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假冒网站的声明

图书搜索:

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 打造…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一行到人…

我社三种图书和一种音像制品获…

我社官方微信公众号入选首届“…

“新编21世纪劳动与社会保障系…

我校教师吴静钰出征里约奥运会…

《礼乐文明与中国文化精神》入…

我社3种出版物入选《2016年农…

人大社与帕尔格雷夫•麦克米伦…

我社与马尔沙维克出版社举行《…

“人文咖啡馆”系列活动之“聂…

我社20种选题入选教育部2018年…

《人文之蕴——北京城的空间记…

我社3种图书入选中央和国家机…

我社“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当…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访问墨西哥…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在印度新德…

《时代大潮和中国共产党》荣获…

我社《礼乐文明与中国文化精神…

“新时代 新教育 新使命”读书…

人大社18年4月新书快递07-《马克思传:人间的普罗米修斯》

2018年04月27日

请点击下载:

/UploadFiles/XXGL/2018/4/人大社18年4月新书快递07-《马克思传:人间的普罗米修斯》.docx

 

《马克思传:人间的普罗米修斯》
袁雷 张云飞 著
 
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
中国学者全新书写,讲述马克思传奇一生
坚定理想信息,不忘初心前行
高校主题出版重点图书

版权信息
书名:马克思传:人间的普罗米修斯(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中国学者全新书写,讲述马克思传奇一生)
定价:128.00元
作者:袁雷 张云飞
书号:ISBN:978-7-300-25494-4
出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8年05月
开本:16开 170*240
装帧:圆脊精装
类别:传记/领袖
中图法分类:①A711

读者对象
党员干部、学生、马克思主义研究者等

关键词
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 恩格斯 领袖传记 共产主义 共产党

内容简介
在吸收近年来国内外马克思主义文献学、“马克思学”、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的基础上,《马克思传:人间的普罗米修斯》力求以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形式将马克思的生平、思想、贡献和影响呈现给广大读者,还原一个将儿子、丈夫、父亲、外祖父、战友、战士、学者等身份有机集于一身的马克思的平凡而伟大的形象,还原一个实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无产阶级思想家身份高度统一的马克思的真实而完整的形象。
在着力阐述马克思的两个最伟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上,该书也考察了马克思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方面以及在东方社会问题、科学技术和自然辩证法、政治学、历史学、人类学等方面的伟大贡献,力求展现出马克思思想的生动性、丰富性和全面性。在实事求是地阐明马克思思想发展的过程性的同时,该书也以历史事实为依据有力驳斥了妖魔化马克思的奇谈怪论。
最后,本书得出这样的结论:马克思主义是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共产主义是一定会实现的科学理想。

编辑推荐
2018年5月5日,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卡尔•马克思诞辰200周年。《马克思传:人间的普罗米修斯》的出版恰逢其时。阅读这本马克思传记,让我们对这一伟大人物的认识,从“最熟悉的陌生人”,变成“思想精神的领路人”。

作者推荐
在这本《马克思传》写作的过程中,我们力求将20年来国内外马克思主义文献学、“马克思学”、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纳入本书中,以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形式将马克思的生平、思想、贡献和影响真实而完整地呈现给广大读者。
——张云飞
马克思逝世后,很多人用莎士比亚的一句话来评价他:他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我再也看不到这样的人了。这么多年后,还是觉得这句话最能概括他的一生。
——袁 雷

作者简介
袁雷(1987—),江苏宿迁人,法学博士,北京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马克思恩格斯东方社会理论研究。出版有《马克思恩格斯“论东方村社”研究读本》(合著)等学术著作,发表有《马克思恩格斯对民粹派村社思想的科学扬弃》和《马克思恩格斯东方社会理论主要文本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启示》等学术论文。
张云飞(1963—),内蒙古丰镇市人,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恩格斯晚年思想等方面的研究。出版《跨越“峡谷”——马克思晚年思想与当代社会发展理论》(专著)等各类学术著作30余部,发表《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方法论特征》等学术论文150余篇。

章节目录
第1章人生的起步
崇高理想和职业选择
1.家庭和青少年时期的生活
2.做人间的普罗米修斯——《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3.遇见终身伴侣燕妮——《爱之书》
4.初入大学和父亲的教诲
5.柏林大学的求学生涯和父亲的教诲
6.大学期间的创作
第2章从象牙塔走向革命实践
理论和实践统一的开始
1.与青年黑格尔派的交往
2.自我意识的觉醒——博士论文
3.组建家庭——有情人终成眷属
4.关注物质利益问题
5.《莱茵报》的年轻编辑
6.创办《德法年鉴》
7.马克思与海涅的友谊
第3章思想的初步发展
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立场的确立
1.争取新闻出版自由
2.对物质和法的关系的反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3.人的解放问题的提出——《论犹太人问题》
4.马克思与费尔巴哈
第4章马克思思想的秘密发生地
“巴黎手稿”
1.马克思青年时代在巴黎的革命岁月
2.廓清共产主义理论地平线的努力
3.私有制度与异化劳动的产生和表现
4.共产主义与异化劳动的扬弃和克服
5.科学共产主义理论的秘密发生地
第5章结识恩格斯
终生友谊和密切合作的开始
1.恩格斯的成长历程和思想转变
2.马克思、恩格斯的共同事业
3.与青年黑格尔派的决裂
4.清算青年黑格尔派的思想——《神圣家族》
第6章唯物史观的创立
第一个伟大发现的问世
1.天才世界观的萌芽——《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2.唯物史观的初步阐述——给帕•瓦•安年科夫的信
3.唯物史观的问世——《德意志意识形态》
4.唯物史观的深化——《哲学的贫困》
第7章马克思主义的创立
《共产党宣言》
1.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发展历史
2.对工人运动中的错误思潮的回击
3.从《信条》到《宣言》
4.科学共产主义的经典
5.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典范
第8章无产阶级作为革命主力登上历史舞台
1848年欧洲革命及其经验总结
1.1848年革命的历史进程
2.马克思对革命的科学预测和投身革命
3.《新莱茵报》的创刊
4.马克思退回书房总结革命的经验教训
第9章 把目光投向中国和印度
马克思驳斥西方中心论
1.马克思初步研究东方社会
2.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的互补
3.中国是一块活的化石
4.英国在印度要完成破坏和建设的双重使命
5.村社是东方专制主义的牢固基础
第10章玉汝于成
马克思颠沛流离的生活
1.马克思一家的困难生活
2.恩格斯的长期无私帮助
3.威廉•沃尔弗的遗赠
4.燕妮的理解和支持
5.无怨无悔的琳蘅
6.环绕膝下的子女们
第11章剩余价值理论的科学探索
《资本论》“三大手稿”
1.马克思探索政治经济学的历程
2.天才的大纲——《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
3.打开政治经济学的钥匙——《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导言”和“序言”
4.《资本论》主要问题的确定——《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
5.《资本论》第三卷的奠基——《1863—1865年经济学手稿》
第12章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
《资本论》和马克思的第二个伟大发现
1.《资本论》的科学探险历程
2.揭示剩余价值的秘密——《资本论》第一卷
3.《资本论》第一卷的宣传、普及和传播
4.资本的流通过程——《资本论》第二卷
5.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资本论》第三卷
6.《资本论》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贡献
7.最后的理论兴趣——《评阿•瓦格纳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
第13章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密切结合
国际工人协会
1.马克思在“国际”创建前的革命活动
2.国际工人协会的成立
3.“国际”的《成立宣言》和《共同章程》
4.“国际”在1871年前的主要活动
5.马克思在“国际”的繁忙的九年
第14章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伟大尝试
《法兰西内战》
1.巴黎公社的历史发展进程
2.巴黎公社的主要革命措施
3.马克思和“国际”对公社的支持和帮助
4.《法兰西内战》对公社经验的科学概括
5.巴黎公社精神永存
第15章共产主义发展的科学预测
《哥达纲领批判》
1.德国工人阶级政党的创立过程
2.对拉萨尔及其错误思想的批判
3.无产阶级专政学说的发展
4.未来社会发展阶段学说的确立
5.未来社会的分配和建设原则
第16章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的领袖和导师
马克思晚年的革命实践活动
1.1871年后的第一国际活动
2.第一国际的解散及其贡献
3.清算巴枯宁的无政府主义
4.反对工联改良主义的斗争
5.指导建立工人阶级的政党
6.反对德国机会主义的斗争
第17章探索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特殊性
马克思俄国问题的通信和札记
1.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广泛传播
2.与俄国革命者和思想家的交往
3.俄国革命的发生及其历史意义
4.俄国与西方的不同国情和选择
5.不通过“卡夫丁峡谷”的科学设想
第18章走向自然、数学和科技
马克思参与自然辩证法构思的心路历程
1.与自然科学家的交往和互动
2.关注自然、土地和生态学问题
3.研究数学和创作《数学手稿》
4.为科学成就而感到衷心喜悦
5.钟情比革命家更危险万分的技术
6.参与“自然辩证法”的科学构思
第19章走向历史的源头和深处
《人类学笔记》和《历史学笔记》
1.马克思晚年对人类学和历史学的研究
2.探索文明的发生——《人类学笔记》
3.再探印度的历史——《印度史编年稿》
4.把握历史的脉络——《历史学笔记》
第20章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马克思逝世
1.生离死别——马克思夫人燕妮的离世
2.薪火相传——作为革命者的马克思女儿们
3.不屈不挠——马克思与病魔的斗争
4.虽死犹生——在马克思墓前
马克思年表
后记

精彩样章
文摘①
马克思青年时代在巴黎的革命岁月
1843年的10月,马克思偕爱妻燕妮来到塞纳河畔的巴黎,开始了流亡巴黎的生活。同卢格分手之后,马克思密切联系工人运动,开始从政治经济学领域来解剖“市民社会”。随着大女儿小燕妮于1844年5月1日呱呱坠地,马克思还孕育了一个思想宝贝——“巴黎手稿”。
马克思在巴黎期间与各种社会力量尤其是工人力量建立了密切的联系。19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法国的钢铁产量增加了1倍,煤炭产量增加了2倍,蒸汽机数目增加了3倍。随着法国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在政权从大土地所有者转移到工业资本家和金融资本家手中的过程中,工人的工作日延长而实际工资水平在降低,工人的不满情绪在不断增长,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这时,基督教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等各种空想社会主义和空想共产主义思想大为流行。在这样的社会和思想背景下,法国的许多工人小组围绕着五花八门的社会主义学说展开了激烈的争论。马克思不仅亲眼目睹和聆听了这些争论,而且同法国的工人组织、德国在法国流亡者的工人组织都建立了一定联系。德国的共产主义者每星期都举行集会。马克思不时参加工人集会,马克思的名字甚至出现在工人集会演说者的名单中。1844年3月底,马克思参加了国际民主主义者的宴会。马克思高度评价了法国工人高贵而高尚的品质。尽管马克思与各种工人组织保持联系,但是,他没有加入任何一个组织,以免陷入宗派主义之争当中。一些工人流亡者经常出入马克思的住宅,不仅得到马克思的亲切关怀,而且得到马克思的无私帮助。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从马克思夫妇存钱的匣子里随意拿取金钱。这些款项来源于燕妮得到的遗赠。在这个过程中,马克思会见了正义者同盟的领导人,和蒲鲁东讨论和争论问题,结识了俄国流亡者巴枯宁等人。在与这些人交往的过程中,马克思努力用自己的唯物主义观点和共产主义观点影响他们,启发他们用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问题,将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结合起来。当然,海涅是马克思家的常客。
在研究和批判黑格尔法哲学的过程中,马克思已经清楚地意识到,对市民社会的解剖应该到政治经济学中去寻求。在巴黎期间,马克思常常不分昼夜地读书,认真而热心地研究政治经济学、法国社会主义思想和法国历史等问题,只是在吃饭和睡眠的时候才短暂地停顿一下。巴黎时期是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起始点,自此马克思将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作为自己理论研究的中心和重心。
在这一时期,马克思广泛涉猎政治经济学著作。他阅读并摘录了以下著作:布阿吉尔贝尔的《德国详情,它的财富减少的原因和补救办法之无效。……论财富、金钱和租税的性质。……论自然、文化、商业和谷物之利益》,毕莱的《论英法工人阶级的贫困》,特拉西的《观念学原理》和《论意志及其作用》,兰德达尔的《自然财富和国民财富研究》,约翰•罗的《论货币和贸易》,李斯特的《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第1卷,麦克库洛赫的《论政治经济学的产生、成就、个别问题和意义》,穆勒的《政治经济学原理》,恩格斯的《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奥先戴尔的《公众对商业、工业和农业的失望,或对李斯特博士工业力哲学的阐释》,大卫•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萨伊的《政治经济学概论》和《政治经济学教程》,许茨的《国民经济学原理》,斯卡尔培克的《社会财富的理论》,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雅典的色诺芬著作集》第9、10、11卷,等等。当然,这个书单很不齐全,可能存在遗漏。在阅读和摘录这些政治经济学著作的过程中,马克思常常写下自己对论题的评论和看法。在此过程中,马克思创作了《穆勒评注》这一科学文献。《穆勒评注》在整个“巴黎手稿”中具有特别的地位,具有相对的独立著作的价值。
在研究阶级斗争的起源、规律和形式等问题上,马克思利用了梯也尔、米涅、基佐等复辟时期历史学家的著作。与之不同的是,马克思开始从经济结构方面来理解和把握阶级结构,开始将阶级看作一个经济范畴。
在这个过程中,恩格斯和赫斯对马克思思想的转变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马克思指出:“不消说,除了法国和英国的社会主义者的著作以外,我也利用了德国社会主义者的著作。但是,德国人为了这门科学而撰写的内容丰富而有独创性的著作,除去魏特林的著作,就要算《二十一印张》文集中赫斯的几篇论文和《德法年鉴》上恩格斯的《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在《德法年鉴》上,我也十分概括地提到过本著作的要点。”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11恩格斯的上述著作第一次从社会主义立场批判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和资产阶级社会制度。马克思认真阅读了该书,并作了摘录,认为它是一部天才的作品。赫斯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唯一的和完全的自由!》和《行动哲学》等论文使马克思能够重新评价人的活动和人的异化等问题。此外,赫斯的《论金钱的本质》也可能对马克思产生了某种影响。
在上述研究的过程中,马克思原计划写作一部涉及政治经济学同社会、政治、法律、道德有关领域的著作。但是,由于涉及的领域太广泛、题目太宏大,马克思没有完成上述计划。在“巴黎手稿”的基础上,马克思只是完成了《手稿》和《穆勒评注》。
根据MEGA2第4部分第2、3卷提供的资料,在1844年的巴黎时期,马克思撰写的笔记共有9本,至少涉及17位作者的20部作品。学界将其统称为“巴黎手稿”。《穆勒评注》是“巴黎手稿”的一部分。
“巴黎手稿”大部分是马克思研读前人以及同时代人的政治经济学著作的摘录、批注和评论。在大多数手稿中,马克思只是作了寥寥数语的评论或者批注,没有太多地表明其本人的观点。
相比之下,在《穆勒评注》中,除了马克思对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的摘要外,马克思本人的议论占了相当大的篇幅。整部《穆勒评注》译为中文大约为31 000字。其中,马克思本人的论述接近13 000字。就此而论,《穆勒评注》具有著作的性质,而不是单纯的摘录。
据此,我们认为,“巴黎手稿”由《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詹姆斯•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摘要》两部分构成。
1844年5月底6月初至8月,马克思撰写了主要包括3个笔记本的《手稿》。在总共有9张对开纸的笔记本I中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几乎全是有关政治经济学的摘录,第二部分考察了工人、资本家和地主收入的工资、利润和地租。马克思分为3列,平行地写作了第二部分。这表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已经有了清晰的认识。显然,在笔记本I中,马克思从资本主义国家的现实情况出发提出异化劳动。笔记本II只有1个印张,主要是有关私有财产的论述。其他部分已经遗失。共有17个印张的笔记本III,主要论述私有财产和劳动、私有财产和共产主义,即主要论述异化的消除问题。同时,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和整个哲学进行了批判。
由于马克思回答不了笔记本I的问题,因此,他阅读和摘录了穆勒的著作,写了《穆勒评注》。完成了《穆勒评注》之后,马克思又完成了笔记本II和笔记本III。这一看法采用了苏联学者拉宾和中国学者韩立新等人的研究成果。因此,整个“巴黎手稿”的结构为:“笔记本I→《穆勒评注》→笔记本II→笔记本III”。换言之,《穆勒评注》是介于笔记本I和笔记本II、笔记本III之间的一部作品。
在总体上,尽管带有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痕迹,“巴黎手稿”仍是一部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结合政治经济学研究并科学阐述共产主义问题的著作。

文摘②
结识恩格斯
终生友谊和密切合作的开始
1844年9月,弗•恩格斯到巴黎拜访马克思,停留了几天;他们是从在“德法年鉴”共同工作时开始通信的,从那时起他们就开始合作,直到马克思逝世。这个合作的第一个成果,就是一部驳布鲁诺•鲍威尔的论战性著作(他们在黑格尔学派分裂的过程中同布鲁诺•鲍威尔之间也产生了原则性的分歧),即“神圣家族。驳布鲁诺•鲍威尔及其伙伴”(1845年在美因河畔法兰克福出版)。
1844年,在巴黎会面后,马克思、恩格斯发现他们在所有重大问题上的观点都惊人地一致,由此开启了他们终生的合作,并在共同致力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事业的基础上,谱写了一段伟大的友谊。
1.恩格斯的成长历程和思想转变
弗里德里希•冯•恩格斯于1820年11月28日出生于德国伍珀河谷巴门的一个纺织企业主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虔诚的宗教信徒,不遗余力地用宗教正统思想来严厉地教育他。恩格斯并没有如父亲所愿,成为一名虔诚的宗教信徒,而且十分不满父亲的教育。1834年10月,恩格斯进入埃尔伯费尔德中学学习。1837年9月15日,在中学尚未毕业时,恩格斯就在父亲的安排下离开学校,到父亲在巴门的公司当办事员,并于9月25日获得了学校颁发的肄业证书。1838年7月中至1841年3月下半月,恩格斯在不来梅一家贸易公司见习。在这段时间内,恩格斯一边坚持工作,并通过实践观察现实社会,一边利用一切业余时间如饥似渴地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自学哲学、历史、文学和外语等各学科的知识。
在此期间,恩格斯阅读了施特劳斯的《耶稣传》。该书指出《圣经》是集体无意识的产物,对恩格斯影响很大,在推动他摆脱家庭灌输给他的宗教观点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因此,恩格斯称自己为施特劳斯主义者。受当时白尔尼的民主主义、青年黑格尔派的激进主义思想的影响,加之在实际生活中的体验,恩格斯对劳动人民受剥削的情况有了深入了解,逐渐转向了民主主义。1839年,恩格斯就为激进主义的团体“青年德意志”的机关报《德意志电讯》撰稿。约在1839年1月至3月初,恩格斯撰写了《伍珀河谷来信》,并将其匿名发表在谷兹科夫编辑的3—4月的《德意志电讯》上。该文是恩格斯根据自己青少年时期的亲身经历与观察写的,以生动的笔触揭露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阴暗面,抨击了宗教虔诚主义的伪善,批判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制度。
年轻的恩格斯的辩才
我当然是个πρóμαχοs(指先锋战士),但不是唯理论者,而是自由主义者。对立观点之间正在划清界限,它们彼此是针锋相对的。四个自由主义者(同时也是唯理论者)、一个曾经转向我们但是由于害怕破坏他从家庭继承下来的那些原则而立即跑回贵族阵营去的贵族、一个正如我们所希望的颇有前途的贵族,以及几个笨蛋,——这就是正在进行辩论的那伙人。我是以一个通晓古代、中世纪和现代生活的行家,以一个鲁莽人等等身份参加战斗的。但我进行的这场战斗已经不再是必要的了,因为我的部下做出了好成绩。昨天我向他们解释了1789年至1839年那段历史的历史必然性,此外,使我感到惊奇的是,我发现我在这场辩论中远远优越于这里所有的毕业班学生。在我彻底战胜了他们中间的两个人——已经好久了——以后,他们决定非派一个最聪明的人来同我对阵,把我打败不可。不幸的是,当时他正醉心于贺雷西的作品,所以他照样被我打得落花流水。这时他们害怕极了。而这个从前的贺雷西崇拜者现在对我很好,昨天晚上他把这一点告诉了我。如果你读读我正在评论的几本书,你马上就会相信我的评语是正确的。
1841年9月底至1842年10月8日,恩格斯作为志愿兵去柏林附近的一个炮兵部队服兵役。在此期间,恩格斯积极利用空余时间去柏林大学旁听,重点旁听了当时著名哲学家谢林的课程。谢林在柏林大学讲授天启哲学的唯心主义观点。为此,恩格斯撰写了《谢林论黑格尔》《谢林和启示》及《谢林——基督的哲学家,或变人间智慧为神的智慧》等文章,对谢林做了尖锐的批判。这也是恩格斯首次撰写理论著作。恩格斯还和青年黑格尔派走得很近,积极参加他们的活动,基本上接受了他们的观点。与此同时,费尔巴哈的《基督教的本质》一书更是对恩格斯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使得恩格斯一时称呼自己为费尔巴哈派。
1843年9月底或10月初至1844年1月中旬,恩格斯撰写了《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这一著名的政治经济学论著,并将其发表在1844年2月的《德法年鉴》上。在书中,恩格斯论述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起源、作用和影响,阐明了私有制条件下竞争的后果。“资本对资本、劳动对劳动、土地对土地的斗争,使生产陷于高烧状态,使一切自然的合理的关系都颠倒过来。要是资本不最大限度地展开自己的活动,它就经不住其他资本的竞争。要是土地的生产力不经常提高,耕种土地就会无利可获。要是工人不把自己的全部力量用于劳动,他就对付不了自己的竞争者。”可见,私有制条件下的竞争导致卷入竞争的人都必须全力以赴,放弃人的真正的目的。
恩格斯揭示了资产阶级经济学的阶级实质:“国民财富这个用语是由于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努力进行概括才产生的。只要私有制存在一天,这个用语便没有任何意义。英国人的‘国民财富’很多,他们却是世界上最穷的民族。……在目前的情况下,应该把这种科学称为私经济学,因为在这种科学看来,社会关系只是为了私有制而存在。”可见,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存在决定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和实质。
恩格斯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明确提出劳动和资本的对立是资本主义一切矛盾的根源,强调只有消灭私有制才能消除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内在矛盾及其后果。这样,“瓦解一切私人利益只不过替我们这个世纪面临的大转变,即人类与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开辟道路”。可见,恩格斯明确提出了消灭私有制、全面变革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思想,为变革资本主义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马克思对《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给予了高度评价,强调该书不仅是批判经济学范畴的天才大纲,还表述了科学共产主义的某些一般原则。《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和《英国状况——十八世纪》的发表,标志着恩格斯完成了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的转变。
通过大量的社会实践和调查研究,以及艰苦的理论学习和研究,恩格斯从另一条道路和马克思同步完成了两大转变。
2.马克思、恩格斯的共同事业
作为19世纪无产阶级的两位最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生并肩作战,荣辱与共,使得自己的名字和另外一个名字紧密结合在一起。当人们提起马克思时,总会想到恩格斯,因为恩格斯是另一个马克思;当人们提到恩格斯时,总会想到马克思,因为他和马克思是一个珠联璧合、相得益彰的有机整体。
虽然马克思和恩格斯无论是家庭背景、成长经历、学历结构,还是自身的性格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是当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和领域向普鲁士专制制度开战时,就表明他们从事着共同的事业,有可能成为共同革命的同志和亲密战友。在马克思主编《莱茵报》时期,恩格斯曾为该报撰稿,并积极关注马克思发表的文章。作为报刊主编,马克思自然也要审阅恩格斯的稿件。因此,虽然他们这时未曾谋面,但是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1842年6—7月,恩格斯和埃德加尔•鲍威尔合写了长篇讽刺叙事诗《横遭灾祸但又奇迹般地得救的圣经,或信仰的胜利》,用诗歌的形式表明青年黑格尔派和宗教神学反动势力的英勇斗争,反对宗教黑暗势力。其中,恩格斯这样论述马克思:“是谁跟在他指布鲁诺•鲍威尔。的身后,风暴似地疾行?是面色黝黑的特利尔之子,一个血气方刚的怪人。他不是在走,而是在跑,他是在风驰电掣地飞奔。他满腔愤怒地举起双臂,仿佛要把广阔的天幕扯到地上。不知疲倦的力士紧握双拳,宛若凶神附身,不停地乱跑狂奔!”从马克思批判封建专制制度的文章中,恩格斯看到了他愤世嫉俗的性格,并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展示了一个无所畏惧、始终战斗着的马克思。
1842年11月下半月,恩格斯动身前往英国,到曼彻斯特欧门恩格斯公司实习经商。赴英途中,他访问了科隆的《莱茵报》编辑部,并和马克思初次见面。这次会晤非常匆促,双方并没有深入交流。当然,这并没有影响他们对彼此的认识,马克思非常重视恩格斯为《莱茵报》撰写的稿件。双方对彼此深入了解的转折点是1844年在《德法年鉴》上发表的文章。这不仅标志着他们各自完成了两大转变,也使得他们认识到彼此在思想方面的高度契合。马克思指出:“自从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批判经济学范畴的天才大纲(在《德法年鉴》上)发表以后,我同他不断通信交换意见,他从另一条道路(参看他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得出同我一样的结果。”
恩格斯从另一条道路完成了思想转变,和马克思殊途同归,相得益彰。这样,马克思就和恩格斯开始了较为频繁的书信往来。恩格斯的研究也对马克思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推动了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在1864年7月4日给恩格斯的信中,马克思指出:“你知道,首先,我对一切事物的理解是迟缓的,其次,我总是踏着你的脚印走。”
1842年10月以前,马克思在波恩;我在9月底或10月初从柏林归途中顺路访问了编辑部,据我记忆,当时在那里的只有莫•赫斯和曾任《爱北斐特日报》(好象当时它叫别的名称)编辑的腊韦博士;我记得鲁滕堡当时已经被逐,不过这一点我没有把握。11月底我赴英国途中又一次顺路到编辑部去时,遇见了马克思,这就是我们十分冷淡的初次会面。马克思当时正在反对鲍威尔兄弟,即反对把《莱茵报》搞成主要是神学宣传和无神论等等的工具,而不作为一个进行政治性争论和活动的工具;他还反对埃德加尔•鲍威尔的清谈共产主义,这种共产主义仅仅以“极端行动”的愿望作为基础,并且随后不久就被埃德加尔的其他听起来颇为激烈的言辞所代替。因为当时我同鲍威尔兄弟有书信来往,所以被视为他们的盟友,并且由于他们的缘故,当时对马克思抱怀疑态度。
1844年8月底,恩格斯前往巴黎拜访马克思,并逗留了十多天。在此期间,两人基本上形影不离,不仅一起参加工人集会和聚会,还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展开热烈的讨论。他们发现彼此在一切理论领域中都显出完全一致的意见,由此展开了密切的合作。

文摘③
后记
2018年5月5日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导师、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马克思200周年诞辰纪念日。为了纪念这位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共同的伟大导师,应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编辑周莹同志的约稿,我们撰写了这部马克思传。
21年前的1997年,在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有关方面的支持下,经梁树发、张新、沈强三位先生介绍,我参与了“伟人传记丛书”的写作工作,由师姐魏小萍和我共同撰写《马克思传》。我当时负责的是1871年之后的部分,约占全书的三分之一。这部《马克思传》由当代世界出版社于1998年出版。对上述四位老师当年的无私帮助,我在21年后仍然表示真挚的感谢!该书出版以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得到了一些马克思主义理论权威的首肯。周莹同志正是看到这部马克思传之后,邀请我重新撰写一部马克思传记以纪念马克思200周年诞辰。
周莹同志提出策划创意之后,我大体拟定了这部新的马克思传的编写原则、写作体例、章节安排,袁雷同志细化了写作提纲,最后,经过三人商议,共同确定了本书的写作提纲。
本书第4章第1节、第2节和第5节,第12章第6节和第7节,第13章和第18章由我负责撰写,其余章节全部由袁雷同志一人负责撰写。全书初稿完成以后,我对全部书稿进行了通读和统读,修改了个别用语,补充了一些历史资料,完善了章节布局。全书是我和袁雷同志师生二人合作的产物,袁雷同志承担的任务远远超过我,因此,他理应为第一作者。
在本书写作的过程中,我们力求将20年来国内外马克思主义文献学、“马克思学”、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纳入本书中,以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形式将马克思的生平、思想、贡献和影响真实而完整地呈现给广大读者。因此,在写作中,我们参考了国内外同行的许多成果,由于本书的性质,我们没有列出参考文献,对此表示歉意和谢意!
对于策划编辑周莹同志的坚守,对于责任编辑吕春花、徐德霞、张宏学、李颜等同志的付出,我们表示真挚的感谢!
这部马克思传是我和袁雷同志二人合作的第三部作品,是教学相长和师生情谊的产物。当然,如果这部马克思传存在什么问题的话,那么,责任由我一人来承担。
希望社会各界和学界同仁批评指正为盼!
张云飞
2018年2月20日于中国人民大学

*样书以及其他资料请联系:
周莹(@周粥粥):
电话:010-62511612 ,15901535585
QQ、微信:383902102
邮箱:fly_614@126.com


 

人大出版社天猫旗舰店 | 书香缘电子书店 | 中国高校人文社科网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中国一考网 | 教研服务网络 | 人大社内网 | 人大芸窗职教学苑 | 友情链接
京ICP证130369号 新出网证(京)字0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1号  有网站下载或登录的问题请联系:010-62515491
邮编:100080 联系电话:010-62514760 E-mail:club@crup.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