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假冒网站的声明

图书搜索:

六十春秋耕耘学术沃土 甲子华…

新浪书会专访:中国人民大学出…

人大社:承载光荣梦想传播先进…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互…

我社6种出版物入选《2015年农…

追忆似水流年 品味留学人生

《大国的责任》、《梁衡红色经…

李海峰《齐白石艺术欣赏与真伪…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系列丛书”…

群众路线理论研讨会暨《人民观…

六十春秋耕耘学术沃土 甲子华…

新浪书会专访:中国人民大学出…

人大社:承载光荣梦想传播先进…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互…

我社3位编辑入选“全国大中专…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毛术…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人大…

《抗战家书:我们先辈的抗战记…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以色列分社…

中医古籍名著编译丛书英文版签…

发展进行曲——锐意改革 开拓进取

2006年10月25日

  经历了35年的风雨历程,伴随着共和国前进的脚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跨入了20世纪90年代。与国家的发展从此进入快车道一样,人大出版社也从这时起迈开了坚定有力、蓬勃发展的步伐。这一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 探索、调整,积蓄力量阶段

  1990年前后的中国,经济处在蓬勃发展的重要关口, 中国出版界按照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精神,一手抓调整,一手抓繁荣,呈现出新的生机。繁荣出版事业,是对出版界的更高要求、更大考验,同时也给出版社带来了宝贵的发展机遇。

  作为已有三十多年历史的老社,人大出版社在大学乃至全国出版社中有着多年发展的经验与优势,但以往三十多年中,人大出版社大多在摸索和动荡中度过,此时在体制机制、出版定位、人员观念、经营手段和经营规模等诸多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基础还相对薄弱。面对党和国家的要求和出版社发展的机遇,人大出版社最大的感受是困难,是挑战。

  然而,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使人大出版社不能放弃自己的责任;同仁的希望、社会的期待,使人大出版社只有“发展”这惟一的选择。基于此,从这一时期起,人大出版社开始探索新的发展模式,调整自己的发展思路。

  这从当时人大出版社的发展目标“口号”可见一斑:

  1992年:“坚持方向,深化改革,稳定规模,保证质量,加强管理,改善经营”;
  1993年:“加快改革,走向市场,突出特色,优质高效”;
  1994年:“稳定规模,强化管理,深化改革,团结进取”;
  1995年:“坚持方向,突出特色,加强促销,上新台阶”。

  不难看出,人大出版社针对当时本社的情况、基础和国家高等教育与出版业的状况,从战略定位、管理制度、图书质量、市场营销等环节抓住了探索、调整、发展的关键。

  这几年的人大出版社,反复强调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办社方向,坚持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办社宗旨,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从根本上保证了出版社的健康发展。

  在定位上,发挥优势、突出特色,逐步明确了“以出版高等学校文科教材和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思路,并围绕这一定位,根据国家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大力组织、出版新编教材,整理、修订原有教材。1991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文献》、《亚里士多德全集》、《社会主义论库》、《货币供求问题研究系列专著》四种选题列入国家“1991—1995年全国重点图书选题计划”;借此好的势头,1992至1993年,又启动实施了“中国人民大学新编百余种教材”计划。1992年,成立对外合作室,目光转向国际市场。1995年,成立组稿策划室,开始面向社会资源,开发选题、组织稿件。

  稳定规模,狠抓管理和图书质量,是调整过程中出版社制定的一项重要举措。几年间,出版社坚持把新书出版规模控制在两百种左右,将有限的资金重点用在选题结构调整后的教材、学术著作出版上;同时也腾出了足够的精力抓管理、抓质量。出版社根据新形势和发展需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管理不断强化、制度化;管理手段不断提升,引进微机系统,迈出了管理现代化、科学化的步伐。为保证和进一步提高图书质量,加强质量统一管理,出版社在强化编辑、出版、印刷各环节层层把关的基础上,加强质量统一管理,成立了专职的质量管理科。

  探索、调整的过程,就是改革的过程。面对市场经济的大潮,为保证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深化改革、走市场化道路就成为出版社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1993年初,出版社出台了《出版社改革方案》,以实行管理目标责任制为突破口,从管理目标、管理模式、管理手段各个方面,全面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经营管理体制和机制。围绕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大目标,改革在编、印、发各环节上同时展开。与之相适应,同年又出台并实行“科室干部聘任制”。

  五年的艰辛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图书结构有了极大的改善,教材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选题方面,已在主要依托本校资源的基础上向全国发展;学科领域,已初步形成包括政治理论、经济管理、工商会计、金融、法律等学科,本科、研究生、成教、自考等层面,具有一定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的体系。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体的教材,在大学乃至全国出版社中,数量、质量、影响都名列前茅,人大出版社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 “高校文科教材出版中心”。

  五年间,人大出版社有155种优秀图书在国家、省部级的评奖中获奖。其中,《刑法学原理》(三卷本)荣获第二届国家图书奖,《科学技术哲学引论》荣获第六届中国图书奖,“走向市场经济丛书”(4种)荣获第八届中国图书奖。“经济科学文库”前后共出版18种,获11项省部级以上奖项。1995年,当时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同志为《中国传统道德》一书的出版题词,李岚清同志为该书作序。

  在出书品种不进行大的增加的情况下,人大出版社致力于从管理、质量、品牌、营销、服务争取高效益,经营规模和利润率逐年增长。到1995年,发行码洋达到5380万元,比1990年增长了一倍多;利润587万元,比1990年增长了两倍多。人大出版社已不再是条小舢板。

  找准了定位,选题规划、产品质量、经营策略、企业管理、生产规模各方面的进步,为出版社今后的高速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几年的探索、调整,可谓卧薪尝胆;此时的人大出版社如一艘注满能源的快艇,蓄势待发!

  二、 做大做强,健康、快速发展阶段

  有了明确定位和特色、形成一定实力的人大出版社战舰,从1996年我国进入第九个五年计划期间起,开始驶入发展的快速航道。

  怎样赢得大的发展,人大出版社找到并确定了“以自我扩张为主,内涵式发展”的战略。

  在这个发展战略定位下,人大出版社坚持构建高校文科教材出版基地,发挥出版高校文科教材方面的独特优势,通过编写出版优质教材开拓市场、占领市场。为此,人大出版社抓住我国高等教育进行学科调整、教学内容更新以及教育规模扩大的机遇,大力推进教材建设工程,发挥中国人民大学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优势学科集中的特点,加快教材的更新换代。除继续出版中国人民大学新编百余种教材和教育部“九五”重点教材外,还启动了中国人民大学21世纪系列教材的出版工程。这个工程计划出版30多个系列600余种新编教材,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教材建设。同时实施优秀学术精品的建设工程,以出版有文化积累价值和社会影响力的学术著作服务于我国的文化建设、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施从国外引进、翻译、出版一流教材、图书的建设工程,用国际的优秀文化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不断深化以发展为导向的改革,加强科学管理和现代管理,用观念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带动出版创新,保障人大出版社的高速、可持续发展。以发展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通过观念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挖掘内部潜力,向管理要效益,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

  在编辑工作中不断深化以加强策划为导向的改革创新。第一步,挑选策划能力强的编辑组成组稿策划室,立足本校,面向社会占有和挖掘出版资源,策划图书选题,培育外部市场;第二步,实施项目负责制,鼓励编辑自主策划选题,经申请、论证、审批后按项目方式进行管理,选题策划人成为项目负责人,在图书的组稿、编辑、出版、营销各个环节中起主导作用,在运作中享有相应的责、权、利;第三步,改革编辑部结构,全社编辑运用双向选择的方式进行分流,建立选题策划部和书稿审读部“两大部”的新体制,实现策划编辑与文字编辑既分工又配合的运行机制。改革使全社的选题策划实现了主动性、超前性、整体性和科学性的有机结合,全社的选题质量、双效益选题明显提高,选题的方向性更加突出和明确,为优化选题结构、打造人大社品牌、提高两个效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发行工作中不断深化以加强现代营销为导向的改革创新。把原有的发行部改造为市场营销部,下设销售部、信息部、市场开发部、储运部。新组建的开发部负责新市场的开发和面向直接用户的宣传营销,挖掘潜在市场,扩大人大社图书的市场覆盖率;信息部对图书发货、退货、回款等进行跟踪分析,为选题策划部、销售部、市场开发部提供图书的反馈信息,为领导的决策提供依据。市场开发部建立后,以创新精神设计开发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教研服务网络”,为全国高校的师生服务,把市场营销工作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在管理工作中加强运用现代化网络技术的改革创新,全面实施数字化信息管理,开通了社内局域网,全社员工每人配备一台电脑、一部电话,实现了e化管理和办公自动化。

  出版社的竞争从根本上说是人才的竞争,必须对人力资源进行科学的配置和管理。为此,人大出版社一方面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运作与发展的规律,在确保企业核心生产力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前提下,其他工作能够社会化的都走社会化的路子,从而尽力降低本社的人力成本;另一方面,优化社内现有人力资源的配置,逐步实行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用,严格考核,合同管理的用人机制。与此相适应,建立以岗定薪、岗变薪变、按劳取酬、优劳优酬、以岗位工资为主要内容的社内分配制度。由于加大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力度、科学考评的力度,因此最大限度地挖掘了人的潜力,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实现增效不增人,有的部门甚至实现了减员增效。

  特别强调依法治社和以德治社相结合。重视建章立制,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部、各科室的管理制度和管理规范,全社从上到下建立了岗位责任制。重视出版社的思想建设、文化建设和道德建设,提倡开拓进取、无私奉献、勇于拼搏的观念和精神,努力营造团结和谐、人心凝聚、人气旺盛的环境与氛围,实施了凝聚力工程和企业文化建设工程,加强民主监督与民主管理,鼓励员工树立开拓意识与参与意识,充分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

  不断深化以发展为导向的改革,加强科学管理、现代管理和民主管理,用观念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带动出版创新,使出版社实现了健康、快速、持续的发展,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全社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大大增强。1995年出版新书158种,重印书207种,合计出书365种,总印数为673万册;五年后的2000年,新书和重印书合计近800种,达到“日出二书”,总印数为1234万册。2000年发行码洋20835万元,比1995年增长了287%,年均增长57.4%;实现利润3038万元,比1995年增长418%,年均增长83.6%;资产总额达9296万元,平均每年增长31.7%。

  出版了一系列有文化积累价值和社会影响力的精品图书,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相继出版了 “人文丛书”、《亚里士多德全集》、“经济科学译丛”、“工商管理经典译丛”、“马克思主义研究译丛”、“社会学译丛”、“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经典译丛”、“现代日本社会科学名著译丛”等优秀图书;全面启动了“中国人民大学21世纪系列教材”的出版工作,到2000年底已出版17个系列150多种,在教育部组织专家评审、推荐的全国105种经济管理和法学类主干课教材中,有35种是人大出版社出版的21世纪系列教材,占了推荐教材的1/3,在全国出版社中首屈一指。

  我社出版的图书获得多项大奖,约200种图书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项。其中教育部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选中,人大版图书有34种获奖,在全国高校出版社中位居第一。大型译著《亚里士多德全集》(汉译十卷本)荣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经济学》(上、下)获第十一届中国图书奖;《人力资源管理》获第十二届中国图书奖。

  在版权贸易方面也取得了巨大成绩。人大出版社获得了首届全国“版权贸易先进单位”称号,在2000年8月中国图书版权贸易成就展上,人大出版社以引进版权326项,在全国各类出版社中名列第九位;输出版权143项,在全国各类出版社中名列第六位。引进和输出版权排名都进入前十名,在全国出版社中是惟一的。

  在这五年中,人大出版社由原来单一的图书出版走向了多种媒体兼营。1999年,《中国人民大学学报》、《教学与研究》和《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三家期刊并入出版社。2000年,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成立音像出版社;受教育部社政司委托,筹建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和中国高校社科信息网两大网站,标志着人大社已经涉足高科技信息产业。

  三、 造大船、建大社名社,跨越式发展阶段

  经过上一个十年的探索、发展,人大出版社的发行码洋从3000万翻到了3个亿,创造了辉煌的业绩,也打下了雄厚而坚实的基础,人大出版社已成为中国出版业中一艘令人瞩目的旗舰。而此时,在新世纪的曙光里,人大社人又给自己定下了更宏大的发展战略:以自身特色为本,走内部扩张之路,以人文、政治、法律、经济、管理、外语、教育培训图书为主业,自我发展、自我更新,努力把人大出版社建设成为一个以人文社会科学出版物为特色,具有图书、期刊、音像、电子、网络出版等多媒体经营的现代化、国际化出版集团,打造人文社科出版重要基地。——进入新世纪的人大出版社,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将自身打造成“航空母舰”,伴着时代的强劲发展旋律,展翅腾飞!

  2001年8月22日,中国人民大学纪宝成校长亲临人大出版社视察工作,挥笔题词“追求一流,追求卓越”,肯定了出版社的宏伟发展目标,对出版社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寄予了殷切期望。12月,出版社专门就“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实现跨越式发展”召开战略研讨会。

  2002年9月28日,贺耀敏社长在新闻出版总署召开的考察调研座谈会上,作了以“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实现跨越式发展”为题的汇报发言,正式提出了进入新闻出版总署内涵式发展大社名社试点的申请,阐述了把人大出版社建成多种媒体互动、产学研一体化的国际化现代出版集团的设想。

  这一切标志着人大社在发展历程中迈入了一个新的更高的境界,也拉开了人大社走向更加辉煌的序幕。

  围绕着以内涵式发展为主,建设多种媒体互动、产学研一体化的国际化现代出版集团的既定目标,着眼于提高内部活力和市场竞争力,人大社对内部体制机制、出版经营结构等方面进行了更加积极有效的改革。

  ——对出版物的策划、组织、编辑部门进行进一步改造,探索适应现代企业专业化需要和市场规律的体制。2002年,将编辑部门改造成经管、法律、人文、教培和外语五大事业部;2003年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拆分,组建了13个事业部(中心),使其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自主权,更加贴近市场。积极探索利用各种社外策划能力,先后组织成立了朗朗、博闻一方、诚文等文化公司,广泛联系各方面作者,拓展出版社的图书策划品种。

  ——按照市场化发展方向和我国发行体制改革的要求,对市场营销部进行了公司化改造,组建成立了准公司化管理的发行公司,根据人大社的实际情况,成立了教材发行中心、一般图书发行中心、直销中心和外版中心,从体制上为营销工作进一步贴近市场、做细做好创造了条件。

  ——加快了对出版物品种和结构的调整,突出效益优先原则,初步实现了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从追求数量增长型向追求效益增长型的转变。2003年根据市场的变化和教育结构调整的态势,果断地对教育培训出版事业部的产品结构进行了优化调整,压缩了效益低下的产品和品种;2004年底又提出了“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增长方式,控制总量,优化结构,突出原创,提高效益”的选题思路,为出版社下一步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打下了基础。

  ——实施精品战略,提出了“以教材精品为主体、以学术精品和大众精品为两翼”的选题结构思路,为建设大社名社、建设内涵式发展出版企业加固、拓展产品基础。在出版规模扩大、出书周期缩短、精品图书增加的情况下,人大出版社从组稿、编辑加工、校对、装帧设计、出版印刷各个环节上加强了质量把关。

  ——加大引进、输出版权的力度,积极拓展与国外著名出版公司的合作。2003年底全面启动了与哈佛商学院出版公司的出版合作;2004年又与沃顿商学院出版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版权贸易数量明显提高, 2003年和2004年引进、输出版权近千种,2004年9月,人大出版社被北京市版权局评为“版权贸易十佳出版单位”。

  ——整合各种出版资源,发挥综合优势,在图书、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网络出版等多媒体互动、跨媒体经营方面迈出新的步伐。

  ——在人事制度改革上取得突破,打破编制、身份的界限,不拘一格使用人才。

  ——更加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党、团、工会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以企业文化建设为载体,凝聚人心,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全社形成了讲团结、谋发展、干事业的新局面。

  人大出版社通过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创新,在新世纪的头四年里,优秀精品图书的出版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卓越成就。教材上,30多个系列600余种的“21世纪系列教材”出版工作基本完成,其中百余种被教育部评为优秀教材、推荐教材。学术著作上,着重抓住有文化积累价值和对国家改革、发展有影响力的理论学术精品,精心组织、出版了 “法律科学文库”、“管理科学文库”、“财金科学文库”、“财会文库”、“中国经济问题丛书”、“经济科学译丛”、“工商管理经典译丛”、“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经典译丛”、“当代世界学术名著”、“新闻传播学文库”、“中国当代法学家文库”、“19世纪中国社会研究”丛书、《世界美术全集》(20卷)等品牌图书。引进出版了权威的质量管理全书《朱兰质量手册》,历时四年完成了《牛津当代百科大辞典》的出版,九卷本的《康德著作全集》、十卷本的《劳特利奇哲学史》也开始陆续出版。2004年更是人大社的“品牌建设年”,重点策划、组织和出版了具有重要影响的《中国古代治国要论》、《康有为全集》、“大学生文化读本”(8种)、《国际工商管理百科全书》(8卷)、《经济学大辞典》、《哈佛商学案例精选集》、《詹姆逊文集》(4卷)等图书,出版了2003、2004年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社会发展研究报告》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报告》,出版了《重要战略机遇期的中国》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论坛”报告,出版了教育部办公厅主编的《中国教育新闻大事记》、教育部社政司主编的《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通鉴(1996-2000)》和《中外大学校长论坛文集(第二集)》、《大学校长视野中的大学教育——中外大学校长论坛》等对现实具有指导意义的精品。

  四年里,人大出版社有两百余种图书获得多种重要奖项,尤其是同时登榜国家“三大奖”,受到出版界和读者的广泛好评。2002年,“管理科学文库”(4种)荣获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2003年在第六届国家图书奖评选中,人大社有三种图书获奖,在大学出版社中名列第一,其中《中国佛教哲学要义》荣获“国家奖”,《公共危机启示录——对SARS的多维审视》获 “特别奖”,《物权法研究》获 “提名奖”。同年,《制度、趋同与人文发展——区域发展和西部开发战略思考》入围“五个一”工程奖。2004年《民法总则研究》荣获第十四届中国图书奖。这一年,人大出版社还首次荣获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出版物印制优质产品出版社金奖”。《中国人民大学学报》连续荣获第二届、第三届国家期刊奖。

  人大出版社以教材图书精品战略和内涵式的自我扩张、自我再造,向建设现代出版集团的目标快步迈进,企业规模和经营规模迅速扩大,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人大社的年出书品种、发行码洋、利润,从2001年起开始逐年快速提升,到2004年,年出书已达1683种,其中新书1203种,重印书480种,已是“日出四书”,比2000年翻了一番;2004年的图书发行码洋近4.9亿元,是2000年发行码洋的两倍多。四年翻一番的速度,创造了出版社发展史上的奇迹!

  成就述说着光辉的历史,也昭示着灿烂的未来。

  人大出版社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抓住教育和出版改革、发展的大好机遇,借中国人民大学建世界知名的一流大学的东风,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加快发展,把出版社建成国际化的现代出版集团,为实现建设世界一流的大学出版社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上一篇:历史回旋曲|下一篇:未来畅想曲

人大出版社天猫旗舰店 | 书香缘电子书店 | 中国高校人文社科网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中国一考网 | 教研服务网络 | 人大社内网 | 友情链接
京ICP证130369号 新出网证(京)字0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1号  有网站下载或登录的问题请联系:010-62515491
邮编:100080 联系电话:010-62514760 E-mail:club@crup.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