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假冒网站的声明

图书搜索:

“一带一路”学术出版联盟在京…

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 打造…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一行到人…

我社三种图书和一种音像制品获…

我社官方微信公众号入选首届“…

“新编21世纪劳动与社会保障系…

我校教师吴静钰出征里约奥运会…

《礼乐文明与中国文化精神》入…

我社3种出版物入选《2016年农…

人大社与帕尔格雷夫•麦克米伦…

“一带一路”学术出版联盟在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系列…

我社与加拿大第八街出版公司举…

中国法律文化走出去——王利明…

我社3本图书入选十大“中国特…

我社4个项目入选“‘十三五’…

“穿越爱琴海——文史哲学者共…

我社3个项目获得国家出版基金…

我社5种出版物入选《2017年农…

《中国经济2040》新书发布会暨…

人大社17年9月新书快递04-《优秀教师的成长:关键人物》

2017年09月04日

请点击下载:

/UploadFiles/XXGL/2017/9/人大社17年9月新书快递04-《优秀教师的成长:关键人物》.doc

 

书名:《优秀教师的成长:关键人物》 
主编:方心田                 
ISBN:978-7-300-24537-9 
定价:39.80元              
开本:16开
页数:216页
出版时间:2017年8月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编辑推荐
“教师发展丛书”, 解开优秀教师的成长秘密,包括3册:《优秀教师的成长:关键人物》《优秀教师的成长:关键事件》《优秀教师的成长:关键读物》。
适合中小学幼儿教师、校长培训与阅读。

内容简介
在教师的生命历程中,那些促其养成受益终身的好习惯,在其心灵深处播下真善美的种子,帮其树立坚定的教育信念,关键时刻鼎力相助的人,可谓教师成长中的“关键人物”,或“生命中的贵人”。
本书精选了25位教育专家和卓越教师在“关键人物”影响下的成长故事。这些涤荡人心的故事,让读者重温亲人之爱、师生之情、同行之谊,激励读者常怀感恩之心,保持昂扬的姿态,追求拔节成长的幸福。

作者简介
方心田,江西万年人,编辑,作家,现任教师博览杂志社和江西教育杂志社社长。发表作品200多篇,著有散文随笔集《无语的乡村》《平静的忧思》。

卖点:
•25位全国著名教育专家、特级教师讲述自己的成长故事

上架建议:
教育读物 • 教师培训

读者对象:
中小学幼儿教师、校长,教育研究人员

目录:
| 丛书序 | 优秀教师成长的热搜词/方心田      
李吉林:帮助我走向“我”/周益民               
苏霍姆林斯基,您鼓舞了我/闫学       
影响我生命的关键人物/朱永新       
我的老师/肖川       
长大后我就成了您/李镇西       
封存在记忆里的细节人生/陈忠      
天女散花/樊阳       
九山湖畔有吾师/傅国涌       
李烈:伟大的女性带着我们飞翔/华应龙       
怀想春风/朱煜       
亦师亦友亦亲人/王文芳       
幸好您在/沈丽新       
千江有水千江月/王木春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杨斌       
那些人,那些事/汲安庆       
我的世界因你而灿烂/梅洪建       
思玉/冷学宝       
心中的天使/刘祥       
改变人生的一个人/马德       
荆园深处有吾师/邱益莲       
白杨何萧萧/翁还童       
请容我为你深情吟唱/王芳       
有一种怀念叫永远/涂国文       
魏书生,我教育生活中的重要他人/翟运胜       
等候在生命拐角处的老师/夏昆       

精彩书摘:
丛书序
优秀教师成长的热搜词

教师成长,和任何人的成长是一个道理,也是需要一些附加条件的,尤其是优秀教师的成长,更是需要比较优异的条件。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究竟需要哪些条件呢?

关键人物
在这个世界上,人类属于群体动物,完全独居的人是极为罕见的。群体动物有个特点,就是有社交的需要,有寻找朋友的需要,有社会认同的需要,如此才能顺利地生活和成长。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认为,人们读书、娱乐、交友、恋爱、结婚、宗教、信仰、工作、活动、兴趣、爱好、权力与金钱的欲望,都是为了分心。分什么心?分孤独的心,怕自己无事可干而感到孤独。
教师,无疑是“聚族”而居的群体类别,在发育、生长的过程中,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发展、成才的过程中,经历着一个个亲人、朋友、老师、同学、同事、学生、老乡、邻居等,和他们交往,和他们打着生理的、物质的、精神的交道,不可避免地受到他们的影响与浸染。教师是一种教书育人的职业,因其特殊性,在他们生命中这些经历过的人里,有的作用大,有的作用小,有的作用一般,千人千面,各有不同,但必有一种,属于“重要他人”,也可称为“关键人物”。这样的人,重要而关键,数量当然不会多,甚至只有一个。这个“关键人物”,非同一般,在教师的生命成长、情感培育、思想形成、专业发展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一个人优秀与否,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和这个“关键人物”有着重要关系。他,就是你生命中的“贵人”,是命运之神派来悄悄帮助你的使者。
我生命里的“贵人”也有不少,深刻影响我的教育生活的,是我的初中老师何子策先生。他以自己无私博爱的长者胸怀、身体力行的师者风范、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淡泊坦荡的思想境界,有形无形地塑造了我的多彩少年、美丽青年,乃至丰盈中年。我永远怀念他!
朱永新老师深情回首,记述了在他生命中占据重要一席的父亲、同学、老师,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温馨的学习与成长画面;肖川老师写了他在读本科及研究生时期的六位老师,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李镇西老师有滋有味地回忆了他的高中班主任张新仪老师,在李镇西老师看来,她是中国最美丽、最优秀、最幸福的老师……还有陈忠、傅国涌、樊阳、闫学、周益民、华应龙等很多学者或名师,都真挚抒写了他们生命中遇见的“贵人”,写了“贵人”在他们成长、成熟、成才的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贵人”是他们成长为优秀之我、今日之我的关键因子,是他们生命链条上最璀璨的明珠。他们的教育生命,因其而丰富;他们的教育乐章,因其而动听。

关键事件
著名作家柳青有一句广为流传的哲言:“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这个“几步”,就是我所认为的“关键事件”。
人类的命运,绮丽而丰富。它充满了未知的神秘,也充溢着变化的惊喜。它会落实到每个人的头上,植根在每个人的心里。在人们成长、生活、工作、成才的过程中,那关键的“一步”或“几步”,就是用成功或失败、欣喜或哀伤、乐与痛、哭与笑,以鲜明的注脚、深刻的印记、转折的理由,给美好的生命一个最美好的诠释。
回首我的人生,这样的“关键事件”也是有的。1982年,年仅14岁的我参加中考,考上了江西省万年师范学校。在当时,这是一件光宗耀祖的大喜事,因为这意味着我从此就吃上了国家粮,不用再从土里“刨食”了。父母乐得睡不着觉,笑得合不拢嘴。但在录取前的体检过程中,我因为个头小、体重轻,竟被无情地刷下来了。那时候我才知道,当老师也要个子高一点,身体重一点。负责体检的县城女医生,用无比惋惜和同情的口气对我说:“小鬼,你是不是从小挑柴挑多了?”后来,我退而求其次,悻悻地读了县重点高中,入学后,发现和我遭遇相同的“淘汰生”竟有十几人之多。我想,那时初中毕业生大都十四五岁,一些男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身高还没有稳定呢,这是啥规定啊!命运本来不可假设,但我姑且假设一下,如果当年我被万年师范学校录取了,那么我必定会成为一名乡村教师,之后可能就地安家落户,终生献身乡村教育事业,也可能会改行,做一名基层公务员,还可能通过考研,奔一个时人认为更加光明的前途。但假设毕竟是假设,我被命运之手推向了另一条道路:读高中,上大学,然后还是当教师,当乡村教师。看起来有点殊途同归,但过程不同,结果的内涵便不同。这个“关键事件”,足够影响我的人生内容、人生走向、人生目标,用时髦一点的话来说,它影响了我的存在感、获得感、幸福感。
这样的“关键事件”,于我当然还有。每个人都会遭遇这样那样的“关键事件”。比如,王开东老师遇到了粗暴的小学老师,他们成就了他的敏感和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大学老师陈同方在他毕业之际的谆谆告诫,成全了他对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的理解和提升;后来他任教于苏州中学,通过对钱穆先生的学习,获得觉悟,拥有了对教育的全新理解。魏勇老师则回顾了他少年时的一次阅读事件与中年时的一次网络写作事件,这两次看起来平静无波的事件,从此改变了他的生命状态和精神格局。杨林柯老师因为学生家长的投诉,激情难抑地写了“万言信”,没想到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全国范围对教育价值的大讨论,于是,他成了“著名中学语文教师”。他说这起事件,是他个人的教育突围,也是他的自我救赎。还有凌龙华、李迪、张格、黄行福、王芳、曹书德、刘祥等一大批知名教师,品尝了他们从经历之海打捞出来的一条条“大鱼”,才知道一起起“关键事件”成就了他们的优秀,成就了他们的与众不同。

关键读物
许多人都知道读书的重要性。知识就是力量,读书改变命运。其中道理,无须多言。
但读什么书,怎么读书,这就不一定老少皆知了。我一向认为,读书是一门大学问。古人有很多讲究,比如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朱熹说“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曾国藩要求“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英国哲学家培根有一段精辟的读书论,“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读书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选择,选择读什么书,更能决定一个人的品位和格调。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但万卷之中,使读者茅塞顿开,影响读者思想,甚至改变读者人生的书,才是读者人生中的“关键读物”,才是那种开卷有益的书,“善读之可以医愚”的书。
教师阅读,除了人类共有的丰富精神生活的需要,还有一定的专业发展需要。我曾经把教师的阅读内容做了一个分类,大致分为六个部分:涵养人文精神的书、培植教育理论的书、积淀教育智慧的书、学习班级管理的书、丰盈教育心灵的电影、高品质的教育报刊。我认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很有必要阅读这六个部分的内容。
有的书,影响人的一辈子;有的书,影响人的某个阶段。不管时间长短,它在人的性格塑造、事业发展、命运布局中都起着关键性作用。这样的书,无疑是读者的良师益友和灵魂伴侣。比如,《产生奇迹的行动哲学》《管理大师德鲁克》《如何改变世界》《从优秀到卓越》之于朱永新老师,《掌握人性的管理》《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等西方企业管理类图书之于李希贵老师,《霍乱时期的爱情》《为什么读经典》《帕夫雷什中学》等之于闫学老师,《梁实秋散文》《给教师的建议》《张晓风自选集》之于王木春老师,《夏山学校》之于张荣锁老师,《365夜》《展望二十一世纪》《灵地的缅想》《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返璞归真》《圣经》之于郭初阳老师……
于我而言,影响巨大的书有《鲁迅作品选集》《复活》《围城》。鲁迅的书让我看清了中国的某些历史和现状,让我做了一个虽然不免痛苦但毕竟清醒着的中国人。托尔斯泰的小说,有震撼人心的道德力量,教人洗刷心灵的污垢。钱钟书的文人式幽默调侃,让我在沉重的写作面前,偶尔也享受南风习习带来的片刻欢愉。
朋友们,请选择好书吧!阅读精品吧!腹有诗书气自华,善读精品人自强。
《优秀教师的成长:关键人物》《优秀教师的成长:关键事件》《优秀教师的成长:关键读物》,我们称为“三关”丛书。“三关”,不啻于人生成长道路上的三大关口。据关自守,眺望千里风云;把关得当,创造美丽人生。画家李苦禅说:“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早日使自己变得优秀,努力使人生变得美好,这是我们对广大教师朋友的良好祝愿!
此书面世,当衷心感谢源创图书的吴法源先生、王玉梅女士,感谢不吝赐稿的朱永新、李镇西、肖川、傅国涌等一大批名师学者,感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感谢《教师博览》杂志,感谢参与校对的《教师博览》《江西教育》编辑敖小英老师!

     方心田   
  2017年3月18日

正文节选1
李吉林:帮助我走向“我”
/周益民

诗人是令人敬慕的。其实,教师也在用心血写诗,而且写着人们最关注的明天的诗——不过,那不是写在稿纸上,是写在学生的心田里。
——李吉林

童年,“遇到”李老师
 “人的童年提出了他整个一生的问题,要找到问题的答案却需要等到成年。我带着这个谜走过了三十年而没有思考过它一次,今天我知道在我开始出发时,一切都已决定。”一个偶然的机会,当我读到米夏埃尔•兰德曼的这句话时,心里有一种豁然的开朗。我立刻想起安徒生文学奖获得者、苏联著名儿童文学家和教育家米哈尔科夫的散文名著《一切从童年开始》。是的,一切从童年开始。我回首张望,猛然发现,童年其实已经孕育了今天的“我”,开始出发时,一切都已决定。
大概从小学三年级起,学校开始组织我们订阅各种报刊。我记得自己先后订阅过《少年报》《少年文艺》《儿童文学》,我自己还在邮局订阅了《江苏儿童》杂志。即便这样,我还是不满足,总希望读到更多的故事,亲戚、邻居们废弃的旧课本都成了我的宝贝。
我相信冥冥之中存在着某种缘分。一个平凡得没有任何特征的日子,我随手翻阅一本杂志,在密密麻麻的文字中随意穿行,一篇同龄人的习作吸引了我——《校园里的花》。作文不长,我一会儿就看完了,最后是指导老师的名字: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特级教师李吉林。“特级教师”?我第一次看到这样的称谓,心中立刻充满了神圣与敬意。我好羡慕习作的小主人,不能想象他该享受着怎样的幸福与快乐。南通?那是一个并不遥远的城市,那儿就住着尊敬的李老师。李吉林,看这名字,是大哥哥老师,叔叔老师,还是爷爷老师?
《小王子》中说,仪式“就是使某一天不同于其他日子,某一钟点不同于其他时间”。那一天,那一刻,就是我生命里的一个“仪式”,我与李老师,与“特级教师”相遇了。

世界上最黏的胶水
初中毕业,我进入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学习。
开学的第一天,我就听到老师们在谈论那个熟悉的名字。原来,自己已经来到她的身边。我心底的一角即刻苏醒,童年的记忆开始复活,梦想和现实有时竟只一步之遥。
要成为李吉林那样的老师,这成了我埋在心底的秘密。我不由分说地喜欢上了即将从事的职业,甚至被老师定性为“专业思想非常稳固”。
后来,就像追问“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一样,我曾经追问自己,我为什么要做教师?李老师对我的影响到底意味着什么?
我从日本幼儿故事《竹笋的故事》中受到启发。春雨过后,竹笋开始在地下游戏。有一棵小竹笋感觉到有种神奇的力量在吸引它,它听到遥远处的一个声音在召唤,于是拼命往那个声音的方向钻。原来,篱笆墙外,有一个人在吹笛子,是悦耳的笛声吸引了它。后来,它长成了一棵健壮的竹子。最后,这根竹子被做成了一根能发出悦耳声音的笛子。
短小的故事蕴含了深邃的哲理。我们每个人其实都在寻找真实的自我。竹笋孩子听到自己心灵的召唤,最后,做了一根能发出悦耳声音的笛子,它已找到最积极、最真实的自我。李老师于我而言,正是那悦耳的笛声,我在这笛声的召唤下,找到了真实的自我,从此,踏上了教师之旅。我,走向了“我”。
作家陈丹燕在《我的妈妈是精灵》一书中说,“感情是世界上最黏的胶水”。我的心中充满着对教师职业的憧憬和热爱,我为未来的职业生涯积极准备着。
能够听一听李老师的课该多好!那是我当时的一个梦。一天,学校给我们发放了李老师的新著《情境教学实验与研究》,这本书系统阐释了情境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框架,让人爱不释手。我贪婪地阅读着,想象并复原着一个个动人的教学场景,未来生活虚无却又真实地向我走来。
毕业分配时“双向选择”考核,我现场拿到课文《我爱故乡的杨梅》,回忆刚阅读完的《情境教学实验与研究》一书的理论,根据课文内容,依葫芦画瓢即兴设计了几个所谓的“语表情境”“音乐情境”“想象情境”,竟然获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于是,我被海门市实验小学录用了。

纷杂外衣传递的爱
李老师常说“爱会创造智慧”。自成为“准教师”起,“爱”就成了我耳边复现率最高的字眼之一,年轻的心中充满了神圣感与使命感,脑海里一遍遍描摹着幸福的七彩蓝图。及至参加工作,我才知道,真正做到爱学生其实并不容易。现实中,有太多的无奈、焦虑、诱惑考验着我“爱”的耐心与执着。现在,我所理解的“爱”并非一句抽象的话语,而是附着在一个凝固的记忆影像中。
有一年,一个高规格的情境教育学术研讨活动在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举行。时值初冬,已很有些凉意。下午有一场简短的汇报演出,中间我有事外出,看到一群小舞蹈队员正在隔间候场。她们已全都换好单薄的演出服,一个个搓着手,不时蹦跳着,以抵御凉意。当时的场地都还没有安装空调。这时,李老师走了过来,她看见这情景,一下瞪大了眼,大声对身旁的带队老师说:“这怎么行,快,赶快让孩子穿上衣服!”老师解释说:“马上要上场了。”“孩子的身体要紧,穿着外套跳。”李老师的语气不容置疑。接下来,与会的专家、代表们看到了这样的场景:孩子们里边穿着统一的漂亮的演出服,外面却又罩着自己各色的外套,有红色的毛线衣,有紫色的夹克,也有天蓝色的毛背心。这些着装纷杂的孩子们灿烂地笑着,舞动着内心的喜悦。参会代表们都被打动了,报告厅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也就在那一刻,“爱”在我的心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存在。这个缥缈的字眼,是李老师用她不经意中的一个举动,让我懂得了它的真正含义。在我眼里,那群身着纷杂外套的孩子,跳出了世间最美的舞蹈。于是,我也终于明白,为什么李老师数十年矢志不移,潜心情境教育的研究,在别人颐养天年的时候,她却又站在了新的起点,这些都是缘自她内心深处对儿童的热爱与理解。

字里行间的铅笔线
有一回,我承担了江苏省一个重要活动的教学研究课任务。尽管已经有了多次公开教学的经历,我的心里还是难免紧张。为了上好那堂课,我冥思苦想了好长时间,阅读了不少资料,终于拿出了教学设计,但总感到底气不足,把握不大。这时,我想到了李老师。尽管知道她非常忙,犹豫再三我还是鼓起勇气给她打了电话,没想到电话里李老师爽快地答应了。
按照约定的时间,我准时来到李老师的办公室。李老师正忙碌着,见我到了,微笑着招呼我坐下。我递上教案,心想,就修改一下,时间应该不会太久吧。
李老师接过教案,浏览了一下,就放在了一边,然后随手打开手边的教材,翻到了课文。看来,她早就做好了准备。
“小周,我们先读读教材吧。”她又随手拿出一支铅笔,开始一字一句地读起了课文。读几句,停一停,跟我讨论一下,谈她的理解,同时随手圈划。就这样,一句一句,一段一段,有时甚至不放过一个标点符号,一个个普通的文字逐渐变得鲜活灵动起来。我压根儿没想到李老师会这样跟青年教师备课,原以为她直接看看教案,提几点意见就完了。
再看面前的课文,字里行间,留下了密密的各种不同的圈点符号。在我的备课经历中,哪曾有过这样细致的课文研读!此时,李老师似乎已经进入了情境,她轻声启发着我:“这是一个夜晚,是什么季节?外面是如何的黑?我们来到了一间小小的屋子……主人公出现了……”真是奇妙,随着李老师的描述,我仿佛真的进入了课文展现的情境,原先感觉隔阂的内容立时变得可亲了。我真正领悟到,所谓“情境”,其实是课文所固有的。
经过这一番课文的“进出”,李老师这才重新拿起我的教案,跟我探讨具体的教学方式。其中一些问题,我在透彻地领会课文内容后,已然有所意识了。
当我走出李老师办公室时,小半天时间已经过去了。我明白,这次,李老师其实不只是在帮助我准备一堂课,她是在身体力行地告诉我,面对课文,面对教学,面对孩子,我们该拥有一种怎样的姿态。以后的日子里,课文中那些字里行间的铅笔线总在悄悄地提醒着我。

做长大的儿童
2003年,教师节来临之际,《人民教育》刊登了李老师的教育散文《我,长大的儿童》。文章犹如一首优美的儿童教育诗,浓缩着李老师成长的足迹,充盈着她“爱会产生智慧,爱与智慧改变人生”的育人情怀。我们都被她永远的童心与永恒的爱心深深打动。那天,我接到外地一位特级教师朋友的电话,她激动地告诉我阅读李老师文章的体会,让我一定代为传达对李老师的谢意与敬意。
李老师说:“生活在儿童的世界里的幸福感,无与伦比。”“我爱儿童,一辈子爱。如今我已不是儿童,但喜似儿童,我只不过是个长大的儿童。我多么喜欢自己永远像儿童!”
正是因为拥有一颗童心,她才会带着学生去濠河边看月亮,去长江边看日出,去寻找“秋天的田野”,让孩子们捋起袖子露出胳膊和丝瓜比粗细……正是如童心般探究的欲望,推动她一直为儿童精神世界的完满建构而孜孜以求。她的论著都是用火热的心、用心的实践、潜心的思索写就的。
学着李老师的样子,我也开始在小学里读我的“大学”,开始努力发现我们工作的逻辑起点——儿童,开始从课程的角度反思当下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思考着,如何尊重孩子的童年时代,让他们在习得母语的过程中获得精神的成长。我想起了自己的经历,我从小喜好儿童文学,其中的真、善、美至今仍冲击着我的心扉,宛如初冬的暖阳辉耀着胸膛,这便是儿童阅读对于个体成长的意义。于是,我坚定不移地开始了童年阅读的思考与行动。“让孩子们在童年时代就找到喜爱的作家”“让孩子们拥有自己的书”“孩子自己也能写书”,秉承着这样的理想情怀,我和我的同事们热诚地给孩子们营建了一个“新月之国”。
最近两年,我又开始思考语言意识与人自身存在的关系,开始探索母语教学的民族根性问题。我发现民间文学是一种活体记忆,是生命开端状态的存在,儿童因为童谣等民间文学而在语言中获得了一种迥异于现实的生命体认。这是个体源初的精神家园、话语故乡。于是,我开始大胆地进行这方面的课程探索,将颠倒歌、绕口令、摇篮曲、传说故事等引入教学。尽管每一次都会遭遇很多困难,但我从中收获了无尽的满足与快乐。这期间,李老师每一次遇到我,甚至遇到熟悉我的人,都会关切地询问我的工作、生活情况。
在李老师心中,我还是个儿童,是个长大的儿童。
李老师,今天我是否也可以说:“如今我已不是儿童,但喜似儿童,我只不过是个长大的儿童。我多么喜欢自己永远像儿童!”

  [周益民]  [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现任教于南京市琅琊路小学。2004年在《人民教育》发表《无法预约的精彩》一文,引发关于“教育理想的追求、对语文教学价值的理解、对新课程理念的阐释”的全国大讨论。发表教育教学文章百余篇。]  

 

 

 

人大出版社天猫旗舰店 | 书香缘电子书店 | 中国高校人文社科网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中国一考网 | 教研服务网络 | 人大社内网 | 人大芸窗职教学苑 | 友情链接
京ICP证130369号 新出网证(京)字0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1号  有网站下载或登录的问题请联系:010-62516085
邮编:100080 联系电话:010-62514760 E-mail:club@crup.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