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假冒网站的声明

图书搜索:

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 打造…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一行到人…

我社三种图书和一种音像制品获…

我社官方微信公众号入选首届“…

“新编21世纪劳动与社会保障系…

我校教师吴静钰出征里约奥运会…

《礼乐文明与中国文化精神》入…

我社3种出版物入选《2016年农…

人大社与帕尔格雷夫•麦克米伦…

我社与马尔沙维克出版社举行《…

我社“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当…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访问墨西哥…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在印度新德…

《时代大潮和中国共产党》荣获…

我社《礼乐文明与中国文化精神…

“新时代 新教育 新使命”读书…

《中华读书报》| 人大社:主题…

《劳特利奇哲学史》出版座谈会…

《曲青山党史论集》出版发行

人大社四种图书入选“第五届马…

人大社18年3月新书快递15-《教语文:12位小学名师的成长故事》

2018年03月16日

请点击下载:

/UploadFiles/XXGL/2018/3/人大社18年3月新书快递15-《教语文:12位小学名师的成长故事》.doc

 

书名:教语文:12位小学名师的成长故事
作者:薛炳群  著
ISBN:978-7-300-25158-5  
定价:45.00元
开本:16开                                     
页数:正文页码,208;印张页码,216                                  
出版时间:2017年12月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编辑推荐:
本书介绍了12位小学语文名师,他们为突破语文教学的各种难题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他们代表了基层教师的形象,他们的努力涉及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诗歌教学、儿童戏剧教学、立人教育等众多方面,值得一线语文借鉴。
他们的专业成长可以唤醒一线教师内心专业成长的渴望,让其找到专业成长的信心和力量。

内容简介:
本书记录了12位小学语文名师的成长故事,他们的成长并非一帆风顺,他们孜孜以求语文教学的规律,他们都成为学生喜欢的好老师,教语文,他们很幸福。
书中12位名师各具风采:他们或开发了“课内海量阅读”教学法,或创立了“三点一线”识字法,或创造了“读思议说”四步习作教学法,或构建了“复调语文”课程,或进行儿童戏剧教学,培育孩子的语文素养……
他们的努力涉及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诗歌教学、儿童戏剧教学、立人教育等众多方面,值得借鉴。
本书适合语文教师、语文教研员培训和阅读。

作者简介:
薛炳群,山东省潍坊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语文教研员。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山东省教学能手,潍坊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长期致力于教师专业成长、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以及儿童阅读推广。著有《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小学语文有效教学评价》《小学语文教学名家地图》《寻找中国雷夫》等。

卖点:
•书中12位小学语文名师全部来自基层教学一线,其专业成长对基层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借鉴意义。
•本书涉及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诗歌教学、儿童戏剧教学、立人教育等众多方面,值得借鉴。

上架建议:
教育读物 • 语文教学

读者对象:
中小学语文教师、语文教研员

目录:
序  教语文,你幸福吗 
韩兴娥:坚持推广课内海量阅读
在海量阅读之路上求索
课内海量阅读简单易行
于秋婷:用童心发现语文
课堂研究:让儿童站在中央
整本书阅读:用童心发现美好
四季课程:让童心自由飞扬
张丽:追梦路上的识字情缘
课堂上学习方法 —— 识字教学的中心点
生活中巩固拓展 —— 识字教学的延伸点
活动中激发兴趣 —— 识字教学的支撑点
陈鸿:相遇在春天
童书,唤醒生命
学习,源于兴趣
教学,成于智慧
张云杰:专注的力量
就这样与“三原色”结缘
和学生一起聆听语言之美
不做“指挥学生头脑的手”
简约的课堂散发着浓烈的语文味儿
付晓萌:从学科教学到学科教育
站稳儿童立场,营造有爱家园
构建“五自”课堂,实施自主教育
引入教育戏剧,搭建展示舞台
融合无界教育,叙事丰盈生命
阅读中外经典,书香润泽童年
巧用对话评价,架筑心灵桥梁
张天香:天生为教育
从“传统语文”到“说语文”
从“学科教学”到“超学科主题”课程
从传统教室到“云资源”教室
李洪芹:放歌心灵
在迷茫中艰涩前行
踏上了习作之旅
坚守心灵深处的蜕变
一路同行的惊喜
袁丽:戏剧点燃精彩
做别人眼中不可思议的事
大家一起来演戏
戏里戏外皆精彩
李凤君:恪守初心,执着坚守
以身示范,坚守课堂
成立学科教研团队,坚持教学研究
耿艳丽:美丽的花婆婆
爱上组诗
海量创诗
生活即诗
节日融诗
童书练诗
绘本化诗
孙云霄:复调悠扬
复调初成
复调咏叹
复调吟哦
复调悠悠

精彩书摘:

教语文,你幸福吗
在课堂上发现老师,引领老师专业成长是我的一项主要工作,如何让每一位老师享受职业的幸福,是我最关心的话题之一。
“教语文,你幸福吗?”每到一所学校,我都喜欢问老师们这样的问题。被问者一般会默默地笑笑,很少有人正面做答。我发现,很多老师并不幸福,从他们紧锁的眉头、匆匆而沉重的脚步可以看出来。为什么大多数老师很认真、很努力,却享受不到做老师的幸福?我想,原因很多,比如对教育的认识不清晰,比如受到教育体制的制约,将力气用错了地方,就没有了幸福可言,甚至心生倦怠。我很心疼这些老师,因为我相信他们原本可以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可以成为幸福的老师。
老师的幸福感来自哪里?我想,很大一部分来自职业幸福感。那么,怎样才能提升老师的职业幸福感?我想,身边典型的引领或许是最好的方法之一。
我仔细回味身边优秀小学语文老师的成长,一开始他们也如路边的小花,默默无闻,可一旦他们发现了自己的价值,就会超越现实的限制,在自己的课堂上展现出真善美的东西。他们开始做真正的自己,执着而坚忍,阳光而厚实,慢慢地,专注的他们成为了最好的自己。
十年前,韩兴娥老师是一个很不起眼儿的老师。她不善于交际,更不善于上公开课,就是凭着一股对语文教学的倔劲, 十余年执着探索,她总结出了一般老师都能操作的“课内海量阅读”教学法。她的教学法影响了繁华如北上广、偏远至乡村的一位位老师,引发了强烈的“洼地效应”。很多老师慕名而来,拜师学艺。
陈鸿老师领着学生一起读书,倡导家长一起参与,组织了爱心读书俱乐部,创建了“书香乐苑”特色班级,把班级共读的图书漂移到学校的所有班级。她把每一件小事都做精彩。2017年,她被评为特级教师,成为了最好的自己。
袁丽老师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把整本书阅读搬上舞台,开创读者剧场、创意语文戏剧,做了别人觉得不可思议的事。看到她的学生个个是导演,人人能演剧,大家都说,她就是一个传奇。
张天香老师创建了自己的“云资源”教室,探索、研发了“超学科主题”课程,众多的资源为学生开辟了广阔的学习空间,使学习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
于秋婷老师的成长故事和她的研究一样,是一个美丽的童话。她挽着孩子稚嫩的手臂,在生命的四季中高歌欢唱。
还有李凤君老师、张丽老师、付晓萌老师、张云杰老师、李洪芹老师、耿艳丽老师、孙云霄老师,他们也和学生一起幸福地耕耘着,演绎着他们的精彩语文教育人生。
本书中12个故事主人公的成长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但他们没有止步于挫折、徘徊于困顿。他们的内心有一种强大的力量 —— 要做最好的自己。正是这样的力量生长出了这12个有意思、有意义的成长故事。
期待这本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化作一种成长的力量,由一位位读者传递出去,撒播开来!
希望这本书的每一位读者,都能唤醒沉睡在自己内心深处的美好,产生“我也可以”的信心!

正文节选
韩兴娥:坚持推广课内海量阅读
人•物•印•象
韩兴娥,山东省潍坊北海学校语文教师,齐鲁名师,“课内海量阅读”教学创始人,《中国教育报》2010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
她凭着一股对语文教学的倔劲,十余载执着探索,总结出了一般老师都能操作的“课内海量阅读”教学法。她的思想吸引了繁华如北上广、偏远至乡村的一位位老师,引发了强烈的“洼地效应”。
自新课程实施以来,广大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韩兴娥老师大胆进行教学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学生时代的韩兴娥从阅读书摊上的小人书开始爱上读书,从而一生痴迷于此。后来当了老师,她发现在教研活动中老师们经常研究怎么引导学生读书,经常研讨各种各样的读书方法,就不由自主地抗拒:“读书的方法是自己在阅读中体会出来的,而不是教会的。我上小学时一天读三四百页书,完全不是老师教的,而是故事的内容在吸引我快速地阅读。”因此,韩兴娥老师努力研究如何让学生在海量阅读中大量识字。她认为,在一、二年级,只要学生的识字量够了,阅读能力提高了,他们自然而然地就会热爱阅读。
在海量阅读之路上求索
一本课本独霸课堂,探寻海量阅读
1987年,十八岁的韩兴娥成了某实验小学的老师。她的第一批学生对新老师的新鲜感很快就消失了,他们面对和颜悦色的新老师,开始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不知何时,她忍不住大喝一声,学生立马安静下来。从此,她初为人师的兴奋变成了巨大的沮丧,那些孩子似乎永远没有安静下来的时候,除非是讲故事,或者是让他们从家里带课外书来交换着读。但那是不务正业呀,那些书里的内容是考试不考的呀,读那本翻烂了的课本才是正事啊。语文课本,明明是一本好书,却因为反复读、反复教,惹得学生生厌。读生字、解释词语、讲解段落大意、总结主题思想,翻来覆去总是那一套。最让人头疼的是,学生不但要把老师写在黑板上的主题思想一字不差地照抄下来,还要一遍一遍地读,一遍一遍地背。在学生时代,韩兴娥就已经非常痛恨反复咀嚼一本课本。当了老师以后,其厌烦课本之情就更深切了。因为全班学生都烦,所以韩老师得天天逼着他们读课本。最让人烦心的是,考试前一段时间,要拿出课本反复揣测考试内容。有一次考试前,韩老师煞费苦心地找出一个段落,让学生分段、记段意。等拿到试卷一看,上面果然有这一段的分析,她喜不自禁。谁能料到,她与学生分析时将之划分为三段,而标准答案则划分为两段,大部分学生的答案自然与标准答案不同,结果可想而知。当时,她感到这语文课没法儿教了:学了多少遍、考了多少次的课本,到底应该怎么教、怎么学?天天啃语文课本的日子真让人烦透了!每当看到学生厌烦的神态时,她都感觉身心疲惫,搞不清自己究竟是在教育学生还是在摧残学生。
初为人师的烦恼还来自那些与教学无关的事情:检查、考核、评比、活动……有永远写不完的总结,有永远搞不完的活动,有永远听不完的领导讲话……大家还忙着写论文,忙着制作投影片,忙着讲公开课……而她是那么不合时宜,觉得光对付日常教学就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哪有时间去干那些华而不实的事。于是当大家拿到一张张获奖证书的时候,只有她两手空空,依然执着地把精力用到寻找可以让师生都愉悦的学习方式上,期望构建学生向往的课堂,渴望能从艰辛、烦琐的工作中抽出身来,看看自己喜欢的书。可令人泄气的现实摆在眼前,看着学生对语文学习“欲说还愁”,读着学生那味同嚼蜡的作文,她被一种难以名状的苦恼纠缠着:路在何方?
要改变这样的现状,困难重重!但她心想,尝试一下总比维持现状好,做总比不做强。于是,她鼓励学生完成作业后看课外书,建立班级图书角。看到学生痴迷于读课外书的样子,韩老师期盼着和学生畅游书海的日子早日到来。
然而,课本敢扔吗?考试能对付吗?如果让学生共读他们喜欢的书,而学生手中的书又不一样,那么怎么共读?
两套教材齐步走,初涉海量阅读
2000年,潍坊市潍城区教研室在部分学校的一年级进行“韵语识字”实验。当诸多实验老师被试卷牵着鼻子回到教一本课本的老路上时,韩老师依然咬着牙教“韵语识字”教材,只有快到期末考试时才匆匆教一下人教版语文课本。
一年级其他班的语文老师都是高手,平日的教学非常扎实。一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韩老师任教的班级语文平均分倒数第一,跟其他两个班相差2分,这是她任教以来最差的考试成绩。虽然校长在全体教师会上说“别看小韩老师教的班考试成绩比二班、三班低一点儿,二班、三班的学生想认识一班学生多学的那600个字是很困难的”,但韩老师心里无限郁闷!“韵语识字”教材一年级的识字量是1500个,天天摸爬滚打,好不容易完成任务,但因为考试要考的那本课本没学扎实而造成全班考试成绩差,韩老师的心情能好吗?
幸好,二年级下学期的期末考试题很少有选自课本、需要死记硬背的内容,韩老师班上成绩优秀学生的数量超过了其他两个班的总和。还有一次,全区抽考二年级,韩老师和两位同事所带的班级语文成绩全区第一。当时“课内海量阅读”的提法还没有形成,但在课堂上共读两套教材不会影响考试成绩的观念已经初步得到大家的认可,这也安抚了韩老师那颗热爱阅读的心。
三年级时,她班里学生的语文考试成绩全部是优秀。学生朗读时个个发音标准、声音洪亮、感情充沛,最让她欣喜的是学生的作文写得很有灵气。她发现,这样一种简单的教学方式收效竟然如此之大。一、二年级时的辛苦终于换得柳暗花明。在由一套教材的教学转变为两套教材的教学后,韩老师再次挣脱束缚,她到处搜罗报纸、杂志、图书和学生在课堂上共读,她认识到,增加课内共读内容会使她的学生与众不同。
从此,她坚定了课内海量阅读的做法,辛勤付出,无怨无悔。几年后,靠着丰厚的积累、卓越的成效,课内海量阅读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2000 — 2007年,韩老师所在的青年路小学学生家长给予了她很大的支持。那些家长大多是下岗工人和小商贩,他们没有时间,更没有能力辅导孩子,但他们认为老师的话都是正确的,对老师那尚处在摸索阶段、不成熟的教法毫无异议,只要老师不要求他们辅导孩子学习就行。这些家长给了韩老师一段自由“折腾”的时光。
课内海量阅读显威力,扬帆远航
2007年,韩老师被调到新建的潍坊北海学校,再次从一年级教起。虽然之前教过的学生到三年级之后表现优异,但他们在低年级时识字的辛苦、烦恼还历历在目。韩老师审视自己的从教之路,认识到,妄图通过读一套或两套教材达到大量识字的目的,既无趣又艰辛,因而改变了做法,从一年级入学开始就进行课内海量阅读,而不纠缠于学生是否认识文本中的生字,只要保证课堂上他们都跟着朗读就可以了。有的学生上学一天、两天,甚至十天、二十天都没认会一个生字,也不必着急。只要跟上海量阅读,少则半年,多则一年,学生就都能认识两千个常用汉字。
识字教学一向是语文教学的瓶颈,韩老师在苦苦找寻一个办法,使识字阶段的文本内容与儿童的认知兴趣统一起来,尽快让儿童认识一千个常用汉字,使他们在较短时间内形成较强的阅读能力,从而轻松地进入自由阅读的广阔天地,把他们从枯燥乏味的识字过程中解放出来。
课文读熟了,韩老师就不再让学生反复复习。一个学期把学生“绑缚”在一本课本上,会使他们讨厌课本,甚至由讨厌课本而讨厌其他书。没有一个人爱吃剩饭,也没有一个学生乐于用半年的光阴读一本课本。如果一年级学生因为乏味的识字过程而形成“读书没有任何乐趣”的印象,那么,他们也许永远都不愿意读李白、杜甫、普希金……于是,韩老师把那些幽默、有趣、引人入胜、贴近孩子生活、有益于增长知识的读本提供给学生,把那些简短的、图文并茂的儿歌摆在学生面前,把识字的过程纳入更加广泛、更加丰富、更加生动有趣的认知活动中。于是,2007年秋天,课内海量阅读在一年级拉开了序幕。
卸掉了班主任这个重担,有了空闲时间,也为了说服北海学校那些高学历的家长相信海量阅读的作用,韩老师天天在博客上写文章。2007 — 2013年,是韩老师的“课内海量阅读”教学方法逐渐成熟的六年,是它和统治教坛数十年的“扎扎实实教课本”的常规理念不断碰撞的六年。那些家长对孩子学习成绩的要求很高,他们不断质疑海量阅读是不是增加了孩子的课业负担,会不会造成孩子学得不扎实。这使韩老师不断反思、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逐渐形成使每个学生都成功的“星级达标”方法。
海量阅读听起来似乎很轻松,但对韩老师来说,却是一个艰辛的探索过程,需要全身心投入。要思考如何对待教材,如何让一年级学生过拼音关、识字关,如何处理作文教学,如何应对考试,如何选择适合学生的读物,如何引导学生大量阅读,等等,这些都不是轻松的事情。
在节假日、周末,别的教师可以外出休闲旅游,享受生活的美好,而韩老师则忙着备课和准备教学资料。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掌握丰富的知识,韩老师下足了功夫,一一梳理大量的教学材料:把近千首儿歌一首首敲下来印发给学生;把几百首唐诗宋词一一做成课件;凡是适合课堂共读的书,能买到的她都想办法买到,她曾把书店里《论语》《道德经》的所有版本都买回来和学生阅读、讨论,至于不好买的书,她就敲成电子版的。她就如同一个热恋的少女,课堂是她的恋人,她的爱炽热而持久。
韩老师经常说,中国有浩瀚的文化,那么多书只陈列在图书室的书架上真是太可惜了,于是她开始把图书室的书拿到课堂上去教。当看到这些书只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而不能很好地引领学生自学时,她又开始编写海量阅读教材,如《读历史学成语》《读论语学成语》等,每一本教材都凝结着她的辛劳与滚烫的热情!为了让学生学得轻松,她反复修改编写体例,不断调整编排次序;为了让学生更高效地掌握知识,她把文言和白话编在一起,并进行系统的梳理;为了确保文言知识准确无误,她一一查阅典籍进行校对,小到拼音、注解、标点的选用,大到背景知识的介绍,她都要反复思量;为了让学生获得高品位的阅读,她还不厌其烦地反复锤炼、润色语言……有时一坐就是一天,甚至大年初一,她都在忙着备课。多少年来,烦琐、艰辛而浩大的工作成了她课余生活的全部内容,而她却乐此不疲。课内海量阅读实验让鱼和熊掌兼得的美事落在了学生身上,以至于她的班上没有一个学困生。看到学生的阅读兴趣越来越浓厚、知识越来越丰富,看到学生表现出较强的自学能力、民主意识和求知欲望,她高兴得像个天真的孩子!
习惯了常态课堂教学的教师往往感到困惑:这么多读本进入课堂,怎么教?它们的内容如何统一?教学主线如何突出?常规课上起承转合的各个环节如何衔接?
听过韩老师的课后,你就会发现原来去掉那些牵引技巧,学生自会主动投入读本中去;没有那些衔接和过渡,学生并不觉得突兀。韩老师的做法是:一篇文章读熟了,问一两个问题,接着读下一篇。她的课上使用得最多的招数就是“读”:全班读、听录音读、跟读、分小组读、个人表演读、接力读……读得滚瓜烂熟之后,就找有价值的片段或语句试着背一背,背诵的方式无非是接力背、小组背、个人背……
有老师统计过,韩老师在一节课上能让学生有声朗读达到三十几次,各种文字的朗读总量达到一万多字。同样一节课,她的学生为什么能读这么多内容?他们为什么可以自始至终保持盎然的兴致?
因为阅读大量文章令学生有新奇感,使他们的好奇心得到满足;而教师不再烦琐地解说,而把时间让给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有活儿干。各种读书形式唤起了学生的好胜心,每一个人都被别人关注着,也始终关注着别人。这种看起来简单而没有技法的读书形式,其实暗合了这样的课堂理念:让学生享受课堂,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给学生足够的文字营养。多年来,韩老师就凭着这一简单的做法,让她的学生通读了大量的书。一本教材两周上完,让大量课外书成为课内读物的想法不再是奢望。
自言对公开课望而生畏的韩老师,其实一直在上公开课,只不过,一般公开课上那种只讲一篇短文或一首小诗的做法被她所摒弃。她说自己没有上那种公开课的大智慧。没有深钻一篇课文之大智慧的韩老师却让学生在各种读本中游刃有余,获利百倍。
由于过度劳累,2011年春天,韩老师失声了。说不出话来,这对一位教师来说是致命的打击,同事们都劝她回家养病,但她却想都不想一直坚守在学生身旁。她想,虽然嗓子只能发出微弱的声音,且不能多说,但教学不能中断,学生的课业不能落下,于是她千方百计地找录音、找视频,让学生当小老师。对于智者来说,上苍给他关上一扇门,他总能自己觅得一帘明媚的阳光。数年失声的日子,痛苦而漫长,而韩老师将挫折化作动力,找到了学生自己进行海量阅读的思路和操作方法。
以立己之心立人,享受教育
2007级学生升入中学后表现突出,尤其是当年的学困生竟然成了成绩优秀的学生,这为韩老师在当地赢得了良好声誉。2014年,韩老师再次教一年级,这一级学生的家长对海量阅读已少了很多怀疑,更多的是赞同和支持。
有了家长的支持,一切都好处理。她的班级在一、二年级不参加常规考试,不做卷子,不写句子,不写作文,而把三分之二的课堂教学时间用到诵读上,真正开启了“课内海量阅读”,仅在一年级上学期就读了十多本书。仅用两年时间,学生的基础就打得足够扎实,所有的学生随意翻开一篇从没有读过的文章,不经预习都能流畅朗读。升入三年级后,每个学生都能出口成章、下笔成文。作文和考试对受过海量阅读浸润的孩子来说轻而易举,用不了多长时间的训练,他们就能取得好成绩。在六年的小学语文课堂上,韩老师和她的学生畅游书海,不亦乐乎?
十多年来,每年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教师齐聚潍坊,参加课内海量阅读研讨会。她坚持十几年的课内海量阅读教改实验,让她变得越来越不普通,甚至成为人们眼中的名师。如今,面对全国各地的课内海量阅读学习者,韩老师毫无保留地与他们分享她的教学素材和教学方法,她把与教学相关的视频、音频资料直接放到江西人民出版社官网的“数字阅读”处,供他们自由下载。她以立己之心立人,一点儿都没有所谓的“名师范儿”。
她的教学笔记《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让数万名老师和家长看到了“语文课可以这样轻而易举地从教材中突围”。她编写的“课内海量阅读”丛书《中华上下五千年》《读历史学成语》《读论语学成语》等,为有志于进行“课内海量阅读”的师生提供了高效、有趣的系列课堂共读图书。
近几年来,课内海量阅读团队遍地开花,比如淄博的徐美华老师、王爱玲老师,上海的朱霞骏老师等在自己的课堂上都做得非常出色。韩老师所在的北海学校也成为课内海量阅读的研究所。越来越多的老师跟她一起,带着自己的学生在课内海量阅读的道路上演绎着自己的精彩人生。因为有许多弟子备课,韩老师不用再像以前那样辛苦,身体也越来越好。功成名就的韩老师已年近半百,但她在教育、教学的征途上,依然活力四射、激情澎湃,奋斗的热情从未消减,追求的脚步永不停歇。她说:“既然选择了教育,我就要做一名出色的教育工作者,这是我的追求,也是我的目标。”
课内海量阅读简单易行
课内海量阅读的教学方法,简单易行。在低年级,老师和学生读一读、议一议,放开声音朗读、手指文本朗读即可。
一年级:在海量阅读儿歌中识字
一年级学生一入学,韩老师就用最短的时间进行拼音教学。她的拼音教学侧重于让学生动手、动嘴。课堂上,学生可以一边指一边读,还可以一边摆卡片一边拼读。只用三个星期,韩老师的一年级学生就读完了《学拼音儿歌77首》。一入学,他们就踏上了课内海量阅读的快车道。
韩老师又给学生设计了一个又一个“举三反一”“举十反一”的“缓坡”,让学生在阅读实战中进一步提高熟练拼读的能力,同时提高阅读能力,并增加识字量。
拼读完儿歌,再读最简短的《三字童谣》,一百多首三个字一句的童谣读完,再读五字、七字童谣,在大量阅读中慢慢提高阅读的难度,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各种儿歌、成语接龙等简短、整齐的文本最适合低年级学生齐读,低年级的课堂需要通过大量齐读让学生慢慢认识汉字,爱上阅读。
课堂教学的方式很简单,就是大声地读:老师领读、学生领读、开火车读、齐读……只要为学生选择的读物有趣,简简单单地读就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比如,“脉”这个多音字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掌握起来难度较大,但通过读儿歌的形式他们很容易就能学会。比如,“叨”是个多音字,我们当老师的也很难读对,但《多音字儿歌200首》中有一首儿歌中就有这个字的几种读法,通过诵读这首儿歌,学生就能记得扎扎实实的。

老猫设宴先叨叨,
叨唠半天真可笑。
笑得老高大声叫,
惊醒梦中小花猫。
小猫抱怨没睡好,
叨咕半天怨老高。
老高听后才知晓,
发誓下次不叨扰。
一个班50多个孩子的能力参差不齐,所以,韩老师对他们的要求不一样,她给能够阅读不同难度作品的孩子制定了不同的星级评价标准。对能够阅读儿歌的孩子评价标准如下:一星标准:会读带拼音的儿歌;二星标准:会读不带拼音的儿歌;三星标准:会认读生字、生词。这样,虽然学生认字的扎实程度不一样,但全班所有学生都能“海量阅读”起来。除了全班共读的儿歌书,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读其他儿歌书,孩子们个个铆足了劲儿争“星”。
韩老师以阅读的大环境为训练场,使学生在口诵心惟中获得了识字“神功”。更为重要的是,那每日琅琅的读书声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语感,也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一年级学生的平均识字量超过了2000个,越来越多的学生投入阅读这片广袤的原野中,他们人生奠基工程中承重量最大的基石已经结结实实、稳稳当当地立起来了。
低年级只需做好两件事 —— 读书、写字。2016年秋天,韩老师的徒弟朱霞骏的《趣读识写一条龙》出版,“海读人”有了高效的写字教材,学生读和写的效率都得到了有效提高。
二、三年级:在海量阅读中诵读、积累
有了一年级认识的2000个字做基础,语文课本对韩老师的学生来说变得很简单。从二年级开始,她的学生只消半个月时间就能读完整本语文书。她的教学方法很简单,不去条分缕析课文,只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学生诵读的文章越多,朗诵、理解能力就越强。到三年级时,未经过预习,只默读一遍,或听一遍录音,学生就能有感情地朗读。
不过,韩老师坚持一点:不论是课本还是课外书,都要在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进行口头填空。如:“翻过一座小丘,穿过一道山谷。蝴蝶追着跳舞,松鼠数着脚步;小树亮着绿叶,绿叶托着露珠;露珠掉在林中,变成朵朵蘑菇;阳光和着鸟声……”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积累语言。
小学六年,韩老师的学生每个学期写的作文不超过10篇,他们不写日记,不写读书笔记,不做配套练习册,除了把生字写扎实外,余下的时间都用来诵读。“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结果学生从三年级起就能下笔成文,那些学得慢的学生也能做到语句通顺。这是海量阅读的功劳。有了满腹经纶的积累,就会有出口成章的表达。
四至六年级:海量诵读经典
二、三年级诵读大量的白话文,使学生三年级时作文起步很顺利。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作文的篇幅不断加长,语言不断丰富。在他们能够应对考试时,韩老师带领他们逐渐减少白话文的学习,增加文言文的学习。她为学生选择适合他们的文言文,并编写“学以致用”的自学材料。
例如,在韩老师编写的《读历史学成语》中,“相关成语”部分用最简练的语言讲成语故事和其意思。
洗耳恭听:许由嫌尧让他当官是侮辱了他,到河边洗耳朵。现在形容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或欣赏优美的乐曲。
每个单元最后一个环节是“学以致用”练习。
他在这里备受尊敬,所以当他开口说话时,人们总是     
在《读论语学成语》中,她还设计了“大显身手练一练”环节,比如,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两个词设计了以下练习。
一、成语意思猜一猜:
     :专心学习,没有厌倦、满足的时候。形容勤奋好学。
     :耐心地教导别人,没有厌烦的情绪。
二、成语运用猜一猜:
王老师教育学生特别有耐心,对一些不遵守纪律、成绩不好的学生总是     地教导。
要想在学习上取得好成绩,没有     的精神是不行的。
三、近义成语猜一猜:
不厌其烦:     
手不释卷:     
四、反义成语猜一猜:
无心向学:     
这些练习不同于常见的阅读习题,而侧重于语言的积累。一个词在这里练习了四遍,这四遍练习不是机械的重复,而是引导学生不断动脑思考、不断加深记忆和理解的过程。
学唐诗时,韩老师也在不断地寻找“学以致用”的例子。
科技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使人们越来越感受到,这地球真的变小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也早已成了现实。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后人有“百无一用是书生”的说法,还有班超投笔从戎的事迹,表达了读书人建功立业的志向。
韩老师边教学边给《诗经》《论语》等经典古籍设计“学以致用”的例子,后来课内海量阅读团队的众多老师一起编写阅读教材时,也力求在阅读与表达之间架起桥梁,从而使经典阅读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韩老师依靠课内海量阅读,把一个又一个具有种子能量的经典储存到学生的记忆深处,并在他们内心播下热爱阅读的种子,为他们的人生增添了一抹厚重而绚烂的底色!

人大出版社天猫旗舰店 | 书香缘电子书店 | 中国高校人文社科网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中国一考网 | 教研服务网络 | 人大社内网 | 人大芸窗职教学苑 | 友情链接
京ICP证130369号 新出网证(京)字0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1号  有网站下载或登录的问题请联系:010-62515491
邮编:100080 联系电话:010-62514760 E-mail:club@crup.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