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假冒网站的声明

图书搜索:

六十春秋耕耘学术沃土 甲子华…

新浪书会专访:中国人民大学出…

人大社:承载光荣梦想传播先进…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互…

我社6种出版物入选《2015年农…

追忆似水流年 品味留学人生

《大国的责任》、《梁衡红色经…

李海峰《齐白石艺术欣赏与真伪…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系列丛书”…

群众路线理论研讨会暨《人民观…

六十春秋耕耘学术沃土 甲子华…

新浪书会专访:中国人民大学出…

人大社:承载光荣梦想传播先进…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互…

我社3位编辑入选“全国大中专…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毛术…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人大…

《抗战家书:我们先辈的抗战记…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以色列分社…

中医古籍名著编译丛书英文版签…

人大社14年8月新书快递09-《中国政治思想通史》(精装9卷)

2014年08月19日

请点击下载:

/UploadFiles/XXGL/2014/8/人大社14年8月新书快递09-《中国政治思想通史》(精装9卷).doc

 

中国政治思想通史
中国政治思想史是中国思想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社会思想的核心,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意义重大——它既是从事政治思想研究和政治学、历史学必不可少的参考资料,也对当代中国政治思想的研究、国家政治秩序的建设提供丰富的借鉴和有益的启示。
《中国政治思想通史》(9卷)以历史时序为研究进路,以从先秦到近代2000多年的政治思想为核心线索,通过对历朝历代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政治思想及其代表人物、理论流派的梳理和综合,通过对政治思想与其他社会思想如宗教信仰、民间思想、社会文化等的互动关系的论述,来系统考察、审视和梳理中国政治思想的发展脉络和演变轨迹。
该丛书主编刘泽华,系我国著名的政治思想史研究学者,多年来一直着力于中国政治思想史和政治文化、知识分子史、政治史的研究。

丛书名:中国政治思想通史
主编:刘泽华
成品:16开
装帧:精装
总定价:948.00元
出版时间:2014年8月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本书卖点
著名政治思想史学者刘泽华主编
从先秦至现代、国内首部完整、全面、系统介绍中国政治思想的通史著作

◆读者定位
   学者、政治学、历史学研究者、政治、历史爱好者
◆内容简介:
《中国政治思想通史》(9卷)以历史时序为研究进路,以从先秦到近代2000多年的政治思想为核心线索,通过对历朝历代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政治思想及其代表人物、理论流派的梳理和综合,通过对政治思想与其他社会思想如宗教信仰、民间思想、社会文化等的互动关系的论述,来系统考察、审视和梳理中国政治思想的发展脉络和演变轨迹。

◆主编简介:
刘泽华,1935年生,河北省石家庄人。从1958年起,一直在南开大学历史系从教, 2012年被授予南开大学荣誉教授。主要从事先秦两汉史、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历史认识论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主要著作有《中国政治思想史集》、《中国的王权主义》、《洗耳斋文稿》、《先秦士人与社会》,合著有《专制权力与中国社会》、《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与社会整合》、《中国古代史》等。 在学术上提出“王权支配社会”和传统思想文化的主干是“王权主义”,引起诸多评论。
 
ISBN 书名 作者 单价 出版日期 分类
9787300193939 中国政治思想通史•综论卷 刘泽华 128.00  2014年8月 K
9787300193946 中国政治思想通史•先秦卷 刘泽华 108.00  2014年8月 K
9787300193953 中国政治思想通史•秦汉卷 林存光 125.00  2014年8月 K
9787300193960 中国政治思想通史•魏晋南北朝卷 张荣明 115.00  2014年8月 K
9787300193977 中国政治思想通史•隋唐卷 张分田  110.00  2014年8月 K
9787300194004 中国政治思想通史•宋元卷 孙晓春  78.00  2014年8月 K
9787300193984 中国政治思想通史•明清卷 葛荃 118.00  2014年8月 K
9787300193991 中国政治思想通史•近代卷 李冬君  48.00  2014年8月 K
9787300194011 中国政治思想通史•现代卷 邓丽兰  118.00  2014年8月 K

 
各分卷简介
一、书名:中国政治思想通史•综论卷
作者:刘泽华
ISBN:9787300193939
定价:128.00
装订:平装
字数:80万
出版时间:2014-8

内容简介:
“问题”是学术的核心,本卷所论都是以“问题”为题,且多个“问题”是作者们首创或
将之集中化。第一编讨论的是中国政治史研究的对象与方法。第二编从不同角度论述了政治思想是中国思想文化的主干。第三编论述的是关于普遍政治观念与问题,大致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有关政治哲学问题;二是居于主流地位的政治理念或牵动全局的问题;三是政治文化问题。第四编简述了与本卷相关的学术史。

作者简介:
刘泽华,1935年生,河北省石家庄人。从1958年起,一直在南开大学历史系从教, 2012年被授予南开大学荣誉教授。主要从事先秦两汉史、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历史认识论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主要著作有《中国政治思想史集》、《中国的王权主义》、《洗耳斋文稿》、《先秦士人与社会》,合著有《专制权力与中国社会》、《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与社会整合》、《中国古代史》等。 在学术上提出“王权支配社会”和传统思想文化的主干是“王权主义”,引起诸多评论。

目录:

第一编 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对象与方法

第一章 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对象概说
第二章 关于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若干问题的专论
第一节 关于古代是专制抑或是民主的争论
第二节 社会普遍政治意识研究的若干思路
第三节 统治思想与民间社会意识互动研究
第四节 深化中国古代统治思想研究
第五节 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与社会整合研究
第六节 关于中国帝王观念研究
第七节 民本思想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第八节 思想与社会互动的整体研究
第九节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与政治人格研究方法
第十节 范畴、概念研究与中国思想史的探索
第十一节 政治信仰和终极理念的研究方法
第十二节 民国时期政治思想研究方法问题
———经典文本、失踪者寻找与政治话语解析的双重尝试
第三章 政治思想史研究的开放性
第一节 学科有边无界
第二节 对象有界无边
第三节 方法各有价值
第四节 范式日新月异
第五节 将学科意识与问题意识有机地结合
第四章 理念 价值与政治思想史研究
第一节 理念是研究者的指导
第二节 “价值”决定着研究者的取向
第五章 中国政治思维的阴阳组合结构与研究进路
第一节 阴阳组合结构的普遍性
第二节 思维定势与人的行动轨迹
第三节 阴阳组合结构的意义与影响

第二编 政治思想是思想文化的主干
第六章 先秦百家争鸣与王权主义理论的成型
第一节 宇宙的本根同君主相配合与合德论
第二节 君主赞天地之化,成历史之变,握必然之理
第三节 君主一人独裁论
第四节 道高于君、内圣外王与强化君权
第七章 中国传统的人文思想与王权主义
第一节 传统人文思想的表现
第二节 中国古典的人文主义导向君主专制主义
第三节 人是等级的人
第八章 帝王对“学”与士人的控制
第一节 王权对“学”的支配与控制
第二节 士大夫———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主体
第三节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政治性与非逻辑性
第九章 帝王观念的普遍性与覆盖性
第一节 君父:全社会的宗法大家长
第二节 王辟:法律和秩序的化身
第三节 天子:君的神格和君命的神圣化
第四节 圣王:尽伦尽制的权威
第五节 皇帝:天地君亲师的集合体
第六节 皇帝观念对社会的覆盖
第十章 尊经与王权主义
第一节 孔子与经典的神化
第二节 孔子之说与儒家经典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最后真理”
第三节 经学的王权主义精神
第十一章 君尊臣卑观念的普遍性
第一节 君尊臣卑观念概述
第二节 从韩愈、柳宗元的表奏析君尊臣卑观念的普遍性
第三节 君尊臣卑是传统思想文化的大框架
第十二章 传统儒学的政治价值结构及其在中国社会转型中的意义
第一节 为什么要从“价值”层面看儒学?
第二节 传统儒学的价值结构
第三节 宿命与选择:尴尬的“儒学现代化”期待
第四节 结语:社会转型的“文化本土化”需求
第十三章 宗教与政治
第一节 政治宗教
第二节 生命宗教
第三节 政治宗教与生命宗教的关系
第十四章 从中西之争到主义之争
第一节 中西之争与西方的裂变
第二节 主义之争压倒中西之争

第三编 普遍性的政治观念与问题
第十五章 古代史部分
第一节 “天地—父母”文化原型与子民之道
第二节 畏天命,畏圣贤——古代政治神话的主体模式
第三节 天人合一与社会秩序和君主制
第四节 道与王权主义
第五节 圣人崇拜与王权主义
第六节 君主与国家、天下相对二分和一体化
第七节 大一统与政治分合
第八节 礼、法与君主专制
第九节 君、臣、民关系论
第十节 人为贵、人性与专制主义
第十一节 立公灭私与君主专制主义
第十二节 谏议论
第十三节 改易更化论与改制、变法
第十四节 革命与正统
第十五节 政治理想与政治批判
第十六节 传统中国的信仰理性与恩宠政治文化性格
第十七节 中国传统道义规范与知识阶层的政治心态
第十八节 忠孝之道:传统政治伦理的价值结构与传统义务观
第十九节 君子小人辨:传统政治人格与君主政治
第二十节 作为政治人格的狂狷、乡愿与伪君子 ——以晚明东林诸君见解为据
第十六章 近代史部分 第一节 走出天下走向世界的政治思想
第二节 走出王权走向民权的政治思想
第十七章 现代史部分
第一节 民国初期的政治与思想
第二节 西潮推动下的思想裂变:“主义”时代的降临与展开
第三节 民国政治思想的主题及其演进的特征
第四节 西学东渐与中国现代政治哲学的演进
第四编 附 录
附录一 中国政治思想史学术史几个宏观问题研究述要
第一节 中国政治思想的史学科的创立与发展概况
第二节 学术流派概述
第三节 关于研究对象问题
第四节 中国政治思想史的主旨与分期问题
附录二 中国政治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第一节 研究的初始
第二节 借鉴的限度
第三节 从“拿来”到创新、

二、书名:中国政治思想通史•先秦卷
作者:刘泽华
ISBN:9787300193946
定价:108.00
装订:平装
字数:63万
出版时间:2014-8

内容简介:
本卷全面、系统、翔实论述了先秦时期的政治思想发展过程,对先秦诸子与流派论述尤详。作者认定中国自有文字记载以来的政治思想基即是君主专制主义,春秋末战国时期的诸子,除农家外,争论的是实行什么样的君主专制主义,诸子中主要流派没有所谓的民主主义、民本主义、朴素社会主义等。 “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在诸子中是一个普遍的命题,但与之相对应的是“以君为本”“君为民主”,前者从属于后者,后者占据主导地位。先秦政治思想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基础,并形成认识模式,影响甚至规范了后世的认识。

作者简介:
刘泽华,1935年生,河北省石家庄人。从1958年起,一直在南开大学历史系从教, 2012年被授予南开大学荣誉教授。主要从事先秦两汉史、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历史认识论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主要著作有《中国政治思想史集》、《中国的王权主义》、《洗耳斋文稿》、《先秦士人与社会》,合著有《专制权力与中国社会》、《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与社会整合》、《中国古代史》等。 在学术上提出“王权支配社会”和传统思想文化的主干是“王权主义”,引起诸多评论。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商代神佑王权的政治观念

第一节 上帝和祖先崇拜及其对商王的庇佑
第二节 “余一人”和王权专制观念
第三节 几个重要的政治概念
第四节 结语

第二章 西周敬天保民与天下王有的政治思想

第一节 周公的“革命”思想
第二节 “天子”与专制主义观念
第三节 《尚书.吕刑》以刑理乱与用刑理论
第四节 西周后期政治调整思想

第三章 春秋时期由重神向重人转变的政治思想

第一节 春秋时期政治思想概论
第二节 几个代表人物的政治思想
第三节 《尚书.洪范》的政治思想

第四章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转型与政治思想不同流派的争鸣和政治理性的发展

第一节 战国七雄的建立和各国的变法运动
第二节 战国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三节 战国时期的社会各阶级
第四节 政治制度和赋税徭役制度
第五节 兼并战争和秦的统一六国
第六节 百家争鸣与政治理性的发展

第五章 儒家以伦理为中心的政治思想

第一节 儒家概述
第二节 孔子以礼仁为中心的政治思想
第三节 《中庸》《大学》的修齐治平的人治思想
第四节 郭店楚墓竹简、上海博物馆藏竹简中几篇儒家著作的政治思想
第五节 孟子的仁政思想
第六节 荀子的礼治思想
第七节 《易传》的应变政治思想
第八节 《礼记》以礼乐治国与君主专制主义
第九节 《周礼》中的国家体制思想

第六章 法家以法、势、术为中心的政治思想

第一节 法家概述
第二节 李悝的变法与法治思想
第三节 慎到的势、法、术思想
第四节 申不害的术治思想
第五节 《商君书》的耕战和法治思想
第六节 韩非以“力”为基础的绝对君权的政治思想

第七章 道家以法自然为中心的政治思想

第一节 道家概述
第二节 《老子》的无为政治思想
第三节 杨朱贵己及其童子牧羊式的政治主张
第四节 《庄子》的自然主义政治思想
第五节 马王堆《老子》乙本卷前古佚书的黄老政治思想

第八章 墨子以“尚同”推行“兼爱”的政治思想

第一节 墨子、墨家学派和《墨子》
第二节 刑政、政长的起源和社会政治的基本矛盾
第三节 “兼相爱、交相利”与平等观
第四节 尚同说与君主专制主义
第五节 尚贤说与上下调和
第六节 节用说与发展物质生产与人自身生产
第七节 “非攻”与“是诛”
第八节 结语

第九章 名家正名实的政治思想

第一节 名家概述
第二节 《邓析子》的“刑名”无为思想
第三节 《尹文子》的刑名法术思想
第四节 惠施的去尊思想
第五节 公孙龙以“离”为本的名实观

第十章 阴阳家以天人配合为特征的程式化政治思想

第十一章 农家许行自食其力的均平思想

第十二章 《管子》“轻重”诸篇的国家垄断商业以治国的理论
第一节 关于“轻重”诸篇
第二节 以“轻重”治国说
第三节 关于市场规律的认识与理论
第四节 国家垄断货币和主要商品
第五节 操纵市场,从中渔利
第六节 以经济实力为基础解决社会各种矛盾
第七节 结语

第十三章 《管子》融合各派的政治思想

第一节 《管子》与各派的融合性
第二节 法家派兼收道、儒的政治思想
第三节 道家派兼收法、儒的政治思想
第四节 阴阳家派的务时寄政与以水治国论

第十四章 《吕氏春秋》兼收并蓄的政治思想

第一节 吕不韦和《吕氏春秋》
第二节 关于政治法自然和随时变的思想
第三节 关于君臣的论述
第四节 关于对民的态度与理论
第五节 关于无为政治思想
第六节 关于义兵与统一天下思想
第七节 结语

附录 先秦政治思想研究状况概述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三、书名:中国政治思想通史•秦汉卷
作者:林存光
ISBN:9787300193953
定价:125.00
装订:平装
字数:73万
出版时间:2014-8

内容简介:
自秦建立大一统帝国,中国历史进入帝制时代,两汉正是中国帝制体制及其统治思想趋于定型、稳固和成熟的时期。而随着大一统帝国的建立和稳固,政治思想亦为之一变,即由先秦诸子道术分裂的“思想自由”状态转变进入一个思想和政治一元独尊的统制体制。在历经秦朝思想御用化的洗礼之后,为了回应他们所处时代的生活环境及其问题,两汉时期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们努力以其“有限的自由”致力于政治思考的事业,本书便试图展现这一思考的历史画卷,主要包括:汉初黄老思想的试行与思想家的过秦之论和治安对策,西汉中期思想家和政治家的天人之学和盐铁之议,西汉后期政治文化思潮的演进与王莽的全面复古改制实践,儒家政治观念的经典化与社会意识化,东汉前期谶纬化的经学政治观与怀疑论,东汉后期的名教思潮与政治反思思潮,以及早期道教《太平经》的政治思想等。

作者简介:
林存光,1966年生,山东济宁人,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10年入选北京市新世纪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主要从事中国政治思想史、中国哲学、儒家政治哲学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著作有:《儒教中国的形成——早期儒学与中国政治文化的演进》、《历史上的孔子形象——政治与文化语境下的孔子和儒学》、《儒家式政治文明及其现代转向》(主编)、《孔子评传》(合著)、《与权力对话——儒家政治文化》(合著)、《孔子新论》等。

目录:
导 论 政治的发展与政治理念的演进
第一章 王权支配与思想的御用化
第一节 主题与变奏——“王权支配社会”释义 37
第二节 秦朝君臣的创制立法与历史选择——帝王专制与思想的御用化 54

第二章 汉初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历史反思与统治策略的调整和改变
第一节 汉初政治与黄老思想的试行 64
第二节 陆贾与《新语》的政治理念 70
第三节 贾谊与《新书》的治安论 86
第四节 晁错及其时务对策 107
第五节 小结:汉初政治思考的含义与特点 114

第三章 汉家统治思想的重新选择与确立——学术思想的综合与政治思维的转换
第一节 儒道两家的思想综合与意识形态之争 121
第二节 刘安与《淮南子》的无为政治思想 130
第三节 董仲舒与《春秋繁露》的天人之学及其政治观 170
第四节 小结:政治思维的转换与汉家统治思想的重新确定 224

第四章 西汉中期的政治思想论争——盐铁之议与《盐铁论》中的思想博弈 第一节 盐铁之议的缘起与性质 231
第二节 盐铁之议的政治含义及其历史环境分析 238
第三节 盐铁之议的主要议题与政见分歧 256
第四节 小结:盐铁之议的时代特色与思想史意义 271

第五章 西汉后期政治文化思潮的演进与王莽的复古改制
第一节 皇权的性质与帝国的危机 274
第二节 西汉后期政治文化思潮的演进 285
第三节 从思想观念到政治实践:王莽的复古改制 319

第六章 儒家政治观念的经典化与社会意识化
第一节 “五经”崇拜与神圣化 362
第二节 汉代政治中的儒家精神 368
第三节 《春秋?公羊传》中的“大一统”政治思想 381
第四节 忠孝观念的社会意识化 391
第五节 经学思维方式与儒学之分化 401

第七章 君权的合法性理论与君权调节论
第一节 君权合法性与天、圣、道、王的相通和相辅 418
第二节 君主称谓与帝王权威的垄断性 425
第三节 道义制约君主论 437
第四节 罪己诏中的政治调节观念 444

第八章 东汉前期谶纬化的经学政治观与怀疑论
第一节 东汉初期刘秀集团的“柔道”与集权思想 451
第二节 汉代纬书中神、自然、人一体化的政治观念 458
第三节 《白虎通》神化王权与三纲五常的政治思想 469
第四节 王充对汉代经学统治思想的怀疑与批判 501

第九章 东汉后期的名教与政治反思思潮
第一节 东汉名教思潮 516
第二节 东汉末年党锢与清议思潮 525
第三节 东汉末年的政治批评与反思思潮 530

第十章 早期道教经典《太平经》的政治思想
第一节 一部政治性极强的早期道教经典 568
第二节 “王治太平”的政治理想 574
第三节 君主制度的必然性、合理性与永恒性 583
第四节 重民、任贤、纳谏、慎刑的治国之道 592

结束语 604
主要参考文献 607
附录一 思想、社会与历史——刘泽华先生的“王权主义”说评析 613
附录二 王权主义与中国传统社会形态论
——刘泽华先生的中国史观述要及相关争议评析 632
后 记 653

四、中国政治思想通史•魏晋南北朝卷
作者:张荣明
ISBN:9787300193960
定价:115.00
装订:平装
字数:61万
出版时间:2014-8

内容简介: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政治思想呈现为两大政区格局,各自特点、发展趋势截然不同。一大政区是三国两晋南朝,特点是华夏政治思想居主导地位;另一大政区是十六国北朝,特点是少数民族政治思想居主导地位。在华夏民族政区,皇权逐渐衰弱,士族、权臣日盛,他们专断朝权甚至频繁易代,这导致政治思想衰落,宗教思想流行;在少数民族政区,最初是民族仇视,后来是民族融合,与之伴生的是汉化思潮及以华夏正统自居。经济、政治重心的下移与社会奢靡和宗教思潮成正比,而与中央集权和国富兵强成反比。

作者简介:
张荣明,天津市人,历史学博士,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新实证史学的拓荒者,致力于中国古代思想研究。主要著作有:《殷周政治与宗教》,《权力的谎言:中国传统的政治宗教》,《中国的国教》,《中国思想与信仰讲演录》,《信仰的考古:中国宗教思想史纲要》。
主要学术贡献包括:提出政治宗教与生命宗教是形式、功能不同的两类宗教,前者利于政治稳定,后者益于生命健康;指出老庄学说是古典形态的生命宗教,也是古典形态的宇宙哲学;揭示出儒家学说长于社会和谐,但短于积极进取;法家学说长于富国强兵,却不利于社会稳定。

目录:
导 论
第一节 研究现状及相关问题 1
第二节 该时期政治思想的基本格局 4
第三节 该时期政治思想的变动趋势 7
第四节 本书结构与内容梗概 12

第一编 魏晋南北朝政治思想的背景

第一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与社会生活
第一节 传统的天人感应政治 23
第二节 传统的道德政治生活 28
第三节 大臣专权与皇权衰弱 35
第四节 士人酗酒与服丹 43
第五节 嘲戏之风 51
第六节 道士阶层的诞生 56

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精神与学术风貌
第一节 士人的心态 65
第二节 清谈之风 77
第三节 基于儒学的才性论 84
第四节 道学思想 91
第五节 佛学思想 98

第二编 三国西晋政治思想

第三章 牟子的佛学思想与政治
第一节 牟子对佛教的理解 104
第二节 社会对佛教的排斥 106

第四章 曹操以禅代为特色的政治思想
第一节 儒家政治理想 113
第二节 挟君安民思想 114
第三节 法家用人思想 116
第四节 诛除异己,和平过渡 120
第五节 生命关怀 123

第五章 诸葛亮儒主法辅的政治思想
第一节 以忠君为特色的臣道思想 127
第二节 德才兼备的用人之道 130
第三节 以法治为特色的政治策略 132

第六章 曹魏时期儒家士大夫的政治思想
第一节 刘 论君臣和吏治 136
第二节 桓范的儒家政治思想 141
第三节 杜恕的儒家政治思想 150

第七章 刘劭的人才思想
第一节 外貌特征与内在本质 163
第二节 人才的分类 164
第三节 人才的优劣 165
第四节 对人才的鉴识 167
第五节 鉴别人才的七种失误 169
第六节 玄学思想因素 170

第八章 何晏、王弼引道入儒的政治思想
第一节 何晏由儒入道的政治思想 173
第二节 王弼对《老子》思想的全面阐发 180

第九章 阮籍亦儒亦道的政治思想
第一节 儒家思想的底色 203
第二节 现实政治批判 208
第三节 心理抑郁和精神危机 211
第四节 生命关怀与渴慕神仙 213
第五节 道教思想的外衣 216
第六节 思想历程与双重品格 219

第十章 嵇康亦道亦儒的政治思想
第一节 儒家思想因素 223
第二节 道家思想因素 226

第十一章 傅玄的儒家政治思想
第一节 儒家道德观念 232
第二节 儒家政治方略 235
第三节 对法家的抨击 241

第十二章 晋武帝以儒术治国的政治思想
第一节 以孝治天下 244
第二节 敬德教民 251

第十三章 郭象的独化政治思想
第一节 万物独化的宇宙论 257
第二节 无是无非的知识论 267
第三节 非圣非君的政治论 276
第四节 淡薄功名的人生论 285
第五节 任其自然的生命论 298

第三编 东晋南朝政治思想

第十四章 葛洪的道隐政治思想
第一节 儒家政治诉求 310
第二节 现实的困境 323
第三节 道儒兼综 333
第四节 葛洪思想的历史定位 337

第十五章 孙绰儒道佛混合的政治思想
第一节 儒家思想 342
第二节 道家思想 345
第三节 佛教思想 347
第四节 三教关系思想 348

第十六章 陶潜的“儒隐”政治思想
第一节 儒家道德观 354
第二节 现实政治的腐败 356
第三节 徘徊于“仕”与“隐”之间 358
第四节 田园之乐 364
第五节 田园之苦 367
第六节 桃园世界 370
第七节 人生观 371
第八节 生命观 375

第十七章 东晋时期的政教关系思想
第一节 东晋前期关于僧人跪拜君王的争论 381
第二节 东晋后期佛教与政治关系的再争论 383

第十八章 梁武帝由儒入佛的政治思想
第一节 政治实践与政治思想 394
第二节 宗教思想及实践 406
第三节 一身两面的“皇帝菩萨” 420

第四编 北朝政治思想

第十九章 北魏孝文帝时期的汉化思潮
第一节 政治改革及思想 430
第二节 经济改革及思想 443
第三节 文化改革及思想 448

第二十章 周武帝以华夏正统自居的政治思想
第一节 以汉族文化正统自居 464
第二节 宗教政策及思想 478

第二十一章 刘昼以儒为主杂合诸家的政治思想
第一节 刘昼与《刘子》 488
第二节 以儒为主的政治思想 493
第三节 由儒入道的人生观 507
第四节 杂合各家的学术思想 518

第二十二章 颜之推以家庭为核心的政治思想
第一节 论家庭 526
第二节 论家礼 529
第三节 论做人 534
第四节 论才艺 542
第五节 论做事 549
第六节 排玄崇佛 554

参考文献 561
后 记 566

五、中国政治思想通史•隋唐卷
作者:张分田
ISBN:9787300193977
定价:110.00
装订:平装
字数:61万

内容简介:
本书从诸多层面研究隋唐五代政治思想,分为钦定儒家经典注疏、著名儒家思想家、各种宗教、最高统治者、热点政治课题、政治批判等板块。主要内容有:《五经正义》关于君主制度一般规定性及君主政治施政法则的政治理论及统治思想哲学基础的转型;王通、柳宗元、韩愈、李翱的政治理论;道教的政治思想和佛教及其他外来宗教对政治观念的影响;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君道理论及隋唐五代皇帝的自我政治意识;有关国家结构形式、宗教政策、国家财政改革的政见之争;皇帝、官吏、庶民三大政治等级的政治批判思想,以皮日休、无能子、罗隐、谭峭为代表的基于不同学术背景的政治批判思想。

作者简介:
张分田,1948年生,河北辛集人,历史学博士,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代表作:《民本思想与中国古代统治思想》(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鉴定等级为优秀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最终成果,获天津市一等奖、教育部二等奖)、《中国帝王观念——社会普遍意识中的“尊君—罪君”文化范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获天津市二等奖)、《秦始皇传》(人民出版社,2003;台湾商务印书馆,2004;获天津市一等奖)、《亦主亦奴:中国古代官僚的社会人格》(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台湾星定时文化出版公司,2002)、《中华文化通志•学术典•政治学志(中国古代部分)》(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中华文化通志》获国家图书荣誉奖)。

目录:
导言:政治思想现象的弥散性与政治思想载体的多样性

第一章 经学的统一与统治思想哲学基础的转型
第一节 经学实现统一的主要历史动因 20
第二节 孔颖达与《五经正义》 32
第三节 自然本体和伦理本位相结合的道论与治道 46
第四节 孔颖达与《五经正义》的历史地位 60

第二章 钦定儒家经典注疏论君主制度的一般规定性
第一节 国家宪章化的钦定儒家经典 69
第二节 “立君为民”的国家政治本体论 81
第三节 最高权力一元化的政体论 95
第四节 阐释最高权位传承法则的天赋君权论 109

第三章 钦定儒家经典注疏论君主政治的施政法则
第一节 阴阳论与君臣关系的基本特征 125
第二节 中庸论与礼仁政治的基本法则 151
第三节 刚柔论与宽猛相济、德刑相须、礼乐协调的施政方略 160

第四章 钦定儒家经典注疏论人性、王政与政治教育
第一节 人为贵与王政 175
第二节 教化为王政之本 186
第三节 “六经之道”与培养统治者的政治教育理论 193

第五章 著名儒家思想家的政治思想
第一节 王通论“中道”及“三教可一” 209
第二节 柳宗元论大中之道及政治本原与国家政体 220
第三节 韩愈论道统与尊君 232
第四节 李翱论“性善情恶,灭情复性” 242

第六章 道教(道家)的政治思想
第一节 道教(道家)与唐代官方学说 248
第二节 钦定道家(道教)经典的地位与影响 257
第三节 著名道教学者崇道尊君的政治思想 264
第四节 道教经戒对信教群体政治观念的影响 273

第七章 佛教及其他外来宗教对政治观念的影响
第一节 佛教的中国化 281
第二节 佛教对政治文化的影响 289
第三节 弥勒大乘教的政治观念 295
第四节 祆教、景教、摩尼教对社会政治观念的影响 301

第八章 最高统治者的君道理论(上)
第一节 隋唐五代皇帝的自我政治意识 308
第二节 隋文帝论“有名不恒,所辅惟德” 318
第三节 隋炀帝论“非天下以奉一人,乃一人以主天下” 328

第九章 最高统治者的君道理论(中)
第一节 唐太宗论“君依于国,国依于民” 337
第二节 唐太宗论“恐人不言,导之使谏” 349
第三节 唐太宗论“以法理天下” 361

第十章 最高统治者的君道理论(下)
第一节 武则天论“非群臣同体,则不能兴其业” 372
第二节 唐玄宗论“以孝理天下” 389
第三节 五代十国君臣议政中的民本思想 402
第四节 隋唐五代皇帝论“百姓有过,在予一人” 406

第十一章 热点政治课题及相关的政策之争
第一节 “封建”与“郡县”两种国家结构之争 426
第二节 三教之争与宗教政策之争 446

第十二章 与国家财政问题相关的政治思想
第一节 隋朝土地赋役制度的制度理念 461
第二节 唐朝前期的土地赋役制度及财税理念转化的端倪 465
第三节 与财政改革密切相关的政治思想 473

第十三章 形形色色的政治批判思想
第一节 皇帝、官吏、庶民三大政治等级的政治批判思想 502
第二节 普通民众以“均平”为理据的政治批判思想 509
第三节 皮日休批判暴君弊政的仁政论 518
第四节 无能子否定圣人、君王和纲常的无君论 522
第五节 罗隐批判暴君弊政的明君论 531
第六节 谭峭非议现实的均食尚俭论 537

引用文献版本目录 543
后记 549

六、中国政治思想通史•宋元卷
作者:孙晓春
ISBN:9787300194004
定价:78.00
装订:平装
字数:42万

内容简介:
本书以学派、人物以及历史年代为线索,叙述了宋元时期政治思想史上20多位有着重要影响的思想家的思想学说。对于两宋时期较为重要的思想流派,如以范仲淹、王安石为代表的经制之学,以二程、朱熹、陆九渊为代表的理学,以陈亮、叶适为代表的事功学派的思想学说,做了系统的梳理和分析。对于宋元时期思想家的思想学说,本书根据现代的价值尺度,结合历史主义的方法做出了客观、恰如其分的分析和评价。

作者简介:
孙晓春,1957年生,吉林省长岭县人,历史学硕士,哲学博士,现为南开大学政府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政治思想史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论著有《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中国政治思想史论》、《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价值及其当下意义》、《传统儒学的历史命运》等。

目录:
导 论
第一编 北宋经制之学
第一章 改革的探路者:范仲淹的政治思想 53
第一节 明天道而达时变 54
第二节 明道义而重事功 58
第三节 改革主张与庆历新政 60

第二章 事功学派的先驱:李觏的政治思想 69
第一节 天人相分论 70
第二节 人性三品论 72
第三节 礼治主张 73
第四节 论辩王霸与富国强兵的思想主张 77

第三章 改革的推动者:王安石的政治思想 86
第一节 天道观 87
第二节 人性论 91
第三节 治道有为与改易更革 95

第四章 “守常”的倡导者:司马光的政治思想 103
第一节 以礼为常、依礼为治的礼治思想 105
第二节 尊君卑臣、事君不二的尊君思想 107
第三节 以民为基、悯农劝农的重民思想 111
第四节 以德为本、信赏必罚的人才观 114
第五节 养本少取、力倡节俭的理财思想 118
第六节 达致中和、复归常道的变革观 124

第二编 北宋理学
第五章 理学的渊源 135
第一节 《周易》的形而上学思想 136
第二节 先秦两汉儒家的天人合一论与心性论 139
第三节 《大学》的内圣外王观念 142
第四节 《中庸》的道论 144第五节 佛教的心性论与老子的形而上学思想 146
第六节 理学源流 149

第六章 理学先驱:胡瑗、孙复、石介的政治思想 151
第一节 胡瑗的义理《易学》及其政治思想 152
第二节 孙复的《春秋》学及其尊王理论 158
第三节 石介的道统论及其复古主张 163

第七章 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及其诚学 174
第一节 《太极图说》的思想来源 175
第二节 《太极图说》的政治哲学内涵 179
第三节 《太极图说》在儒家伦理政治学说 哲理化过程中的地位 181
第四节 天道之诚与人道之本 185 目 录 3

第八章 邵雍的《皇极经世书》及其经世思想 190
第一节 《皇极经世书》中的象数易学 191
第二节 邵雍的天道观 195
第三节 人灵于万物与天人互为表里 199
第四节 重道义而轻功利的王道论 201

第九章 理学的奠基人:程颢、程颐的政治思想 204
第一节 天理论 205
第二节 人性论 210
第三节 道义论与王霸之辨 213
第四节 改良政治的思想主张 218

第十章 关学创始人:张载的政治思想 224
第一节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 224
第二节 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 230
第三节 改良政治的思想主张 234

第三编 南宋理学与事功之学
第十一章 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的政治思想 245
第一节 天理论 247
第二节 人性论与禀气说 254
第三节 天理与人欲 261
第四节 王霸义利之辨 264
第五节 论君、道关系 271
第六节 施仁政与改革积弊 277

第十二章 心学始祖:陆九渊的政治思想 281
第一节 陆九渊“心学”的思想渊源 281
第二节 “心即理” 283
第三节 发明“本心”与存心去欲 286
第四节 “民为邦本”的政治观 290
第五节 “革弊去蠹”的改革主张 291
第六节 陆九渊与朱熹的论争及其意义 296

第十三章 陈亮明法度重事功的政治思想 302
第一节 反对空谈性命,重视事功 302
第二节 正法度之宜的治国理念 306
第三节 改良政治的思想主张 312

第十四章 叶适建皇极倡变法的政治思想 319
第一节 论“皇极” 320
第二节 论国家政体 324
第三节 君臣共治的思想主张 329

第四编 元朝余绪
第十五章 元代理学家:赵复、许衡、吴澄的政治思想 339
第一节 赵复与元代理学的北传 339
第二节 许衡的政治思想 343
第三节 吴澄的政治思想 351

第十六章 华夷之辨:耶律楚材、郝经的政治思想 359
第一节 耶律楚材“华夷一统”的治国思想 359
第二节 郝经“用夏变夷”的思想主张 369

参考文献 379
后 记 382

七、中国政治思想通史•明清卷
作者:葛荃 
ISBN:9787300193984
定价:118.00
装订:平装
字数:65万

内容简介:
本卷梳理了明清政治思想的发展脉络,分析了中国王权主义统治从巅峰走向衰落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以及在动荡、变革的历史条件下诸多思想流派学者的政治思想、主张及争鸣盛景。遵照历史演进逻辑,揭示出明清政治思想发展的三条主要线索:以朱元璋等诸帝王为代表的集权主义治国思想,基于帝王立场为君主政治统治张目;以李贽、黄宗羲等人为代表的思想异端及反思思潮,站在君主政治的边缘对君主政治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与批判;以龚自珍、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改革派,站在爱国主义立场倡导经世致用,提出了强国御侮,师夷长技的时代要求,为中国政治思想实现从古典向近代的转型奠定认识基础。本卷在方法论上诉诸政治学与历史学,与同类著作相较,具有明显的创新性。

作者简介:
葛荃,历史学博士,政治学教授。1953年生,安徽巢湖人。“老三届”,插过队,做过工。以“七七级”考入南开大学历史系。曾任教于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山东大学(威海)法学院。现执教于山东大学(济南)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兼任中国政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理事、山东省政治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副会长。2002年10月受聘为《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政治学•中国政治思想史分支主编。术业专攻:中国政治思想史与政治文化、行政哲学、行政管理思想与行政文化。迄今出版专著4种、编著18种,发表论文90余篇。代表作为《中国政治文化教程》、《立命与忠诚》、《权力宰制理性》、《政德志》、《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等。

目录:
导 论
第一章 明初统治集团维系君权与秩序的政治思想
明初统治集团政治思想的主旨与特点
朱元璋强化君权的统治思想
朱棣尊崇道统的政治思想
宋濂以“仁政”为核心的政治思想
方孝孺以民本为主旨的政治思想
第二章 明中期对传统儒家政治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丘濬以德行规范帝王的政治思想
高拱以整治人才与吏治为主旨的政治思想
张居正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思想
吕坤以民本为主旨的政治思想
海瑞以订正君臣之道为重点的政治思想
第三章 明代礼制与以礼为教、以礼化俗的政治思想
明初礼制建设与制礼思想特点
明太祖以礼治国与教化为先的政治理念
洪武朝乡饮酒礼与以礼化俗
嘉靖朝“大礼议”的政治文化内涵
第四章 明代王守仁心学及其后学的政治思想
王守仁以“致良知”为核心的政治思想
王门后学对心学一脉政治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泰州学派平民化的政治思想
李贽以追求平等为特色的政治思想
第五章 晚明东林党及复社党人关切时弊的政治思想
东林、复社与晚明政治思想的发展
顾宪成学以致用、“亟亟于救世”的政治思想
高攀龙志善天下、登用正人的政治思想
复社诸君兴复古学、务为有用的政治思想
第六章 明末清初政治思想的多元发展
明末清初王学修正派的政治思想走向
颜李学派反思理学与政治设计思想
明末清初非主流思想家的政治思想
第七章 明末清初的政治批判与制度建构政治思想
黄宗羲的政治批判与制度建构
顾炎武的学术反思与经世实学
王夫之的政治哲思与理想政治设计
唐甄对君主政治的反思与批评
第八章 清朝前期帝王维护绝对君权的政治思想
绝对君主专制的政治理论
“大一统”论与“正统”论
敬天法祖的政治原则
第九章 清代理学政治思想的反思与批评
清代理学发展的两股趋向
吕留良的“天下为公”政治思想
戴震的理学批判思想及其政治思维特点
凌廷堪的礼学政治思想及其颠覆理学的政治意义
焦循具有反传统色彩的政治思想
第十章 清代礼学与“以礼为治”的政治思想
清廷“崇儒重道”和振兴礼制思想
礼学之兴与儒家政治思想的转向
以礼化俗与传统“治道”的传衍
第十一章 晚清改革思维催动下的政治思想
龚自珍的社会批判和社会改革思想
林则徐以爱国主义为特色的政治思想
魏源主张改革内政和师夷制夷的思想
结语:中国传统政治思想近代转型的开端
后 记

八、中国政治思想通史•近代卷
作者:刘刚 李冬君
ISBN:9787300193991
定价:48.00
装订:平装
字数:20万

内容简介:本书分两大部分,一引论,二通论。
“引论”是关于近代政治思想史的方法论,诸如“以‘近代性’区分近代与晚清”、“把中国近代史当作世界史”,以及“近代性”与传教士的关系、“近代性”的本土化路线等。这让我们看到了走向衰落的是晚清王朝,而走向民主与科学的则是近代中国。
“通论”是考察政治思想在历史进程中的表现形态,立脚于“近代化的政治思想与政治过程”,与以往思想史的写法有所不同,非纪传体、学派式的写法,而是一以贯之,去看思想的变迁及其大势,

作者简介:
刘刚,独立投资人,自由写作者。主要著作有《中国史诗》、 《通往立宪之路——告别晚清的近代史》、《自由的款式》(合著)、 《文化的江山——重读中国史》(合著)。在《中国经营报》上开设专栏,并在多家报刊上发表多篇历史文化的论文、随笔、杂文。

李冬君,历史学博士、教授,现任教于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主攻研究方向为中国政治思想通史、中国政治文化史,以及 中西古典哲学及文化研究。授课科研之余,大部分时间致力
于普及中国历史文化的写作和中西文化比较研究的普及工作。
先后在《南方周末》、《新京报》、《天涯》、《中华读书报》、《中国图书评论》、《人物》、《当代艺术》、《同舟共进》、《百家讲坛》、《博览群书》、《文史天地》、《炎黄地理》、《北京晚报》等多家报刊上发表相关的历史文化、人物、考古等文章,先后在《中国经营报》、《国家历
史》等多家报刊上开设历史文化专栏。主要著作包括:《落花一瞬——日本人的精神底色》、《孔子的圣化与儒者革命》、《儒脉斜阳——曾国藩在官场和战场》、《孽海自由花——一 代名妓赛金花“出走”以后》、《中国私学百年祭——严修新私学与中国近代政治文化系年》、《自由的款式》(合著)、《文化的江山——重读中国史》(合著)、《《思想者的产业——张伯苓与南开新私学传统》(合著)、《载舟覆舟——中国古代治乱的经济史考察》(合著)、《国权与民权的变奏——日本明治精神结构》(译著)、《叶隐闻书——日本武士道第一书》(译著)。

目录:
通论 近代史与近代性
第一章 关于中国“近代史”研究
第一节 以“近代性”区分近代史与晚清史 3
第二节 把中国近代史当作世界史 5
第二章 中国“近代性”之由来及兴起
第一节 “科学传教”传来“近代性” 10
第二节 从世界史来看明末危机 14
第三节 “近代性”的中国本土化路线 18
第四节 考据学里的启蒙与救亡运动 21
第五节 近代科学——从考据到格致 26
通论 “近代化”的政治思想与政治过程
第三章 走出天下走向世界的地缘政治思想
第一节 世界地图上的地缘“中国” 33
第二节 王朝海权沉沦与中国海疆危机 38
第三节 通往世界政治的先王之道(上) 48
第四节 通往世界政治的先王之道(下) 52
第五节 “中国—海国”新天下观及其兵法 56
第六节 走先王之路到欧洲去 61
第四章 从王法走向公法的国家主权思想
第一节 走下天朝的主权国家 72
第二节 在“民心可用”的背后 80
第三节 基于“权利”的“主权”思想 94
第五章 从耕战走向商战的国家利益思想
第一节 商战之茶叶与鸦片 110
第二节 通商与商战思想 115
第三节 商战之市场与官场 123
第四节 商战转型的“国际化”之厄 135
第六章 走出王权走向民权的国体思想
第一节 走向航海时代的民间海权思想 142
第二节 走出王权走向国权的国防思想 151
第三节 民本主义传统与民权思想由来 158
第四节 立宪:君主的救赎与民主的错失 166
参考书目 177
后 记 185

九、中国政治思想通史•现代卷
作者:邓丽兰
ISBN:9787300194011
定价:118.00
装订:平装
字数:66万

内容简介:
移植西方共和政治的失败、各种西方思潮的传入,使民国时期的中国进入一个各种主义百舸争流的时代,各种主义多有超越性与批判性品格,却难以构建政治共识,主义之间的对抗性压倒了相互之间的对话与互动,并主导了现代中国思想的格局。

作者简介:
邓丽兰,1966年生,四川沐川县人,南开大学历史学博士,历史学院副教授,从事民国政治史、近现代中西思想文化交流研究,著有《临时大总统和他的支持者》、《域外观念与本土政制变迁》、《西方思潮与民国宪政运动的演进》等。

目录:
导论 民国政治思想的演进与特征

第一章 民族主义与现代国家的建构
第一节 近代中国人的国家观与民族主义的兴起
第二节 民间民族主义的分流
第三节 民间民族主义的嬗变: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论
第四节 官方民族主义的推进与畸变

第二章 现代中国的自由主义
第一节 军阀政治下的民主共和诉求
第二节 国民党政权建立后的自由主义抗争
第三节 战后自由主义的勃兴

第三章 三民主义的发展与畸变
第一节 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演变
第二节 儒化的三民主义
第三节 遗教派的三民主义论
第四节 改组派的政治思想
第五节 新生命派的三民主义论
第六节 第三党的政治主张
第七节 托派的三民主义

第四章 各种社会主义的涌动与抉择
第一节 无政府主义
第二节 空想社会主义
第三节 改良社会主义
第四节 社会主义的大讨论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第一节 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第二节 从国民革命论到苏维埃革命理论
第三节 中国社会性质论战与二三十年代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第四节 新民主主义论

第六章 社会变迁中的重大思想论争
第一节 政党、政制与主义
第二节 政治与社会转型
第三节 有关中国农村问题的探讨

参考文献

后记

   
 

人大出版社天猫旗舰店 | 书香缘电子书店 | 中国高校人文社科网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中国一考网 | 教研服务网络 | 人大社内网 | 友情链接
京ICP证130369号 新出网证(京)字0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1号  有网站下载或登录的问题请联系:010-62515491
邮编:100080 联系电话:010-62514760 E-mail:club@crup.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