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假冒网站的声明

图书搜索:

六十春秋耕耘学术沃土 甲子华…

新浪书会专访:中国人民大学出…

人大社:承载光荣梦想传播先进…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互…

我社6种出版物入选《2015年农…

追忆似水流年 品味留学人生

《大国的责任》、《梁衡红色经…

李海峰《齐白石艺术欣赏与真伪…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系列丛书”…

群众路线理论研讨会暨《人民观…

六十春秋耕耘学术沃土 甲子华…

新浪书会专访:中国人民大学出…

人大社:承载光荣梦想传播先进…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互…

我社3位编辑入选“全国大中专…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毛术…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人大…

《抗战家书:我们先辈的抗战记…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以色列分社…

中医古籍名著编译丛书英文版签…

人大社13年11月新书快递13-《墨子解读》

2013年11月14日

请点击下载:

/UploadFiles/XXGL/2013/11/人大社13年11月新书快递13-《墨子解读》.doc

 

书名:墨子解读        
书号:978-7-300-18048-9
著者:孙中原 撰
责任编辑:胡明峰
成品:170*228 页数:577
纸张:60克胶
装帧:平装
出版时间:2013年10月
定价:68元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本书卖点
本书是对《墨子》的系统解读,作者以墨子专家的身份对墨子这本书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 编辑荐语
研读经典的入门书  著名学者的悉心诠释  与先秦大家的精神沟通

◆ 读者定位
哲学专业,国学专业学生。

◆ 作者简介
孙中原(1938— ),1960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毕业。研究生学历。1961—1964年师从中国科学院汪奠基、沈有鼎,专攻中国古代文献。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墨子学会副会长,中国逻辑学会原副会长,台湾东吴大学客座教授。主要研究诸子百家、国学和中国传统文化。著作有《中华大典•哲学典•诸子百家分典》、《墨学通论》、《墨者的智慧》、《墨子及其后学》、《墨子鉴赏辞典》、《墨子今注今译》、《墨学与现代文化》和《墨翟与<墨子>》等30余部。在海内外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
◆ 内容简介
本书由前言,《墨子》各篇题解、原文、注释、译文、解读,附表和参考书目构成,用现代科学方法,全面系统解读《墨子》元典,深入阐发墨学理念,突显墨家科学人文精神,揭示墨家思想的重要学术价值,解析墨学对当今社会的启示借鉴意义,是《墨子》文献学、文化学和科学哲学研究的力作。《墨子》原文,用规范通俗的现代汉语翻译;注释、译文和解读,彰显墨家的合理思想、逻辑思维方式、语言表达技巧和文字艺术美感。本书注重行文的通顺流畅、精练雅致和生动有趣,适合人民大众的阅读口味。

◆ 简要目录
目录
  前言1
  第一编墨经
  1.经上、经说上
  2.经下、经说下
  3.大取
  4.小取
  第二编墨论
  1.尚贤
  2.尚同
  3.兼爱
  4.非攻
  5.节用
  6.节葬
  7.天志
  8.明鬼
  9.非乐
  10.非命
  第三编杂论
  1.亲士
  2.修身
  3.所染
  4.法仪
  5.七患
  6.辞过
  7.三辩
  8.非儒
  第四编墨语
  1.耕柱
  2.贵义
  3.公孟
  4.鲁问
  5.公输
  第五编墨守
  1.备城门
  2.备高临
  3.备梯
  4.备水
  5.备突
  6.备穴
  7.备蚁附
  8.迎敌祠
  9.旗帜
  10.号令
  11.杂守
  
  参考书目

◆ 上架建议
哲学  国学 逻辑学
◆ 书摘
     前言
  
  一、本书内容和宗旨
    本书由前言,《墨子》各篇题解、原文、注释、译文、解读、附表和参考书目构成,用现代科学方法,全面系统解读《墨子》元典,深入阐发墨学理念,凸显墨家科学人文精神,揭示墨家思想的重要学术价值,解析墨学对当今社会的启示借鉴意义,是《墨子》文献学、文化学和科学哲学研究的力作。《墨子》原文,用规范通俗的现代汉语翻译;注释、译文和解读,彰显墨家的合理思想、逻辑思维方式、语言表达技巧和文字艺术美感。本书注重行文的通顺流畅、精练雅致和生动有趣,适合人民大众的阅读口味。
  
  二、《墨子》版本和编目
    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墨子》最早版本,是明正统十年(1445)刊《道藏》所收《墨子》53篇。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著录《墨子》71篇,至今已不可见。《道藏》所收《墨子》,是目前最为完整和可靠的版本,从中可以了解墨学的全貌与精华。本书按照《道藏》所收《墨子》53篇内容的不同性质,分为五编:《墨经》、“墨论”、“杂论”、“墨语”和“墨守”。每编包含若干篇目,详见表1。
  表1本书五编篇目
  序号编目篇目篇数1《墨经》《经》上下、《经说》上下、《大取》、《小取》62墨论《尚贤》上中下、《尚同》上中下、《兼爱》上中下、《非攻》上中下、《节用》上中、《节葬》下、《天志》上中下、《明鬼》下、《非乐》上、《非命》上中下23续前表
  序号编目篇目篇数3杂论《亲士》、《修身》、《所染》、《法仪》、《七患》、《辞过》、《三辩》、《非儒》下84墨语《耕柱》、《贵义》、《公孟》、《鲁问》、《公输》55墨守《备城门》、《备高临》、《备梯》、《备水》、《备突》、《备穴》、《备蚁附》、《迎敌祠》、《旗帜》、《号令》、《杂守》11以下分别说明本书五编篇目的具体构成和价值意义。
  墨 子 解 读墨 子 解 读1.《墨经》
  这里所谓《墨经》,指《道藏》本《墨子》的第四十至四十三篇,即《经》上下和《经说》上下共4篇。这4篇统称为狭义《墨经》。狭义《墨经》四篇,加上《道藏》本《墨子》第四十四、四十五2篇,即《大取》和《小取》,总共6篇,统称为广义《墨经》。
  《墨经》称呼见《庄子•天下》,其中说:“相里勤之弟子,五侯之徒,南方之墨者,苦获、已齿、邓陵子之属,俱诵《墨经》。”晋鲁胜注释狭义《墨经》四篇(即《经》上下和《经说》上下),称为《墨辩》或《辩经》。鲁胜《墨辩注序》说:“《墨辩》有上下《经》,《经》各有《说》,凡四篇。”
  区分狭义和广义《墨经》,对文化史的研究意义非凡。狭义《墨经》,完全从自然本身解释自然,不掺杂任何鬼神迷信、神秘因素,是干净彻底的无神论、纯粹的科学和人文学著作。这是墨学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和历史上的绝唱。
  《墨经》是千古奇作,其内容除涉及政治、伦理外,逻辑、哲学和科学知识也特别丰富和突出。《经上》讲逻辑、哲学和科学方面的知识,对重要概念范畴做出定义、划分,列举简单命题,《经说上》展开说明。《经下》讲逻辑、哲学和科学方面的重要命题、定理、定律,揭示论证的理由,把论证理由浓缩为几个字,便于诵读记忆,《经说下》展开说明。
  从专讲逻辑、哲学和科学的意义上说,《墨经》比同时代的其他任何典籍都更有价值。《墨经》作为古代微型的百科全书,涵盖中国古代各门科学,是墨学的精华、全人类的优秀遗产,有重要的现代价值。
  常言说,中华传统文化(包括儒家、道家)的短处,是缺乏逻辑和科学。然而《墨经》却是专讲逻辑和科学的元典。迄今为止,公众对《墨经》的熟悉程度,远不及《论语》、《孟子》、《老子》、《庄子》等儒道典籍。因为儒道典籍一向被宣传得多,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国家机器、舆论机构、知识精英,无不为此倾注全力,殚精竭虑。《墨经》作为中国古代微型的百科全书,为文极其精练,看似墨者集团内部使用的辩论手册,颇如供私人披阅的手记大纲,而非为贡献社会、供大众遍览的普及读物。《墨经》产生于战国末期,秦汉以后墨家中绝,《墨经》更无人问津,成为历史绝唱。
  梁启超于1920年冬在清华大学讲授国学小史,讲完“墨家之论理学(逻辑学)”一节后,感慨道:“只可惜我们做子孙的没出息,把祖宗遗下的无价之宝,埋在地窖子里二千年。今日我们在世界文化民族中,算是最缺乏论理(逻辑)精神的民族,我们还有面目见祖宗吗?如何才能够一雪此耻?诸君努力啊!”梁启超:《墨子学案》,见任继愈等主编:《墨子大全》,第26册,142页,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沈有鼎说:“《墨经》的逻辑学是中国学术史中光辉灿烂的一页。两千年长期停滞的封建社会抛弃了这一宝物,让它埋在泥里。”《沈有鼎文集》,37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我不禁感慨道:先秦《墨经》很热闹,秦汉以后遭冷淡。埋在泥里被抛弃,埋在地窖两千年!
  《墨经》为文,体例特殊,又因埋没已久,素来缺乏研究,学者素称难读。清代著名古文字学家、经学家孙诒让,为校释《墨子》,倾注毕生精力。孙诒让形容《墨经》之难读说:“盖先秦诸子之伪舛不可读,未有甚于此书者。”“而此书最难读者,莫如《经》、《经说》四篇。”
  1897年,孙诒让致信梁启超,自称对“《经》、《说》诸篇,闳意妙旨,所未窥者尚多”,又说《墨经》学问“赅举中西,邮彻旷绝,几于九译乃通”,故学者“罕能尽逮”。孙诒让鼓励梁启超从事研究《墨经》的“旷代盛业”。梁启超果然不负厚望,累积三十余年之功力,撰著《墨子学案》和《墨经校释》,在墨学研究史上树立了丰碑。
  孙诒让的《墨子间诂》综合广狭二义《墨经》的两种见解,说:“《墨经》即《墨辩》,今书《经》、《说》四篇,及《大取》、《小取》二篇,盖即相里子、邓陵子之伦所传诵而论说者也。”这隐约表明,广狭二义《墨经》为后期墨家的作品。
  从《墨经》的内容看,它应是墨子后学即后期墨家的作品。《墨经》综合融汇战国中后期百家争鸣的思想成果,不是战国初期墨子和前期墨家所能创作出来的。墨子死后,分散在各地的墨家学派,分裂为许多小派别、小团体,他们是相对独立、平等发展的不同学术群体,除保持共同的“墨者”称号、遵奉共同的精神领袖墨翟、宗奉墨子学说(如兼爱)外,常就各种学术问题展开激烈争辩。
  《韩非子•显学》说:“自墨子之死也,有相里氏之墨,有相夫氏(一说伯夫氏) 之墨,有邓陵氏之墨。故孔墨之后,儒分为八,墨离为三,取舍相反不同,而皆自谓真孔墨。孔墨不可复生,将谁使定后世之学乎?”
  《庄子•天下》说:“相里勤之弟子,五侯之徒,南方之墨者,苦获、已齿、邓陵子之属,俱诵《墨经》,而倍谲不同,相谓别墨,以坚白同异之辩相訾,以奇偶不仵之辞相应,以巨子为圣人,皆愿为之尸,冀得为其后世,至今不决。”
  庄子后学所说的“相里勤之弟子,五侯之徒,南方之墨者,苦获、已齿、邓陵子之属”,其中“之弟子、之徒、之墨者、之属”等,都是复数词,不是指一个人,而是指一批人、一群人。当时著名学者常聚徒讲学,追随者甚众,动辄“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孟子•滕文公下》)。
  各派墨者,都共同诵读《墨经》,但在许多问题上有争论,而都说对方是非正统墨家。这种争论,在学派发展中是正常的现象。从本质上说,争论不是真理发展的阻力,而是动力。真理像燧石,敲打越厉害,越能迸发灿烂火花。如今所见《墨经》,义理之深湛,文字之精炼,都是学派内外反复争辩、切磋琢磨的结果。
  沈有鼎主张发挥科学性的想象力,猜测《经》和《经说》4篇可能是学术文化发展水平较高的“北方之墨者”的著作,即“相里勤之弟子,五侯之徒”所著,其论据的简括术语用“说在”。《大取》在很多地方,跟四篇明显唱对台戏,学说比较原始,含义丰富,重形式的趋势较弱,可能是“南方之墨者”的著作,其论据的简括术语用“其类在”。两种公式不同。韩非子说,在以上两派之外,还有相夫氏(伯夫氏)之墨,这一派也许是西方之墨者,不愿意参加以上两派的争论,而满足于《小取》完整、简明但较晚出的辩学体系。参见《沈有鼎文集》,393页。
  2.“墨论”
  这里所谓“墨论”,又称墨子“十论”,即墨子的十大论题。《鲁问》载墨子说:“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国家喜音沉湎,则语之非乐、非命。国家淫僻无礼,则语之尊天、事鬼。国家务夺侵凌,则语之兼爱、非攻。”这就是著名的墨子“十论”,即墨子的10个重要论题。这是墨子在游说各诸侯国君卿大夫时着重阐发的治国方案和政治伦理思想,与《墨子》中《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10个篇名恰相对应。这是墨子就自己学说基本问题所做的系统讲演,由弟子们记录整理而成。
  其中每篇分上中下,10篇又细分为30篇,有些篇遗失,现存23篇。上中下篇内容大同小异,可能是墨者不同派别的不同传本,由后人编辑而成。这是反映墨子学说的可靠材料。墨子后学分三派,有住在南方楚国的,有住在东方齐鲁的,有住在西方秦国的,可能传本不同。汉代史学家刘向、刘歆整理《墨子》,统编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墨家各派文稿,梳理出《尚贤》到《非命》十论23篇。这是《墨子》的主要论题和思想,可以归类到哲学、经济、政治、伦理、军事等方面,而偏重政治、伦理。
  3.“杂论”
  这里所谓“杂论”,指《道藏》本《墨子》开头部分从《亲士》到《三辩》共7篇文章,可能是刘向、刘歆父子奉皇帝之命整理国家图书馆藏书时编排而成。我又加上《非儒下》一篇。这8篇文章是墨学的杂篇论文,记载了墨子的政治伦理思想。
  “杂论”8篇,多为“墨论”(墨子十论)的余义。孙诒让曾指出,《亲士》为《尚贤》余义,《法仪》为《天志》余义,《七患》、《辞过》为《节用》余义,《三辩》为《非乐》余义。事实的确如此,因此我把“杂论”放在“墨论”之后,作为“墨论”的补充。
  4.“墨语”
  这里所谓“墨语”,指从《耕柱》到《公输》共5篇文章,体裁类似儒家经典《论语》,记载墨子跟后学、时人的对话,生动真实,妙趣横生。其作为墨子的言行录和传记资料,是研究墨子生平事业和思想的重要参考。
  5.“墨守”
  这里所谓“墨守”,指从《备城门》到《杂守》共11篇文章,讲守城的工程设施、武器装备、军事组织和战略战术,属军事学,用墨子和禽滑厘对话的体裁写成。其中称“子墨子”14次,称“禽滑厘”3次,称“禽子”8次,说明墨子大弟子禽滑厘也带有门徒,称其为老师,参与了“墨守”论文从《备城门》到《杂守》共11篇的记录编写。
  墨子和禽滑厘在篇中都被称为“子”,可见其中有墨子的再传弟子即禽滑厘弟子加工整理的痕迹,里面可能还包含有战国中后期墨家弟子补充的部分,但其基本思想,仍可视为墨子和禽滑厘的共同创造。由于此篇采用禽滑厘提问和墨子回答的形式,也可看做是墨子著作,代表墨子思想。
  当时著作的传统,是由老师讲,弟子记录、整理。如《论语》是孔子弟子记录孔子言行而成,虽不是孔子亲手所著,但代表孔子思想。《老子》由道家后学整理,其中可能有战国中期道家后学的补充,但基本思想仍可归之于春秋末期的老子。
  《墨子》由历代墨者薪尽火传,一再加工整理,集体创作而成。时间跨度从战国初至战国末,即公元前5—前3世纪的二百多年。它绝非成书于墨子一人之手,也非成书于一时,而是墨家学者集众人之力,历经两个世纪积累编纂的结果。
  《墨子》一书能够流传到今天,要感谢东晋道教理论家葛洪(284-364)。葛氏道教著作《神仙传》述古代神仙故事,把墨子附会为道教神仙。他说“墨子年八十有二”,“乃入周狄山”学道,修炼为“地仙”,到汉武帝(公元前156—前87)时尚存,“视其颜色,常如五十许人”。活了好几百岁,竟然还像五十多岁的人,这是道教迷信的不经之谈。不过,后世由此兼收《墨子》入道教经典总集《道藏》。魏晋以降,历经战乱,群书散佚,而53篇《墨子》却侥幸得存,使我们得以一睹墨学之精深博大。
  清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一十七评论《墨子》说:“旧本题宋墨翟撰,考《汉书•艺文志》,《墨子》71篇,注曰,名翟,宋大夫,在孔子后。《隋书•经籍志》亦曰,宋大夫墨翟撰。然其书中多称子墨子,则门人之言,非所自著也。”
  《墨子》书中多称“子墨子”,意即“我们这个学派的老师墨子”。第一个“子”强调是“我们这个学派的”,第二个“子”是“先生”。“子墨子曰”意即“我们的老师墨子说”。《墨子》为文,多用门人口气。《墨子》准确来说是墨家著作,而不一定是墨子本人执笔。
  《四库全书》总纂官纪昀说《墨子》是“门人之言”,非墨翟“自著”,颇有见地。直到现在,还有人坚决主张《墨子》是墨子本人写的,而这是不可能的。墨子是生活在公元前5世纪的人,不可能知道公元前4和前3世纪的思想与史实。有人说,如果《墨子》不是墨子本人写的,怎么能说是墨子的思想学说?墨子门人谨遵师训,记述发挥墨子学说,不一定都由墨子本人亲手撰写,但仍可部分地、有条件地归之于墨子本人的思想学说。
  先秦人著作“书于竹帛”(《兼爱下》),即写在竹简绢帛上。先秦留下的《墨子》竹帛之书,经过了汉朝人编辑。汉成帝于公元前26年派刘向整理编校先秦古籍,包括《墨子》在内。汉哀帝又命刘向之子刘歆继续其父的工作。他们使用的底本就是这种竹帛之书。经刘向、刘歆整理的《墨子》,统一用绢帛书写。
  班固《汉书•艺文志》著录《墨子》71篇,是经刘向、刘歆编辑整理过的帛书《墨子》,收藏于皇家图书馆。此书辗转流传,到明代道士刊行《道藏》,收《墨子》53篇。《道藏》所收《墨子》,是班固著录《墨子》的残本。
  清代以后学者校注《墨子》,都沿用《道藏》本。本书中的《墨子》原文校勘,以《道藏》和清孙诒让《墨子间诂》为底本,综合历代学者校注成果,融汇笔者五十多年研究心得,斟酌厘定。前言、题解、注释、译文、解读、附表和参考书目,为笔者所加,是对《墨子》元典的导读阐发。
  
  三、墨子、墨家和墨学
  继春秋末老子、孔子之后,墨子活动在战国初的公元前5世纪。墨子创立的墨家,兴盛于战国中后期(公元前4-前3世纪)。《墨子》是战国时期墨家著作总集。《孟子•万章下》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读《墨子》,也需“知人论世” ,结合当时历史背景,了解墨子其人和墨家学派。
  墨子名翟。《墨子》载,墨子本人有22次自称“翟”。如《贵义》载墨子说:“翟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鲁问》载墨子说:“翟尝计之矣:翟虑耕而食天下之人矣”,“翟虑织而衣天下之人矣”,“翟虑被坚执锐”,“翟以为不若诵先王之道,而求其说”,“翟以为虽不耕而食饥,不织而衣寒,功贤于耕而食之,织而衣之者也,故翟以为虽不耕织乎,而功贤于耕织也”。墨子这一段话中,7次自称“翟”。
  墨子之后,活动于公元前4世纪的孟子,在《滕文公下》中说:“墨翟之言盈天下。”清乾隆年间编《四库全书》所收古籍,有844卷1024次称墨子为墨翟。《史记•秦始皇本纪》说:“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鲁仲连邹阳列传》说:“以敝聊之民,距全齐之兵,是墨翟之守也。”这都是墨子姓墨名翟的确证。
  墨子居鲁,以鲁为活动中心,通向各诸侯国。周平王(公元前770-前720,在位51年)时期史官史角的后代居于鲁国,墨子随其学习周礼。《吕氏春秋•当染》说:“鲁惠公(公元前768-前723,在位46年)使宰让请郊庙之礼于天子,桓(平)王使史角往“桓王”应为平王。桓王于公元前719-前697年在位23年。鲁惠公卒于平王四十八年(前723)。鲁惠公卒后四年,即前719年,桓王即位。鲁惠公与桓王不相接。《竹书》记鲁惠公“请礼”,在平王四十二年,即前729年,鲁惠公四十年。,惠公止之。其后(史角后人)在于鲁,墨子学焉。”
  《贵义》说:“墨子自鲁即齐。”“墨子南游于楚。”“子墨子南游使卫。”“子墨子北之齐。”《非攻中》说:“南则荆吴之王,北则齐晋之君。”“东方有莒之国者。”以上南北东等方位词的使用,是以鲁国为坐标而言:楚、卫、吴在鲁之南,齐、晋在鲁之北,莒在鲁之东。《鲁问》说,越王给公尚过五十辆大车,让他“迎子墨子于鲁”。《吕氏春秋•慎大览》东汉高诱注:“墨子,名翟,鲁人也。”
  墨子出身平民,由工匠上升为知识分子。墨子熟悉木工技艺,兼通各种手工业技巧。《鲁问》载:“公输子(鲁班)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公输子自以为至巧。子墨子谓公输子曰:‘子之为鹊也,不如翟之为车辖,须臾斫三寸之木,而任五十石之重。’”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说:“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弟子曰:‘先生之巧,至能使木鸢飞!’墨子曰:‘不如为车者巧也,用咫尺之木,不费一朝之事,而引三十石之任,致远力多,久于岁数。’”“惠子闻之曰:‘墨子大巧,巧为。’”
  墨家传承战国时期二百余年,弟子遍天下。《公输》载墨子说:“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御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墨子会做车辖(车轴关键)、车(车辕跟驾辕横木衔接的关键),主持制作守城器械。《备城门》等十一篇军事论文,列举种类繁多的守城器械,把当时农业和手工业使用的工具、设施和技术改造推广,应用于守城战斗。
  墨子和墨家的议论,常提到各种手工业技巧。《节用中》说:“凡天下群百工,轮车匏,陶冶梓匠。”《墨子》提到的手工业工种,有制革、制陶、冶金、缝纫、刺绣、做鞋子、造铠甲、土石建筑等。
  《经上》第96条说:“巧传则求其故。”即对代代相传的手工业技巧,探求其所以然之故,探明其原因和原理。《墨经》记载的科学知识,是手工业技术经验的提升和总结。墨子出身贫贱,谈辩时,常用农与工肆的人和事来打比方、举例子,反映农与工肆之人的利益。因此,墨学跟劳动人民有密切联系。
  公元前439年,楚惠王(公元前488—前432,在位57年)在位的第五十年,墨子游楚,向楚惠王献书,楚惠王借口年老,派大臣穆贺接待墨子。墨子对穆贺说:“故虽贱人也,上比之农,下比之药,曾不若一草之本乎?”墨子自称“贱人”,墨学是“贱人之所为”,把墨学比喻为农民种的粮食和采集的草药,谁都可以享用。《吕氏春秋•爱类》说,墨子见楚惠王说:“臣,北方之鄙人也。”“鄙人”,即小人、卑贱者,跟当时社会的高贵者(贵族)不同。
  墨家学派有自觉的纲领、明确的组织和严格的纪律。墨家自觉的纲领叫“为义”,即实现墨子仁义道德的理想。《耕柱》载:“治徒娱、县子硕问于子墨子曰:‘为义孰为大务?’子墨子曰:‘譬若筑墙然,能筑者筑,能实壤者实壤,能晞(测量)者晞,然后墙成也。为义犹是也。能谈辩者谈辩,能说书者说书,能从事者从事,然后义事成也。’”
  墨家学派的成员,自称“墨者”。《小取》有两次说:“世有彼而不自非也,墨者有此而非之。”《庄子•天下》说:“墨子称道曰:昔者禹之湮洪水,决江河,而通四夷九州也。名川三百,支川三千,小者无数。禹亲自操槖耜,而九杂天下之川。腓无胈,胫无毛,沐甚雨,栉疾风,置万国。禹,大圣也,而形劳天下也如此!使后世之墨者,多以裘褐为衣,以跂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曰:不能如此,非禹之道也,不足谓墨。”
  墨子的教学方法,是系统讲授、日常对话和各种实际训练的结合。《墨子》一书,是墨子教学的教材和演说词的记录,而由墨子后学增益补充。从《尚贤》到《非命》10篇,是墨子社会政治学说的系统讲演记录。《非儒》、《耕柱》、《贵义》、《公孟》、《鲁问》等篇,是墨子和弟子的对话录。对话是墨子的重要教学方式。《墨经》和《备城门》诸篇,包含墨家参与手工业实践、守城战斗的资料,并对此实践做理论提升。
  《鲁问》等篇记载,墨子门下的弟子有各种出路,如被推荐到各诸侯国去做官,从事其他事业,或留在墨者团体服务。大弟子禽滑厘是墨子的得力助手,帮助墨子处理墨家集团的全面事务。《庄子•天下》把禽滑厘视为墨家集团的第二位代表人。耕柱子、高石子、胜绰、公尚过等,被派往楚、卫、齐、越等国从政从军。弟子从政从军,表现不好,违背墨子的学说,可能会被召回,重新接受教育。胜绰做齐将项子牛的侍从,多次帮助齐国,攻打鲁国,被墨子请退,批评训导。这表明墨子弟子,虽学成外出工作,仍受墨者团体纪律的管辖约束。
  《耕柱》记载,墨子弟子外出工作,要将一部分收入交给墨者团体公用。受墨子赏识的弟子耕柱子到楚国做官,有几位老同学被墨子派到楚国办事,吃住在耕柱子处。老同学认为,耕柱子招待不够丰厚,每天只供给三升粮食,吃不饱,于是回来报告墨子说:“耕柱子在楚国没什么好处,他待我们很吝啬,还不如把他调回来算了!”没过多久,耕柱子积攒二百两金子,恭敬地奉送给墨子说:“学生工作做得不好,现有二百两金子,奉献老师,不成敬意,请笑纳!”墨子当即肯定说:“小伙子果然干得不错!”
  《鲁问》记载,曹公子从墨子那儿毕业,工作三年后,回去探望墨子,对墨子回忆说:“始吾游于子之门,短褐之衣,藜藿之羹,朝得之,则夕弗得。”足证墨家集团经济生活的清苦。墨家学派的一个特征,是有任侠、侠义精神。任侠、游侠、侠义之士,身佩武器,用武力做“抑强扶弱,见义勇为”的“义”事,使墨家集团带有一定的军事性,这是由当时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以及墨者集团的价值取向所决定的。
  墨者团体是中国最早的民间社团。墨子后学在这个社团中,薪尽火传,代兴不辍,活动足迹遍神州。一直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墨者团体才逐渐失去其存在价值,从中国政治舞台上销声匿迹。
  墨家集团首领墨子和禽滑厘都长得皮肤黝黑,符合劳动者的外在特征。《贵义》载,墨子“色黑”,从鲁国出发,到齐国游说,算卦先生半路遇见他说:“您现在不能到齐国去!因为现在老天爷正在齐国杀黑龙,您颜色黑,去了一定不吉利!”墨子不听,继续往向前走,到齐国首都临淄,淄水暴涨,过不去,只好被迫返回。
  《备梯》记载,禽滑厘“面目黧黑”,因长年从事体力劳动,手脚长满老茧。墨家成员多来自民间,直接劳动,确像劳动学派。墨子的另一名弟子耕柱子也保留着劳动者的气息。墨子对“鲁之南鄙人有吴虑者”说:“翟以为不若诵先王之道,而求其说,通圣人之言,而察其辞,上说王公大人,次匹夫徒步之士。王公大人用吾言,国必治,匹夫徒步之士用吾言,行必修。故翟以为虽不耕而食饥,不织而衣寒,功贤于耕而食之,织而衣之者也。故翟以为虽不耕织乎,而功贤于耕织也。”这说明墨子对墨家学派的社会作用有明确自觉的认识,墨学与“先王之道”、“圣人之言”、尧舜禹汤文武之道有继承发展的关系。
  墨学有人民性。《荀子•王霸》说:“役夫之道也,墨子之说也。论德使能而官施之者,圣王之道也,儒之所谨守也。”认为墨子学说是劳动者的理论,有别于儒家所谨守的“圣王之道”,这显示出墨儒两派有不同的社会基础和价值取向。
  墨子是劳动者的圣人。在墨子活着时就被称为圣人。《公孟》载,墨子有病,学生跌鼻进而问曰:“今先生圣人也,何故有疾?”唐余知古《渚宫旧事》记载,楚国封君鲁阳文君对楚王说:“墨子北方贤圣人,君王不见,又不为礼,毋乃失士?”可见墨子被称为圣人,在当时已经为墨家学派内外的人所认可,成为约定俗成的称呼。毛泽东读《二十四史》时批注说:“墨子是一个劳动者,他不做官,但他是比孔子高明的圣人,孔子不耕地,墨子自己动手做桌椅子。”《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精华解析本),目录,4页,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1998。该书目录第4页序号15标题“墨子列传”下引毛泽东批注的原话。按:司马迁《史记》并无“墨子列传”,此是编书者误标,应删除。
  墨学与儒学及其他诸子学,在激烈论争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互相渗透汲取。《墨经》对自然科学和逻辑方法的概括总结,是囊括百科、熔铸百家的结果。汲取全人类至当时为止所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包括《墨子》精华在内。现代新文化应着重汲取《墨子》的逻辑、哲学、科学和其他人文学,如经济学、政治学、伦理学和军事学等思想精华,作为启发借鉴。
  墨学由墨子创说,为后学发展。墨子所创政治伦理学说,主要包括从《尚贤》到《非命》的十大论题。后学发展,除一直坚持“兼爱”的政治伦理学说外,还大为向前发展了萌芽于墨子的自然科学和逻辑学思想,在《墨经》中形成了自然科学和逻辑学的系统。墨子创说的政治伦理思想的精华,跟后学所发展的自然科学和逻辑学系统,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
  
  四、现代科学研究方法
  正确解读《墨子》元典,需要借助现代的科学研究方法。德国数学家希尔伯特(Hilbert,1862—1943)把理论研究分为“对象和元”两个层次。他把所研究的理论叫对象理论,把研究对象理论时所用的工具性理论叫元理论。希尔伯特1922年在莱比锡德国自然科学大会讲演说:“对于通常的形式化数学而言,在一定意义上要附加一门新的数学,即元数学。在元数学中,人们处理普通数学的证明,后者成为研究的对象。”
  美籍波兰裔学者塔尔斯基(Tarski,1902—1983)在1933年的《形式语言中的真值概念》一文中,把语言区分为“对象和元”,把所讨论的语言叫对象语言,把讨论对象语言时所用的工具性语言叫元语言。语言被分为一系列范围愈来愈大的语言,其中每一个语言与下一个语言的关系,如同形式语言与它的元语言之间的关系。
  墨学,即墨家学说,在当前含有两重意义。一是《墨子》元典内的思想观点,这是墨学第一层次的对象研究,它是业已终结、相对封闭的学术思想体系,不再自行增殖变化。二是《墨子》元典之外、之后、之上的众多非墨家人士,特别是今人对《墨子》元典内思想观点的研究,这是第二层次的元研究,是充满生命的活力与张力、可以永续阐发的开放性进程。
  相对于现代墨学研究,《墨子》元典内的墨学是古旧墨学、对象墨学。现代墨学研究的目的是推陈出新,推出现代墨学、新墨学、元墨学。在学术发展的层次上,后者超越和高于前者,是对前者的加工制作和现代转型。
  正确解读《墨子》所借助的现代科学研究方法,相对于《墨子》元典来说,具有在外、在后和在上的性质。现代科学研究方法,从范围来说,位于《墨子》外面;从时代来说,位于《墨子》后面;从层次来说,位于《墨子》上面。现代人用现代科学研究方法看《墨子》,立足的视角是在《墨子》外面、后面和上面。这种在外、在后和在上性质的研究,用专门的科学方法论术语称呼,叫元研究。
  “元”对应英文meta,意为在对象之外、之后、之上,具有超越、总体的性质。港台学者译为“后设”,即在对象之外、之后、之上的设定。“元”,指高一层次,含本原、根本、支配、主导、统率、灵魂之意。
  公元前335年,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在雅典东北郊小树林里租房,创立吕克昂学园,即逍遥学派。公元前60年,吕克昂学园第11任也是末任园长安德罗尼柯,编辑亚氏学园的遗稿47种,其中论可感有形物的著作叫《物理学》,拉丁文为physica;论超感抽象物的著作叫《物理学之后》,拉丁文为metaphysica。这是英文构词前缀meta的来源,是元研究意涵的西方渊源,中文意涵渊源于《易•系辞上》所说的“形而上者谓之道”。
  本书的写作结构:《墨子》原文部分属于墨学的对象研究,前言、题解、注释、译文和解读部分属于元研究。所谓解读,指阅读解释、分析研究、理解体会,包含全部的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运作在内。
  我们对无标点分段的《墨子》文本离章辨句,添加现代标点,分段,就是科学研究的开端。加上前言、题解、注释、译文和解读,是对《墨子》的对象研究添加元研究的操作。这种元研究的操作,运用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演绎归纳等理性思维的方法,对古旧墨学的原材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形成新墨学、元墨学的理论系统。科学的理论抽象,看似远离对象,实际是深入对象、排除假象、把握真相、更深刻地反映对象本质的科学研究进程。
  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萌芽。在《墨子》中可以找到现代哲学、逻辑学、科学和人文学的萌芽。本书揭示了由《墨子》的萌芽到现代观点方法的联结,展现了墨学由古到今、中外融通的思想脉络。
  人体解剖对于猴体解剖是一把钥匙。低等动物身上表露的高等动物的征兆,反而只有在高等动物本身已被认识之后才能理解。现代科学方法,是分析《墨子》精华的钥匙。墨学中表露的现代观点征兆,只有在现代科学方法被把握后才能理解。
  《诗经•小雅•鹤鸣》说:“他山之石,可以为错”;“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错”是磨刀石。“攻”是治理。清郑世元《感怀杂诗》说:“他山有砺石,良璧愈晶莹。”砺石是磨刀石。《论语•卫灵公》载孔子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现代科学方法是研究《墨子》的利器。
  杜甫《望岳》诗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王之涣《登鹳雀楼》诗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苏轼《题西林壁》诗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些都可拿来比喻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墨子》的境界。
  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Karl Jaspers,1883-1969)说,以公元前500年为中心的文化轴心时代,是奠定人类精神基础、影响今日的时代。“这个时代产生了所有我们今天依然在思考的基本范畴。”\[德\]卡尔•雅斯贝尔斯:《人的历史》,见《现代西方史学流派文选》,38~40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他说的这个时代,正值墨家兴盛的战国时期。
  《墨经》有数百个各门科学的范畴命题,是影响到今日的重要元典。“元典”即始典、首典、原典、美典和宝典,是历久弥新、经久不衰之典。元典之树常青,《墨经》之树常绿。“经”即经典、典范、规范、常道和路径。《释名•释书契》说:“经,径也,如径路无所不通,可常用也。”
  《墨经》包含常用的普遍真理,有着“施诸四海而皆准,行诸百世而不悖”(胡适语)的观念。元典是轴心时代的原创,蕴藏后代创造性诠释与转型的全息性基元。这是《墨子》精华可多次诠释和转型的奥妙所在。
  西方的文艺复兴,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而且产生巨人的时代。战国时期的辉煌,不逊于西方的文艺复兴,是需要而且产生巨人的时代,包含墨家在内。巨人智慧之光,辉耀当世,影响现代和未来。墨学有恒久不衰的价值,蕴藏适用过去、现代与未来世界合理思想的基元,拥有永续阐发的潜质。
  旅美华裔学者傅伟勋(1933—1996)的创造性诠释学方法可资借鉴。傅伟勋提出创造性诠释学(Creative Hermeneutics)的五种境界说:第一,实谓,原典实际上怎么说,即原典的校勘考证。第二,意谓,原思想家想要表达什么,是“实谓”的意义,是原典训诂和语义分析。第三,蕴谓,原典蕴藏的深层义理,有高低不同的多层蕴涵。第四,当谓,原思想家应当说出的,创造的诠释学者应当如何重新表达,发掘原思想体系表层结构下的深层结构,为原思想家说出应当说出的话。第五,创谓,为解决原思想家未完成的课题,现在必须创新地说什么,从批判继承者转化为创造发展者,救活原有思想,消解其难题和矛盾,为原思想家完成创新思维课题,促进世界思想传统交流,培养创新力量。参见王赞源:《创造性的诠释学家:傅伟勋教授访问录》,1194~1204页,载《哲学与文化》,1997(12)。
  借鉴傅伟勋的创造性诠释学方法来分析现今学术界对《墨子》的研究进程,可知当前学术界对《墨子》的校勘训诂和义理研究还远未走出傅氏所说的前两种诠释境界:“实谓”和“意谓”。即使在“实谓”和“意谓”的诠释境界中,学术界的成果也还远未达到理想,臻于完满,达成共识,更遑论傅氏所说的后三种诠释境界:“蕴谓”、“当谓”和“创谓”。这三种诠释境界,才真正是墨学创新转型的理想化、完善化研究。墨学研究的大势,正是路漫漫其修远,需学者上下求索,追求超越。
  近现代西学东渐、全球化、世界一体化趋势锐不可当。许多有识之士,发现墨学中有符合新时代需要的科学内容,是建设新文化的宝贵资源和启示借鉴。但墨学,特别是《墨经》的哲学、逻辑学、科学和人文学知识,原来所用先秦古汉语和“经”、“经说”等奇异的表达方式,佶屈聱牙,艰涩难懂,不经专门解释,令人难以索解。今天的研究者,在现代学术素养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对《墨子》精华进行创造性诠释,把古墨学的朴素原始状态改造转型为今人易懂能用的学术新品,是时不我待的神圣使命。
  在全球化、世界一体化的新时代解读《墨子》,应从广大人民群众迫切的现实需要出发,秉持现代科学的研究方法,运用读者喜闻乐见、易于理解的语言来解释说明,把墨家用先秦古汉语和“经”、“经说”等奇异表达方式所呈现的古旧墨学,改造转型为今人易于理解运用的新墨学、元墨学。这种新墨学、元墨学,是现代新文化的必要成分,是全球化、世界一体化新时代社会前进的巨大精神力量。

   
 

人大出版社天猫旗舰店 | 书香缘电子书店 | 中国高校人文社科网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中国一考网 | 教研服务网络 | 人大社内网 | 友情链接
京ICP证130369号 新出网证(京)字0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1号  有网站下载或登录的问题请联系:010-62515491
邮编:100080 联系电话:010-62514760 E-mail:club@crup.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