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假冒网站的声明

图书搜索:

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 打造…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一行到人…

我社三种图书和一种音像制品获…

我社官方微信公众号入选首届“…

“新编21世纪劳动与社会保障系…

我校教师吴静钰出征里约奥运会…

《礼乐文明与中国文化精神》入…

我社3种出版物入选《2016年农…

人大社与帕尔格雷夫•麦克米伦…

我社与马尔沙维克出版社举行《…

《中华读书报》| 人大社:主题…

《劳特利奇哲学史》出版座谈会…

《曲青山党史论集》出版发行

人大社四种图书入选“第五届马…

中国刑法学研究40年报告会暨“…

“吃了么您呐?——与味道有关…

李永强:读懂十九大报告明确中…

我社荣获第六届韬奋杯全国出版…

人大出版社荣获“2017中国版权…

我社《世界的苦难》获得第九届…

人大社17年12月新书快递19-《余映潮中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实录及点评》

2017年12月28日

请点击下载:

/UploadFiles/XXGL/2017/12/人大社17年12月新书快递19-《余映潮中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实录及点评》.doc

 

还在为孩子学不好古诗词而头痛吗?
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先生  最新力作
领会古诗词教学之法
感受古诗词教学之美

书名:余映潮中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实录及点评
作者:余映潮 著  杨雪桥 点评
ISBN: 978-7-300-25123-3
定价:45.00元
开本:16开                                     
页数:220页                                 
出版时间:2017年12月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编辑推荐:
古诗词教学是文言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但由于古诗词的语言含蓄凝练、表现手法多样等因素,学生的学习存在较大的困难,古诗词教学似乎是一个难以破解的难题,老师们在教学古诗词时容易走入种种误区。
本书能够在教学创意、内容选择、思路策划、活动设计、背景铺垫、朗读吟诵、品析欣赏、课堂对话、知识教育等方面给一线中学语文老师以启发,有助于老师提升教学素养,形成优雅生动的教学过程。

内容简介:
本书从余映潮老师的数百节公开课中,精选出15节古诗词名篇教学课,以课堂实录+名师点评的形式呈现给读者,真实还原了余映潮的课堂教学全过程,细致解析了古诗词教学的课堂设计和教学方法。
语文教师可以从中学到教授古诗词的基本思路,从而提高自己的古诗词教学素养、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而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体会到古诗词教学之美。

作者简介:
余映潮,语文特级教师,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名师教研中心主任,创建了“板块式、主问题、诗意手法”阅读教学艺术体系。已在各类专业报刊上公开发表各类教学文章1600余篇,出版了《余映潮的中学语文教学主张》《这样教语文——余映潮创新教学设计40篇》《致语文教师》《余映潮语文教学设计技法80讲》《余映潮中学语文精品阅读课教学实录》等15本专著。
杨雪桥,河北省石家庄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语文教师、语文教研组组长,中学一级教师。参编《语文教师教学用书》《初中学科教师专业发展指导•语文》《阅读教学的智慧》等,发表语文教学类及文学类文章多篇。

卖点:
•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的课堂教学智慧
•一线语文教师的精彩点评
•攻破古诗文教学难点
•课堂教学三把钥匙:“板块式”教学思路、“主问题”设计、“诗意手法”的运用
•在教学创意、内容选择、思路策划、活动设计、背景铺垫、朗读吟诵、品析欣赏、课堂对话、知识教育各方面,给老师以全面启发

上架建议:
教师教育 / 语文教学

读者对象:
中学语文教师

目录:
1.《行路难》(其一)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2.《念奴娇•赤壁怀古》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4.《山居秋暝》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5.《李商隐诗二首》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6.《登高》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7.《木兰诗》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8.《蒹葭》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9.《饮酒》(其五)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10.《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11.《天净沙•秋思》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12.《石壕吏》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13.《声声慢•寻寻觅觅》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14.《迢迢牵牛星》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15.《清平乐•村居》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精彩书摘:
《行路难》(其一)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授课时间:2009 年 4 月 17 日
授课地点: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第二中学

行路难(其一)
/ 李白 /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师 :我们今天学习李白的《行路难》。让我们一起读一下背景材料。
(屏幕显示,学生齐读)

师 :皇帝把李白召到宫里去,只让他写写诗,过了一段时间,给了他一点钱,让他离开长安。李白于是写了三首《行路难》表达自己内心的苦闷。再读背景材料。
(屏幕显示,学生齐读)

师 :请同学们把“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情怀”批在课题旁边。“怀才不遇”的意思是,有才能但是无法施展。
点评 :介绍背景——赐金放还、怀才不遇。极其简洁的导入,高度凝练的概括,显示出把教材“读厚教薄”的功力。
师 :看我们的学习任务——吟读,感受诗中的美句。
(屏幕显示)

师 :吟读之前,大家拿起笔画出这样几个地方。
勾画两个字——“玉盘珍羞”的“羞”、“直万钱”的“直”。教材的注释告诉我们,这叫通假字,用另外两个字“馐”和“值”来表达,意思是一样的。
再画两个字——“停杯投箸不能食”的“箸”、“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济”。这两个字的含义很重要。“箸”,筷子。“济”,渡过。这两个字在现代汉语里我们常常用到。
再画两个词——“长风破浪”、“云帆”。“长风破浪”原来的表达是“乘长风破万里浪”,它比喻的是一种境界,抒发的是实现政治理想的愿望。“云帆”是“高高的船帆”的意思,用一个“云”字来形容船帆,令“云帆”这个词显得特别高雅。
师 :请大家齐读课文,我来听一听。
(学生齐读全诗)
师 :好。我觉得节奏有点儿问题。“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教师模仿学生读书,二二三节奏) 这种节奏和作者表达的心情不太吻合。作者这时的心情是比较郁闷的、茫然的、急切的,所以读这首诗时应主要使用四三节奏来读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教师示范四三节奏) 如果读成“拔剑/四顾/心茫然”(教师模仿学生二二三节奏) 就不好了,对不对?好,一起来读。
(学生再次齐读全诗)
师 :这次好听多了。聪明!我刚才听出来一个很好的地方——你们比较注意这首诗情感的抑扬。有两联我们还可以再体会一下。第二联“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是抑好呢,还是扬好呢?一定是抑。最后一联“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呢?一定是扬。来,再试。第二联要抑,最后一联要很好地扬。
(学生第三次齐读全诗)
师 :好。最后一句我们再来学读一下。跟我读。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师 :太好了,听起来,有些同学读得很有感受。
点评 :朗读指导——“四三”节奏,注意“抑扬”。全诗只有八十二字,虽不算长,其情感却百转千回,朗读指导上将其概括为“抑扬”二字是非常恰当的。霍松林主编的《名家讲解唐诗三百首》中说 :“这首诗……给读者的感觉却像纵横驰骋的长篇歌行。短篇之所以有长篇的格局、气势,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百步九折’,深入地揭示了感情的激荡起伏、瞬息万变。”
师 :下面思考一个问题——感受诗中的美句。哪句美呢?哪句最美呢?开始思考,并且用笔写下你感受的关键词。
(学生思考,批注)
师 :好,我们试着来交流一下。刚才我看见大家都很用心,那么现在就来谈谈你所感受到的诗中美句。请举手发言。
(学生举手)
师 :请你来,谢谢。
生 1 :我觉得诗中的美句是最后一联。
师 :请你解释一下。
生 1 :前面虽然已经说了“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最后仍然要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表明了作者虽然遭受排挤,怀才不遇,但仍不放弃自己的梦想,我觉得这是一种人格美。
师 :这里表达了作者奋发图强的精神,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期盼和向往。谢谢你。
(学生举手)
师 :好,你来回答一下。
生 2 :我觉得第四联“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很美。这里运用了吕尚和伊尹的典故 , 表明自己对前途的希望和信念,这种信念我觉得也很美。
师 :用典故来说话,来表达自己的心意,既是一种手法,也给人以美感。好,继续。
生 3 :我觉得美句是倒数第二联“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它说出了作者当时怀才不遇的心情和内心的凄苦。
师 :反复、反问,表达了一种悲怆的情感,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一联形成强烈的反差,好像给我们一种在一片迷茫中突然眼前一亮的感觉。真美!
生 4 :第三联“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里不仅表现出一种自然美,而且我认为,黄河不那么容易渡过,而太行山此刻也已经雪满山,这里表现他想实现抱负的时候,大自然也仿佛在和他作对,这就表现了他在官场上的不得志和内心的忧郁。
师 :这里看起来是实写,好像是写自然状况,实际是虚写,是用比喻来表现作者无路可走时的迷惘心情,这里写的是心情、感觉,和“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这一联密切地照应着。
师 :好,我们再来齐读课文里最美的句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学生齐读)
师 :这个句子为什么美?我们来体会一下。
(屏幕显示)

师 :这个句子的含义是乘风破浪,沧海扬帆,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动态的、勇往直前的画面。它表现出海阔天空的意境,描述了作者壮思飞扬的理想境界。因此人们用“千古雄句,激荡人心”来评价。
点评:“感受诗中的美句”,其实只是一个“圈套”,因为《行路难》句句皆美。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激起学生思想的浪花,让他们深入阅读文本。由于每个人选取的句子不尽相同,也就在回答问题的同时对诗歌进行了多角度赏析,课堂交流也就能异彩纷呈,学生也就能集思广益。
…………

实录赏析
对酒高歌世路艰,太白剑气欲冲天。
云容黯黯长亭冷,雪意萧萧古道寒。
九万里风鹏正举,八千顷浪可扬帆。
悲喜跌宕情难抑,尺水兴波著伟篇。

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 :他有着非凡的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他有着狂傲的人格,“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他有着不羁的品质,“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他有着豪放的气度,“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其一);他有着浪漫的情怀,“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他有着澎湃的激情,“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京别儿童入京》);他有着奇特的想象,“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他有着万千的悲愁,“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其二)……
他是一个谪仙,是一个传奇,是盛唐魅力的集中体现者 ;他是万钧的雷霆,是千里的狂飙,是唐诗里的霓裳羽衣曲。
关于《行路难》的创作背景,我曾写过如下一段话:
在李白的思想中,既有儒家积极入世、建功立业的成分,又有道家功成身退、全身远害的因子。并且以前者为重,“身退”的前提是“功成”。所以,“济苍生”“安社稷”一直是李白的强烈愿望。他不愿通过科举按部就班地一步步踏上仕途,而是希望通过自己的才能学识,通过任侠、寻仙访道、隐居、干谒等社会活动为自己树立巨大声誉,一举成名天下知,从而获得帝王的擢用,由布衣而至卿相。机会终于来了,天宝元年(公元 742 年),在友人的推荐下,李白被征召入京,他欣喜异常,以为“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李白《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的远大抱负终于可以实现了,于是高呼“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孰料等待他的只是一个徒有虚名的“翰林供奉”,他的工作竟大多是为皇家增添宫廷乐趣,点缀升平景象,满足唐玄宗的享乐需求。此时的李白,虽有“玄宗降辇步迎”“御手调羹以饭之”“力士脱靴”“贵妃捧砚”等传说中的所谓荣耀,但由于眼前之境与他心目中的政治追求相差甚远,所以心中还是不甚欢畅的。再加上李白“戏万乘若僚友,视俦列如草芥”(苏轼《李太白碑阴记》引晋代夏侯湛语)的桀骜不驯的性格与唐玄宗要求其做一个驯服的御用文人的矛盾,还有权臣贵戚的排挤,天宝三载(公元 744 年),李白被“赐金放还”,这首诗就是写于他离开长安之时。
上面这段文字是我在深入阅读李白传记、李白诗歌研究著作的基础上梳理出来的,是我在阅读了几万字的作品之后提炼出的几百字。仅仅将创作背景弄个清楚明白,尚且需要花费这样大的力气,那么,可想而知余老师进行这首诗的教学设计时所付出的艰辛。
余老师曾经说 :“我用‘大量’的课,表现我对课文极其认真的反复研读。我的公开课无一不是艰苦地精读教材、精读有关文献的结果。典型的例子是,为了研读欣赏《记承天寺夜游》‘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个句子,我整理了 4500 字的资料 ;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句解’资料,有 17000 余字 ;更典型的例子是,2013 年暑假,我用 18 天的时间,写出了 18 篇角度各异的赏析《孔乙己》的短文。”
美国作家海明威曾说 :“冰山运动之所以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赏析余老师的课,首先应该看到他在课前所做的努力。
我们看到余老师对《行路难》的教学有明晰而极具层进之美的思路,有吟读、联读、译读、背读、吟诵等多种阅读形式,有诗意的赏析、巧妙的穿插、丰厚的积累,让我们看到课上的余老师左右逢源,应对自如……
而在这背后,他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那些我们能想象到却未能直观看到的内容才是余老师所有教学艺术的精髓所在。一棵树,我们只倾慕它的树干高耸入云,却不知,在我们看不见的地下,在无边的黑暗中,它的根在怎样向土壤的深处扎下去,在进行着怎样艰难的探索。没有树根的事业,也便没有树干的事业、树冠的事业、花的事业、果的事业。在余老师铸成的教育教学理论大厦的下面,有他大量深入研究打下的地基,有他艰苦卓绝的探索和夜以继日的努力——这是最值得我们学习的。
“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陆游《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赏析余老师的课,我们还要看到他在教学材料选择上的明智之举。
当我们坐拥教学素材的宝库,面对里面琳琅满目的奇珍异宝时,内心满是充盈和喜悦,恨不得一股脑儿都给学生一一展示出来。然而,这样便错了。在有限的四十分钟时间里,领着学生走马观花一遍,蜻蜓点水一遍,能给他们留下什么深刻印象呢?
我们看余老师关于《行路难》创作背景的介绍,归结起来也就是“赐金放还”“怀才不遇”八个字。对于这首诗的背景,学生知道这八个字也就足够了。真要放开了讲背景,一节课都讲不完。这八个字真可谓是“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刘禹锡《浪淘沙》)了。选择怎样的素材为我所用,既要关注文本的自身特点,更要关注学情,关注学生的语文水平、心理特点、认知倾向、已有经验、起点能力等,从而选择学生最需要的东西给他们。余老师的这节课,诠释了他对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非常讲究课文研读”“十分重视教学思路”“关键在于课堂活动”“精心考虑积累丰富”“特别关注能力训练”。

 

 

 

人大出版社天猫旗舰店 | 书香缘电子书店 | 中国高校人文社科网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中国一考网 | 教研服务网络 | 人大社内网 | 人大芸窗职教学苑 | 友情链接
京ICP证130369号 新出网证(京)字0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1号  有网站下载或登录的问题请联系:010-62516085
邮编:100080 联系电话:010-62514760 E-mail:club@crup.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