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假冒网站的声明

图书搜索:

六十春秋耕耘学术沃土 甲子华…

新浪书会专访:中国人民大学出…

人大社:承载光荣梦想传播先进…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互…

我社6种出版物入选《2015年农…

追忆似水流年 品味留学人生

《大国的责任》、《梁衡红色经…

李海峰《齐白石艺术欣赏与真伪…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系列丛书”…

群众路线理论研讨会暨《人民观…

六十春秋耕耘学术沃土 甲子华…

新浪书会专访:中国人民大学出…

人大社:承载光荣梦想传播先进…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互…

我社3位编辑入选“全国大中专…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毛术…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人大…

《抗战家书:我们先辈的抗战记…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以色列分社…

中医古籍名著编译丛书英文版签…

人大社14年7月新书快递09-《金融与中国经济》

2014年07月09日

请点击下载:

/UploadFiles/XXGL/2014/7/人大社14年7月新书快递09-《金融与中国经济》.do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原副委员长成思危专文推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魏尚进,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金融学讲席教授王能
联袂推荐

一部透析金融与中国命运关系的重磅之作

《金融与中国经济》

山雨欲来,还是柳暗花明?

[基本信息]
分类:经济/金融
书名:《金融与中国经济》
作者:章洛菘 姜浩(著)
定价:59.90元     开本:16开    页数:376
出版时间:2014年7月             责编:安烨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图书品牌:湛庐文化
ISBN: 978-7-300-19491-2
CIP: Ⅲ. ①金融-关系-中国经济-研究  Ⅳ. ①F832 ②FF12

[内容简介]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金融安全对于一个国家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金融与大国命运紧密相关。
《金融与中国经济》是一部深度透析金融与中国命运关系的重磅之作,本书的两位作者章洛菘和姜浩先生都是在金融证券业务方面拥有丰富经验的资深律师,在这本书中他们对全球资本市场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详细对比了中美两国股票市场、债券市场、货币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互联网金融市场等方面的差异,尤其是对互联网金融市场的研究,对于中国乃至世界的互联网企业都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在对近代世界各国重大转折点与金融的关系研究的同时,作者还对中国完善金融市场的现状提出了全方位的应对措施和建议,这些建议有利于保障中国金融体系的安全,提高中国金融企业的竞争力。

[编辑推荐]
 一部深度透析金融与中国命运关系的重磅之作。
 金融证券业顶级资深律师章洛菘、姜浩深入研究金融体系的重磅新作。章洛菘曾成功主办包括中国中小企业房地产第一股——广宇集团、中国民营企业第一股——阳光照明等80多家公司的资产重组及境内外股票上市工作,被《亚洲法律与实践》杂志(Asia Law & Practice)评为“资本市场•亚洲杰出律师”。而姜浩先生曾代表美标、通用汽车、华能、国际电话电报公司、康宁等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以及所罗门美邦、美林证券、摩根士丹利等投资银行的融资活动。
 本书对近现代世界各国重大转折点和金融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详细对比了中美两国股票市场、债券市场、货币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互联网金融市场等方面的差异,为中国完善金融市场的现状提出了全方位的应对措施和建议。
 对互联网金融体系进行了详尽的研究,对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发展来说十分有借鉴意义。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原副委员长成思危专文推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金融学讲席教授魏尚进,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金融学讲席教授王能联袂推荐。

[建议上架]
经济/金融

[作者简介]
章洛菘(章晓洪)
 上海锦天城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主要执业领域为证券与资本市场、金融以及公司与并购,一直专注于证券、金融、投资、公司法及经济诉讼等业务。曾成功主办包括中国中小企业房地产第一股——广宇集团、中国民营企业第一股——阳光照明、中国制造企业澳洲第一股——天外天控股有限公司、香港主板上市公司中国三江化工等80多家公司的资产重组及境内外股票上市工作。
 曾荣登《亚洲法律事务》杂志(Asia Legal Business)封面人物,被《亚洲法律与实践》杂志(Asia Law & Practice)评为“资本市场•亚洲杰出律师”。至今已出版《企业并购与重组》、《中国公司成功上市路线图》和《股东派生诉讼研究》等多部著作。
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博士,清华大学工商管理学博士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金融系访问学者。中华全国律师协会金融与公司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特聘专家。
 
姜浩
 美国著名律师行安伟国际律师事务所资深合伙人。在证券、公司收购与兼并领域极富经验,专长于国际交易与融资,曾代表美标、通用汽车、华能、国际电话电报公司、康宁等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以及所罗门美邦、美林证券、摩根士丹利等投资银行的融资活动。
 中国首家在美国上市的企业山东华能的代表律师,并且一直在为中国大型国有企业,如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的海外融资活动担任顾问。
 《哈佛商业评论》咨询顾问专家,定期在美国会议协会(American Conference Institute)发表演讲。在《国际金融律师》(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Lawyer)、《中国金融评论》(China Finance Review ) 和《银行与金融服务评论》(Review of Banking and Financial Services)等国际著名刊物上发表了多篇关于项目融资与投资公司的文章。
 瑞士Webster大学企管硕士,瑞士日内瓦大学经济学硕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国际金融学硕士,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
 
[各方赞誉]
章洛菘和姜浩先生都是在金融证券业务方面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资深律师,他们能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关心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并写出本书,精神可嘉。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原副委员长 成思危
 
在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经济的成功转型有赖于金融体系的成功转型。在这个过程中,既需要激发市场的力量,也需要超前性的、多视角的研究,本书就提供了一个引人深思的视角。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巴曙松
 
金融市场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极其重要也相当复杂,章洛菘及姜浩先生通过中美金融市场的比较研究,提出了很多对于中国金融市场改革极具借鉴意义的建议,参考价值极大。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金融学讲席教授,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研究员 王  能

中国的经济发展尤其是金融改革又到了新的关键时刻,比如金融机构的内部治理改革、政府管理机构对风险的把控、利率与汇率的市场化、资本账户的开放形式和速度以及人民币的国际化路线,这些改革内容和其优先顺序都很有讲究。章洛菘和姜浩先生不仅实战经验丰富,而且理论知识功底深厚,国际视野宽广,属于极佳组合。本书内容虽跨越广阔时空,但却处处与中国实际紧密相联,非常值得一读。
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金融学讲席教授,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中国经济研究委员会主任 魏尚进

[目录]
目  录
推荐序 金融的力量
前  言 大国命运与金融

第一部分 世界金融市场与中国金融市场
01 世界金融市场上的重要历史事件
西班牙的破产与英国工业革命
1637年郁金香狂热
约翰•劳的纸币经济学
1837年美国经济恐慌与南北战争
1907年美国银行危机和联邦储蓄银行的成立
1929年大萧条,美国证监会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1987年,黑色星期一
02 中国金融市场上的重要历史事件
毁了大明朝的白银
金本位?银本位?——鸦片向东,金银向西
输在金融上的甲午中日战争
清末三大金融风潮与大清王朝的末日
“京钞风潮”与袁世凯的倒台
“白银风潮”、“黄金风潮”、“金圆券”与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新中国金融体系的破坏和倒退
1985年以来中国的恶性通货膨胀(1985年、1988年和1995年)
第二部分   近期金融危机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03 屠龙与擒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乔治•索罗斯,风暴中的主角
泰国,第一只倒下的小虎
马来西亚,大马“失蹄”
印度尼西亚,一夜倒退几十年
韩国,被制服的小龙
香港,屠龙与斩鳄
谁是下一部险剧的主角?
从来都没有偶然
04 2008年金融危机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次贷危机始于互联网泡沫?
国际金融巨头的倒下
美国政府的救市之路
下一站是欧洲?
05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欧猪五国”与欧债危机
欧债危机的起因
欧债危机与欧洲各国命运
06 冰岛,国小危机大
从“全球最宜居国家”沦为“破产国家”
冰岛成为“恐怖主义”国家
冰岛金融危机的前车之鉴
第三部分 他山之石,中美金融市场的比较与启示
07 股票市场
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与现状
美国股票市场的发展与现状
中美股票市场的比较与启示

【案例分析】
高发行价——股民需要用一生去解套的“中国石油”
    美国股票市场的内幕交易
08  债券市场
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与现状
美国债券市场的发展与现状
中美债券市场的比较与启示
【案例分析】
超日债违约——中国债券市场第一起实质性债券违约
    迪许与光平方之争
09 货币市场
中国货币市场的发展与现状
美国货币市场的发展与现状
    中美货币市场的发展与现状
【案例分析】
中国式钱荒
    美国货币市场操纵
10 金融衍生品市场
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与现状
美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与现状
中美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比较与启示
【案例分析】
中信泰富金融衍生品巨亏案
     金融衍生品与希腊主权债务危机
11互联网金融
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现状
美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现状
中美互联网金融的比较与启示
【案例分析】
中国金融市场的搅局者——余额宝
    美版余额宝PayPal的兴衰
第四部分 金融市场与中国命运
12中国经济的挑战
预期和信心高于一切
陷阱与发展
金融市场与社会
唱衰中国
13  中国金融市场的挑战
权力寻租问题
    股票和债券发行机制问题 
投资人的结构问题
中国资信评级机构有待进一步发展
债券市场的债券发行需要统一管理
大量外汇储备和货币政策带来的挑战
金融市场开放带来的挑战
14 中国金融市场的应对措施
做好金融市场的顶层设计工作
提高金融市场立法的科学性与执法的严肃性
培植社会诚信,强调契约关系
加快中国股票市场注册制改革,提高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转换效率
加强证券交易所的独立性
改变债券发行交易部门多头监管的情况
加强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增加金融市场的透明度
积极地面对互联网金融中的金融创新
尽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谨慎稳妥地选择好金融改革的次序问题,切不可一哄而上
15 可持续的经济发展与金融市场
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引擎在哪里
金融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关键

结 语  山雨欲来,还是柳暗花明
后 记
注 释                                                   

[推荐序]
推荐序
金融的力量

成思危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原副委员长

金融属于虚拟经济的范畴,它从实体经济中产生,但又能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在生产力低下的远古时代,人类通过劳动所创造的产品仅能满足自身的需求。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们开始有了多余的产品,于是就产生了产品的交换,而作为交易中介的货币也就应运而生了。当人们手中有闲置的货币时,就产生了借贷行为,使闲置货币变成了生息资本,从而使得有些人可以不经过生产劳动而获得财富,这就是虚拟经济的起源。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虚拟经济也在不断发展。首先是生息资本的社会化,出现了银行及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然后是通过市场化解决了有价证券的流动性问题,而有价证券的跨国流动又导致了金融市场的国际化。目前,各国的金融市场联系紧密,达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程度。本书的第一部分着重叙述了近代金融的发展历程,从中可以看到金融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可以说资金已成为经济的血液,而银行则已成为经济的心脏,实体经济已经不能脱离虚拟经济而运行。
虚拟经济虽然不能直接创造社会财富,但却可以通过优化实体经济的资源配置、提高实体经济的效率而间接地创造社会财富。然而,当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发展而过度膨胀时,则会带来严重的问题,甚至会引发金融危机。例如1997 年的东亚金融危机就起源于泰国的流动性危机,2008 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爆的全球金融危机则是由于过高的杠杆率导致债务违约,进而造成流动性危机、信任危机,从美国向全球扩散,从虚拟经济领域向实体经济领域蔓延。随之而来的欧债危机则是由于希腊等一些国家的实体经济所创造的财富难以满足政府的高支出、社会的高福利和人们的高消费,只能靠借新债还旧债的办法来维持。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若找不到新债主,立即就会发生债务违约。本书
第二部分详细分析了这三次金融危机的产生原因和历程,尽管只是一家之言,但对读者也会有值得参考之处。
中国于 2008 年 10 月启动了 4 万亿(实际上是 10 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并于 2009 年取得了 9.2% 的经济增长,使得一些人开始沾沾自喜于我国的“一枝独秀”。有些人还说正是因为金融市场未完全开放,使得我国避免了金融危机的冲击,并因此认为应该放缓金融的改革开放。但是,这些人却并没有看到由我国落后的金融系统所带来的巨大损失。本书第三部分对中美两国金融系统进行了比较分析,从中可以看到,我国金融系统的国际竞争力低下,存在金融业效率较低、金融创新比较薄弱、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低、金融人才缺乏等问题。
本书第四部分是全书的精华,作者指出,如果我国的金融系统仍然满足于现状,不努力推进金融改革,则会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后果,甚至会引发金融危机。其中所描绘的一些场景虽然只是假想的小概率事件,但却有可能通过“蝴蝶效应”变为现实。因此,我们必须坚持推进金融改革,停顿和倒退都没有任何出路。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金融安全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金融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没有金融安全就没有经济安全,也就没有国家安全。因此,我们必须将保障金融安全放在首位,而提高金融产业竞争力、促进金融创新是确保金融产业安全的重要举措。
制度经济学有一句名言是“交易先于制度”。可见,只有通过交易发现问题,才能去制定制度,以对交易进行规范。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针对互联网金融等近年来出现的一些金融创新,一方面我们要肯定它们的积极作用,但是另一方面也要重视其中的问题和风险,研究解决办法,促进其健康发展。
深化金融改革的措施有很多,我认为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是要大力推进我国金融体系的国际化,以人民币国际化带动我国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和金融人才的国际化;第二是要建立以民间资本为主的中小金融机构,通过增加市场主体来更好地为小微企业和广大的储户服务;第三是要处理好监管和金融创新的关系,让其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 
本书的两位作者章洛菘和姜浩先生都是在金融证券业务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的资深律师,他们能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关心我国金融的发展,写出本书,精神可嘉。我希望今后能有更多学界以及实务界的人士从宏观角度审视经济,关心中国的金融发展,关心中国经济的未来。
2014 年5月11日于北京                     

[前言]
前 言
大国命运与金融
岁月如梭,转眼间我从事证券金融业已有 19 个春秋了。在这 19 年的工作生涯中,随着证券市场的起起伏伏,我体会良多。2008 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至今仍历历在目,所以近年来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美国是2008 年金融危机的发源地,为何美国这么快便可以走出经济衰退并开始经济复苏?带着这个疑问,我于 2013 年开始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金融系的访问学者之旅。我希望在与华尔街零距离的接触中,为心中盘旋已久的疑问找到答案。
到了哥伦比亚大学后,随着与多位经济学家的交流以及对相关文献资料的研究,我终于发现原来是美国完善的金融制度及其强大的纠错机制,让其一次次在经过严重的金融危机之后能快速复苏。我还发现,不仅是美国,几乎是全世界所有发达国家,它们的国家命运与其金融的发展是如此的正相关。
15 世纪欧洲的地理大发现后,人类历史的发展开始驶入快车道。大国命运从此开始与金融产生了千丝万缕的关系。一个国家在世界版图上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开始由该国的金融实力所决定。西班牙曾经盛极一时,垄断了世界上大部分的黄金白银,是第一个被冠以“日不落帝国”的国家。但是,西班牙后来却被荷兰取而代之,最关键的原因就是当时的荷兰拥有发达的金融体系,并且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股份有限公司东印度公司以及最早的证券交易所。随后,荷兰建立的阿姆斯特丹银行在整个 17 世纪成了世界上最重要的银行,而阿姆斯特丹也成为当时世界上最著名的金融中心。凭借融会贯通的金融体系,荷兰政府得以筹措到大笔军费,最终打败西班牙帝国,成为 17 世纪新的全球霸主。18 世纪初,英国建立现代股票市场——伦敦证券交易所,大大地促进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英国建立的中央银行制度成功地确立了国际金本位制,并最终确立了英镑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世界货币地位。英国“金融革命”对本国取得英法争霸的胜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并最终确立了英国“日不落帝国”的全球霸主地位。在美国建立初期,它就开始运用债券市场筹集军费,并最终赢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当时,美国借鉴了英国的金融体系,通过华尔街建立了世界上最发达的金融市场,纽约从此成了新的全球金融中心。随着美元后来取代英镑成为世界货币,美元现已成为美国称霸全球的支柱之一。可见,国家和民族的崛起一刻也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大国的命运与金融休戚相关。这些历史事实无不彰显了金融对大国崛起的巨大引领和推动作用。想要实现大国崛起,必须先实现金融崛起。
回顾近 500 年来的中国近代史,更多的是血泪史和屈辱史。曾经的大国未能跟随时代的潮流,一味地以天朝上国自居,忽视了金融的发展。最终,这种傲慢的态度使旧中国不断走向衰败甚至濒临灭亡的边缘。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中国经济保持着长期的快速增长,已经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今天的金融业也已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很多方面走完了一些发达市场需要走几十年甚至是上百年的路。目前,中国虽然已是经济大国,但还远不是经济强国。而迈向经济强国的关键,在于中国应尽快建立一个发达的现代金融体系。中国金融业在世界金融市场上已经占据一席之地,中国也已逐渐发展成了一个金融大国,但是金融大国和金融强国之间还有一段比较长的距离,中国金融业的发展依然任重而道远。中国急需向世界上最发达的金融市场学习宝贵经验。
    2013 年下半年的一个中午,我和我在美国华尔街多年的好友姜浩律师一起共进午餐。姜浩是美国安伟国际律师事务所 (Edwards Wildman)的资深合伙人,也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姜浩长期在美国从事金融证券业务,有着很深的造诣。当我和姜浩谈到我正从事的研究课题之后,他也产生了强烈共鸣。姜浩渊博的金融学知识以及丰富的金融实务经验,让我感触颇深。午餐还没结束,我们两人就已一致决定要共同合作完成本书。作为两个分别在美国和中国从事金融实务多年的华人律师,我们多么希望用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心得,给心中热爱的祖国献上一些不成熟但可能有价值的建议。
在《金融与中国经济》一书中,我们对近代世界各国重大转折点与金融的关系进行了回顾,也总结了中国近代几个王朝变迁时国家命运与金融的紧密联系,同时我们还通过比较中国与美国在股票市场、债券市场、货币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等方面的差异,对中国该如何完善金融市场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和建议。
    由于时间仓促,本书不尽完美以及差错之处,还望各位读者与朋友批评指正。
                                                   章洛菘
                                               2014年4月26日于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精彩样章】

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现状

2013 年,中国互联网金融元年

    中国的金融生态环境因互联网与金融之间的“联姻”而产生了巨大变化。2013 年,多年来不温不火的互联网金融开始风靡中国金融市场,而拉开这一帷幕的却是一家中国的互联网公司——淘宝支付宝名下的余额宝。余额宝自2013 年 6 月 13 日上线后,在 5 个月内就让名不见经传的天弘基金挺进 1 000亿元规模企业的行列。余额宝的成功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其他互联网公司及金融机构开始纷纷效仿,如网络巨头腾讯、百度以及金融机构平安银行等。在2013 年一年里,互联网思维如同一场当代的文艺复兴,影响并改变了中国的金融业态和格局。移动支付、网络信贷、P2P、众筹等新兴互联网概念的不断创新,使得金融模式得到了蓬勃的发展。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互联网企业
作为金融新贵,打破了固有的金融格局,转而成为金融业的搅局者。除了早期的 P2P 贷款服务平台外,垂直搜索、智能理财、众筹平台等互联网金融形态也纷纷涌现,并逐渐开始得到监管部门和资本市场的认可。银行、券商、基金、保险等传统金融业机构在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下,开始积极谋变以巩固既有的优势地位。2013 年因此被称为“中国互联网金融元年”。

金融互联网与互联网金融

金融互联网与互联网金融的区别究竟是什么呢?从本质上来讲,金融互联网还属于传统金融的范围,是传统金融业的互联网化。网上银行是传统金融业互联网化的主要体现,许多之前需要亲自去银行营业厅办理的业务,现在都可以通过网上银行完成。据统计数据显示,2012 年中国个人网银柜台业务替代率达到了 56%,企业网银替代率更是高达 65.8%。也就是说,网上银行已经取代了一半以上的柜台业务,而这一比例还可能进一步上升。据统计,中国网上银行市场 2012 年全年交易额达到了 995.8 万亿元。截至 2012 年底,网上银行注册用户数高达 5.64 亿,相当于美国总人口的 1.7 倍以及日本总人口的 4.4 倍;995.8 万亿元则相当于中国 2012 年 51.9 万亿元 GDP 的 19.1 倍。27 显然,互联网市场潜力极大。
金融互联网的本质是通过互联网工具对传统金融进行的一种改良。但是,互联网金融未来的发展方向则是对传统金融的颠覆。按照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谢平的说法: 互联网精神跟金融精神是不一样的,互联网精神的核心是开放、共享、去中心化、平等、选择、普惠、民主;而传统金融业是精英化、神秘化、制造信息不对称,然后赚钱。”

互联网金融背后的逻辑

面对互联网金融如火如荼的发展以及广大民众对互联网金融的高亢热情,很多人不禁会发出疑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互联网金融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长期以来,传统金融体系饱受诟病。互联网金融的火爆是民间资本积累与有效投资渠道之间缺乏矛盾的体现。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民间财富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积累。民间资本对于投资渠道有着巨大的需求,但是中国目前的金融市场却未能提供行之有效的投资渠道。近年来,由于中国股票市场长期处于低迷状态,房地产市场面临巨大风险,很多理财产品的准入门槛较高,物价又一直呈上涨趋势,可以说民间资本难以避免贬值的命运。而互联网金融正是为大量民间资本提供了一个相对有效的投资渠道。
中国金融体系近年来发展迅速,但实体经济部门一直对商业银行高高在上的姿态颇有微词。例如,2011 年中国商业银行净利润高达 2.65 万亿元,净息差 2.7%,非利息收入占 19.3%。29 在 2011 年中国制造业盈利普遍下降的情况下,银行业成为最赚钱的行业之一。据测算,银行业人均净利润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人均净利润的 12 倍,而息差贡献为商业银行净利润的八成。从盈利结构上看,与外国银行主要依靠中间业务盈利相比,中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方式仍然非常粗放。另外,在现今的金融体系下,金融供给与需求严重失衡。
造成这种失衡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大部分资金供给方尤其是民间资本很难找到有效的投资产品、投资渠道和资产中配置模式。而互联网金融则给广大民间资本提供了良好的投资渠道。可以说,互联网金融的火爆正是由民间资本的积累与有效投资渠道缺乏的矛盾催生的。另一方面,大部分资金需求者尤其是中小企业,却难以获得有效的资金支持。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在融资方面却处于整个经济中的最底层,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与大型企业尤其是国有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由于资产较少,风险较大,要么无法获得银行贷款,要么难以承受银行的高额贷款利息。
    互联网金融之所以能够发展得如此迅速,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互联网金融为有迫切金融需求广大投资者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模式;二是互联网金融激发了民众对传统金融体系脱离实体经济的强烈不满。与美国自发形成的华尔街金融有所不同,中国金融体系一开始采取的就是自上而下的发展模式,长期形成了高高在上的心态。
    互联网的发展促进了电子商务的跨跃式发展、服务业结构的变化以及产业结构的提升,由此催生了一些新型企业。这些新型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提供或发掘金融资源,而不必再完全依靠传统金融机构或资本市场。这种根植于实体部门需求的互联网金融创新,往往相对健康,也最具生命力。
    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口号之一是使以传统银行为代表的金融业走下神坛,但要同时避免制造新的金融神话。金融业毕竟不是人人都能涉足的,它需要有特定的专业技术、行业积累与监管环境作为支持。迄今为止,在全球金融业发展中,互联网金融模式并未能够创造出一个全新的、能替代传统金融的新金融体系。现在,我们只是发掘出了一些新的金融功能实现形式、一些新的金融组织与产品模式而已。

美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现状

在美国,互联网金融并没有明确的定义。除了互联网金融,美国还有网络金融、在线金融、电子金融等相关称谓。从范畴界定上来说,互联网金融依托互联网来实现资金融通的金融业务,而且这种资金融通是以信用作为基础的。对于互联网金融的认识,实际上需要将之与金融的本质相互联系起来。金融最为核心的三个功能是:期限转换、流动性转换和信用转换及增强。真正的互联网金融也必须能够实现金融的这三大功能。
从发展经验上看,美国可以说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先行者。目前,美国已经发掘出了基于互联网的新型支付体系、新型贷款模式以及新型筹资模式。美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是 20 世纪 90 年代前后的传统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的信息化阶段。在信息化兴起的过程中,传统金融业务建立了信息化体系,进行了业务流程再造。互联网从此成为金融业的一个内嵌式的软件框架。二者的有机融合使得美国甚至全球金融体系的一体化进程大大加快,并形成了全球性的金融信息化和支付体系。
第二阶段是从 20 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开始的,它是基于传统业务和互联网融合的创新性业务探索与实践阶段。区别于第一阶段的电子银行,这个阶段出现了纯粹的、没有任何实体柜台的网上银行。通过互联网发行证券、出售保险以及网上理财等新型业务模式也不断涌现。可见,美国这个阶段的互联网金融仍然是对传统业务的升级,但是已经逐步呈现出了相对独立的经营形态。
美国安全第一网络银行(Security First Network Bank,SFNB)成立于 1995年,是全球第一家“单一站点的银行”,其前台业务均在网上进行,后台维护集中在一个地点进行。安全第一网络银行业务处理速度快、服务质量高、存款利率高和业务范围广,在成立后的 2~3 年里最高拥有过 1 260 亿美元资产,一跃成 为 美 国 第 六 大 银 行。 同 样 成 立 于 1995 年 的 全 球 最 大 的 互 联 网 保 险 公 司InsWeb,曾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市场上市,保险业务范围涵盖汽车、房屋、医疗、人寿甚至宠物保险。网络银行、网络保险、网络证券成了风靡美国的新潮流,并且确有赶超传统金融机构的势头。不过,这些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他们存在着客户粘性、产品开发以及风险管理方面的问题。随着 2000 年前后互联网发展低谷的到来,安全第一网络银行等纯粹网络经纪商最终也未能超越和取代传统的证券经纪商。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基金是,全球第一只互联网货币基金—— PayPal 货币市场基金。它成立于 1999 年,由美国著名互联网公司 eBay 的子公司 PayPal创办,是目前中国流行的“余额宝”、“零钱宝”等的鼻祖。PayPal 用户账户中的现金余额可以自动投资于 PayPal 管理的货币基金。在保障流动性的同时,又能使投资者的收益大幅提高。PayPal 基金的规模在 2007 年达到巅峰(10 亿美元);但在 2008 年金融危机期间,流动性和保本性这两大基石相继垮坍,广大投资者蜂拥赎回。后来,美国实行零利率政策,PayPal 货币基金大幅亏本,规模逐步缩小,于 2011 年 7 月正式关闭。
第三阶段是 21 世纪初以来新型互联网金融业务的蓬勃发展,主要是非传统信贷业务、支付体系的变迁等。一方面,由于互联网的信用与资金融通业务得到了开创性地发展,2005 年美国第一家人人贷(P2P)借贷平台 Prosper 成立,这是美国互联网信贷业务发展的新起点。2007 年,美国最大的网络贷款平台借贷俱乐部(Lending Club)成立。2013 年,这两家公司的成交量总计 24.2 亿美元,比 2012 年增长了 177%。2013 年,300 万人向众筹平台 Kickstarter 的项目投入了 4.8 亿美元,成功筹资项目达 1.99 万个,相当于每天筹资 131.5 万美元,每分钟筹资 913 美元。另一方面,基于智能终端的普及,非传统支付方式迅猛发展,非金融企业利用互联网积极推进业务支付的网络化是其发展的基本动力,比如 Facebook 的信用支付系统、PayPal 的微支付系统电子商品系统、史克威尔公司(Square)的读卡系统以及星巴克(Starbucks)的移动支付程序等。美国三大移动运营商威利逊(Verizon)、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和跨国移动电话运营商 T-Mobile 都在利用话费账户积极切入支付领域。

中美互联网金融的比较与启示

制度是最大的区别

美国的互联网金融监管机构以保护个人财产和隐私为出发点,有一套相对健全和完善的体制。其体系内各种法律法规之间的相互配合和协调较好,能大体接纳互联网金融新形式,确保其在美国能够平稳而有序的发展。而中国的体制和监管机构还比较年轻,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基本上还处在空白阶段,所以政府出台的政策法规不仅在时间上滞后,而且相互之间过于僵硬且不具有配合度。这给中国互联网金融提供了野蛮生长的空间。此外,美国拥有一个非常完善的信息披露体系,金融产品都有全面、真实的信息披露及风险提示。中国的金融产品在信息披露方面做得相对欠缺,很多内部操作都没有对外披露。消费者可能并不知道其中存在风险,有的甚至还存在欺骗或误导消费者的情况。

中美互联网金融存在的基础完全不同

相对自由的市场机制让美国各行各业可以根据市场来调配资源。科技和金融是美国的两大支柱产业,这两个产业在竞争下均衡发展、互相交融,但又各自专注于自己的领域。而中国的行业发展则很不平衡,特别是金融业,过多依靠政策保护使得行业垄断的问题比较突出,造成了资源配置不当、服务跟不上大众需求、竞争力不高的尴尬局面。中国的科技产业凭借自身优势进军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业构成冲击是一种必然。当然,透过政府对互联网金融的态度,也能看出政府通过互联网金融倒逼金融体制改革的战略意图。

中美互联网金融所处的金融竞争环境不同

经过一两百年的发展,美国金融市场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全方位产品和服务,各家银行金融机构也都实力雄厚,极具竞争力。由于竞争激烈,美国一直以来都很积极地利用互联网进行金融服务创新。所以,美国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只能在有限的、传统大金融企业涉及不到的新领域里发展,比如说成熟的信用卡市场就抑制了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因此,美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空间和规模都不能和中国相提并论。反观中国金融市场,由于对外政策保护,对内行业垄断,普通老百姓只能被迫接受高收费和低服务质量的双重压榨。中国互联网金融以其独有的普惠、方便、快捷的特点,点燃了民众被压抑多年的对创新金融服务的极大需求,瞬间爆发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和规模。

社会保障制度与中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由于拥有完善的社保、养老、医疗和教育体制,美国人倾向于做月光族,甚至借债度日。美国民众普遍没有储蓄投资的习惯,而且大部分由政府支持的退休养老和教育投资都由机构操作,这就致使美国资本市场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个体作为互联网金融服务的主要对象,在美国资本市场中并不是主角。反之,中国社会保障体制不够完善,国人都要为养老、儿女教育、医疗等存钱,因此具有极高的储蓄率和庞大的可投资个人资产。因此,中国互联网金融在国内有更加广阔的市场以及更迫切的大众需要。美国华尔街上的金融人士很少有人知道互联网金融,但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已经是家喻户晓了。或许,只有在中国这个独特的环境和时代里,才能产生这么朝气蓬勃的互联网金融产业。
虽然中国的互联网金融炒得火热,但是借鉴国外经验方面的相关素材却非常乏善可陈。在美国,无论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欧美 P2P 网络借贷企业、在美国日益兴盛的众筹融资以及让人捉摸不透的比特币,还是昙花一现的直销银行、PayPal 版余额宝等,都只是金融发展海洋中的朵朵浪花,并未形成浪潮。恐怕对于多数欧美金融从业者或研究者来说,对于互联网金融的概念还是一头雾水,他们更多的是从中国媒体上看到。事实上,在多数金融发展与竞争相对完善的经济体中,互联网金融模式或许早就是传统金融体系的一种演变,如金融网络化;或者只是多元化金融体系中的一点补充或新意,如 P2P 网贷等。可以预期的是互联网对金融体系的颠覆性改变,在当今还只是一个梦想。当然,我们不否认互联网金融将来在中国发展的可能性,但其前提是整个经济与社会组织模式的进一步虚拟化、网络化以及政府及央行地位的普遍削弱。

| 中国互联网金融案例分析| 

中国金融市场的搅局者——余额宝
余额宝自 2013 年 6 月推出以来,就备受关注。据称,余额宝如今的规模已经达到了 4 000 亿元。根据天弘基金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 2014 年 2 月26 日,余额宝用户数突破了 8 100 万,超过了 A 股股民的数量。余额宝的特点是立存立取,高峰期利率水平能达到银行一年期定存的两倍多,这对普通消费者来说确实很具有吸引力;而对于银行和整个金融市场来说,作为互联网和金融的联姻产物,余额宝恰恰印证了马云的话: 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
余额宝在国际上早有先例。不过,这并不妨碍各种相互冲突的观点相继出现。比如,有人认为它只是购买方式进行了创新的货币基金,有人则认为它已经是银行了。又比如,有人认为它提高了市场利率,有人则认为它的收益与市场利率之间没有因果关系。如此迥异的观点,一方面是因为不同观察家的立场不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余额宝这种金融创新产品本身的界线并不那么清晰。PayPal 是国内普遍认同的余额宝的母版,而美国金融监管机构也曾纠结于是否将其当作银行的问题。
按照余额宝的公告来说,余额宝其实是一种货币基金。具体来讲,当一位客户把钱从银行里取出来转存到余额宝里时,实际上他是用这些钱买了一只货币基金。这只货币基金则是把汇集来的绝大多数金钱,以大额、定期存款的形式存到银行里去,用少量的钱去买债券。这个货币基金主要靠大额、定期银行存款的利息来挣钱。所以从本质上讲,把钱存到余额宝和自己去买货币基金是一回事儿。
有人认为,既然余额宝最后还是要把客户的钱存到银行去,靠银行利息吃饭,这实际上和客户自己去银行存钱没有什么两样,那为什么不让客户自己去银行存钱呢?他们就此认定,余额宝这一产品是扰乱市场的银行寄生虫。事实上,在市场经济中,要做寄生虫一般需要有独一无二的资源,比如各种垄断地位、特许经营权。如果有两条路可以去银行存钱,人们选择了走余额宝这条路,而没有选直接去银行这条路,那就是大众普遍认为余额宝比去银行存钱更有利可图。或者说,余额宝可以使人们获得某些方便或好处。余额宝从二选一中胜出,靠的是自己的本事,又何来寄生之说?
在当前中国特殊的市场条件下,余额宝的本质是通过互联网手段将人们的钱汇聚在一起,形成规模后再去投资,而这个特殊市场的条件就是利率非市场化。具体来说,按照中国目前的利率政策,在银行存款的“零售市场”上—— 一个个普通储户去存款,银行能提供的最高利率受到政策限制,即能给普通储户的利率不能超过一定的水平,否则就是违法。事实上,这一利率很低。但是在银行存款的“批发市场”上——储户带着数百万、数千万的钱去银行存定期、协议存款时,银行能提供的利率水平是不受政策限制的,随行就市,比“零售市场”高很多。而余额宝这个“团购组织着”,因为打通了存款“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使得一个个分散储户进入了之前进不去的存款“批发市场”,享受到了原先享受不到的、相对较高的利率水平,使储户获得了较高的利益。
于是人们可以看到,一端是利率很低并且受政策限制的存款“零售市场”,另一端却是利率水平相对较高的存款“批发市场”。同一笔钱放两个地方利息却不同的情况,使得帮储户把钱从“零售市场”搬到“批发市场”的主体逐渐增多,而余额宝自然不是唯一一家。中国现存的各种货币基金、银行的
一些理财产品,都具有将钱搬家的功能,可为什么唯独余额宝备受瞩目呢?这是因为它的创新性:一元起存和立存立取。同时,与支付宝挂钩,支持手机操作。事实上,余额宝这类产品的兴起,根本原因是利率没有市场化,存在较大的存款“批”“零”差价。余额宝不过是借助互联网加大了对“批”“零”市场的打通力度而已。

| 美国互联网金融案例分析|

美版余额宝 PayPal 的兴衰

较早关注中国国内电子商务市场的人可能都还记得 10 年前的景象:在支付宝刚呱呱坠地、腾讯还未上市、百度也只是一家搜索网站的时代,来自美国的 eBay 以 1.5 亿美元收购了当时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 EachNet(易趣),强势推出联名 B2C 网站 eBay,成为国内电子商务领域的翘楚。eBay 与正在上升期的本土企业淘宝以及两家公司旗下的第三方支付平台(PayPal 与支付宝)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尽管 eBay 和 PayPal 最终在中国市场不敌阿里巴巴,但 PayPal 曾在美国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探索和兴衰却值得我们借鉴。PayPal 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荷塞市的网络第三方支付平台,允许在以电子邮箱来标识身份的用户之间转移资金,摒弃了传统的邮寄支票或者汇款等支付方法。同时,PayPal 也和一些电子商务网站合作,成为它们的货款支付方式之一,但是用这种支付方式转账时,PayPal 会收取一定的手续费。
自 1998 年 12 月诞生后,PayPal 于 2000 年起陆续扩充业务,包括与其他国家推出业务及加入美元以外的货币单位。2002 年 10 月,全球最大的拍卖网站 eBay 以 15 亿美元收购 PayPal,此后其便成了 eBay 最主要的支付方式。在金融监管较健全、互联网发展也较发达的美国市场,早在上一轮互联网泡沫巅峰期的 1999 年,PayPal 就率先涉足货币市场基金,为用户提供回报率较高的储蓄服务。
说起货币市场基金的来源,还得追溯到 1971 年美国第一只货币市场基金诞生的背景。美国法规规定银行不可向活期存款发放利息,同时银行其他类型账户的利率也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以防银行为争夺存款而发生恶性竞争。为了吸引客户,可以支付利息的货币基金便作为存款账户的替代品进入了投资者的视野。此后,货币基金一直都是银行存款最大的竞争对手。
在美国互联网经济最为繁荣的岁月中,当 PayPal 发现自己手上已积攒了大量客户资源,而其作为支付平台也已一只脚迈入金融业的时候,PayPal 的高层便有了和今天 BAT老板们相同的想法: 既然我已经拥有了这些现成资源,为什么不再能进一步去金融业中掘金呢?”为了开拓新的利润增长空间,也为了开发更多服务和吸引消费者,PayPal开始为客户建立储蓄账户,涉足货币基金市场。按照约定,只要客户同意,任何客户在 PayPal 支付账户(类似支付宝)上的余额都可以存入这一储蓄账户(类似余额宝),并获得货币基金投资收回的利息。借着当时美联储宽松货币政策的东风,也由于这种互联网货币市场基金有效地降低了渠道和管理费用,大额申赎请求对基金投资带来的负面影响大大降低。2000 年,PayPal 储蓄账户的年回报率竟然高达 5.56%,远高于当时美国一般银行储蓄存款的回报率,使得 PayPal 版货币市场基金在刚推出后的那段岁月里风光无限。
虽然 PayPal 货币基金回报率较高,但和余额宝一样,一经推出其安全性就受到外界质疑。因为说到底 PayPal 不是银行,没有美国联邦政府的保险。如果该货币市场基金出现问题,客户的储蓄资金将无法获得赔偿。PayPal 版货币基金之所以吸引人,关键在于它为客户提供了一种非常便利的高回报投资方式。这类货币基金的风光能持续多久,关键在于基金的赚钱效应能持续多久。
PayPal 版货币基金的辉煌转瞬即逝。随着 2001 年美国互联网泡沫的破灭,市场流动性冻结,美国投资者信心跌至谷底,美联储也一再降息刺激经济。
面对突如其来的系统性风险,2001 年起,PayPal 版货币基金的收益迅速下跌:2001 年全年收益仅为 2000 年一半,只有 2.86% ;2002 年进一步下降到 1.85% ;2003 年为 1.16% ;2004 年为 1.37%。此时,它已经与银行储蓄账户回报率相差无几。但 PayPal 版货币基金并没有就此消失,随着美国房地产市场的兴起,美国经济逐渐复苏:2005 年 PayPal 版货币基金的回报率反弹到 3.27%,2006年进一步上升为 4%,2007 年则重新上升到 5% 以上。就在 PayPal 版货币基金准备重新迎接辉煌时,2008 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了。“两房”危机和雷曼兄弟倒闭事件迅速将危机推向全球,从而引发了持续多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在美国金融市场上,无论是股票、债券、房地产、共同基金还是 401K 养老金账户,亏损连连,小小的 PayPal 版货币基金更如同沧海一粟般处于风雨飘摇中,根本无力改变自身的命运。
2008 年,PayPal 版货币基金年回报率下降到 2.61%。2009 年,全球金融危机向纵深发酵,收益率下降至 0.23%,投资者纷纷赎回基金,规模的锐减进一步打压了 PayPal 的收益率,而收益率的进一步下滑则又引发了赎回的滚雪球效应。在艰难维持了 1 年多后,PayPal 于 2011 年宣布结束 PayPal 储蓄账户的运作,PayPal 版货币市场基金寿终正寝,PayPal 公司的业务从在线投资理财重新收缩回了在线支付的老本行。PayPal 声明,这是由于市场情况和货币市场基金的金融优势不复存在。换句话说,既然没有了赚钱效应,就只好歇业。
美版余额宝的兴衰往事只是美国货币基金市场过去 10 余年发展的缩影。美国曾有近千家机构推出过货币市场基金,但到了 2011 年,只剩下 600 余家。货币基金生存艰难的重要原因是,它的投资范围受到较大限制,只能投资短期票据、债券市场。在利率市场化的环境下,面对包括银行高息存款在内的各种理财产品的强大竞争,很难取得高收益率。另一方面,由于定位于现金管理工具,基金公司很难从中提取较高的管理费用,而其经营成本又很难降低。尽管 2013 年末余额宝的规模已突破了 2 500 亿元,但天弘基金在 2012年却亏损了 244 万元,足见货币基金是只赚规模难赚钱的产品。而一旦股市转好,赚钱效应又会将投资者从货币基金中抽离。2009— 2011 年期间,美国投资者从货币基金撤资达 1.1 万亿美元,可谓釜底抽薪。
说到底,在美国这样一个金融业高度发达、高度市场化、监管高度严格的市场环境中,互联网企业很难找到监管套利空间。美国互联网企业面对的传统金融企业的竞争意识和能力也绝非中国可比,因此美国金融业并没有出现过所谓的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哪怕像 PayPal 这样的在线支付巨头,虽经过了 10 余年的苦心经营,但因长期游走在灰色地带,最终依然无力与实力雄厚的银行业相抗衡。
由此可见,一面是监管层正在自上而下快速地推进利率市场化,另一面是“余额宝”们自下而上倒逼银行业加速革新的运动。在这一浪潮中,中国银行业应该尽快用互联网思维武装自己,以迎接新挑战。而美国互联网金融的往事,无疑会对今天的中国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西班牙的破产与英国工业革命

葡萄牙曾经是欧洲列强中最弱小也是最早探索海岸线以外区域的国家,但西班牙后来者居上,且远远地超过了葡萄牙。15 世纪下半叶的西班牙仍处于军阀混战和封建割据的动荡之中,这一征战的两大宗教阵营就是天主教和伊斯兰教。1469 年,西班牙东南部阿拉贡王国(Aragon)的斐迪南二世和西班牙西北部卡斯蒂利亚王国(Castile)的伊莎贝拉女王联姻(两者均为天主教徒),扩大和整合了天主教的势力,加速了伊斯兰教阵营的溃败。1492 年,也正是伊斯兰教在格拉纳达(Granada)的最后据点沦陷的那一年,哥伦布在西班牙皇室的支持下开始了发现新大陆的海上之旅。
哥伦布出生于热那亚共和国(Republic of Genoa),该国现位于意大利西北部。热那亚自古就是一个集航海、贸易和经商为一体的国家,所以哥伦布从小就受到当地浓厚的航海和经商氛围的影响。海上贸易生涯使哥伦布的足迹遍历西欧、北欧、葡萄牙,也正是葡萄牙早于西班牙获得与新大陆进行贸易的机会,才引起了哥伦布对寻求新大陆财富的浓厚兴趣。1492 年 8 月 3 日傍晚,哥伦布率领由三艘船组成的船队离开西班牙,去寻找大洋彼岸马可波罗所提到的“亚洲大陆”。哥伦布开始了危险和艰苦的航程。他们所乘坐的“圣玛利亚号”长约 35 米,载重量约 130 吨,共载有 30 多位水手。与哥伦布 1492年的海上探险之旅相比,郑和第一次跨洋出海是在 1402 年,第一次下西洋——去太平洋和印度洋是在 1405 年,第七次下西洋是于 1431— 1433 年进行的。据记载,参与郑和下西洋的人数超过 27 000 人。而郑和最大的宝船长 140 米左右,宽 60 米左右,载重量约为 2800 吨(见图 1—1)。
 
哥伦布是一位虔诚的天主教徒,但他寻求新大陆的真正动力不是去传播上帝的福音,而是去寻找黄金。在他的日记中曾提到“黄金”一词不下 100 次,而“上帝”只有 20 多次。毫无疑问,在这场追寻黄金与财富的探险旅行中,上帝给了他精神支柱,而黄金才是他真正的动力。
哥伦布和后来的西班牙殖民者很快便搜刮光了当地印第安人几百年乃至上千年积累的黄金,但西班牙皇室需要更多的黄金来支撑其野心勃勃、代价高昂的扩张性外交政策。在对加勒比海各岛国进行大肆掠夺和抢夺性的黄金开采之后,墨西哥和秘鲁(现玻利维亚境内)成了西班牙进一步扩大黄金和白银生产的基地。西班牙对美洲大陆的掠夺和开发是多元性的,并以市场机制为主。
除了国家军队以外,大批殖民者都拥有私人武装,并按照与皇室达成的契约寻求自己的利益。据统计,从 1503 年到 1660 年期间,西班牙从美洲大陆共攫取了 200 吨黄金和 18 600 吨白银。截至 16 世纪末,世界金银总产量中有 83%被西班牙占有(见表 1— 1)。
 
从新世界掠夺的巨额黄金和白银给西班牙带来了巨大的财富,而这些财富又给西班牙带来了什么呢?
西班牙并没有将巨额财富通过金融市场转化为新的生产力或者用于工业化。货币供给的大量增加致使物价大幅上涨,导致大量黄金和白银流入其他国家,主要用于购买人民所需的农产品和工业品。西班牙将从新世界引入的大量外汇储备主要用于以宗教和政治为目的的战争。美洲殖民者开采运输的黄金和其他贸易所引进的物资,并没有使西班牙的经济活动和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与其将大量外汇用于提高本国的生产力和工业化,西班牙更愿意用这些财富去购买和消费其他国家的劳动成果。后来,这造成了西班牙巨大的贸易和预算赤字,使其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和实体经济的空洞化,但却给法国和其他西欧国家带来了以生产为基础的经济繁荣。我们可以把 1561— 1570 年与 1511—1520 年这两个 9 年相比,西班牙的货币供给大约增加了 22%,南波罗的海沿岸的谷价增加了 274%,其他食品的价格也增加了 161%。3 在 16 世纪的经济条件下,这样的通货膨胀对国家的影响是巨大的。除了与西欧各国产生的贸易赤字不断上升之外,西班牙与中国在菲律宾马尼拉的贸易赤字也在增加。在1573— 1815 年期间,大量白银从秘鲁通过墨西哥运往菲律宾。当时的白银主要用于和中国商人进行交易——购买中国商人所提供的丝绸、陶瓷和其他日用品。直至 1590 年,西班牙的白银输出量已经达到每年 200 万 ~300 万比索(Pesos);而到了 1597 年,这一数字竟然高达 1 200 万比索。
1610 年左右,西班牙白银的供给量逐渐减少。西班牙皇室对此感到十分担忧,便试图放缓西班牙与中国在马尼拉的贸易,西中贸易关系因此开始不断恶化。而在 1640 年中国新年之际,西班牙在马尼拉屠杀了数以千计的中国商人,这几乎终止了西班牙与中国的贸易。
在欧洲,西班牙人用从新世界获取的大量金银高价购买法国的粮食、布匹、纸、书籍、木材、首饰和香料,因为他们本国没有生产这些商品的能力。西班牙控制了意大利的大部分、荷兰南部以及靠近法国的大片领土;西班牙还拥有非洲和亚洲的重要港口和领地——菲律宾就是以菲利普二世的名字命名的。图 1— 2显示了 16~17 世纪西班牙在全球的势力范围。
 
西班牙就谁来担当神圣的罗马皇帝(天主教世界的世俗领袖)与法国产生了争执,后来又镇压荷兰叛乱,与法国进行军事斗争,涉足中欧政治。西班牙的财政支出因此变成了无底洞。西班牙国王查尔斯一世虽然从所谓的新世界获得了大量黄金和白银,但是这些财富都不足以满足他在外交领域和国外战事中的挥霍,当时西班牙皇室总共外借了 3 700 万杜卡特 A(见图 1— 3)。西班牙除了与英国和法国有冲突外,在荷兰的信奉加尔文教派(Calvinist)的王子们也发动了反对西班牙统治的战争,西班牙人将这次战争称为宗教改革之战。
 
为了支付这些预算赤字并偿还贷款,西班牙政府不得不将未来的收入抵押给向其贷款的银行。到了 1607 年,西班牙政府共抵押了之后 4 年的财政收入,以借入 2 300 万杜卡特。到了 1664 年,西班牙皇室共欠债 2 600 万杜卡特。这种长期的巨额赤字导致了两个结果:一方面,活跃了银行借贷市场,满足了皇室和国家对于战争及外交所需的巨额资金;另一方面,政府只能通过发行由廉价铜和微量白银所铸造的维隆币(Vellon)来取代其他货币,并强迫政府的雇员和债主接受这一贬值的货币作为支付条件。
这一活跃的信贷市场主要由哥伦布在热那亚的老乡(热那亚的银行家)以及德英法银行家所主导,但它并没有被用来促进西班牙本国的工农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绝大部分被用在了战争和争取天主教世界领导地位的外交投资上。在当时的西班牙社会,人们把投机、投资和休闲作为社会高贵地位的象征,即便是富有的商人也以买卖土地和投机金融市场为荣,而不屑于从事任何实体企业的工作。
随着来自新世界财富的日益减少,统治世界达 150 年之久的西班牙帝国开始走向衰败。在西班牙帝国的后期,经济发展的隐患日益暴露:新世界盛产的白银取代了金本位,建立了银本位;西班牙面临日益严重的贸易逆差和预算逆差;随着资金沿着贸易逆差被转移出去,西欧和北欧的经济发展得到了长足的进步;西班牙在国内高通货膨胀和对外货币贬值的情况下走向了破产。
与此同时,法国经济却得到了充分发展,人口不断增加,对西班牙构成了严重威胁;另外,英国的工业发展和海上霸权的确立对西班牙贸易的威胁,成了西班牙破产的最后一根压死骆驼的稻草。到了 1573 年,西班牙皇室中有近 100 个热那亚银行代理帮助皇室解决债务问题。当时,有一句谚语颇具讽刺意味: 财富在安第斯(南美洲)诞生,在西班牙死亡,但是埋在了热那亚。”而西班牙的另外一句谚语为: 从安第斯运来的贵重金属像雨一样落在西班牙的屋顶上,然后流到了其他地方。”荷南 • 科尔蒂斯(Hernan Cortez)在 16 世纪末写道: 由于从安第斯源源不断流入的黄金和白银,我们的王国本应是世界上最富有的王国,但是现在却变成了最穷的国家,因为我们只不过是将这些黄金和白银输送到敌对王国的一座桥梁而已。” 图 1— 4 向我们揭示了 16 世纪西班牙政府的预算赤字情况。
 
那么,那些借钱给濒临破产的西班牙王国的债主们的命运又如何呢?
2012 年 8 月 3 日,英国《每日电讯报》(The Daily Telegraph)报道了一则极为有趣的新闻:一位 28 岁的极端左翼波兰国会议员,提议要求西班牙偿还由西班牙菲利普二世向波兰皇后博娜 • 斯福尔扎借的 43 万金杜卡特,这笔借款当时用于支付西班牙和法国抢夺意大利那不勒斯王国控制权的战争。根据这位议员的计算,当时的每一个金杜卡特大约有 3.5 克重。如果按照当时的金价计算,那笔债务大约相当于现今的 5 740 万欧元,这还不包括近 400 年的利息。这位议员说: 我知道我的这一要求看上去很奇怪,但我要让所有政治家都仔细地想一想贷款给其他国家的后果。”几个世纪以来,波兰一直试图讨回这笔贷款,但是直到 18 世纪也才收回了全部贷款的 10% 左右。有些史学家认为,博娜皇后是菲利普二世下令毒死的,因为这样他就可以不用归还所欠的贷款。波兰媒体采访的法律专家都对收回这笔古老的坏账表示怀疑,因为坏账已经过了太长的时间。这位议员同时提到,西班牙最近重获了大约 17 吨古时的黄金和白银,而这些黄金和白银是由美国奥德系海洋勘探公司(Odyssey Marine Exploration Firm)在打捞于 1804 年沉没的西放牙海军船只时发现的。美国奥德系海洋勘探公司在与西班牙进行了长达 5 年的争执后,才将这些黄金和白银归还给西班牙。

【同类图书】
《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报告》
http://www.amazon.cn/dp/B00FEZLRTO

《巴塞尔资本协议3的实施:基于金融结构的视角》
http://www.amazon.cn/dp/B00HL7NLOM

《金融之王》
http://www.amazon.cn/dp/B004ZASKIK

《互联网金融手册》
http://www.amazon.cn/dp/B00JGL4HIU

《大而不倒》
http://www.amazon.cn/dp/B0043VD5JU

《国际经济学》
http://www.amazon.cn/dp/B004PGM7TC

《资本之王》
http://www.amazon.cn/dp/B006DUXBS4

[普通关键词]
成思危、巴曙松、魏尚进、王能、章晓洪、章洛菘、姜浩、金融、中国经济、世界金融市场、中国金融市场、西班牙帝国衰落、英国工业革命、郁金香狂热、房地产泡沫、约翰•劳、货币经济学、1837年美国经济恐慌、南北战争、1907年美国银行危机、美联储、1929年经济大萧条、美国证监会、第二次世界大战、黑色星期一、白银、金本位、银本位、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清末三大金融风潮、四小龙、四小虎、次贷危机、互联网泡沫、欧债危机、欧洲五猪、中美金融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货币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互联网金融、金融市场宏观结构、权力寻租、投资人结构、股票债券发行机制、资信评级、外汇储备、金融市场开放、社会诚信、契约关系、证券交易所、债券品种、新闻媒体舆论监督、金融创新、金融改革、可持续经济发展、财富汇、心视界

[学科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次贷危机、互联网泡沫、欧债危机、金融衍生品、金融市场、权力寻租、投资人结构、股票债券发行、资信评级、外汇、社会诚信、契约关系、金融创新、金融改革、可持续经济发展

[事件关键词]
1837年美国经济恐慌、南北战争、1907年美国银行危机、1929年经济大萧条、第二次世界大战、黑色星期一、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清末三大金融风潮、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欧债危机

[营销标题]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原副委员长成思危专文推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魏尚进,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金融学讲席教授王能联袂推荐。一部透析金融与中国命运关系的重磅之作。山雨欲来,还是柳暗花明?

[读者人群]
国家政府金融部门的相关从业者;金融业从业人士;与金融法相关的从业律师;各大银行从业者;投资人;金融业研究者;学生。

   
 

人大出版社天猫旗舰店 | 书香缘电子书店 | 中国高校人文社科网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中国一考网 | 教研服务网络 | 人大社内网 | 友情链接
京ICP证130369号 新出网证(京)字0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1号  有网站下载或登录的问题请联系:010-62515491
邮编:100080 联系电话:010-62514760 E-mail:club@crup.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