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假冒网站的声明

图书搜索:

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 打造…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一行到人…

我社三种图书和一种音像制品获…

我社官方微信公众号入选首届“…

“新编21世纪劳动与社会保障系…

我校教师吴静钰出征里约奥运会…

《礼乐文明与中国文化精神》入…

我社3种出版物入选《2016年农…

人大社与帕尔格雷夫•麦克米伦…

我社与马尔沙维克出版社举行《…

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 打造…

我社荣获第五届韬奋出版人才高…

“中华传统文化普及丛书”新书…

栉风沐雨 更上层楼 人大出版社…

斯洛文尼亚教育科学体育部长布…

“大众儒学经典”新书发布暨当…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在蒙古设立…

我社2种选题入选国家哲学社会…

《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十…

我社三种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结项…

人大社16年11月新书快递08-《重新想象学习:互联社会的学习变革》

2016年11月16日

请点击下载:

/UploadFiles/XXGL/2016/11/人大社16年11月新书快递08-《重新想象学习:互联社会的学习变革》.doc

 

汇聚全球最具代表性的教育创新案例
世界教育创新峰会(WISE)丛书中文版
隆重发布

书名:重新想象学习:互联社会的学习变革
作者:[英]格雷厄姆•布朗-马丁 著
      [伊朗]纽莎•塔瓦科利恩  摄
      徐晓红  译
ISBN:978-7-300-23427-4 
定价:79.80元
开本:16开                                     
页数:376页                                 
出版时间:2016年11月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编辑推荐:
教育界顶级峰会系列丛书中文版首度推出
世界教育创新峰会(WISE)被誉为教育界的奥斯卡,是一个国际范围内的跨领域开放平台,提倡并鼓励创新思维和国际间交流,推广优秀教育模式的广泛应用,致力于利用创新实现未来教育的全面发展。
来自11个国家的教育创新案例
中国、加纳、阿联酋、新加坡、约旦、英国、卡塔尔、黎巴嫩、美国、巴西、印度,从亚洲到非洲,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从现代化城市到连电都不通的农村,作者的足迹踏遍全世界的每个角落,点亮星星点点的教育之光。
33位大咖谈教育创新
营销大师赛斯•高汀、语言学家诺姆•乔姆斯基、TED演说家肯•罗宾逊爵士……来自教育、设计、商业、技术等领域的学者、专家共话学习革命,一起颠覆传统教育的思维定势,打破教与学的牢笼,重新定义未来教育与学习的走向。

内容简介:
世界教育创新峰会(WISE,World Innovation Summit for Education)于2009年由卡塔尔基金会主席谢赫•莫萨•宾特•纳赛尔殿下发起,是一项促进教育创新的跨领域全球性倡议。通过两年一度的峰会和一系列全年项目,WISE正在促进全球合作并构筑教育的未来。
WISE丛书致力于传播和激发创新思维和优秀实践,探索为21世纪的生活做准备所必须面对的挑战。创作团队的足迹遍布全球,寻访教育问题的创新性解决方案。
从印度的偏远山村到加纳的电子书革命,从约旦扎塔里难民营到加利福尼亚的未来教室,本书带领读者踏上环球之旅,寻找学与教的创新举措。本书采访了世界教育、技术、设计等领域的思想家与实践者。通过旅行游记、对话访谈、案例探究和思想录等形式,探讨了技术对教育的作用、学习的本质,以及人们如何在互联社会中应对教与学的新挑战。

作者简介:
    [英]格雷厄姆•布朗-马丁  著
格雷厄姆是教育设计实验室和“学习无边界”的创始人。“学习无边界”是一个全球性智库,著名教育家、技术专家和创意人士汇聚于此,就学习的未来和教学新实践展开讨论,分享创见。在此之前,格雷厄姆曾跨界教育技术研究和娱乐软件产业。他15岁就离开学校,22岁创办了第一家公司。
[伊朗]纽莎•塔瓦科利恩  摄
纽莎1981 年出生于德黑兰,16岁开始以专业摄影师的身份活跃在伊朗新闻界。21岁后,她开始在伊拉克、黎巴嫩、叙利亚等国报道战争、自然灾害、社会纪实,成为一名国际摄影工作者。26 岁开始为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工作。她的摄影作品在大英博物馆、英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等展出并被永久收藏。
徐晓红 译
    香港教育大学博士,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硕士。曾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现为深圳市福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卖点:
•本书在教育创新领域具有前沿性和权威性。
•书中所收录的诸多世界教育创新案例和名家访谈启发性强。

上架建议:
畅销/教育创新

读者对象:
教育工作者、学习者、家长

目录:

致谢
旅程图
前言

思想录:未来已来
访谈:赛斯•高汀(作家、企业家)

加纳
案例:世界阅读者(阿代索)
访谈:科林•麦克尔威(世界阅读者联合创始人)
案例:加纳移动网络(阿克拉)
访谈:弗洛伦丝•托法(加纳移动网络创始董事)

思想录:技术为零——技术真的重要吗?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访谈:赫夫•马尔什(宝石教育首席技术官)

思想录:“关键是评价,笨蛋!”

新加坡
访谈:大卫•洪(国立教育学院教育研究副院长)
访谈:徐炎山(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学习科学副教授)

思想录:创造力与创业精神

约旦
案例:约旦教育倡议(安曼)
访谈:拉娜•迈达尼(约旦教育倡议副总裁)

思想录:在危机中学习(扎塔里难民营,约旦)

英国
访谈:克丽•菲斯尔(布里斯托尔大学教育与社会未来教授)
访谈:艾丽丝•泰勒(麦凯实验室创始人、首席执行官)
访谈:克莱夫•比尔(树莓派基金会教育发展主任)
访谈:艾伦•欧多诺霍(“树莓酱”活动教师、创始人)
案例:艾萨学院(博尔顿)
访谈:阿卜杜勒•霍汗(艾萨学院主任)
访谈:杰克•戴维斯(数字狂人)

思想录:学习环境

卡塔尔
案例:沃萨佳学院(多哈)
访谈:拉尔夫•普鲁特(沃萨佳学院主任)

黎巴嫩
案例:伊斯特伍德学院(贝鲁特)
访谈:米歇尔•库利(伊斯特伍德学院总监)

思想录:数字学习——大数据的网络资本主义

美国
访谈:诺姆•乔姆斯基(麻省理工大学社会和政治理论家)
访谈:米奇•雷斯尼克(麻省理工学院终身幼儿园学习研究教授)
案例:探索学习学校(纽约市)
访谈:阿拉纳•夏皮罗(探索学习学校联合创办人)
访谈:约翰•前田(罗德岛设计学院院长)
访谈:桑迪•斯派克(IDEO教育实践领导)
访谈:约翰•海因莱因(EdX战略合作伙伴部门高级主管)
案例:高科技特许高中(加州圣地亚哥)
访谈:拉里•罗森斯托克(高科技特许高中首席执行官和创办校长)
访谈:洛根•斯莫利(TED-Ed主管)
访谈:肯•罗宾逊爵士(作者、教育家)

思想录:算法“造就”我们?

巴西
案例:珀维(圣保罗)
访谈:伯纳多•格兰丁(企业家、激励研究所创办者)
案例:若泽莱特斯州立学院—NAVE学校(里约热内卢)
访谈:卡拉•布兰科(Oi未来行业联络主管)

思想录:论杜威

中国
案例:人大附中西山学校(北京)
访谈:清雅(人大附中西山学校战略创新发展主任)
访谈:邓飞(调查记者)

思想录:教师2.0:信息传输系统

印度
案例:XSEED(金奈、新德里)
访谈:阿希什•拉杰帕尔(XSEED首席执行官)
案例:BBC媒体行动(比哈尔帕里甘村)
访谈:萨拉•詹伯伦(BBC媒体行动信息通信技术主管)
访谈:萨尼•辛格•图里(数据风总监、首席运营官)
访谈:苏伽特•密特拉(纽卡斯尔大学教育技术教授)
访谈:安德烈亚斯•施莱克尔(经合组织教育与技能部主管)

结论

精彩书摘:

世界教育创新峰会(WISE,World Innovation Summit for Education)于2009年由卡塔尔基金会主席谢赫•莫萨•宾特•纳赛尔(Sheikha Moza bint Nasser)殿下赞助建立,至今已成为教育领域辩论与合作的一个蓬勃发展的平台。通过调动赋权个体与改革社群的技能和资源,WISE也一直践行着殿下为所有人提供高质量教育的承诺。
在这个不断变化和日益互联的世界,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学习者的需求越来越复杂和多样化。正如WISE主席谢赫•阿卜杜勒•宾•阿里•萨尼(Sheikh Abdulla bin Ali Al-Thani)博士所指出的,“看着当今世界正发生的一切,你会发现,对教育创新的需求从未如此迫切。这就意味着,我们需要更宏观的思考,需要表现更大的决心将创新引入教育领域。我们也需要确保教育的最佳实践得以共享,并以最有效的方式使其适用于不同的地区和文化”。
这本最新出版的WISE书籍力求以新颖独创的方式回应这种情况。书中的旅行记录,将带领我们踏上一趟拜访学校和教育工作者的环球之旅。一路的故事描绘了一个广泛的学习环境,每种环境都有各自的需求和独特的技术应用方法。通过访谈、案例的研究和论述,你会了解采用新方式让学生和教师参与进来的各色学校和项目。你会遇见一些最有创意、最有激情和最有效率的教育工作者,他们的观念和实践正塑造着这个丰富多彩的互联世界。
本书还把技术作为更广泛地探索教育系统作用的试金石: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当代技术在哪些方面仅仅只是在强化过时的教学实践?是否存在着一种危险,即技术可能会侵蚀或取代团体的文化价值?当技术用于学习空间时,它能否造福社会,并帮助个体培养自我的创造力,实现其人生目标?本书并非全盘认可技术所带来的一切,而是提供一种审慎的视角,看待教师角色、评估实践以及优质教育的获取途径——既针对技术先行的社区,也面向服务滞后的社区。本书包括了教育梦想家的人物刻画及教育思想家的对话访谈,他们的理念激发了应对非常情况的新颖项目和创新做法。人们的乐观精神在交流中得以展现,他们时常深刻反思,坦然直面将优质教育引入各自社区并辐射更广范围的一系列挑战。
教育是我们改善生活的最有力的工具——基于这样的信念,WISE将继续支持这些创新者的工作。我们衷心希望,本书能为读者提供思想的食粮,激励他们不断提出重要的问题,指引我们向前迈进。
斯塔夫罗斯•伊恩努卡(Stavros N. Yiannouka)
WISE首席执行官

正文节选1  未来已来

 但凡了解雷•库兹韦尔(Ray Kurzweil)奇点理论的人都将意识到,预计在2030年前后,计算机便能拥有感知能力。也就是说,它们将像人类一样思考、决策、自我感知。本书无意探讨这个预言带来的启示,但我们仍不妨考虑一下2030年的世界将会怎样。
为什么是2030年?
因为一个从2014年开始接受正规教育的孩子,将在2030年大学毕业——如果大学到那时还存在的话。
未来学家总是很受各大会议的青睐,尤其是那些技术决定论者,他们往往看不到自己的言论会在社会上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技术决定论是硅谷的信仰。这一套还原主义的学说假定,社会的内部结构与文化价值的进步正依赖于技术发展的推动。呵呵,他们当然这样想了。
技术决定论仅能与经济决定论相匹配。在人类发展历史上,经济决定论赋予经济结构凌驾于政治之上的地位。经济决定论要么常常被大肆宣传,到头来变成对马克思主义的一种误解;要么屡屡被政客们利用——他们打着“关键是经济,笨蛋!”的竞选口号,相互抨击。我却想说,考虑到大部分的无产阶级终其一生都在追求衣食住所,经济决定论优于技术决定论。好吧,我跑题了。
技术决定论者试图说服你,科技的发展是历史和社会变革的主要原动力。的确,当你回想到蒸汽机的发明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你就会觉得这种说法相当有说服力。那咱们就暂且这样认为吧。
假定人类按目前的轨迹发展,在技术层面,我们应该能做出一些预测了。最显而易见的就是原始计算能力。未来学家总是会给你看一系列的图表,向你展示计算机越来越强大的处理能力,不管这种计算机是基于硅还是其他材料。在这方面,他们或许是对的。如果他们说得没错,那么到2020年,我们就会进入百万兆级运算的时代,其中部分计算机的运算能力甚至堪比人脑。这些计算机起初大概只会出现在实验室中,但不出几年,它们可能就会出现在你的手机里。到2030年,我们预计将进入泽它级(Zetta,1021)运算的时代,此时的计算机将比人脑强大1000倍。谁知道这究竟意味着什么。
让我们暂且不提“机器意识”这个难以理解的概念。一台泽它级的计算机能干什么呢?
它至少可以提前两周精准预测全球天气形势。不是说伦敦大概两周后有雨这么简单,而是准确知道什么时候下雨、下多久以及雨量多少。它可以预测这个星球上任何一处的天气。这将给旅游业和雨伞销售带来很大帮助,而且这种计算能力也意味着,你的个人DNA测序只需几秒钟时间,你与任何人的任何一次数字互动都会在瞬间被分析出来,或者,你的下一步行动将变得几乎完全可以预测。
如果你发现自己患上危及生命的癌症,这一切都意味着好消息。比起现在治疗癌症使用的广谱化疗所带来的种种痛楚,到时候会有专门的技术来寻找并摧毁潜藏在人体里的癌细胞。但不好的一点是,在你做任何事之前,别人就已经知道你的想法了。但如果你不做坏事,就没什么可担心的,不是吗?
你错了。
错误之处在于你不知道谁将掌控这一切,以及我们可以信赖谁来做出这些有关伦理、道德以及人类自主思考能力的决定。2014年我写下这些的时候,世界才刚刚开始进行一场关于意识形态、宗教和道德的对话。说实话,我无法告诉你2020年会发生什么,更不用说2030年。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我不愿意把这一切外包给一个由硅谷的技术决定论者编写的计算机集群。
那就让我们换个角度看问题吧。你是一个5岁孩子的老师或导师,而这个孩子今年开始入学接受正规教育。你将教授给他怎样的技能,让他得以应对这样的未来?
显然,会写Python代码是远远不够的。

正文节选2  教师2.0:信息传输系统

教学是一种艺术形式,而不是传输系统。我不知道我们是什么时候开始将教学与联邦快递混淆一谈的。教学是一种艺术实践,它关乎鉴赏力、判断力和直觉。我们都记得我们生命当中的那些伟大的教师,是他们唤醒了我们。而我们之所以依然记得他们,是因为他们曾对我们说的某些话,或是因为他们给了我们看待事物的一个角度,让我们难以忘怀。
——肯•罗宾逊爵士
工业化社会的一大特征是,它借助技术使过程更高效,尤其是在制造领域,重要的是制作出符合特定标准的产品,而且差异越少越好。通过不同的周期进行检测,可以利用所得的数据来改进过程,既有利经济也有利质量。当你制作汽车、汤勺或是罐装豆子时,这非常有效。这个想法是为了将人力,至少是熟练的人力,从过程中解放出来,使得工艺生产可以转化为大规模的生产。
然而,并非所有的技术都用于这一目的。有些技术被用来增强手艺人或专家的技能。显微镜就极大地增强了一位搜寻线索的科学家的技能,而互联网可以联合素未谋面却有着共同梦想的一群人,等等。
我们怎样利用数字技术来教学?这个问题仍然是争论的主题,并挑战着我们对学校或大学之目的的看法。如果我们把学校想象成一个工厂,为了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而加工儿童,使其成为人力资本,那么这个过程就可能自动化,在生产线上负责加工儿童的人就可能去技能化。在这种情景下,教师可能被看成是一种传输系统。他们的工作就是以既定方式传输课程内容,然后让学生参与常规检测,以便生成能由管理人员分析的数据。这些数据可被用于诊断生产线上的故障,或用于排名来展示水平,看看某些生产线在哪些方面落后。这种自上而下、由数据驱动的方式,其优势在于,它剔除了教学的艺术性——教学由低水平的从业者传输(他们要么投入精力较少,要么教学造诣较低),但在对学生的期望方面,这些人往往强求苛责。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使用数字技术将知识传授给儿童,检查他们是否已掌握了这些内容,同时,教师完成“人性化”的那部分工作,像是支持和鼓励儿童,或者确保他们不会频繁如厕等等事情。说到这儿,你要么赞同这会是一个合理的场景,要么摇头表示怀疑。但我可以向你保证,我已经从政府决策者和技术崇拜者那里听说过类似关于未来学校的认真描述。
我们不喜欢“手艺”,究竟是因为什么呢?
个人而言,我相当喜欢手艺。如果英国的法律规定我必须将孩子交给国家,从五岁开始上学,那么我会非常愿意将他们的教育委托给一个手艺人。反对者要求我们考虑成本和潜在差异,因为它可能与国家经济发展计划不相吻合,比如人力资本。但实话说,我相信正是差异和多样性孕育了创新。过去50年或更长一段时期,英国之所以出现了很多新鲜的玩意儿,尤其是在大都会城市中,其中一个原因就在于城市居民的社会文化具有多样性,而非单一的文化标准。我还认为,就教育而言,我们这个社会早晚都要付出代价。我的意思是,投资教学“手艺”以确保在公平的社会里产出一群受过良好教育、全面发展并享受同等机会的人口,几乎肯定比符合批量生产标准的教育更低廉、更丰富。
今天我们甚至还认为学校和大学仅仅是传递和消化知识的场所,认为这些是能被数字技术自动化的过程——这种想法恰恰证明了那些决策者和简易装置发明家多么肤浅无知。这些传输论者真的只是在解决政客的问题,而政客的唯一目标就是再度当选。这样说来,我们的确生活在一个以数据和测量来中和批评与争论的专制社会中。但是,我们也必须牢记,当考虑教师角色的时候,我们有力量也有权利提出要求。我们究竟想让谁来教我们的孩子?一种运算程序、一架无人机还是一位教育手艺人?
 

人大出版社天猫旗舰店 | 书香缘电子书店 | 中国高校人文社科网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中国一考网 | 教研服务网络 | 人大社内网 | 友情链接
京ICP证130369号 新出网证(京)字0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1号  有网站下载或登录的问题请联系:010-62515491
邮编:100080 联系电话:010-62514760 E-mail:club@crup.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