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假冒网站的声明

图书搜索:

逻辑学导论(第2版)(“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1世纪哲学系列教材)

作  者:陈波

出版时间:2006-04-20 字  数:442 千字
书  号:B0368-X ISBN:978-7-300-06506-9
开  本:16 包  装:平装
印  次:2-4 译 者:

定价:¥26.00

 

查看评论摘要
购买图书或索要库存书目,请访问网上书店(http://club.crup.com.cn),联系电话:010-82501766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新型的逻辑教科书,属“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适合于大学文理科的逻辑教学。它在一个统一的框架内,讨论了数理逻辑、传统逻辑、归纳逻辑和非形式逻辑的核心内容。全书正文由六章组成,分别是:逻辑是关于推理和论证的科学、命题逻辑、词项逻辑、谓词逻辑、归纳逻辑、非形式逻辑。各章后面有思考题和练习题,书末附有“综合练习100题”、“附录:形式化方法和形式系统”,以及“推荐阅读书目”。

作者简介

陈波,1957年生,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逻辑和认知科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西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2004年度台湾佛光大学哲学系兼任客座教授。国际哲学学院主办的杂志《哲学文献》(法国巴黎)中国编委,美国哲学联合会国际会员。先后应邀在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哲学系(1997.9—1998.9)、台湾东吴大学哲学系(2001.5—2001.7)、美国迈阿密大学哲学系(2002.2—2003.2)和台湾佛光大学哲学系(2004.10—2004.11)访学或讲学。专业领域为现代逻辑和分析哲学。主要著作有:《逻辑哲学引论》、《蒯因》、《冯•赖特》、《奎因哲学研究——从逻辑和语言的观点看》、《爱默生》《逻辑哲学导论》、《分析哲学——回顾与反省》、《逻辑学是什么》《逻辑学导论》《逻辑哲学研究》等。译著有:《哲学百年》、《知识之树》等。

章节目录

目  录
第一版序言
第二版序言
第一章   逻辑是关于推理和论证的科学
第一节  “逻辑”的词源和词义
一、“逻辑”的古希腊词源
二、逻辑学的历史和现状
三、逻辑学的对象:推理和论证
第二节  命题分析和逻辑类型
一、语句、命题、陈述、判断与真值
二、复合命题和命题逻辑
三、直言命题和词项逻辑
四、个体词、谓词和量化逻辑
五、变异逻辑、扩充逻辑和元逻辑
第三节 推理形式及其有效性
一、推理的形式结构
二、推理形式的有效性
三、日常思维中的推理与论证
第四节  逻辑学和理性精神
一、同一律
二、矛盾律
三、排中律
四、充足理由律
思考题
练习题
第二章   命题逻辑
第一节  日常联结词和复合命题
一、联言命题
二、选言命题
三、假言命题
四、负命题
第二节  真值联结词  真值形式
一、从日常联结词到真值联结词
二、真值形式  指派和赋值
三、否定
四、合取
五、析取
六、蕴涵
七、等值
八、自然语言中复合命题的符号化
第三节 重言式及其判定方法
一、重言式
二、真值表方法
三、归谬赋值法
四、树形图方法
第四节 重言蕴涵式和重言等值式
一、推理的形式结构  重言蕴涵式
二、重言等值式  置换规则
第五节 命题逻辑的自然推理
一、PN推演规则
二、PN定理及其证明
三、PN有前提推演
第六节  命题逻辑的扩充系统——广义模态逻辑*
一、模态逻辑概述
二、模态命题逻辑系统T
第七节  命题逻辑的综合应用
思考题
练习题
第三章 词项逻辑
第一节  直言命题
一、直言命题的结构和类型
二、直言命题的主谓项关系
三、直言命题的对当关系
四、直言命题中词项的周延性
第二节  直接推理
一、换质法
二、换位法
三、换质位法
四、对当关系推理
第三节  三段论
一、三段论的定义  格与式
二、三段论的一般规则和特殊规则
三、三段论的还原与公理化
四、三段论的非标准形式
第四节  直言命题的存在含义问题*
第五节  文恩图解法*
第六节  词项逻辑的综合应用
本章提要
思考题
练习题
第四章   谓词逻辑
第一节  个体词  性质谓词  量词
一、个体词
二、一元谓词和性质  原子公式
三、量词和量化公式
四、日常语言中性质命题的符号化
第二节   关系谓词  重叠量化  二元关系的性质
一、关系谓词  量词的重叠  重叠量化式
二、日常语言中关系命题的符号化
三、二元关系的若干性质  排序问题
第三节   模型和赋值  普遍有效式
一、模型和赋值
二、普遍有效式
第四节   普遍有效式的判定问题
一、树形图方法
二、证明非普遍有效性的方法
第五节   谓词逻辑的自然推理
一、QN推演规则
二、QN定理及其证明
三、QN有前提推演
第六节  应用特例:摹状词分析*
思考题
练习题
第五章   归纳逻辑
第一节  什么是归纳推理?
第二节  简单枚举法
一、什么是简单枚举法
二、变化形式:科学归纳法
三、极限形式:完全归纳法
第三节  排除归纳法
一、因果关系的特点
二、求同法
三、求异法
四、求同求异并用法
五、共变法
六、剩余法
第四节  类比推理
一、类比推理
二、模拟方法
三、比较方法
第五节  假说演绎法
一、起点:问题和困境
二、形成假说:溯因推理
三、从假说推出观察结论
四、验证假说:证实和证伪
五、科学假说的评价标准
第六节   概率、统计推理*
一、基本概念
二、概率的三种解释
三、概率演算
四、统计推理
五、警惕“精确”数字陷阱
第七节  归纳方法是合理的吗?*
一、老归纳之谜:休谟问题及其回答
二、新归纳之谜:绿蓝悖论及其解决
第八节  归纳逻辑的综合应用
思考题
练习题
第六章   非形式逻辑
第一节  定义理论
一、词项的内涵和外延
二、定义的结构
三、定义的种类
四、定义的规则
五、定义的作用
第二节  论证理论
一、论证的识别
二、论证的评价
三、论证的建构
第三节  谬误理论
一、形式谬误
二、非形式谬误
(一)歧义性谬误
(二)假设性谬误
(三)关联性谬误
思考题
练习题
综合练习100题
附录  形式化方法和形式系统
参考文献
推荐阅读书目

精彩片断

第一版序言
    本书是我近20年来关于逻辑教学的思考和实践的浓缩和总结。
关于逻辑教学如何改革,朝什么方向改革,我国逻辑学界的争论可谓大而久矣!学界同仁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观点、建议、方案甚至具体教材,其中不乏比较纯粹或者比较极端的立场。在学术上,我是一个不那么容易随声附和的人。尽管我从来没有发表文章或讲演去实际地介入这场争论,但我一直在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积累资料,进行思考。近20年来,我一直站在逻辑课的讲台上,讲过各种各样的逻辑课程。从教学对象上说,除研究生课程外,有以大学生为对象的,也有以自学高考生为对象的,近年则有以MBA考生为对象的。从内容上说,讲过传统形式逻辑,甚至是它的简化版本;讲过偏重传统形式逻辑的逻辑导论课程,以及偏向现代数理逻辑的逻辑导论课程;还有近年以MBA考生为对象、有点模仿国外批判性思维的逻辑课程。在这些教学过程中,使用过不同类型、不同版本的逻辑教材。与此同时,我把目光投向国外,经常跑国家图书馆和北大图书馆,近20年来持续跟踪国外(这里当然是指西方,主要是指英美)的逻辑教材走向及编写方法。我发现,国外逻辑教材主要有三种类型:(1)数理逻辑型,主要讲两个演算,即命题演算和谓词演算,这种逻辑教材在上世纪40—70年代较多,如美国著名逻辑学家兼哲学家蒯因(W. O. Quine)的《逻辑方法》(1950),苏佩斯(Patrick Suppes)的《逻辑导论》(1957)以及柯比(Irving M. Copi)的《符号逻辑》(1957),但这种教材近来并不特别行时;(2)逻辑导论型,它注重给学生建构关于逻辑的一个整体轮廓,传达关于逻辑的某种观念,注重各种内容兼收并蓄,既有涉及符号逻辑的部分,也有非形式的部分,有时还讲一点逻辑技术背后的思想及其有关的哲学问题。这方面最成功的教材是: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教授柯比编写的《逻辑导论》,它至1953年出版以来,到2001年出了11版,被广泛使用达半个世纪之久,至今仍被列为热门首选;美国马里兰大学大学哲学系教授卡哈尼(Howard Kahane)编写的《逻辑与哲学》,它至1969年首版以来,迄今为止已出8版。美国圣地亚哥大学哲学系教授赫尔利(Patrick J. Hurley)编写的《简明逻辑导论》,迄今为止已出8版,有国外教授告诉我,这是目前卖得最好的逻辑教科书。(3)批判性思维型,它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到现在为止接近占领国外逻辑教学的半壁江山(30—40%左右),在内容上它有意淡化技术性过强的部分,注重日常思维的具体实践的分析,特别是对日常思维中推理和论证的分析,十分注意逻辑对日常思维的有用性,其口号是“逻辑教学应该与生活相关,与人们的日常思维相关”。我还有机会在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和美国迈阿密大学各呆了一年,也听了一些逻辑课程。所有这些教学实践,对国外文献的跟踪、搜索、研读,以及在国外大学的访问研究,都对我的逻辑教学观的形成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我逐渐认为,逻辑教学应该达到如下三个方面的目标:(1)在知识层面上,要讲清楚逻辑学的来龙去脉、目前状况以及与其他学科的相互关联,讲清楚最常用、最重要的一些推理、论证形式,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2)在能力层面上,要教会学生分辨有效的推理和无效的推理,以便他们正确地推理和论证,识别和反驳错误的推理和论证;(3)在素质层面上,要培养学生的分析理性精神,使他们能够使用清楚、明晰的概念,条分缕析、按部就班、层层递进式地思维。也就是说,逻辑学课程应该是对于理性精神的培养和训练。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首先需要有一本好的教材,而一本好的教材应该具有以下特征:(1)应通过它的体系架构和内容设置,帮助学生建构起一种正确的逻辑观念,以及逻辑学发展到目前为止的大致的整体形象;(2)应通过它的重点内容设置,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最基本的逻辑技术和技巧;(3)应该使学生领悟到隐藏在逻辑技术背后、推动逻辑学发展与演变的那些思想和精神,防止学生把逻辑学视为一堆无关痛痒的雕虫小技的汇集;(4)要有好的思考题和练习题,它们不应该是课程或教材内容的简单重复,做作业不应该是比照前面的知识填空或照猫画虎,而应该对学生的智力构成某种挑战;(5)作为教材,内容要难易适度。如果太难,使得教师没法教、学生很难学,那并不表明编写者的水平很高,而只表明他或他们对内容、陈述方式做了不适当的选择和处理。教材当然不能太容易,太容易表示信息量不足,从而使教学成为多余。(6)教材的写作应该特别地清楚、严谨,文字应该清通可读,最好也做到有趣和美。为什么教材文字非得千人一面,而丝毫体现不出编写者的个人特点呢?在写作本书时,我把以上各项要求作为我的自觉追求,时时悬之于心,但究竟做得如何,只好交由使用本书的教师和学生去评判了。欢迎对本书的一切评论、批评和建议。如有可能,我将根据读者反馈和新的情况,及时对本教材做出修改,并适时推出新的版本。

 

本书的撰写受益于许多方面。首先受益于国内逻辑学界的有关讨论;其次受益于国外的有关逻辑教科书;再次受益于这些年来我在逻辑教学过程中所使用过和参考过的国内各种逻辑教科书及参考书;还受益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反馈以及与我的讨论。从2000年起,我应全国MBA考试指导委员会邀请,撰写国内MBA逻辑考试辅导教材,使我介入到国内MBA逻辑考试之中,并由此对国外的GRE、GMAT、LSAT等逻辑考试也有所了解,这对本书的写作绝对产生了正面的影响。本书的练习题中就引入了此类考试中所用的多项选择题。撰写本书受益之处是如此之多,资料搜集的时间跨度是如此之长,以至难以确定究竟在哪一点上从哪本书或哪个人那里受益,这就涉及到文献出处的注释问题。例如,本书作为例证和习题会用到一些材料,但在很多时候,我难以确定它最早究竟出现在何处,谁是它的最早的收集人或首倡者,是全盘照引还是有我的修改和添加,是学术共同体集体智慧的结晶还是某个人的个人成果,于是我只好设定它们属于“公共知识”的范畴,并对所有对它们有所贡献的知名或不知名的同仁表示诚挚的谢意。

 

本书是应邀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21世纪哲学系列教材”撰写的,但我希望它的使用者不限于哲学系,它实际上可以作为各种逻辑学课程的教材,包括文理各学科,只要根据课时需要或教学对象对本书内容稍作取舍,目录中以*号注明的那些节目可以略去不讲,各章最后一节“综合应用”是供读者自己阅读的,以便他们用活知识,课堂教学也可以略去。并且,那些真正想对逻辑有所了解和掌握的读者也可以从本书中获益。我个人相信,本书完全适合这些不同的需要和目的。本书约稿合同早在2000年初就已签署,但2001年初才开始动手,由于诸事缠身,断断续续写了近三分之一。2002年初,我作为受美国学术团体理事会、国家科学院、社会科学研究理事会共同资助的CSCC Fellow,来到美国迈阿密大学哲学系,与国际知名的逻辑学家兼哲学家苏珊·哈克(Susan Haack)合作研究一年,此行当然另有任务,我则利用这里比国内单纯和清净的环境,以及良好的办公条件(有一间自己的办公室及相应的办公设施),抽空将开了头的《逻辑学导论》一书写完。所以,我也应该对我的美国主人们表示诚挚的谢意。当然,我还要感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给了我这样一个机会,并且感谢本书责任编辑张利芳、杨宗元认真编辑此书,从而使它以现在的面貌问世。

 

本书的写作还得到“北京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计划”资助,在此一并致谢。

 

 

 

陈  波

 

2002年10月5日

 

于美国迈阿密大学

 

第二版序言

 

   本书自2003年1月出版以来,我本人把它用作北京大学全校通选课“逻辑导论”的教材,连续使用四次,使用人数约600人。同学们对这部教材予以热情肯定,认为它非常清楚明白,即使自学也能够看懂;文字也比较有趣;思考题和练习题比较好,等等。也有一些其他学校的教师使用此教材,他们在给我的电子邮件中对这部教材大加肯定,认为无论从研究角度还是从教学角度看,都非常有特色,有深度,在同类著作中属上乘之作。南开大学哲学系任晓明教授还发表一篇公开书评,归纳、总结出本书的六大“亮点”,认为它引领了新的潮流。[1] 但是,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觉得,本书的思考题和练习题偏难,因此呼吁要有一本与此教材配套的教学辅导书,特别是习题解答;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本书有若干值得修改之处。经与人大出版社协商,决定对本教材进行修订,出第二版,同时出版与第二版配套的教学辅导书。这也算兑现了我在第一版序言中所做出的承诺:“如有可能,我将根据读者反馈和新的情况,及时对本教材做出修改,并适时推出新的版本。”

 

第二版只对第一版做了小幅修订,主要包括:

 

(1)订正了在第一版中出现的一些笔误和印刷错误;

 

(2)对第一版的小部分内容做了一些删减、增补;

 

(3)对第一版的某些文字做了重新处理,使其更为准确和流畅;

 

(4)更换了第一版各章后面的一小部分练习题;

 

(5)全书末尾新增了100道综合练习题;

 

(6)根据学生要求,列出了“推荐阅读书目”,作为本课程的延伸读物;

 

(7)更重要的是,满足了学生和教师的要求,另出版一本与本教材配套的教学辅导书。

 

(8)相应地,教材各章后面的“本章提要”删去,扩充为教学辅导书中的“本章要点”。

 

我知道,即使我认真予以修改,本书的第二版可能仍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如意之处甚至错误,我也将一如既往地欢迎使用本书的学生和教师指出本书的缺点和不足,如有必要,我将适时做出新的修改。

 

                      陈  波

 

2005年2月12日

 

于京郊博雅西园

 

 

 

--------------------------------------------------------------------------------

 

[1] 任晓明:《生活世界的逻辑可能吗?——从陈波的<逻辑学导论>谈起》,《社会学家茶座》2004年第1期。

书评

生活世界的逻辑可能么?[1]

 

——从陈波的《逻辑学导论》谈起

 

                                                                                                                 任晓明

 

明塞尔曾经提出过“生活世界”的概念,他的追随者进而探讨“生活世界的逻辑”,但不少人怀疑这和逻辑存在的可能性。其实我也怀疑过,不过,一本逻辑教科书改变了我的看法,这就是2002年出版的《逻辑学导论》。

 

当年念书时,对逻辑学情有独钟,喜欢它的超脱。翻看不同时代的逻辑教科书,逐渐感觉到逻辑并不像原来所想象的那样超脱于时代与社会,而是与之密切相关。较早的教材如奥图尔的《形式逻辑或辩证法》(辅仁大学教材,1928)中英对照本,老是讨论杜威、罗素、梁启超如是说之类。上个世纪50年代引进前苏联的教材,如高尔斯基、塔瓦涅茨的《逻辑》,其中的例子往往涉及阶级斗争。例如,“所有的银行家都是剥削者,这些人是银行家,所以,这些人是剥削者”。一本1978年的《形式逻辑》更有意思,比如讲日常用语中的假言判断,就举例说:“猪多、肥多,粮食就多。”“劳动者不得食。”显然受当年支农、学农风潮的影响,那时的逻辑教材编者的无产阶级立场也是很坚定的。比如:“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苏修是反动派,所以,苏修是纸老虎。”“四人帮胡说:卫星上天,红旗落地。”20世纪80年代是逻辑学的空前繁荣时期,出了一些好教材,但那时的教材还有明显的“冷战”时代的烙印。例如:“苏联霸权主义者难道

其他

 

 

 

热 门 图 书

好老师 好校长 好家长
作者:周华明
定价:¥32.00
政治版图2.0(人文社科悦读坊)
作者:[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 等
定价:¥88.00
电子商务网页设计与制作(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
作者:商玮
定价:¥28.00
旅行社经营管理(21世纪全国高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
作者:杨絮飞 李娌
定价:¥25.00
雄关漫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理论成果…
作者:王向明
定价:¥39.00

作者其他图书

逻辑学导论(第3版)(新编21世纪哲…
作者:陈波
定价:¥38.00
逻辑哲学研究(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作者:陈波
定价:¥79.00
逻辑学读本(哲学元典选读丛书)
作者:陈波
定价:¥58.00
蒯因著作集(第1卷)
作者:涂纪亮 陈波
定价:¥55.00
蒯因著作集(第2卷)
作者:涂纪亮 陈波
定价:¥66.00

相 关 图 书

没有相关图书

人大出版社天猫旗舰店 | 书香缘电子书店 | 中国高校人文社科网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中国一考网 | 教研服务网络 | 人大社内网 | 友情链接
京ICP证130369号 新出网证(京)字0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1号  有网站下载或登录的问题请联系:010-62515491
邮编:100080 联系电话:010-62514760 E-mail:club@crup.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