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假冒网站的声明

图书搜索:

六十春秋耕耘学术沃土 甲子华…

新浪书会专访:中国人民大学出…

人大社:承载光荣梦想传播先进…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互…

我社6种出版物入选《2015年农…

追忆似水流年 品味留学人生

《大国的责任》、《梁衡红色经…

李海峰《齐白石艺术欣赏与真伪…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系列丛书”…

群众路线理论研讨会暨《人民观…

六十春秋耕耘学术沃土 甲子华…

新浪书会专访:中国人民大学出…

人大社:承载光荣梦想传播先进…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互…

我社3位编辑入选“全国大中专…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毛术…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人大…

《抗战家书:我们先辈的抗战记…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以色列分社…

中医古籍名著编译丛书英文版签…

人大社13年4月新书快递18-《林则徐卷》.doc

2013年04月23日

请点击下载

/UploadFiles/XXGL/2013/4/人大社13年4月新书快递18-《林则徐卷》.doc

 

书名:林则徐卷             
书号:978-7-300-17136-4
著者:杨国桢 编       
责任编辑:张锁平 杨宗元
成品: 16页数:460
纸张:70克玉龙胶
装帧:平装
出版时间: 2013年3月
定价: 64元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本书卖点
近代中国第一人臣林则徐之文集
林则徐研究名家杨国桢教授倾力编纂
宏篇巨著“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丛书第一批

◆ 读者定位
1、史学研究者
2、历史爱好者
◆ 传主简介
林则徐(1785—1850),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鸦片战争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民族英雄。嘉庆九年(1804)举人,十六年进士。二十五年,外放浙江杭嘉湖道。道光二年(1822),简放江苏淮海道,升江苏按察使。四年,兼署江苏布政使。七年,任陕西按察使,署布政使。十至十一年,任湖北布政使、河南布政使、江宁布政使,升东河河道总督。十二至十六年,任江苏巡抚,署两江总督、两淮盐政。所至整顿秕政,关注民生,兴利除?,政绩卓著。十七至十八年,擢湖广总督,厉行禁烟。十九年,受命钦差大臣赴粤查办海口事件,缴毁英国走私鸦片。旋被命为两江总督。二十年,改任两广总督,反击英军挑衅,被诬革职。二十二至二十五年,流放伊犁。二十六年,署陕甘总督、陕西巡抚。二十七至二十九年,任云贵总督。三十年,退休家居,受命钦差大臣驰赴广西,行至广东潮州普宁逝世。谥号文忠。

◆ 内容简介
本卷遴选林则徐经世思想及其政治实践的代表性作品,主要是为官任职时期的奏折和公牍,以及相关的文稿、日记和译编;早年及罢官流放、退休家居时期则以信札、诗文为主。力求从不同的侧面,比较全面地展示林则徐公正廉洁的施政理念,除弊兴利的改革思想,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忧患意识,对西方知识和救国方案的可贵探索。

◆ 简要目录
导言

文选
《林希五先生文集》后序(1806)
重修于忠肃公祠墓记(1822)
答奉化令杨丹山明府国翰书(1823)
《三吴同官录》序(1823)
通饬州县解案章程札(1824)
通饬各属选练仵作札(1824)
为筹浚三江水道需费动用银款请具奏事(1824)
闽县义塾记(1825)
致邹锡淳书(1825)
辞两淮盐政呈(1826)
龙树院雅集记(附跋)(1830)
由襄阳赴省传牌(1830)
关防告示(1830)
定期放告颁发状式告示(1830)
上程梓庭中丞书(1831)
起程赴河东新任折(1831)
江苏查赈章程(1831)
验催运河挑工并赴黄河两岸查料折(1832)
查验豫东各厅垛完竣折(1832)
复奏访察碎石工程情形折(1832)
奏报到苏接篆日期折(1832)
英船窜入羊山洋面业已押令出境折(1832)
请以姚莹补授长洲知县折(1832)
请定乡试同考官校阅章程并预防士子剿袭诸弊折(1832)
英船如夹带鸦片即饬令全数起除当众焚烧片(1832)
江苏被灾情形请分别给赈蠲缓折(1832)
《筹济编》序(1832)
密陈司道府考语折(1832)
致郑瑞麒书(1833)
复陈恭甫先生书(1833)
会奏查议银昂钱贱除弊便民事宜折(1833)
致潘曾沂书(1833)
《绘水集》序(1833)
太仓等州县卫帮续被歉收请缓新赋折(1833)
江苏阴雨连绵田稻歉收情形片(1833)
答陶云汀宫保书(1834)
再答陶宫保书(1834)
筹挑刘河白茆河以工代赈折(1834)
《江南催耕课稻编》叙(1834)
验收刘河挑工并出力人员请奖折(1834)
会奏白茆河挑工验收并出力人员请奖折(1834)
查议浒墅关各口征税事宜折(1835)
永禁滕鲍各坝越漏南北货税告示(1835)
批苏松常镇太五府州会禀豁免积年民欠查办章程(1835)
刘河节省银两拨挑七浦等河折(1835)
亲勘海塘各工片(1835)
甲午纲淮北盐课奏销额款全清折(1836)
筹办通漕要道折(1836)
验收苏松太等处水利工程折(1836)
节交霜降黄运安澜折(1836)
湖滨崇善堂记(1836)
巡河日记(1836)
宝苏局及附近岛屿并无私铸夹带折(1836)
畿辅水利议(1836)
《娄水文征》序(1836)
铜船夹私越卡折(1837)
附奏获私变价按引提课片(1837)
审拟监利县粮书抗土闹局各情折(1837)
筹防襄河堤工折(1837)
陈明前奏蓝正樽已毙系为存大体而靖人心折(1837)
防汛事宜(1837)
整顿鹾务折(1838)
筹议严禁鸦片章程折(附戒烟方)(1838)
查勘江汉堤工折(1838)
査拿烟贩收缴烟具情形折(1838)
钱票无甚关碍宜重禁吃烟以杜弊源片(1838)
江汉安澜堤防巩固折(1838)
奉旨前往广东查办海口事件传牌稿(1839)
复龚自珍书(1839)
致莲友书(1839)
附奏夷人带鸦片罪名应议专条夹片(1839)
虎门销烟告示(1839)
会奏销化烟土一律完竣折(1839)
沥陈民间烟土枪具仍宜收缴折(1839)
拟谕英国国王檄(附英船主喇收领照会文书字据)(1839)
会奏细察夷情务绝鸦片来源片(1839)
会奏巡阅澳门情形折(1839)
致望云庐书(1839)
致邓廷桢书(1839)
会奏穿鼻尖沙嘴叠次轰击夷船情形折(1839)
会奏察看英夷反复情形遵旨不准交易折(1839)
复奏遵旨体察漕务情形通盘筹画折(1839)
滑达尔各国律例(1839)
复议骆秉章条陈整饬洋务章程折(1840)
密陈驾驭澳夷情形片(附钞译信六)(1840)
复奏曾望颜条陈封关禁海事宜折(1840)
洋商捐输防夷经费折(1840)
焚剿夷船办艇擒获接济汉奸情形折(1840)
英夷续来兵船情形片(1840)
英夷兵船情形片(附说帖)(1840)
英夷鸱张安民告示(1840)
英夷在浙洋滋事密陈攻剿事宜片(1840)
致怡良书(1840)
密陈夷务不能歇手片(1840)
四洲志?英吉利国(1840)
四洲志?弥利坚国即育奈士迭国(1840)
澳门月报(1840)
答奕将军防御粤省六条(1841)
致戴孙书(1841)
致友人书(1842)
复吴子序编修书(1842)
致李星沅书(1842)
致苏廷玉书(1842)
同游龙门香山寺记(1842)
致姚椿王柏心书(附手迹底稿)(1842)
致江鸿升书(1842)
致林汝舟书(1845)
查勘哈密地亩严禁私垦勒租索费告示(1845)
《壶舟诗存》序(1845)
商议新疆南路八城回民生计片(1846)
请缓征被旱富平等县银粮折(1846)
神木府谷两县秋旱请缓征抚恤折(1846)
筹议银钱出纳陕省碍难改易折(1847)
酌筹平粜量抚极贫片(1847)
析产阄书(1847)
复奏汉回情形片(1847)
致林汝舟书(1847)
复邵蕙西懿辰中翰(1848)
复署贵州安顺府胡林翼(1849)
查勘矿厂情形试行开采折(1849)
保山县城内回民移置官乃山相安情形折(1849)
密保永昌府张亮基片(1849)
《大定府志》序(1849)
豫备罢官后应用之项(附记陕西陋规)(1849)
致姚椿书(1850)
联名致徐继畬书(1850)
致刘齐衔书(1850)
致沈葆桢书(1850)
致林昌彝书(1850)
致沈葆桢书(1850)

诗词
汤阴谒岳忠武祠(1819)
裕州水发,村民舁舆以济,感而作歌(1819)
驿马行(1819)
病马行(1819)
即目(1819)
舆人行(1819)
河内吊玉溪生(1819)
答程春海同年恩泽赠行(1820)
答陈恭甫前辈寿祺(1822)
题李海帆宗传《海上钓鳌图》(1822)
题王竹屿通守凤生《江声帆影阁图》(1823)
题达诚斋达三榷使诗集,即以赠行(1823)
和陶云汀抚部《海运初发,赴吴淞口致告海神,登炮台作》原韵(1826)
题孙平叔宫保平台纪事册子 (1827)
题梁芷林方伯《藤花书屋图》(1827)
题潘功甫舍人曾沂《宣南诗社图卷》 (1827)
区田歌为潘功甫舍人作(1827)
武侯庙观琴(1827)
秋怀(1827)
和冯云伯登府《志局即事》原韵(1829)
题文信国手札后(1829)
贺新郎(1830)
题王竹屿都转《黄河归棹图》(1830)
题黄树斋爵滋《思树芳兰图》(1830)
题彭鲁青大令《冶山饯别图》(1830)
题梁芷林方伯《目送归鸿图》(1832)
买陂塘(1833)
壶中天(1833)
送赵菊言少司寇盛奎还朝,次王竹屿都转韵(1834)
酬吴瀹斋侍郎其浚(1839)
高阳台(1839)
和邓嶰筠前辈廷桢《虎门即事》原韵(1839)
次韵和嶰筠前辈(1839)
题关滋圃《延龄瑞菊图》(1839)
月华清(1839)
中秋嶰筠尚书招余及关滋圃军门天培饮沙角炮台,眺月有作(1839)
和韵三首(1839)
庚子岁暮杂感(1841)
辛丑三月十七日室人生日有感(1841)
赠汪少海(1841)
乙未在吴,张同庄明府珍臬出《萝月听诗图》,冗中仅题额应之,辛丑重晤武林,则余亦有荷戈之役矣,率成志感(1841)
张仲甫舍人闻余改役东河,以诗志喜,因叠《寄谢武林诸君》韵答之(1841)
喜桂丹盟超万擢保定同知,寄贺以诗,并答来书所询近状,即次见示和杨雪茮原韵(1841)
壬寅二月祥符河复,仍由河干遣戍伊犁,蒲城相国涕泣为别,
愧无以慰其意,呈诗二首(1842)
次韵潘功甫舍人见赠三首(1842)
壬寅四月道出华阴,承海珊明府二兄招,同陈赓堂、刘闻石两司马偕游华山,赋此奉柬,即希是正(附跋)(1842)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1842)
程玉樵方伯德润饯余于兰州藩廨之若己有园,次韵奉谢(1842)
留别海帆(1842)
次韵答姚春木(1842)
次韵答王子寿柏心(1842)
次韵答宗涤楼稷辰赠行(1842)
子茂簿君自兰泉送余至凉州,且赋七律四章赠行,次韵奉答(1842)
将出玉关,得嶰筠前辈自伊犁来书,赋此却寄(1842)
出嘉峪关感赋(1842)
载书出关(1842)
途中大雪(1842)
戏为塞外绝句(1842)
室人赋《述怀纪事》七古二章,以手稿寄余,喜成四章(1843)
伊江除夕书怀(1843)
哭故相王文恪公(1842)
元夕与嶰筠饮,遂出步月,口占一律(1843)
送伊犁领军开子捷开明阿(1843)
金缕曲(1843)
金缕曲(1843)
七夕次嶰筠韵(1843)
买陂塘(1843)
送嶰筠赐环东归(1843)
又和《中秋感怀》原韵(1843)
送文一飞河帅文冲入关归养(1843)
哭张亨甫(1844)
壶舟以前后《放言》诗寄示,奉次二首(1845)
回疆竹枝词三十首(1845)
柬全小汀全庆(1845)
姜海珊大令以余游华山诗装成长卷属题(1846)
袁午桥礼部甲三闻余乞疾寄赠,依韵答之(1849)
留别滇中同人(1849)
舆纤(1849)
次家啸云树梅见赠韵(1849)
蔡香祖大令廷兰寄示《海南杂著》,读竟率题(1850)
又题《啸云丛记》二首(1850)
题明张忠烈公遗像

林则徐年谱简编

◆ 上架建议
_历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书摘
导言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爱国政治家、思想家和民族英雄。他领导的禁烟抗英斗争和探求西方知识的努力,在近代历史上起了先驱者的作用,产生积极的影响。他的经世思想和政治实践,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林则徐(1785—1850),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栎社散人、瓶泉居士、濛池流寓、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乾隆五十年(1785),出生于下层知识分子家庭。嘉庆三年(1798)考中秀才,入鳌峰书院读书。九年(1804)中举,次年在京会试,榜发未中。十一年(1806)应房永清之聘为闽县书廪、厦门海防同知书记。十二年(1807)入福建巡抚张师诚幕府,相从四五年,“尽识先朝掌故及兵刑诸大政,益以经世自励”。十四年(1809)第二次应会试,仍名落孙山。
嘉庆十六年(1811),第三次应会试,成进士,改庶吉士。十九年(1814)散馆,授编修。居京师七年,充国史馆协修、撰文官、派翻书房行走、清秘堂办事、丙子江西乡试副考官、己卯会试同考官、云南乡试正考官、江南道监察御史。二十四年(1819)冬,参加宣南诗社,与师友诗文唱酬。二十五年(1820),外放浙江杭嘉湖道,次年,父病挂印回闽。
道光二年(1822),上京“循例报痊”,受道光帝召见,下旨仍发浙省以道员用。六月,到杭州听候补用,受委监视本科闱务。八月,简放江苏淮海道,未即赴任,暂署浙江盐政使。十二月赴淮海道任,不足半月,便升任江苏按察使。三年(1823)十月,上京述职。十一月,道光帝召见两次,鼓励他“好好谨守立品,勉为良臣”。四年(1824)正月,兼署江苏布政使,经理灾后重建,倡议疏浚三江水道。七月,两江总督孙玉庭、江南河道总督张文浩荐举林则徐“综办江浙水利”,道光帝批示:“即朕特派,非伊而谁?”命到时,因母丧回籍守制,未赴任。五年(1825)四月,奉命“夺情”穿素服赴高家堰等处督修南河堤工。秋,奉命赴上海筹办海运,以构劳成疾辞归。六年(1826),命以三品卿衔署理两淮盐政,因病未痊,辞未赴任。七年(1827)二月,服阙上京觐见,五月命为陕西按察使,署布政使事。闰五月抵西安上任。旋擢江宁布政使,因新任未到暂留。十月,因父丧迎养途中,自陕南奔赴浙江,扶柩回籍,守制三年。道光十年(1830)三月服阙上京。七月,道光帝召见,命为湖北布政使。“一岁建藩三省”,是年八月,抵武昌任湖北布政使;十一年(1831)三月,到开封任河南布政使;八月,到南京任江宁布政使。十月,离任总司江北赈抚事宜。道光帝以其“出膺外任已历十年,品学俱优,办事细心可靠”,擢升林则徐为东河河道总督。十二月,到山东济宁接任东河河道总督。
道光十二年(1832)二月,命调江苏巡抚。六月,到苏州任江苏巡抚,直至十六年(1836)。其间在十五年(1835)十一月至十六年三月、十六年七至十一月,两度署理两江总督兼两淮盐政。十二月,上京觐见。十七年(1837)正月,命为湖广总督。三月,抵武昌上任。六、七月,阅视襄河新旧堤工,督防夏汛。八至十月,赴湖南校阅营伍。十八年(1838)五月,复奏支持黄爵滋禁烟疏,率先在湖广开展禁烟运动。七月,赴襄河、荊江各处阅视堤工。十月,奉旨来京陛见。十一月,道光帝召见八次,十五日第五次召见后,命为钦差大臣,驰驿前往广东查办海口事件,该省水师兼归节制。二十三日出京南下。十九年(1839)正月二十五日抵广州。会同两广总督邓廷桢、广东巡抚怡良、粤海关监督豫堃、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等,力杜鸦片来源,收缴英国鸦片230多万斤。三月,因陶澍力荐替代,道光帝命调补两江总督,待禁烟事竣赴任。四五月,在虎门当众销毁收缴的鸦片。严缉走私烟贩,惩治受贿官吏,要求义律交凶。整顿海防,屡挫义律挑起的九龙炮战、穿鼻洋海战。十二月,免两江总督职,实授两广总督,二十年(1840)正月初一日,接任两广总督。
道光二十年九月,被诬革职,留粤听候查办原委。十二月,大角沙角炮台失陷后,奉命“协办夷务”。二十一年(1841)正月,义律宣布英军占领香港,林则徐劝说怡良上奏揭露真相。三月二十五日,奉命以四品卿衔,赴浙听候谕旨。四月二十一日,抵浙江镇海军营。五月二十五日,革去四品卿衔,发往伊犁“效力赎罪”。七月十五日,途经仪征,奉旨发往东河“效力赎罪”。八月,抵开封祥符六堡工地,协助王鼎办理堵口工程,襄办文案,稽核总局。
道光二十二年(1842)二月,祥符河工合龙,奉旨仍遣戍伊犁。四月,行抵西安,因病请假暂留。七月,自西安起程,十一月初九日,抵伊犁惠远城。伊犁将军布彦泰派差“掌粮饷处事”。在戍三年,研讨新疆史地,讲求防边强边之策,参与开垦阿齐乌苏荒地,捐资承修水渠龙口工程。二十五年(1845),与全庆查勘南疆六城垦地,续勘吐鲁番伊拉里克、哈密塔尔纳沁垦地。十一月,得旨赦还,以四五品京堂回京候补,旋命署理陕甘总督。十二月,在凉州接篆。二十六年(1846)二月,驻扎西宁,查办循化厅卡外黑错寺事件。三月,卸署理陕甘总督任,到兰州养病。七月,到西安接任陕西巡抚。十一月,因病奏请开缺,得旨赏假三月。二十七年(1847)三月,升云贵总督。六月到任,处理回汉互斗事件。二十八年(1848)三月,督师迤西,平定保山七哨香把会暴乱。二十九年(1849)二月,整顿云南矿政,六月,以病奏请开缺回籍调理。八月,卸任。
道光三十年(1850)三月,抵福州。六月,因英人租住神光寺风波,与闽浙总督刘韵珂、福建巡抚徐继畲议论未合。咸丰帝命迅速来京,听候简用,以疾辞。九月十三日,咸丰帝起用为钦差大臣,十月初二日,带病从福州起程,驰驿迅赴广西,中途病发,十九日逝于广东潮州普宁会馆,终年66岁。赠太子太傅衔,照总督例赐恤。赐祭葬。谥文忠。

林则徐从政三十年,处理过诸多棘手的国内政事,尤以治理、整顿经济见长,是一位公正清廉、办事认真的政治家。他对于后人起过影响的进步思想,都是在政治实践中形成和体现出来的。
一、公正廉洁的施政理念
林则徐没有任何权贵背景,进入仕途后青云直上,得力于道光帝和上司的赏识和提携,也靠自己的不懈努力,在政治实践中贯彻公正廉洁的施政理念。
林则徐自幼秉承“尚风气,重然诺,视人之急犹己家”,“不妄与一事,不妄取一文”的家教,清白处世,诚信待人。当官之后,作风正派,廉洁自律。他鄙视和谴责“所习乃脂韦,所志在饱温,色厉实内荏,骄昼而乞昏”的利禄徒,决心“但当保涓洁,弗逐流波奔”。所到之处,严禁铺张,杜绝馈赠。赴湖北布政使任时,他从襄阳发出传牌,声明:“所雇船只,系照民价自行给发,不许沿途支付水脚,亦无须添篙帮纤。行李仆从,俱系随身,并无前站及后路分路行走之人。伙食一切,亦已自行买备,沿途无须致送下程酒食等物。所属官员,只在本境马头接见,毋庸远迎。”钦差使粤,他从良乡发出传牌:“本部堂系由外任出差,与部院大员稍异,且州县驿站之累,皆已备知,尤宜加意体恤。所有尖宿公馆,只用家常饭菜,不必备办整桌酒席,尤不得用燕窝烧烤,以节糜费。此非客气,切勿故违。至随身丁弁人夫,不许暗受分毫站规、门包等项。需索者即须扭禀,私送者定行特参。言出法随,各宜懔遵毋违。”广东禁烟,外国人认为这是林则徐贪污受贿的大好机会,但他没有这样做。收缴的鸦片,他亲自监督,在虎门海滩销毁殆尽,允许沿海居民和外国人到现场观看,他们不得不承认:鸦片是在最彻底的手段下被销毁了,林则徐的手从来没有被贿赂沾污过。美国在华传教士卫三畏在《中国总论》中评论说:“全部事务的处理,在人类历史上也必将是一个最为卓越的事件。”
严于律己,才能执政为民。这个为官之道的道德底线,他始终坚持,出污泥而不染。流放新疆,赐环东归,位居署理陕甘总督、陕西巡抚,林则徐为儿子分家时,“目下无现银可分”。有人根据张集馨《道咸宦海见闻录》记有“停征后,道署应酬一概不减,终年不名一文,而督抚将军陋规如常支送”,说林则徐收取陋规,有贪污受贿的嫌疑。这是没有事实根据的。林则徐在《滇黔杂识》中记录“陕西陋规俱不收”的清单,证明他的清白。再从他云贵总督任上退休预留养老的款项看,他能够动用的只有二万余两白银,其中分给三个儿子各一千两,小女出阁费一千两,夫人丧葬二千两,预留自己将来丧葬二千两,购买二手房五千两,补助三个儿子进京盘费各五百两,刊刻诗文及奏疏、杂著二千两,帮助亲友三千两,红白应酬二千两,应还人情一千两。
“察吏为安民之本,而率属以正己为先。”林则徐以自身的表率引领官风的端正。以“事事体民情而出之”,“知民情所以向背之自,而顺以导之于所安”自责与厚望于同僚。他认为:“察吏莫先于自察,必将各属大小政务逐一求尽于心,然后能举以验属员之尽心与否。盖徇人者浮,任己者实,凡事之未经悉心筹画者,纵能言其梗概,而以就中曲折,反复推究,即粉饰之伎立穷。”对僚属勤加考察,赏当其功,罚当其罪,对上司和同僚巧妙协调关系,化解施政中的阻力,使政务得以顺利推进,达到和衷共济,共襄盛举。
“为国首以人才为重”。林则徐不结党营私,而是出于公心,扶植人才。他认为:“有才而不用,与无才同,用之而不使之尽其才,与不用同。且当其未用之先,犹有所冀也,及用之而不能尽其才,或且以文法绳之,猜忌谴之,则其人之志困而不能自伸,而天下之有才者,闻之亦多自阻。”执政者应当“培养之、扶植之,使天下之才皆足以为我用”。他一生保荐者不过数十人,如冯桂芬、姚莹、张亮基、左宗棠等,皆名重一时。
“器识远大,处事精详”是林则徐施政的特点。他在江苏按察使任上,就榜示“求通民情,愿闻己过”。他通过调查研究,抓住官场疲顽拖沓的“不治之症”开刀,详定解审程序,提高取证效率,杜绝提解司差的需索和胥吏的勒索,严禁讼师包揽词讼。核实案情,严办诬告,避免出现冤假错案。在处理松江饥民闹府署案时,他对闹事的一般饥民不加穷治,体现了宽容;对失职的官吏请予革职、交部察议处分,体现出公正持平。又禁囤积、招徕米商,平抑粮价,从而缓解了官府与饥民的紧张关系,被誉为“林青天”。江苏巡抚任上,他还不顾报灾过期和朝旨斥责,为“多宽一分追呼,即多培一分元气”,破格具奏,为民请命。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在他失去执政权力时,也不忘尽力为人民做好事。南疆勘垦时,他不顾朝廷的反对,为当地维吾尔族人民争取屯田的权利,清理哈密王公霸占的一万余亩土地,招民耕种。
二、除弊兴利的改革思想
林则徐从政的嘉道年间,清朝由盛转衰,积弊丛生,民生凋敝,社会矛盾突出。他早年接受“民为邦本”思想的熏陶,关注与民生有关的社会问题。从政以后,他在不同的职任上,尽其所能地力振因循,除弊兴利。
河工水利是经济社会的命脉。防洪抗灾,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是林则徐关注民生的重点。早在任江南道监察御史时,他调查河南河工料贩囤积居奇的弊端,奏请查办。外放后,他“管领江淮河汉”,勘察浙江海塘,查出“旧海塘于十八层中每有薄脆者搀杂”,严厉督促整改;在江苏黄河、淮河、运河交汇的高家堰决口工地督修堤工;奉命规划综理江浙七府水利;董办福州小西湖修浚工程;在武昌修复江汉溃堤。东河河道总督任上,他周历黄河两岸工地,将南北十五厅七千余垛逐一查验,对料垛弊端进行彻底的清除。总结埽工的经验,完善了治河名臣黎世序抛石护埽的做法。在江苏巡抚任上,他对防灾救灾的制度进行了改革,制定严密的办赈章程,张榜公布赈款,防止侵吞,倡导设立当牛局、丰备义仓、养婴院,遍设粥厂、粥担,照顾边远极贫的老弱病残,减轻灾民的损失。发动以工代赈,组织灾后重建。他坚信“水利为农田之本”,“水道多一分之疏通,即田畴多一分之利赖”,大兴水利工程,挑浚通漕运道、江南刘河、白茆河水系,在滨海之处建闸坝防止海潮倒灌,蓄清刷浑;进而对江北皮大河等进行疏浚和治理。推广使用明末西方传入的水车“龙尾车”,以求“人力可以半省,天灾可以半免,岁入可以倍多”。引进稻种,在抚署旁租地试种,推广种植双季稻,增加粮食产量。为彻底解决江淮水患,提出黄河改道北流,从山东入海,“而以今之黄河于淮涸出洪泽湖”,“复泗州、虹县之旧”的治理方略。湖广总督任上,督防长江大汛,亲临第一线,指挥抢险,提出长江“溃在下游者轻,上游则重……设使上游失事,如顶灌足,即成异灾。故防守之道尤须于上游加意”。赴戍途中,奉命折回东河“效力赎罪”,襄助王鼎,堵塞祥符决口,保住开封城。流放伊犁,参与阿齐乌苏垦务,认修水渠龙口首段工程;南疆勘垦,查验伊拉里克续修水渠工程。
南漕北运是清朝的大政。江苏巡抚任上,林则徐针对漕务“致弊之故,人人能言,而救弊之方,人人束手”,提出纠正漕弊之法,以期“当执法者,不敢以姑息启玩心,当设法者,不敢以拘牵碍大局”。道光十九年(1839),履行两江总督职责,提出筹议漕务四条,“或正本清源,或补偏救弊;或为补救外之补救,或为本源中之本源;近则先计一时,远则勉图经久”。补救外之补救,他认为:“现在河运甚形棘手,未卜日后如何,而海道直捷易通,亦不敢不豫留地步。”“海运若行,或以官运,或以商运,或运正供额漕,或运釆买米石,尚当细酌情形,另行从长计议。”本源中之本源,即兴办直隶水田。这是他在《畿辅水利议》提出过的主张。
林则徐暂署浙江盐运使期间,协助浙江巡抚帅承瀛整理盐政,创订规制。署理两江总督兼两淮盐政,继续推行淮北盐票,维护陶澍的盐政改革。湖广总督任上,整顿两湖盐务,取缔私盐浸灌,改订获私奖赏办法,严禁官弁胥役需索;招徕水贩,疏销淮盐;照顾贫民生计,鼓励挑卖私盐的穷民改贩官盐,先给票挑赴四乡,卖完缴价。为挽救白银外流、银贵钱贱、商民交困的危机,林则徐提出自铸银币、允许民间通行钱票,以及招集商民,“听其朋资伙办”云南银矿等方案。
林则徐在内政方面的除弊兴利,着眼于“裕国足民”,是渐进式的改革,也是其爱国主义思想的重要表现。虽然他的除弊兴利存在许多不足,有的并未实现,没有产生社会效果,但他超越时人的思想,值得后人总结和珍视。
三、救国方案的可贵探索
林则徐致力于内政改革的时候,资本主义英国以坚船利炮为后盾,以鸦片为武器敲开中国的大门,威胁中国的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和主权安全。他早年在厦门当海防同知书记,开始接触到鸦片走私和鸦片流毒的社会问题。“鸦片以土易银,直可谓之谋财害命……其为厉于国计民生,尤堪发指。”清除毒品鸦片,成为他长期关注的政务之一。在江苏、湖广的禁毒实践,使他进一步认识到禁毒与否,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存亡,“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兴思及此,能无股栗!夫财者,亿兆养命之源,自当为亿兆惜之。果皆散在内地,何妨损上益下,藏富于民。无如漏向外洋,岂宜借寇资盗,不亟为计?”到广东查办海口事件,以禁毒、拒毒的文明形式抵制英国的渗透,是民族自救的正义行动。他不避个人风险,以身许国,“苟有裨国家,虽顶踵捐糜,亦不敢自惜”。被诬罢官,他坚持禁毒不能歇手,“鸦片之为害甚于洪水猛兽,即尧舜在今日,亦不能不为驱除。圣人执法惩奸,实为天下万世计,而天下万世之人亦断无以鸦片为不必禁之理。”这是为世界禁毒史证明了的至理名言,代表了人类的良知,具有普世的价值。
在严厉禁烟的同时,林则徐反对封关禁海,以“广东民人,以海面为生者,尤倍于陆地”,反对不准大小民船出海,断绝民人的生计;借“市井之谈”,反映民间要求开放华民出国贸易的愿望。维护正当的中外贸易,主张区别正当商人与鸦片商人,“奉法者来之,抗法者去之”;区别和平贸易的国家与挑起战火的英国,“以夷治夷”。巡阅澳门,争取澳葡当局的中立。面对英国的武力挑衅,他坚决抵抗,表现出鲜明的爱国主义立场。相信民心可用,“所有沿海村庄,不但正士端人衔之刺骨,即渔舟村店亦俱恨其强梁,必能自保身家,团练抵御”。约定如英国兵船一进省河,允许“人人持刀痛杀”,但不得杀害无辜的外国人,否则要“立斩抵偿”。他批驳禁烟启衅的谬论,“若谓夷兵之来,系由禁烟而起,而彼之以鸦片入内地者,早已包藏祸心……鸦片之流毒于内地,犹痈疽之流毒于人身也。痈疽生则以渐而成脓,鸦片来则以渐而致寇,原属意计中事”。并警告说:“若使威不能克,即恐患无已时,且他国效尤,更不可不虑。”林则徐对鸦片战争起源的这种认识,是入木三分的。
为了杜绝鸦片来源,林则徐积极了解外国情事,探求救国救世之方。到广州不久,便不拘一格起用知晓外文的人才,组织翻译英文书报;向懂得中外事务的人士咨询,甚至直接与外国人接触。他第一个引进国际法,用于办理具结惩凶的对英交涉;第一个倡导“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船炮技术,密购西洋大铜炮、生铁大炮二百门,军舰二只,并加以仿造;第一个把海战提到战略地位上加以研究,反思“专于陆守”的错误,认识到“剿夷而不谋船炮水军,是自取败也”,倡导建立一支有独立指挥系统、器良技熟,胆壮心齐,“往来海中,追奔逐北,彼所能往者,我亦能往”的新式水军,切中海洋关系近代中国生存发展的主题,具有不可忽视的思想价值。他身处逆境,关心边疆防务,提出强边、富边、固边的主张。林则徐的这些思想开启了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先河,代表了中国早期近代化启动的方向,在近代思想史上写下浓重的一笔。

林则徐的著作包括奏折、公牍、文稿、诗词、信札、日记和译编。此外,还有笔记和杂录。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林则徐罢官退休之际,预备将自己的作品刊刻出版,不料一年后逝世,未能实现。百余年来,经过历代学者的努力,陆续出版了《林文忠公政书》、《政书蒐遗》、《滇轺纪程》、《荷戈纪程》、《畿辅水利议》、《云左山房诗钞》、《信及录》、《云左山房文钞》、《林则徐集》、《林则徐书简》、《林则徐信札》、《林则徐诗集》等。2002年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林则徐全集》十册,是目前最为完备的版本。
奏折是林则徐在地方施政给朝廷的工作报告,是其执政理念和政绩的实录。林则徐具衔的正折和夹片,上奏后为清廷留存或录副,《林则徐全集》所收奏折共有1138件,加上清单等附件,共计1232件,绝大部分来自清宫档案,为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收藏。林则徐对其主稿的折片留有录副,整理编排,抄成奏稿若干册。道光二十三年(1843),李星沅在陕西巡抚任上,曾向留寓西安的林则徐长子林汝舟借读过湖广督任内奏稿和督粤奏稿。清末民初,福州林氏后裔据家藏尚存奏稿抄本十数大册,刊刻《林文忠公政书》、《政书蒐遗》。存世林氏家藏奏稿底本仅有《使粤奏稿》和《两广奏稿》四大册,用四周双边红格云左山房笺抄写,每叶十八行,每行二十字。奏折原文之外,还收录全部朱批,和有关奏折的“军机大臣字寄”,1988年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题为《林氏家藏使粤两广奏稿》。其中少数未见原档,已收录入《林则徐全集》。英国国家档案馆所藏外交部档案中,有道光二十年(1840)林则徐被革职时《恭缴朱批奏折清单》(F0931/107)记:江苏巡抚任内有朱批正折333件、夹片160件;两次署两江总督任内有朱批正折50件、夹片17件;湖广总督任内有朱批正折99件、夹片37件;钦差广东查办事件有朱批正折35件、夹片17件;两广总督任内有朱批正折51件、夹片30件,统共829件,而《林则徐全集》所收该时期的奏折、夹片共有780件(有一部分不在朱批奏折统计范围之内),可知还有不少遗漏。
公牍是林则徐在施政中下达的指示、批示、告示,表达政治思想和采取具体措施的文件。在许多方面,公牍是对奏折内容的补充。存世的林则徐公牍,较大宗者是广东禁烟时的公牍;其中与英国领事义律等的交涉文书,原件收入英国外交部档案,为日本学者佐佐木正哉搜集,编入《鸦片战争前中英交涉文书》中。林则徐保留的底稿或原抄件,辑为《信及录》,1916年,林氏后裔据家藏稿本在福州出版。其中一部分公牍,在发布时为英美来华商人和传教士所搜集,编译成书或在报纸上刊登。《林则徐全集》收录了从《中国丛报》回译的公牍。据吴义雄的访求,在其他英文报纸和公文集中,至少还有10余件未收。一部分作为情报抄送英国政府,我在英国国家档案馆见到了几件,《林则徐全集》亦未收。江苏大兴农田水利的公牍,为《重浚江南水利全书》所收。其他时期的公牍,缺佚甚多,仅存零散的数篇。至于林则徐手笔的公牍,目前仅见在西宁审理番案给陈德培的签条,在昆明审理京控案的《折狱问条》,已收入《林则徐全集》。
林则徐政余的文稿,首推《畿辅水利议》(即《北直水利书》、《西北水利》),这是反映林则徐经济思想的重要文献,也是他一生唯一的专著,酝酿写作于京官时期,定稿于江苏巡抚任上。其他单篇短文,主要是为友人所写的序跋、记传、祭文和碑铭,生前辑为《云左山房文钞》五卷,原稿尚存。1916年,上海广益书局出版王清穆校刊的《云左山房文钞》四卷。林氏后人还辑有《文忠公文稿》、《文忠公骈文稿》,有抄本。一些序跋的原稿已佚,但被友人或其后人刊刻在文集里,《林则徐全集》尽力搜求,仍有漏收的,如《〈瑞榴堂诗集〉序》,见托浑布《瑞榴堂诗集》,收入《续修四库四书》第1513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林则徐的诗词,自编有《试帖诗稿》、《己卯以后诗稿》(含《使滇小草》)、《黑头公集》(佚)、《拜石山房诗草》(佚)、《云左山房诗钞》。光绪十二年(1886),《云左山房诗钞》由福州林氏刊刻。刊刻本与存世的诗词手稿,包括公私藏的散件,大多已收入《林则徐全集》,《己卯以后诗稿》原抄本影印收入《林则徐翰墨》,2008年福建美术出版社出版,仅《试帖诗稿》(残本)和少量散件未搜集到。
信札是私人之间的通信。林则徐对于朋僚、亲友的来信,大多亲笔作答,而且书法优美,被时人视为治札名家。给友人的书札,一般在日记上记载发信日期,有的还录有稿底。不少为收信人珍藏,或影印,或勒刻,保存至今。林则徐对家人的来信和给家人的书札,以家信与家书为目,列有号码,有的按年编号,有的以一段时期统一编号。编入《林则徐全集》的有一千余封。我曾整理过林则徐书札佚目,有家书194封,致师友书388封,实际上远不止此数。
日记是每天活动的记录。林则徐日记生前抄有副本,流传下来的原件和抄件,完整的仅有七年,不完全的有十六年(包括清末刊刻的己卯日记《滇轺纪程》和壬寅日记《荷戈纪程》),其余年份均付阙如。
译编是林则徐在道光十九、二十年(1839、1840)组织翻译的英文书报。所译英文报纸主要是当时迁往澳门出版的《广州纪事报》、《广州周报》、《中国丛报》,还有《新加坡自由报》及印度孟买出版的报纸,先是零星译出,后按时间前后统订数本,汇为《澳门新闻纸》。林则徐尝令抄录多份,分送有关官员参考,是中国最早的《参考消息》。现存原抄本六册,是林则徐送给邓廷桢参考而由其后人保存下来,现藏南京图书馆。影印件收入《澳门问题史料集》(上册),1998年由中华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出版。《澳门月报》是《澳门新闻纸》的专题选辑本。《四洲志》译自英国慕瑞著《世界地理大全》,是嘱托魏源编撰《海国图志》的蓝本,原稿已佚,据《中国丛报》报导,此书有刊本,计二十卷,今未见。存世的部分为魏源辑入《海国图志》。当时在华外国人把《海国图志》视为林则徐的译作,日本出版的《海国图志》署名“欧罗巴人原撰,侯官林则徐译,邵阳魏源重辑”。《滑达尔各国律例》摘译自瑞士滑达尔著《万国公法》,内容涉及战争,敌对堵措施如封锁、禁运等。原编入《四洲志》,最早的刊本是魏源《海国图志》六十卷本。此外,还译有《华事夷言》,有抄本流行,今不见,《海国图志》百卷本有《录要》;《在中国做鸦片贸易罪过论》,已佚。
此外,林则徐的笔记、杂录,虽非林则徐的著作,但也是研究林则徐思想的重要资料。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藏有《洋事杂录》(陈德培摘抄本),已收入《林则徐全集》。福州林则徐纪念馆藏有《衙斋杂录》,已影印收入《林则徐翰墨》,2008年福建美术出版社出版。存世还有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藏《云左山房杂录》,福州林则徐纪念馆藏《林文忠公手抄故实》,首都博物馆藏有林则徐手记的备忘录《滇黔杂识》,均未刊。
本卷在《林则徐全集》的基础上,在有限的篇幅内,遴选出反映林则徐思想主张及其政治实践的主要代表性作品。根据林则徐是一位政治家的特点,选文中奏折和公牍占有较大的比重。与《林则徐全集》本稍有不同的,一是对标题的处理。奏折原件本无标题,由于林则徐自编过奏稿,原始抄本所拟的标题似是他自拟或经他认可的,所以优先选择原始抄本所拟;次用《林文忠公政书》所拟,因其出自林氏家藏的原始抄本。采自不见档案、原始抄本的已刊文本,保留原拟标题。在无可参照的情形下,才釆用全集编者所拟。二是对个别奏折的日期作了订正。与奏折、公牍相配合,选用了相关的文稿、信札、日记和译编。文稿中以《畿辅水利议》最重要,篇幅也不长,特全文收录。日记仅选收道光十六年(1836)十月他微服私访,在盐城皮大河调查的《巡河日记》。译编选用《滑达尔各国律例》、《澳门月报》和《四洲志》中的英吉利国、弥利坚国部分,以展示睁眼看世界的视野。林则徐早年以及罢官流放时期和退休家居时的思想资料,所选则以信札、诗词为主。由于信札具有沟通思想、交换意见的性质,林则徐写给挚友和家人的信札,往往直截了当地倾吐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无须顾忌讳饰,比较真实和客观地记录了所发生的历史事件和他的种种考虑和判断,对于研究林则徐早年和晚年的思想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林则徐的诗词具有强烈的记实性,笔力雄健,风格高壮,“卓识闳论,亦时流露其间”。特别是落职之后,“诗情老来更猖狂”,感慨时事,直抒胸臆,体现以国事为重的忧患意识,可以作为思想史资料来利用。此外,本卷还酌收《林则徐全集》未收的书信《复邵蕙西懿辰中翰》、游华山诗书赠姜申墦(海珊)诗卷和杂录《滇黔杂识》二则。


 

人大出版社天猫旗舰店 | 书香缘电子书店 | 中国高校人文社科网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中国一考网 | 教研服务网络 | 人大社内网 | 友情链接
京ICP证130369号 新出网证(京)字0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1号  有网站下载或登录的问题请联系:010-62515491
邮编:100080 联系电话:010-62514760 E-mail:club@crup.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