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假冒网站的声明

图书搜索:

六十春秋耕耘学术沃土 甲子华…

新浪书会专访:中国人民大学出…

人大社:承载光荣梦想传播先进…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互…

我社6种出版物入选《2015年农…

追忆似水流年 品味留学人生

《大国的责任》、《梁衡红色经…

李海峰《齐白石艺术欣赏与真伪…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系列丛书”…

群众路线理论研讨会暨《人民观…

六十春秋耕耘学术沃土 甲子华…

新浪书会专访:中国人民大学出…

人大社:承载光荣梦想传播先进…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互…

我社3位编辑入选“全国大中专…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毛术…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人大…

《抗战家书:我们先辈的抗战记…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以色列分社…

中医古籍名著编译丛书英文版签…

人大社11年7月新书快递05 ——《反语》

2011年07月22日

点击下载

凤凰卫视采访总监闾丘露薇、香港国际关系学者沈旭晖、台湾著名歌手罗大佑 联合推荐
香港当下最具批判力的作家林沛理  常识之后,学会批判
港式文化样本  了解香港的媒介与入口

《反语》(Irony)
畅销书/文学类
书名:反语
书号:ISBN 978-7-300-13853-4
著者:林沛理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1.8.1
定价:36.00元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本书卖点
●《反语》说的是融合其中的新意、新观点。带给我们全新感官的同时,让我们感受到的是林沛理个人的、独有的、鲜明的批判方式。
●林沛理是香港知名评论家,是一个理性的评论者,对香港社会现象具独到见解。早在20年前,他在《南华早报》的英文影评已经令人“惊艳”,更不时被法国的《电影笔记》和路透社等外国通讯社引用。
●林沛理中英文俱佳,香港原创性很强、本土意识很强,内容丰富、耐人寻味,来自笔下中英文互动时产生的额外阅读空间。作为一个散文体作家和评论家,在香港具有特殊地位,在两岸三地都堪称一绝。
●林沛理既评论文学、电影等作品,也走进现实世界,评时论政。像一把锋利的解剖刀,尖锐地刺穿假象。像极笑傲江湖的孤独剑客。

◎ 读者定位
大众读者

◎ 作者简介
    林沛理,香港资深文化评论人,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副总编辑。《亚洲周刊》、《信报》、《明报》及《南方都市报》专栏作家,香港电台个人意见节目《讲东讲西》嘉宾主持。著有《影像的逻辑与思维》、《香港,你还剩下多少》、《能说“不”的秘密》、《破谬.思维》、《精彩的偏见》、《英文玩家》及《Once a Hero》。

◎ 内容简介
    本书为香港著名评论家林沛理杂文集,分为五部分,谈及香港、政治、经济、民主、教育、80后、媒体、电影、文化名人、明星等。文章风格独特,逻辑严明,持之以据,主旨鲜明,论述简洁有力。

◎ 编辑推荐
    林沛理博览西哲经典,出版多本评论集、评论作品都是一种智力探索,无畏现实的利害,潇洒地游走于政治、普及文化、严肃文学之间。可与本雅明和苏珊•桑塔格相提并论。
    毫无疑问,林沛理是那种非常容易得罪人的人。作为一个坚持冷静判断、客观思考和质疑精神的评论家、权威人士,首先提出的口号就是“质疑权威”,进而鼓励大家“通过树立自己的标准、培植自己的观点”,最终成为权威。在他看来,于这个信息爆炸、观点肆虐横行的时代,只有稳住自己的阵脚,才能真正谈及创意。
    林沛理有一种坚持的勇气,更重要的,是他从西方学术和文化传统中学会了理性批判,以及在深思熟虑之后提出异议。在林沛理的心目中,知识就是寻找和发掘真相的装备。林沛理得罪人的胃口,其实就是他追求真相的热情。
在香港的艺术和文化批评界,林沛理是一位独特人物。身处现代前沿而不乏历史的眼光和认识,既完全置身香港,又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在这追逐新潮、讲究时尚的地方,却坚守理性,发表独立特性的见解,文风明晰平实,文笔犀利而不尖刻,这就是林沛理作为批评家的意义和价值。

◎ 名家推荐
林沛理一直是一个说话“带骨”的人。广东话“带骨”就是话中带刺,永远用一种批评的角度。我希望,他这本书,能够带给大家一种冲击,因为那种“带骨”的表达,其实是需要很深厚的功力的。——闾丘露薇

在香港文化界﹐林沛理自成一派﹐卓立独行﹐很有自己的一套。以《反语》月旦文章,需要有交手对象﹐他几乎跟我所有尊敬的前辈都曾交手﹐可见其勇气。在重视读者诠释的社会,真正与文本对话的,往往是读者而非作者。我们都在光影中瞻前顾后,林沛理却能乐在光影,不止自我陶醉,更令读者都沉醉起来了。——沈旭晖

香港少数的文化精英。——罗大佑

除了林沛理,实在想不到香港有另一个作者,可以同样精彩地写李安怎样出卖张爱玲。——《亚洲周刊》

林沛理是香港少有敢于批评龙应台的评论家。——张翠容(记者、作家)

香港罕见具批判力的评论家。——李欧梵

林沛理是目前香港少数能不跟隨潮流,有自己看法又能对事直言不讳的作者。反权威容易、占一块道德高地容易、跟隨大众言谈起哄
更容易,但愿意每个问题都有自己的思考,不连群结党、不怕提出即使是少数人的意见,却需要勇气、需要有修养而来的自信。——也斯(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讲座教授)

过去几年,每星期读林沛理的评论文章,每篇都要慢慢咀嚼……怎样成为一个对得住自己和他人的评论家……要读林沛理的文章。——蔡东豪(香港著名作家)

在我看过的评论里面,他的评价最精彩。我没有办法达到他那样的高度,这一位文化观察家就是林沛理。——何亮亮(凤凰卫视《时事亮亮点》主持)

林沛理注定要在他口中这个有严重学习障碍的山海关,年中午休地寂寞守望。……我会拿出林氏的温馨提示作为营养棒咀嚼。两届花甲之年,活在这里,还得重新学习做人。——甘国亮(创作人)

在暗淡窒息的香港评论界,幸有林沛理一夫当关凛风抵雨的吭歌高唱!——彭志铭(次文化堂社长)

◎ 简要目录
推荐序 一个唱反调的人_闾丘露薇
第一部分 香港作为标本
香港大学的尴尬
被打入冷宫的“常识”
通识教育培养批判力
假象与欲望绑架香港书展
香港人不懂得玩英文
英文的无孔不入
香港人的粤语乡愁
香港城市生活的力学和美学
玻璃就是城市的本质
商场在香港人生活中的角色
港人去哪里抽烟?
寂寞不寂寞
中产阶级的永恒困境
对富豪从崇敬到憎恨
贫穷与我们常在
富得只剩下一层豪宅
香港走到拐点了吗?
反高铁究竟反什么
错误口号与错误心态
被驯服的他者
重估香港价值
台湾行,香港不行?
香港社会的精神分裂
香港人主体性失落
港人新主体性的关键
英国核心价值与香港——香港人的“非典型被殖民者心态”二之一
香港为何是殖民特例?——香港人的“非典型被殖民者心态”二之二

第二部分 谁又懂得
谁又懂得张爱玲
张爱玲的反讽秘密
张爱玲的警世寓言
张爱玲与伍尔夫
认真审视龙应台
龙应台的感伤主义
一味靠“故”
绝版的韩寒
政治公关师余秋雨
可惜挥霍了白先勇
谁也不可以活两次童年
艺术作品的“改造性的提升”

第三部分 娱乐至死
拒绝Facebook的理由
Facebook的代价
维基揭密的壮观幻象
香港观众需揭竿起义
香港电视的另类迷奸
免费背后的巨大成本
香港是一个滔滔不绝的“谈话城市”
沟通与窃听的艺术
文化民粹主义的悲哀
媒体的选择与担当
传媒对名人的病态包装和炒作

第四部分 另一种影像敘事
李安是狐狸不是刺
张爱玲不相信眼泪
李安未解放性压抑
她将自己释放出来
女性的罪与罚
早就说过的故事
写给自由的情书
走出悲情的海角七号
中国电影与香港
中国网民是品味判官
“艾滋孤儿”的真相错位
功夫梦里的西方心态
电子游戏化的电影
延伸乐趣与考验智商
香港电影怎么了
香港电影作者已死?
香港电影:春梦了无痕——“寻找香港电影的香港性”二之一
香港电影挥别香港性——“寻找香港电影的香港性”二之二

第五部分 所在之处
中国妈妈的软权力
虐人又自虐的婚姻
常识在日常生活中节节败退
中文将会成为世界强势语言吗?
中国可以输出什么文化?
也谈中国受挫之痛
马可波罗式的敬畏
不期而遇的台湾经验
大悲当前,谦卑无语
我失掉的澳门
用庄子修正资本主义
过度自信的代价
马克思主义卷土重来
文字力量不容忽视
当性与政治纠缠
言论自由与冒犯的权利

后记

◎ 建议上架
店面类一级/店头码堆/畅销书/文学类
 

人大出版社天猫旗舰店 | 书香缘电子书店 | 中国高校人文社科网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中国一考网 | 教研服务网络 | 人大社内网 | 友情链接
京ICP证130369号 新出网证(京)字0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1号  有网站下载或登录的问题请联系:010-62515491
邮编:100080 联系电话:010-62514760 E-mail:club@crup.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