这段文字看作是对一百多年前某个特定时期的历史描述,毋宁看作是当今中国发展进步的时代写照。

谢登科曾为我在新华社的同事,长期从事经济报道,是业内颇有影响的财经记者。在本书中,他力求通过回眸风云激荡的中国经济改革发展历程,以记者的视角为观察中国经济开启一扇窗。翻阅他的这些书稿,其中有些作品曾经过我手编辑审发,颇有一些熟悉感、亲切感,同时也通过重温这些中国经济改革发展的点点滴滴获得了一些新的思考与感悟。

我一向以为,时间本身并无意义,意义在于历史的赋予。

无论把近二三十年的中国之变放在五千年历史长河,还是置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卷中加以审视,都不难掂出它的分量。

它给了我们一个重要启示: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只有那些深刻影响着发展进程的重要节点才具有决定性意义。

“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的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如果探寻中国经济奇迹背后的逻辑起点,毫无疑问,是经过几十年艰辛求索发现的一个伟大的公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发现这一公式的意义绝不亚于阿基米德的发现。尽管这样的对比并不一定恰当。这位古希腊科学家试图“撬动整个地球”的豪言壮语,更多的只是理论上的浪漫想象,而对当代中国而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则是扭转乾坤的伟大创举与生动实践,是撬动历史进步的有力杠杆。

这一发现的意义在于,匡正并发展了以往有关经济社会发展的某些经验、模式、理论,使人们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展目标与发展阶段、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资源配置与财富分配、公平与效率等相互关系的认识,有了一个全新的观察视角,也使得一些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迎刃而解。

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次“移步而不换形”的精彩转身,其深远影响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显现。

对此,出于价值评判,国外有些人可能并不认同。但如果基于事实判断,谁又能予以否认?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遗憾的是,有的人对历史往往会“选择性遗忘”。

于是,忠实记录历史、时常回望历史、永远铭记历史,更有其特殊意义。

新闻是历史的草稿。虽可能比较粗浅,也不可能穷尽一切,但只要记录真实、客观、富有见地,既能反映历史事件原貌,又能揭示时代发展趋势,就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也就值得回顾、重温,进而从中获得启迪与警示。

或许,这正是谢登科编辑出版此书的目的与意义。在20多年的新闻生涯中,他采写的《关于中国股市的通信》《艰辛的奋起———中国自主品牌警示录》《假典型巨额亏空的背后———郑百文跌落发出的警示》等产生过较大影响的报道,既为当代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记录,也为后人研究分析中国经济改革发展历程提供了难得的样本。

如果说,当代中国经济发展是一幅风光无限的历史画卷,那么,改革开放无疑是最鲜明的底色,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则无疑是最为浓重的一笔。

站在新的起点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亿万人民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以如椽巨笔描画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壮丽蓝图,新的更精彩的画卷正在不断绘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指日可期。

对于经济问题,我知之有限。勉为其难写下一些由本书而引发的零碎感想,不知可否权当为序?

文摘③
2015年12月28日
“变”与“不变”看茅台
———经济新常态下的茅台转型新跨越

东经106°22′、北纬27°51′,海拔423米,这是孕育神奇的空间坐标;
30道工序、165个环节、1825天存贮,这是传承千年的独特工艺;

“1+N组合”、“133战略”、200款新品,这是常变常新的改革思维;

销售418亿元、利润225亿元、税金150亿元,这是跃动而出的最新数据———

看似无关的数字组合,浓缩进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茅台!

作为民族品牌的践行者,她一马当先一路奋进。

作为白酒行业的领军者,她首当其冲遭遇“寒流”。

在行业调整暴风骤雨的2015年,身处经济新常态下的茅台,命运更加牵动人心:茅台经济怎么看,茅台集团怎么干?

解析茅台这个样本,实际上就是回答新常态下贵州国企怎么干,贵州经济怎么办,进而实现新发展、新跨越。

变局——审时度势,居安思危,扛起领航发展新使命

12月20日,茅台镇茅台集团。一年一度的茅台经销商大会正在总部厂区举行。

“欢迎大家回家!”以董事长袁仁国为代表的茅台集团高管们集体起身,前所未有地向所有参会者敬礼。

其实,每年收官之际,茅台都会面向经销商评选“风雨同舟奖”。而今,这个奖项却有着非同寻常的含义———生死相依、荣辱与共。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英国文豪狄更斯的一句名言,折射出当前中国白酒行业真实的写照。

全球经济复苏持续低迷、国内经济下行压力重重、行业政策较大调整、消费市场变化加速;
白酒行业企业多、分散严重、产能过剩、竞争过度、广告过滥;

2012年底开始,一股前所未有的“寒流”悄然席卷整个白酒行业。中国白酒10年高速增长行情戛然而止。

作为行业老大,冷意最早挑动茅台供货商的神经。

昆明市斑铜厂有限公司30年前就是茅台年份酒的酒杯配套供应者。2012年底,公司总经理助理杨斌锋敏锐地发现,茅台要求的酒杯供货量开始下降,高端配套“五十年份茅台”的酒杯供应减少更明显。

冷意迅速层层传导。

越来越多的经销商发现,原来依赖的消费路径受阻,团购“拉”不动了。

市场一再触底,原来每瓶2000多元的茅台市场价格持续滑落。

 “以茅台为例,赢利空间从原来的100%~200%下降到现在的5%~10%,有些地方甚至出现倒挂。”杭州宏强酒业有限公司经理潘文祥说。

全行业的日子更是雪上加霜:全国18000多家酒企中,近1/3因销量锐减向衰退或倒闭边缘滑落。

今年一季度出炉的近180多份上市公司年报显示:酒企是下滑幅度最大的群体。
茅台,民族品牌,国家符号,中国白酒行业真正意义的“天花板”,她的一举一动都被视为行业的风向标。

茅台,时代先锋,贵州名片,全省经济当之无愧的“顶梁柱”,她的阴晴冷暖从来都是贵州省委、省政府关心的头等大事。

把握大势方能争取主动。

细心的人们注意到,贵州省委决策者早就把茅台放在国际国内政治和经济格局深度调整的大局中深入考量。

“未来10年中国白酒看贵州,把茅台酒打造成‘世界蒸馏酒第一品牌’,把茅台镇打造成为‘中国国酒之心’,把仁怀市打造成为‘中国国酒文化之都’,推动贵州白酒产业跨越式发展。”———2011年4月,时任省委书记栗战书提出“一看三打造”,鲜明传递了茅台集团必须加快转型的信号,明确赋予茅台转型升级的重大使命。

围绕发展思路、营销战略和管理模式转型,实现公务消费向商务消费、高端客户向普通客户、专卖渠道向直销渠道、被动营销向主动营销、国内市场向国外市场的转变———2013年4月,时任省委书记赵克志、省长陈敏尔为茅台如何应对新挑战指明方向。

2015年11月,省委书记陈敏尔把十八届五中全会后调研的第一站选在茅台。他深刻指出,“打破”才有生机,创新才有前途。茅台集团要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将
创新发展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强烈的担当意识和使命意识,正确处理好产量规模与质量效益,传统工艺与现代经营管理、深耕主业和拓展其他产业、厂区建设和周边城镇建设、品牌文化价值提升和生态环境保护、企业发展与人的发展六大关系,全力以赴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带动全省白酒产业转型升级。

殷切的希望,清晰的指向———大企业要有大担当,新常态要有新发展。茅台集团在全省经济发展大局中贡献突出、作用很大、地位重要、意义非凡。茅台这个百年品牌,必须做强、做优、做大、做久。

茅台人冷静审视遇到的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当暴利走下“神坛”,茅台人发现:供求关系需要重构,营销模式需要再造;消费群体碎片化,产品亟须多元化;国际竞争短板明显,加快转型压力重重。

当从“癫”峰中醒过来,茅台人缓过神来:原来面向公务团体的采购是论箱卖,现在面向一个个消费者是论瓶卖;以前客户找我,现在我找客户;原有的市场消失了,新的市场在哪里?

“市场在哪里?”“市场在哪里?”“市场在哪里?”一声声急切的追问中,茅台清醒意识到,在围绕市场展开的较量中,自己已经走到了无法绕开的“卡夫丁峡谷”。

卡夫丁峡谷,凝固了2300多年前一个沉重的瞬间。在这里,古罗马军队被萨姆尼特人击败,然后被迫从峡谷中用长矛架起的“牛轭”下通过……从此,“卡夫丁峡谷”成为一种奋起的警示———要谋求新的发展进步,就必须直面痛苦和
烦恼,跨越困难和挑战。舍此,别无选择。

新局——危中寻机,化危为机,开启调整转型新征程

年终岁尾,茅台厂区里人人行色匆匆。

已熬了两个通宵筹备经销商大会的公司副总兼销售公司经理王崇琳一直忙到了下午1点,才抽出身来到厂区一隅吃了一碗面。1点半,他还要向董事长汇报下一步市场应对策略———

“经济新常态下,白酒行业仍然保持‘四个没有变’,一是白酒作为中国人情感交流的载体没有变,二是白酒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标识之一没有变,三是白酒作为中国人的偏爱消费品没有变,四是中国人消费白酒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习惯没有变。”袁仁国分析道。

“生产是一线,市场是火线。茅台的销售情况现在实行日报,每天要放到每一位集团高层的办公桌上。”王崇琳说。

2015年,王崇琳在外面跑市场的时间至少有半年以上。“以往,这些时间可能大多是在应付各种批酒的条子。”他坦言。

承受转型阵痛,通过理性消费实现市场增长,这是王崇琳眼中茅台市场属性的理性回归,也是必须适应的新常态。

“这种回归,对茅台的产品、管理、服务能否更加契合市场,能否更加迎合消费者,绝对是全方位考验。”

一个真正意义的自主民族品牌,唯有不断转型创新,才能赢得经久不衰的生命力。
一百年前,还在小作坊酿制的茅台先辈们,正是靠着这种对“求变”的渴望和实践,一步一步让茅台走出山谷丘壑,走向转型升级。而每一次升级,都是茅台的一次自我调整,

自我革新,自我求变。

“变,就是要跳出茅台看茅台,跳出茅台想茅台。转,就是要依托创新,突破制约发展的一个个瓶颈。”茅台集团党委书记李保芳说。

从“坐商”到“行商”,茅台的营销战略变了———融入“互联网+”,强化“智慧营销”,让扁平化、智能化销售成为茅台新常态。

从“单品独大”到“1+N 组合”,茅台的产品结构转了———

做好“酒内文章”。3年来,茅台开发个性化产品近200款,试水文化酒、纪念酒、收藏酒市场,培育新的增长点。

拓展“酒外天地”。探索白酒期货、白酒银行新业态,筹建多彩财险、华贵人寿等公司,打造金融板块,加快实现产融互动。

从“名酒”到“民酒”,茅台的市场理念变了———注重普通人、年轻人等消费群体培育,通过一批子品牌充分释放商务消费、大众消费的潜力,公务消费占比从原来的30%下降到1%。

借“金奖百年”等盛大庆典深耕海外市场,开展“个性营销” “事件营销”,推进茅台在东南亚、东欧、台湾等海外市场风生水起。

从“单赢”到“多赢”,茅台的管理模式转了———推动内部智库建设,探索建立白酒价格指数和价值指数,建立行业标准引领白酒产业健康发展,实现战略管理突破。

实施品牌战略,促进资本向品牌集中,技术向品牌集成,人才向品牌集合,资源向品牌集聚。

从“综合使用”到“循环利用”,茅台的发展方式变了———在中国白酒行业,茅台独家首创生态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园,将酒糟变废为宝,循环利用,既创造了经济效益,又实现了生态保护。

转中求新。茅台从市场逆境中最早脱困,最早得益。

随着市场的全方位打开,茅台销售不降反升。今年以来,公司主导产品的销售量、利税总额、利润、税金、人均创利税、人均上缴税金、股票总市值、品牌价值等高居中国白酒行业榜首,公司资产总额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据1至8月的统计,在贵州省国资委19户独资和控股企业中,茅台集团利润占96%,税收占60%,对全省经济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变中求新。茅台应对市场的能力更强,自信心更足。

站在“十三五”的门槛上,茅台决策层近期高调亮出自己的目标:到2020 年,白酒产量达到12 万吨,销售收入1000亿元,海外市场销量实现10%~15%的年均增长率。

“依靠创新适应新趋势,依靠创新把握新常态,依靠创新实现新跨越。”袁仁国信心十足。带着光荣和梦想,带着辛酸与伤痛,踏上转变之路的茅台在一个全球资源、全球市场、全球规则的世界里一路向前奔跑。

大局——坚守品质,创新引领,创造民族品牌新辉煌

品牌的力量在于创新,也在于坚守。千百年来,支撑茅台这个优秀民族品牌持续前行的,是与大自然相互渗透融合而成的天人合一的生产方式、工艺流程和身后朴实的企业文化。

善于创新,精于传承,精准拿捏好“变”与“不变”的尺度,是茅台经久不衰的重要法则。新形势下,更需清醒谨慎。

始于秦汉,熟于唐宋,精于明清,盛于当代。国酒茅台,是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智慧结晶,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一种物化符号。

“茅台神秘的工艺吸引着我,使得自己能在茅台一干就是50年。”有“茅台教父”之称的季克良一语道出了茅台的生存之本:茅台要做“久”,必须忠诚依赖对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对质量的坚守。

质量是茅台的生命线,茅台人的精神就是牢牢守住了质量的底线。

产量服从质量、成本服从质量、效益服从质量、速度服从质量———茅台繁多的规章制度中,有关质量保障体系的条款最多、内容最细、要求最苛刻。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无论形势如何变化,对产品质量的忠贞不渝、始终如一,使得茅台成为亚洲成长最快的企业之一。

12月20日。茅台公司制曲二车间过磅房。

质检员张晓锋正在对原材料的色泽、千粒重、水分、农残等逐一查看,检测程序涵盖21项品质指标和135项食品安全指标,这是他每天工作的唯一内容。仅今年11~12两月,茅台就向供应商退回不合格高粱1.2万吨。一瓶酒从投料到出厂,30道工序、165个环节环环紧扣,严丝合缝。

“从茅台酒厂成立至今,只有假茅台鱼目混珠遭查处,从未有过真茅台因质量被投诉。”袁仁国说。

流水潺潺,穿行于崇山峻岭间的赤水河孕育了灿烂的中华酒文明。

平均海拔880米,年平均气温16.3℃,年日照时数1400小时,无霜期311天,年降雨量800至1000毫米……偏离了这些数字中的一个,便不再是茅台。

为了这个不可复制的生态环境,茅台做足了自己的“加法”和“减法”———

加:连续10年每年出资5000万保护赤水河;
减:200多家造纸厂和手工小作坊相继关闭;
加:投资上亿元升级排污系统;
减:厂内及周边868户居民迁出;
…… ……

“为捍卫品质所做的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袁仁国说。
如果说品质赋予了茅台生命,文化则赋予了茅台灵魂。精神信仰,孜孜不倦,是保住国酒这块招牌的最高防线。
“每一瓶酒都装满真实,盛满责任。”这是茅台对诚信文化最生动的诠释。

贮足陈酿,不卖新酒;
不降品质,不降价格;
不改初衷,不忘初心。

1999年起,茅台率先在白酒行业提出“文化酒”概念,推崇中西文化的包容、兼容、相容,让国酒茅台散发出愈来愈强烈的文化张力。

刚刚过去的11月,美国旧金山市决定把每年的11月12日定为旧金山的“茅台日”。这是对茅台品牌的推崇,更是对茅台文化的敬重。在坚守中传承品质,在创新中引领时代。

无论岁月怎样更迭,茅台的灵魂深处,始终搏动着更高飞跃的渴望。从上世纪50年代的工业化改造,到90年代晚期的市场化改革,再到本世纪初的股份制运作,以及今天面向世界一流企业锻造民族精品的孜孜以求,茅台一天天、一步步从贵州走向全国,从中国走向世界,展示的是绵长深厚的酒文化魅力,高扬的是中国民族工业屹立于世界之林的光荣和梦想。

鼓角声声,风雨兼程。

茅台,在人们关注的目光中成长、校正,无论忧思还是希望,她都深深镌刻进经济社会前行的脚步里。

茅台,是一个比我们的生命更古老也更年轻的话题,它是正在发生的、鲜活的、变化着的故事。

茅台,是一个样本,浓缩着传统企业不断革故鼎新的艰辛历程。
茅台,更是一个启示———

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唯有坚定不移地推进结构性改革。这是企业发展之要,是贵州发展之要,也是中国经济发展之要!


*样书以及其他资料请联系:
周莹(@周粥粥):
电话:010-62511612 ,15901535585
QQ、微信:383902102
邮箱:fly_614@126.com

 

 

 

人大出版社天猫旗舰店 | 书香缘电子书店 | 中国高校人文社科网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中国一考网 | 教研服务网络 | 人大社内网 | 人大芸窗职教学苑 | 友情链接
京ICP证130369号 新出网证(京)字0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1号  有网站下载或登录的问题请联系:010-62516085
邮编:100080 联系电话:010-62514760 E-mail:club@crup.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