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假冒网站的声明

图书搜索:

六十春秋耕耘学术沃土 甲子华…

新浪书会专访:中国人民大学出…

人大社:承载光荣梦想传播先进…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互…

我社6种出版物入选《2015年农…

追忆似水流年 品味留学人生

《大国的责任》、《梁衡红色经…

李海峰《齐白石艺术欣赏与真伪…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系列丛书”…

群众路线理论研讨会暨《人民观…

六十春秋耕耘学术沃土 甲子华…

新浪书会专访:中国人民大学出…

人大社:承载光荣梦想传播先进…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互…

我社3位编辑入选“全国大中专…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毛术…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人大…

《抗战家书:我们先辈的抗战记…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以色列分社…

中医古籍名著编译丛书英文版签…

人大社12年11月新书快递10-《大连接》.doc

2012年11月28日

请点击下载

/UploadFiles/XXGL/2012/11/人大社12年11月新书快递10-《大连接》.doc

 

书名:大连接:社会网络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对人类现实行为的影响(Connected:The Surprising Power of Our Social Networks and How They Shape Our Lives)
书号:978-7-300-16635-3
著者:[美] 尼古拉斯?克里斯塔基斯(Nicholas A. Christakis)    
[美] 詹姆斯?富勒(James H. Fowler)著   简学 译
责任编辑:吴悦琳
成品:16开 170x230  页数:334页
纸张:70克轻型纸
装祯:平装
出版时间:2012年11月
定价:59.90元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本书卖点
TED演讲人作品,社会网络必读之作
三度影响力,社会网络的强连接原则
社会网络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对人类现实行为的影响
继六度分隔理论后,社会网络研究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发现
北京大学计算机系教授、网络与信息系统研究所所长李晓明
上海交通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致远学院常务副院长汪小帆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沈浩,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副教授唐杰
中国互联网发展的重要参与者、知名IT评论人谢文
北京云基地首席顾问、云华时代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郭昕
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互联网周刊》主编姜奇平
海银资本合伙人、互联网研究专家王煜全   倾情推荐

◆ 读者定位
社科读者
◆ 作者简介
尼古拉斯?克里斯塔基斯(古乐朋)
? 医学博士,哲学博士,哈佛大学文理学院社会学系社会学教授,哈佛医学院保健政策系医学社会学教授,哈佛医学院医学系医学教授和主治医生。
? TED大会演讲人,社会网络研究权威专家,因研究社会网络是如何形成与运转而享誉世界。2007年,他关于社交网络和肥胖症的研究引起了全世界医学界的关注。2009年,他被《时代周刊》评选为“全球最具影响力100人”之一。
詹姆斯?富勒
? 哲学博士,新型政治学家,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哥分校副教授,任教于政治学系和无线与人口健康系统中心。专注于社会网络、行为经济学、政治参与和基因政治学的研究。
? 获得哈佛大学多项教学奖项,并因发现了“科伯起落”(Colbert bump)的第一个科学证据而为人们所熟知。科伯起落即指政治人物如果出现在戏剧脱口秀《科伯报告》节目中,其声望短期内会急剧上扬。
◆ 内容简介
1. 本书是继《六度分隔》之后,社会科学领域最重要的作品。作者发现:相距三度之内是强连接,强连接可以引发行为;相聚超过三度是弱连接,弱连接只能传递信息。
2. 本书讲述了社会网络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对人类现实行为的影响,如对人类的情绪、亲密关系、健康、经济的运行和政治的影响等,并特别指出,三度影响力(即朋友的朋友的朋友也能影响到你)是社会化网络的强连接原则,决定着社会化网络的功能。
3. 本书提出大量看似不可思议的,却又得到实践检验的观点:肥胖是可以传染的;婚姻可以延长人们的寿命;人们会仅仅因为别人自杀就决定自杀;大多数人的坚果过敏症是由于心理因素造成的;你所以为的自由恋爱其实是包办婚姻……
◆ 简要目录
中文版序  尼古拉斯与詹姆斯访谈录
引.言 我们镶嵌在巨大的社会网络上
人类连接在一个巨大的社会网络上,我们的相互连接关系不仅仅是我们生命中与生俱来的、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更是一种永恒的力量。正像大脑能够做单个神经元所不能做的事情一样,社会网络能够做的事情,仅靠一个人是无法胜任的。

第一部分社会网络的形成

第1章 你朋友的朋友的朋友:三度影响力,塑造社会网络的强连接.
我们的连接关系,并不局限于我们认识的人。朋友的朋友的朋友,也可以启动链式反应,并最终连接到我们,就像遥远的波浪最终冲到我们的海岸一样。社会网络传播快乐、宽容和爱。社会网络影响着我们的选择、行为、思想、情绪,甚至是我们的希望。
KEY WORDS 水桶队列、电话树和军队组织 按钮网络 三度影响力

第二部分社会网络对人类现实行为的影响

第2章你若微笑,世界将回报以微笑:社会网络如何影响人类的情绪.
每一个快乐的朋友,让你也快乐的概率大约增加 9%。每一个不快乐的朋友,让你也快乐的概率减少 7%。与口袋里大把大把的钞票相比,一个素未谋面的三度分隔的人会对你的快乐产生更大的影响。坚持那些产生快乐的行动,让更大的群体快速实现快乐的同步化。
KEY WORDS  同理心 群体性心因性疾病 普鲁斯特现象

第3章 爱不是动词和名词,而是一个连词:社会网络如何影响人类的亲密关系.
68%的人与配偶的相识,都是经由某个认识的人介绍的。而经由“自我介绍”而相识的比例仅为 32%。社会网络就是最有效率的媒人,尽管我们坚持认为,是自己在把握着自身的命运。
KEY WORDS 参照群体 对比效应与同化效应 同类婚 混杂 寡居效应

第4章你朋友的朋友的朋友是胖子,你就会变胖:社会网络如何影响人类的健康.
互为朋友的两个人,如果其中一个人发胖了,那么,另外一个人也将发胖的风险几乎是原来的三倍。你可能不认识你朋友的丈夫的同事,但是,他会让你变胖。同样,你姐姐的朋友的男朋友,也可能让你变瘦。但一切都是表象,真正流行的是态度。
KEY WORDS 集中化网络与集成化网络 维特效应

第5章 强连接引发行为,弱连接传递信息:社会网络如何影响经济的运行.
市场参与者寻求绕过麻烦的方法,跟一个人寻找不得性病的方法是类似的。重要的不仅仅是你跟谁睡在一起,而是这些人还跟哪些人睡在一起。个别人的理性行为可以导致整个社会的非理性行为,在社会网络的作用下,群体智慧能迅速引发愚蠢行为。
KEY WORDS列维飞行 三度信息流 少数人权力效应

第6章众口铄金胜过一言九鼎:社会网络如何影响社会的进步.
一个人的投票决定,会增加其他人也投票的可能性。众所周知,当你决定投票时,也增加了你的朋友、家人和同事投票的可能性。技术进步会改变人们在社会网络上的生活方式,并会对人们的自我控制方式与社会的进步产生深远影响。
KEY WORDS多米诺效应 极化作用

第三部分人类的现实行为对社会化网络发展的强化

第7章 利他与合作,“网络人”的天性:如何增强社会网络的持久性.
“我们镶嵌在社会网络上”,我们之所以希望形成连接关系,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的基因在起作用。连接行为本身就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我们必须与他人合作,判断他们的意图,影响他们或者被他们所影响。自利并不总是有利可图的,与那些只关心自己的人相比,乐意帮助他人的人生存下来的可能性更大。
KEY WORDS 以牙还牙策略 经济人与网络人 社会智力假说 邓巴数

第8章超连接,开启“第二人生”:如何增强社会网络的互动性.
新的社会现象因互动而生,它们通过充实和扩展个人的体验而超越了个人的体验,对于大家的共同利益来说,这是一件好事。借助于网络,人类就可以收到“总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功效。新的连接方式的出现,一定会增强我们的能量,让我们得到上天原本赋予我们的一切。
KEY WORDS超连接 海神效应

结.语“一切的一”和“一的一切”
文明社会的核心在于,人们彼此之间要建立连接关系,这些连接关系将有助于抑制暴力,并成为舒适、和平和秩序的源泉。人们不再做孤独者,而是变成了超级合作者。我们的给予是维护网络的必需,慷慨将网络紧紧地结合在一起,而网络反过来又孕育了慷慨。
译者后记 333
[各方赞誉]
李晓明 北京大学计算机系教授,网络与信息系统研究所所长
关心社会网络者的必读之作!无论是研究者还是爱好者。《大连接》告诉我们,社会网络不神秘但有学问,社会网络不仅是“网络”更是“社会”。有些书,读者需要下苦功之后才能感到升华;这本书,像小说,使人在轻松愉快之中得到滋养。

汪小帆 上海交通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致远学院常务副院长
“网络因大而小。”人们的行为只能传播到朋友的朋友的朋友。但如果有一天,社会网络的平均距离变成三度分隔,个体的行为将有可能影响整个网络!《大连接》中的观点看似惊悚却得到了实践的证实。希望了解社会网络如何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人类行为的读者,即使不完全赞同书中的所有观点,也能从中受益。相信本书可以激发读者更深刻的思考,亦或是更深入的质疑,这些思维的火花或许会成为社会网络研究中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

沈浩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
在社会网络中,你可以把信息分享给与你相距六度的人,与他们分享生活情趣、流行时尚、工作感受;你可以对与你相距三度的人产生影响,让他们和你一起戒烟、减肥、健身。六度分隔是弱连接,只能传播信息;三度分隔是强连接,可以引发行为。你可以决定你想过什么样的生活,但这种生活一定与和你连接在一起的那些人有关,你们也许素未谋面,但你们一定会通过社会网络的某种信息技术或手段相互影响。你在连接,也在被连接;人天生需要Connected,通过什么方式,期望得到什么结果,由你决定。

唐杰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副教授  
即使是在真实的物理世界中,我们也不清楚自己到底影响了谁以及正在被谁影响。《大连接》基于网络行为交互,研究用户之间的影响力,提出三度影响力,堪与六度分隔理论媲美。用户连接的强弱和分隔距离的远近决定了用户间相互影响的方式和影响力的大小。无论你是资深研究员,还是初出茅庐的新人,都能从该书中获益。

谢文 中国互联网发展的重要参与者,知名IT评论人
很少有人不承认社会对个人的心理、认知、行为和状态会产生影响,但这种影响如何发生、怎样影响、影响多大,却没有什么人能说明白。《大连接》告诉我们,这种影响发生在相互连接的人之间,通过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关系传播,影响力的大小取决于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本书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和实例介绍了社会网络中的连接关系造成的各种影响,小到个人的心理健康和生老病死,大到事业发展和社会进步。这个世界上不存在完全孤立的个人,也不存在大而无当的“社会”,正是相互连接的个人网络,将个人与社会融为一体。弄清其中的道理,对各行业的人而言,都有帮助。

郭昕   北京云基地首席顾问,云华时代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在企业商业模式转移的大潮中,企业、员工与客户的连接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从纵向串联方式变成了横向并联方式。人们如何把握新连接方式,新的连接方式是否会改变企业领袖的影响力,管理者和员工怎样产生合力,员工和客户如何互动,这些都是我们每天必须面对的问题。《大连接》提出的三度影响力是我们解决这些问题的钥匙。不论未来企业的形态如何变化,管人依然是企业管理的核心,而企业信息化程度越高,越需要充分挖掘人与人之间的影响力,因为它能带来更大的精神和物质回报。
姜奇平   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互联网周刊》主编
《大连接》讲的“朋友的朋友的朋友”这种强连接,类似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大同世界模型。与弱连接一样,强连接也是一种连接关系,即点与点之间的扁平关系,不同于点与层(上级或下级)之间的分层关系。《大连接》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扁平化与金字塔组织在结构上的不同:一个灵活,一个机械;一个自组织,一个他组织。

王煜全 海银资本合伙人,互联网研究专家
随着社会网络的普及,大家都逐渐熟悉了“通过六个中间人,你可以联系到世界上任何一个人”的六度分隔理论。但是在现实当中,可以和任何人建立连接的梦想恐怕很难实现。原因就在于,人们虽然是六度连接的,但只有三度影响,超过了三度,我们的影响力就会失去效力。所以,我们认识相距三度以内的人的概率大大高于相距三度以外的人,我们请求得到的帮助也往往仅限于三度之内。其实,“三度影响力”是一个广泛…存在的现象:心脏病、肥胖、幸福……都是三度影响。更关键的是,这种三度影响是可以定量测量的。因此,三度影响力将成为未来社会化计算的重要理论基石,并在未来的社会网络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而这一切,都是从哈佛大学社会学教授、医生尼古拉斯?克里斯塔基斯和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政治学副教授詹姆斯?富勒的合作研究开始的……

丹?艾瑞里,杜克大学行为经济学教授,畅销书《怪诞行为学》作者
好也罢,不好也罢,我们是什么样的人都是由我们的社会属性决定的。《大连接》所揭示的人的复杂、美好,甚至是消极表现,都是在其他地方无法看到的。21世纪,在互动方式层出不穷的社会世界里,《大连接》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邓肯?瓦茨,《六度分隔》作者
从健康和快乐,到时尚和金融市场,本书带我们畅游社会网络的世界。想弄清楚网络是怎么影响个人的生活的?人们彼此之间是如何连接在一起的?两位作者告诉我们:“网络思维”是关键。

丹尼尔?吉尔伯特,畅销书《哈佛幸福课》作者
《大连接》是一本关于社会网络新科学的有趣的书。这两位国际知名的学者所关注的,是将我们彼此连接在一起的无形社会网络。他们把社会网络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娓娓道来,有趣又不失严谨。我们本以为,自己是命运的主人。可是,他们却说,我们不过是一个更大生物体神经系统上的一个个细胞而已。如果某个你几乎不认识的人读了《大连接》,这将会永久地改变你的生活。这是怎么回事儿呢?亲自去读一下这本书吧,你会从中找到答案的。

奇普?希思,畅销书《粘住》作者
太了不起了,这是关于社会关系的“上帝视角”!不论是企业领袖,教师还是做父母的,都应该从这个角度看待他们的生命。

埃德?迪纳 伊利诺斯州立大学的著名心理学教授,《改变人生的快乐实验》的作者
《大连接》是十年来最好的图书之一。作者分享了在社会网络方面获得的令人兴奋的创造性发现,以清晰又有趣的方式,解释了社会关系是怎么一回事儿,以及它是如何对我们产生影响的。书中包含大量故事和案例,是认识人类自身天性的必读之作。

《商业周刊》
深入浅出,独具匠心。作者充分论证了社会网络的力量:没有哪件事、哪个人不受到社会网络的影响。

《纽约时报》
《大连接》所展示的独创性成果,激励并启发着我们,有时甚至会改变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

迈克尔?菲茨杰拉德《波士顿环球报》
《大连接》是对人类群体进行的最新研究,条理清晰,令人信服,趣味无穷。这些重要研究成果,为读者带来了愉快的阅读体验。

迪帕克?乔普拉《旧金山纪事报》
克里斯塔基斯和富勒告诉我们,无形的连接关系贯穿着整个社会。他们的研究成果意味着:社会传染就是在生成信息,因为,我们谁都离不开信息。由于每个人都可能牵涉其中,这就向人们提出挑战,要对宗教、哲学,甚至生命的意义等命题进行重新思考。

迈克尔?邦德,《新科学家》
社会网络无处不在而又神奇无比!为什么情绪状态更容易在朋友之间或同性的亲人之间传染?为什么与白人妇女结婚的男人在配偶去世后会承受更大的身体上或心理上的伤害,而与黑人妇女结婚的男人却不会?两位作者循序渐进地指出了问题的根源:网络结构使然。同样,自主和自由意志、公共政策等,皆受制于网络结构。

《柯克斯评论》
让个人选择观念见鬼去吧。通过寡居效应、疾病传播、选举等例子,克里斯塔基斯和富勒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充满了广泛的连接关系,这些关系决定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是谁。

《出版人周刊》
《大连接》是对复杂现象的剖析,全面而又通俗易懂,妙趣横生,它解读了人与人之间建立网络关系的重要性和运作机理。
克里夫?汤普森《纽约时报书评》
很棒的一本书!为了支持他们的观点,克里斯塔基斯和富勒,在科学、文化等领域寻找到了充足的、让人意想不到的证据。
本?罗杰《卫报》
难以胜数的真知灼见!
《Elle》
扣人心弦之作!
莫拉?凯莉,网站MarieClaire.com
关于我们的朋友是如何影响我们的,不管是好的影响还是坏的影响,这本书都能生动地告诉你想知道的一切。
罗伯特?休斯,网站SmartMoney.com
引人入胜。
雷切尔?泽尔科维茨,网站ScienceNews.org
《大连接》告诉我们,仅仅弄清个人的行为是怎么回事儿是远远不够的。本书以详实的案例,讨论了某些人的行为是如何影响社会网络上另外一些人的行为的。简言之,你是你弟弟的保镖,也是你妈妈的好朋友的弟弟的保镖。
凯思琳?迈德维《奥普拉杂志》
《大连接》揭示了社会网络的奥秘。
劳拉?凡德卡姆《城市期刊》
很有意思的一本书,作者很下功夫。《大连接》是一本很有分量的书,它以科学方法研究了将我们彼此结合在一起的连接关系。一句话:值得一读。
《瑞查蒙德时讯报》
非常不错的一本书!它会告诉你日常生活中你不曾料想过的模式。
素德?文卡特斯《黑帮老大的一天》的作者
古语云:你无法选择出生在哪个家庭。读完《大连接》,你会发现,生活中很多事情你都无法选择,是别人为你做出了选择!克里斯塔基斯和富勒对旧观念“我们认识谁关系重大”又有了新解。《大连接》是一本内容生动的力作,探讨了社会网络及其对我们的影响力。作者用浅显的语言道出了精深的思想,为你解开社会网络的科学之谜。读完此书,世界更小了,也更有意义了。
网站SeedMagazine.com
兼具吸引力和洞察力的一本书!《大连接》的成功之处,在于它与读者之间建立了连接关系。
安德鲁?格尔曼《红色州,蓝色州;富裕州,贫困州》一书的作者
英国前首相玛格利特?撒切尔说过:社会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希拉里?克林顿写过一本书:《举全村之力》。她们所表述的主题都是有关社会网络的。克里斯塔基斯和富勒在他们的新书中写道:“我们不单单以群体方式存在,而且还以网络形式存在。”为了支持他们自己的观点,作者讲述了许许多多研究过程中的有趣故事,有一些是他们自己亲身经历的,也有一些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这些故事涉及方方面面:从银行挤兑到预防自杀,从学童的坚果过敏症到现实世界中的流行病、从快乐的传播到投票行为的传播,等等。科学加推断的写作风格,让我急切地想知道:在这一领域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蒂莫西?夏普博士,幸福学院
近年来信息量最大、最有可能导致范式改变的图书之一。
德里克?卡朋特《积极心理学日报》
这部书充满了有趣的故事,对人们以往所做的研究工作进行了系统总结,着重讨论了社会网络对我们所产生的令人难以想象的影响,而我们对此却往往并不在意。

 

 
[精彩样章]
肥胖是可以传染的

不仅细菌可以从一个人传给另一个人,行为也可以,而且很多行为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例如,对年轻人来说,同龄人的饮食行为对他们有很大的影响,少女控制体重的行为尤为如此。即便是某个你不认识的人,他也会影响到你。让某个人跟胃口很好的陌生人相邻而坐时,他也会吃得很多。这种影响可能是下意识的,人们称之为“瞎吃”(mindless eating)。这就是说,我们总是不由自主地模仿别人。
实际上,我们不仅会模仿教室或餐厅里邻座的行为,即便是离我们很远的人,我们也会模仿他们。跟细菌的传播类似,与健康相关的现象也能从一个人传给另一个人,或者从一个人传给另一个人再传给另一个人,甚至是更远的地方。
为了弄清楚事情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先讨论一下肥胖的问题。在美国,“肥胖流行病”这个话题引起了广泛的讨论,这种说法容易使人联想到瘟疫失控,但实际上,流行病这个词有两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是,某个健康指标的数值已大大超出常规。
●第二层含义是,它能够传染,就是说有某种东西正在快速传播。
肥胖的人越来越多,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衡量肥胖程度的标准是体重指数( Body Mass Index,简称 BMI,是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的平方得出的数字)。BMI的正常值为 20~24,如果 BMI值是 25~29,为超重;如果 BMI值达到或超过 30,则为肥胖。 1990— 2000年,美国肥胖人口的占比从 21%增加到 33%,现在,超重和肥胖人口的总占比已经达到 66%。
如果从流行病这个词的第二个含义上看,无疑可以将肥胖看成一种流行病。这种流行病不仅仅是个比喻吧?肥胖能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它又是怎样传播的呢?
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一种很特别的数据。这些数据极难获得,因为我们既要掌握整个群体的信息,还要知道他们的相互连接情况。我们需要的数据包括大型网络中每个人所处位置的准确信息,以及他们的连接关系模式:他们都认识谁,他们认识的人又认识哪些人,依此类推地再去了解这些人又认识哪些人……我们还要知道人们的身高和体重,以及这些人的其他相关信息。而且,我们还要对这个网络上的所有人进行重复观察,以便获得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当我们刚开始对肥胖问题感兴趣的时候,符合上述要求的数据根本就不存在。不过我们并没有退缩,而是决定从名为“弗雷明汉心脏病研究”的流行病学研究入手。
费雷明汉心脏病研究从 1948年持续至今,研究地点在马萨诸塞州波士顿西面的弗雷明汉。通过这次著名的研究,医务人员对引起心血管疾病的决定性因素有了更多了解。研究工作开始时,根据协议要求,大约 2/3的弗雷明汉成年居民,每两年接受一次检查。有意思的是,只要他们活着,他们就要继续接受检查。参加研究的这些人,最开始都住在弗雷汉明。后来,这些人中的很多人离开了弗雷明汉搬到马萨诸塞州的其他地方,甚至搬到美国的其他州。他们的孩子和孙子在 1971— 2001年也分别报名参加到后续的研究中来,根据协议,他们也要定期接受检查。
我们在偶然间发现,弗雷明汉心脏研究项目中保留有很多手工填写的详细信息,因此,每隔 2~4年,人们仍能顺利联系上曾参加研究的人,并提醒他们回来做检查。没想到我们的运气竟然这样好。这些记录包含了每个参与者的朋友、亲戚、同事和邻居等详细信息,虽然这些信息并不是用来做研究的。由于弗雷明汉是个关系密切的社区,所以参与者的亲戚、朋友、同事或邻居中的大多数也同样是研究项目的参与者。这样,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些记录努力重构包括所有被试的社会网络。终于,在总共包含 12 067个人的大型网络上,我们将关注点放在一个由5 124人组成的重要群体,画出了 55 000个连接关系(不考虑与邻居的连接关系)。我们还对这些连接关系自 1971年以来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我们为这些新的社会网络数据与已有的体重、身高及其他重要属性信息建立了链接。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些复杂数据,我们首先画出了网络图,看是否存在肥胖的群体和不肥胖的群体,见彩图Ⅲ。虽然从网络图上可以明显地看出存在相对集中的肥胖群体和不肥胖群体,但这一网络图形还是非常复杂。因此,我们采用特殊的数学技巧证明了:实际上,肥胖的人和不肥胖的人存在着极为明显的聚类现象,而且,这种现象不是偶然发生的。
很多网络现象都存在着让人意想不到的规律性,这就是,聚类也遵循三度影响力规则:肥胖的人更有可能和肥胖的人交朋友,肥胖的朋友更有可能结识肥胖的朋友,这些肥胖的朋友仍然更有可能与肥胖的人交朋友。类似地,不肥胖的人更有可能结识不肥胖的朋友,依此类推,直至三度分隔。超过三度分隔,聚类现象就不存在了。
实际上,人们都处于网络上特定的区域里,在这些地方,人们把发胖或减肥看做通行的准则。这些区域通常由 100~200个相互连接的人构成。这一发现与大型社会网络的普遍特性是一致的:人们在社会网络上形成一个个社区。彼此间的相互连接关系仅仅是形成社区的一个要素,社区成员还要有共同的观念和行为。这些观念和行为在相互连接的人之间产生并保持下去。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些观念和行为,取决于人们在网络中所处区域的特定关系模式。
我们面临的下一个挑战,是要证明社会网络中的肥胖或不肥胖群体的形成,不仅是因为体重相仿的人喜欢聚在一起(同类相聚),也不仅是因为人们共同面对的外部力量导致他们同时发胖(混杂)——我们对此并不陌生,这就是在研究“寡居效应”及其他人际效应时所碰到的情况。我们想看一下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所谓因果关系,是指一个人确实能够以社会传播的方式导致其他人发胖。研究同类相聚作用有一个简单方法,我们只要在分析中把人们选择哪类人做朋友的信息加进来就行了,这样就把“人们喜欢与跟自己相像的人做朋友”这一因素考虑进来了。但是,处理混杂问题需要采用另外的方法。
假设尼古拉斯和詹姆斯两个人是朋友关系。我们先问詹姆斯他最好的朋友是谁,詹姆斯说:“尼古拉斯。”然后,我们再问尼古拉斯相同的问题,他给出了另外一个人的名字。这意味着,尽管尼古拉斯和詹姆斯是朋友关系,但尼古拉斯对詹姆斯的影响可能要大于詹姆斯对尼古拉斯的影响。如果尼古拉斯和詹姆斯都说对方是自己最好的朋友(他们互为最好的朋友),那么,与那些只有一个人说对方是自己最好的朋友的关系相比,他们的朋友关系可能就更为密切。因此,我们推测,互为最好朋友的人,彼此之间的影响力是最强的。
现在假设混杂是朋友之间体重相仿的唯一原因。比如,尼古拉斯和詹姆斯的住所附近新开了一家快餐店,他们两个人开始到这家快餐店用餐,两个人的体重可能都增加了(混杂),看起来好像是其中一个人影响了另外一个人。但是,不管谁说对方是自己最好的朋友,他们都会长胖。这就意味着,互为朋友的人(我们认做朋友的人和将我们认做朋友的人),他们的影响力也大体相当。但如果在影响程度上存在差异的话,就说明混杂不是体重相仿的唯一原因。导致两个人同时长胖的是快餐店,跟谁说谁是自己的朋友毫不相干。
这就是我们发现的,友谊纽带的性质带来的变化。
●互为朋友的两个人,如果其中一个人发胖了,那么,另外一个人也将发胖的风险几乎是原来的三倍。
●如果人们将一些人认做朋友,而后者却没有将前者认做朋友,那么,后者对前者的影响力,仅为互为朋友时彼此间影响力的二分之一。
●如果人们将一些人认做朋友,而后者却没有将前者认做朋友,那么,前者就根本不会对后者产生影响。换句话说,如果尼古拉斯不把詹姆斯认做朋友,那么,尽管詹姆斯将尼古拉斯认做朋友,詹姆斯也不会对尼古拉斯造成任何影响。
除了朋友之外,我们发现长胖还可以通过多种社会连接关系从一个人传播给另一个人,不过,这些人之间必须建立密切的关系。配偶之间,兄弟姐妹之间都存在着影响力。如果你在一家小公司工作,公司里的人彼此都很熟悉,那么,同事之间也会相互影响。如果这些影响可以通过网络上的一系列密切关系进行传递,也可以在不相熟的人之间进行传播。你可能不认识你朋友的丈夫的同事,但是,他会让你变胖。同样,你姐姐的朋友的男朋友,也可能让你变瘦。
我们的研究工作的最后一项任务是制作一系列影像,跟踪 32年来人们体重和社会网络连接关系的变化情况。当我们开始进行这项工作时,我们相信一定会看到流行演变的实际情况。
在我们的想象中,情况应该是这样的:一个人长胖了,然后我们会看到从受到影响的人那里蔓延开来的一波肥胖:首先影响一度分隔的人,然后是二度分隔的人,再传播到三度分隔的人,并且,传播是沿着时间维度和社会空间维度进行的。我们之所以在头脑中做出这样的想象,主要是受到很多人都熟悉的物理实验的启发:往平静的池塘中投下一枚石子,水面会形成一圈一圈的同心圆波浪,不断向外传播。如果这些波浪碰到岸边,会反弹回来,在某些情况下,这些波浪会彼此加强,形成“驻波”的波峰和波谷。这种波就像我们在海边看到的海浪一样,似乎是不动的。与此相类似,我们期待在社会网络上看到肥胖人群和不肥胖人群所形成的波峰和波谷,他们都围绕着同一个中心点。
当我们观看影像资料的时候,发现事实远非那么简单,因为整体的发胖情况显得毫无章法。我们这才意识到,用在池塘中投入一枚石子来描绘长胖现象的传染是不恰当的。更为贴切的比喻应该是:一把石子洒在一片宽阔水域,导致水面波浪起伏,此时已看不清单个石子及其波浪作用了。不错,肥胖也能够传播,但不会仅从一个地方向外传播,而且社会交往也不是发胖的唯一途径。饮食没有节制、中断体育锻炼、离婚、失去亲人、戒烟或开始恋上喝酒,上述每一项改变都可能形成一小波肥胖的流行,就像成千上万次地震的叠加导致建筑物的震动一样。这些影像资料还告诉我们:肥胖流行不存在“零号病人”,流行模式不是单一传播源,而是多传播源。
2007年,我们关于肥胖传染的研究成果发表了,并引起了公众对这一成果的热烈反应。我们收到了很多关于这一研究成果的电子邮件,很多著名的博客也发表了对这一研究成果的评论。
有些人不屑地说:“这还用研究吗?肥胖的流行跟其他一阵风似的时尚有什么两样!”在现实社会中,有时流行这样的体型,有时流行那样的体型,不是这样吗?有时,弱不禁风的苗条身材流行,有时,巴西超级名模的丰满身材又成为新时尚。看一看整装待发的军人照片,任何一个对军事历史感兴趣的人都会发现: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相比,伊拉克战争时期,男性军人的身材已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的评论家这样写道:“顺便说一下,社会科学家去证明那些显而易见的事情,纯粹是在浪费钱。 ”
另外一些人的情绪虽然也很激动,但却表现出完全不一样的反应。他们觉得像发胖这样个人化、私人化、临床性的事情,竟然会受到流行偏好的影响,真是不可思议。“体重不可能传染! ”他们说,“任何人都知道长胖跟人的基因和激素水平有关系,人们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选择和机会也会影响到体重。你们的研究肯定是哪里出了问题。顺便说一句,你们花那么多钱做研究真是浪费。 ”
但我们现在知道了,肥胖具有传染性。自我们的研究成果公布以来,我们和另外三个独立团队在其他人群中也发现了肥胖的传染性。在这些观察研究中,既有与基本常识相一致的地方,也有一些新见解。但是,肥胖是如何传染的呢?还有哪些健康现象也能够按这种方式传播呢?研究成果告诉我们:我们社会网络上那些或远或近的人,他们的健康会影响到我们的健康。但对我们来说,知道这一点有什么更深的含义吗?
改变我们的所行,还是改变我们的所思
长期从事码头搬运工作的社会评论家埃里克 ?霍弗( Eric Hoffer)曾说过:“如果人们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他们通常会相互模仿。”如果说肥胖也能够在人与人之间蔓延开来的话,那一定是源于人们的模仿行为。
假如你开始进行一项跑步计划,那么,你的朋友可能会模仿你也开始跑步。也许,你会邀请你的朋友跟你一起跑步。类似地,如果你开始大吃特吃容易让人发胖的食物,你的朋友也会照着做。也许,你会将你的朋友拉到饭馆里,一起吃一些容易让人发胖的食物。
行为上的模仿可能是有意识的,也可能是下意识的。在第 2章中我们曾讨论过:当我们看见某个人在吃东西或在奔跑的时候,我们大脑中对应位置的镜像神经元就会传递神经冲动,就好像是我们自己在吃东西或在奔跑一样。对于我们看见的事情,我们的大脑就感觉像是自己在做一样,这样我们就很容易在未来表现出同样的行为。模仿行为还会伴随一些生理过程,比如传染性的打哈欠或发笑就伴随着特定的生理过程。换一句话说,模仿既有认知(我们有意识地去思考)特征,也有生理(一种自然的生理过程)特征。模仿既源于生物学上的同理心和道德,也源于人类的社会生物特征。这些我们将在第 7章进行讨论。
但是,肥胖的传染不仅仅是因为模仿。人们还会在很多事情上达成共识,这些共识会影响到你吃多少饭和做多少锻炼。例如,我们可能会环视四周,看看哪些人的体重在增加,这将会改变我们对可接受身材的评价标准。当很多人都发胖时,我们会重新设定“超重”的标准。
实际上,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是被社会学家称为“行为规范”的东西。所谓行为规范,就是人们在关于“什么是适当的”这一问题上达成的共识。就像罗克代尔的青少年调整了他们的性行为规范(让成年人感到震惊)一样,人们关于“什么是肥胖”的观点一直在改变。于是,社会网络中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小群体。在这些小群体中,人们可以强化这些特定的行为规范,因此,这些直接或间接连接的人就会在某些事情上达成共识,而不会认为他们彼此间正在相互影响。
我们在上一章讨论了婚姻是怎么影响健康的,在所举的几个例子中,我们都能发现两种机制的身影:行为模仿和行为规范。但要将两者的作用完全分开却不容易。一个男人结婚后就不再骑摩托车,是他在模仿妻子的行为呢(妻子不骑摩托车),还是奉行了新的行为规范(认为骑摩托车不安全)?即便一个人认为发胖是正常的行为规范,与周围的人相比,他发胖的行为可能与别人一样,也可能完全不同。你身边的人可能是因为“瞎吃”而导致体重增加,但你可能是因为缺乏体育锻炼而发胖,并非因为模仿了他人的不良饮食习惯。在这一场景中(长胖是正常的),传播的行为规范是一样的,但行为却不相同。因此,即便行为并不一致,但行为规范却可以保持一致。仅用“行为模仿”是无法解释清楚肥胖为什么会蔓延的。
就肥胖来说,有证据表明,行为规范的影响确实存在。
第一,即便剔除了导致肥胖的特定行为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肥胖仍然在社会网络上流行。那就是说,即便我们在进行统计分析时将两个人会相互模仿的因素考虑进去了,我们还是能找到体重增加和减肥流行的蛛丝马迹。
第二,肥胖能在关系密切但地理位置相距遥远的人之间进行传播。我们在弗雷明汉心脏病研究项目中发现:两个交往的人,即便他们相距 1 000公里,仍会相互影响对方的体重。我们很少与相距遥远的朋友和家人见面,不可能通过行为模仿而相互影响。
比方说,你与你的哥哥每年只能在感恩节见上一面,他长胖了一些。从长远来说,仅在那一天模仿你哥哥的行为不会对你的体重产生影响。但是,看到你哥哥与之前不同的健壮体格,你会重新设定可接受的身材标准。你会说:“哇,迪米长胖了些,但还是那个迪米。”你回家后,你心里还会想着“迪米看上去还不错”。这将会影响到你的行为:你可能吃得更多,还可能锻炼得更少。
即便行为规范没有对一个人的行为产生影响,它们仍可以传播。有些人会成为某种想法的载体,但自己却并不表现出与这一想法相一致的行为。因此,你可能会影响到你朋友的朋友,但对你朋友本人却没有产生影响。
艾米有个朋友叫玛丽亚,玛丽亚有个朋友叫希瑟,艾米和希瑟彼此并不认识。希瑟因为停止锻炼而长胖了。因为玛丽亚喜欢希瑟,所以这影响了玛丽亚对超重的认识,玛丽亚开始觉得长胖点也没有什么关系。虽然玛丽亚本人并没有因此改变自己的行为,但她对贪吃的人和缺乏锻炼的人更加包容。因此,当艾米不再锻炼身体的时候,玛丽亚不太可能逼迫艾米坚持下去。由于玛丽亚对长胖的认识发生了改变,因此,尽管玛丽亚本人的行为没有改变,艾米还是受到了影响。所以,玛丽亚的行为没有改变,希瑟的行为却影响到了艾米。
当整个社会都对瘦削身材赞赏有加时,人们是如何在当地的社会网络中找到体重增加到什么程度可被人们接受的行为规范,并进行模仿的呢?明星和模特越来越瘦了,但其他人却越来越胖。这种矛盾现象告诉我们,思想意识与行为规范是两回事。人们通过媒体欣赏着理想的身材,但却很少因此而受到影响。真正对人们产生影响的,是那些活生生的、彼此已建立连接关系的人,这些人的行为和外表对人们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美国专栏作家埃伦 ?古德曼( Ellen Goodman)这样说道:“凯特 ?莫斯、卡莉斯塔 ?弗洛克哈特和维多利亚 ?贝克汉姆这些职业厌食症患者为人们展示了超瘦的理想形象。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是拿自己跟朋友做比较的。这就叫:一码是一码。”在第 6章讨论政治信仰的时候,我们还会碰到类似的情形。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社会网络效应不是肥胖流行的唯一原因。在过去的 20年里,数不胜数的社会进步让人们越来越懒散,例如,节省体力的装置,不需运动的娱乐节目,郊区化设计,以及向服务经济转型的大趋势等。由于食物价格降低、营养成分的改变、每份食物数量的增加,以及营销活动的花样翻新,人们的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然而,社会网络确实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曾讨论过,虽然肥胖流行的最初动因不是社会网络而是其他外部因素,但社会网络对输入其中的任何东西都有放大作用。不论是细菌还是关于身材的行为规范,只要某种东西在社会网络人群中扎了根,它就会沿着社会网络上的连接关系进行传播,并影响到越来越多的人。

 [同类图书]
《乌合之众》
http://www.amazon.cn/%E4%B9%8C%E5%90%88%E4%B9%8B%E4%BC%97-%E5%A4%A7%E4%BC%97%E5%BF%83%E7%90%86%E7%A0%94%E7%A9%B6-%E5%8F%A4%E6%96%AF%E5%A1%94%E5%A4%AB%E5%8B%92%E5%BA%9E/dp/B0035RP348/ref=zg_bs_books_38

《影响力》
http://www.amazon.cn/%E5%BD%B1%E5%93%8D%E5%8A%9B-%E7%BD%97%E4%BC%AF%E7%89%B9B%E8%A5%BF%E5%A5%A5%E8%BF%AA%E5%B0%BC/dp/B0044KME2E/ref=zg_bs_books_68

《爆发:大数据时代预见未来的新思维》
http://www.amazon.cn/%E7%88%86%E5%8F%91-%E5%A4%A7%E6%95%B0%E6%8D%AE%E6%97%B6%E4%BB%A3%E9%A2%84%E8%A7%81%E6%9C%AA%E6%9D%A5%E7%9A%84%E6%96%B0%E6%80%9D%E7%BB%B4-%E8%89%BE%E4%BC%AF%E7%89%B9%E2%80%A2%E6%8B%89%E6%96%AF%E6%B4%9B%E2%80%A2%E5%B7%B4%E6%8B%89%E5%B7%B4%E8%A5%BF/dp/B008FTJ3EC/ref=sr_1_1?s=books&ie=UTF8&qid=1353037523&sr=1-1

《失控》
http://www.amazon.cn/%E5%A4%B1%E6%8E%A7-%E5%85%A8%E4%BA%BA%E7%B1%BB%E7%9A%84%E6%9C%80%E7%BB%88%E5%91%BD%E8%BF%90%E5%92%8C%E7%BB%93%E5%B1%80-%E5%87%AF%E6%96%87%E5%87%AF%E5%88%A9/dp/B004FPIHG0/ref=zg_bs_116099071_96

【营销标题】
继六度分隔后,社会网络研究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发现,8位权威学者联袂推荐的社会网络必读之作
【商品特性】
TED演讲人作品,北京大学李晓明,上海交通大学汪小帆,中国传媒大学沈浩等8位权威学者联袂推荐
【普通关键词】
大连接  三度影响力  六度分隔 强连接 弱连接 社交网络 尼古拉斯?克里斯塔基斯 湛庐文化  Connected
【学科关键词】
互联网  社交网络
【事件关键词】
三度影响力  六度分隔
【目标读者】
社科读者

人大出版社天猫旗舰店 | 书香缘电子书店 | 中国高校人文社科网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中国一考网 | 教研服务网络 | 人大社内网 | 友情链接
京ICP证130369号 新出网证(京)字0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1号  有网站下载或登录的问题请联系:010-62515491
邮编:100080 联系电话:010-62514760 E-mail:club@crup.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