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假冒网站的声明

图书搜索:

六十春秋耕耘学术沃土 甲子华…

新浪书会专访:中国人民大学出…

人大社:承载光荣梦想传播先进…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互…

我社6种出版物入选《2015年农…

追忆似水流年 品味留学人生

《大国的责任》、《梁衡红色经…

李海峰《齐白石艺术欣赏与真伪…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系列丛书”…

群众路线理论研讨会暨《人民观…

六十春秋耕耘学术沃土 甲子华…

新浪书会专访:中国人民大学出…

人大社:承载光荣梦想传播先进…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互…

我社3位编辑入选“全国大中专…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毛术…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人大…

《抗战家书:我们先辈的抗战记…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以色列分社…

中医古籍名著编译丛书英文版签…

人大社9月新书快递18-《再思毛泽东:毛泽东思想的探索(典藏本)》

2014年09月24日

请点击下载

/UploadFiles/XXGL/2014/9/人大社9月新书快递18-《再思毛泽东:毛泽东思想的探索(典藏本)》.doc

 

 

国外毛泽东研究译丛•第二辑(典藏本)即将上市!

“国外毛泽东研究译丛”一经推出,就得到了读者的广泛关注和认可。本次推出的丛书第二辑严格尊奉学术理据和研究逻辑,精选经过历史考验,具有较强理论价值和持久影响,论持较为公允客观,论说严谨缜密的名著。其中包括法国学者阿兰•鲁林的《毛泽东:雄关漫道》、澳洲学者尼克•奈特的《再思毛泽东:毛泽东思想的探索》、美国学者斯图尔特•R•施拉姆的《毛泽东》(即将出版)等。

书名:再思毛泽东:毛泽东思想的探索(典藏本)

作者:[澳]尼克•奈特

ISBN:978-7-300-19926-9

定价:65.00元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年9月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再思毛泽东》一书为研究毛泽东——这位1976年辞世的中国革命开拓者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通过收集一些新近发现的由毛泽东执笔的著作,尼克•奈特重新审视了毛泽东思想里一些具有争议的内容,并对毛泽东进行了“重新思考”。 这本书系统且全面地分析了毛泽东关于农民阶级和工人阶级在中国革命中所起作用的观点,阐释了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理论尝试,以及他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解。 

在解读毛泽东思想的过程中,奈特对所涉及的一系列理论难题进行了探究。《再思毛泽东》一书对许多固有的关于毛泽东及其思想的评述提出了挑战。这本著作对研究中国历史与政治,以及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学者和学生来说颇具吸引力。

作者简介:

尼克•奈特先后获得昆士兰大学文学学士学位,伦敦大学理学硕士学位和哲学博士学位,现为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教授。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涉及中国共产主义政治与历史、毛泽东思想、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与哲学等。

尼克•奈特是当代西方毛泽东研究领域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率先对全球范围内的毛泽东研究进行学术思想史的梳理,并将其概括为几种不同的研究模式。他曾多次来中国访问和研究,目前仍与我国毛泽东研究领域的一些学术机构和学者保持着联系。尼克•奈特在研究毛泽东的过程中尤为主义对第一手史料的把握,以及对前沿方法论的运用。与此同时,他还进行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主要研究对象包括瞿秋白、艾思奇等学者。

卖点:

•澳大利亚著名毛泽东研究专家尼克•奈特作品,国内首次出版

•率先梳理毛泽东研究学术思想史,可谓一部研究毛泽东研究的经典之作

•对许多固有的关于毛泽东及其思想的评述提出了挑战

上架建议:

历史、政治、政治人物

读者对象:

毛泽东研究学者、历史传记类读者

编辑推荐:

“国外毛泽东研究译丛”第二辑,收录了很多非欧美学者的作品。澳大利亚的尼克•奈特博士的这本《再思毛泽东》,是其中特色鲜明的一本,他率先梳理了全球范围内的毛泽东研究史,可谓是一本研究毛泽东研究的经典之作。

名人推荐:

作为著名的中国学者,尼克•奈特从事毛泽东思想研究已近四十年之久。奈特摒弃了倾向于妖魔化或讥讽毛泽东的传统研究范式,非常严肃地将毛泽东视为一名社会主义领导者和一位马克思主义者。这本著作书名贴切,且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本书中,奈特经得出了许多具有创新性、公正性与客观性的结论,这些结论必定会对未来关于某个人物的研究产生深远影响,这个人物便是毛泽东——不论他有何过失,都毫无疑问地是二十世纪的巨人之一。

——柯林•麦克拉斯,荣誉教授  国际商务与亚洲研究部,格里菲斯大学

尼克•奈特多年来一直是毛泽东思想最敏智的读者和译者之一,他也因此颇负盛名。《再思毛泽东》一书凝聚了作者毕生的学识,使得后人能重新审视和修正关于毛泽东的认识。当下许多描述毛泽东的著作都退化为存有恶意的无稽之谈且掀起了反社会主义的浪潮;然而,奈特的这部著作则严肃地提醒人们要重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与理论意义。这部著作同时也证明,重估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所制定的政策,可以为中国解决改革三十年所遭遇的问题提供某种启示。

——阿里夫•德里克  《中国革命中的马克思主义》的作者

目录:

第一章 前言:再思毛泽东 

第二章 方法论问题一: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文本的再思考 

经验主义:阐述与批判 

毛泽东文本:读者的作用 

毛泽东思想的影响:系谱的问题 

连续性与非连续性:分期的问题 

结论 

第三章 方法论问题二: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观 

存在一个“正统的”马克思主义吗 ? 

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者吗?如果是,又是哪种 ? 

结论 

第四章 毛泽东思想中的工人阶级与农民(1923—1945) 

联合农民,1923—1927 

农村革命,1927—1930 

工人阶级力量和国家形成,1931—1934 

抵抗与改革,1937—1945 

结论 

第五章 政治和构想:毛泽东思想中的历史时期与未来思想 (1937—1945) 

中国传统中的历史分期和未来思想 

再思毛泽东:毛泽东思想的探索 

马克思主义传统中的历史分期与未来 

毛泽东思想的双重分期:“三时代”和“五阶段” 

历史性未来:永久和平时代,共产主义时代 

政治和构想:未来对现在的影响 

结论 

第六章 毛泽东思想中社会革新理论的马克思主义维度 

基于对毛泽东三宗文献的研究,1937—1940 

《矛盾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论一党专政》:阶级与政治 

《新民主主义论》:经济、政治、文化 

“根据”:经济和政治 

“政治”与阶级斗争的调整 

“政治”与政府的作用 

文化的历史作用 

政治与意识形态 

结论 

第七章 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毛泽东与科学:普遍性与特殊性 

毛泽东视野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形式 

第八章 通往中国社会主义道路上的毛泽东(1949—1969) 

毛泽东对1955—1956年间事件的回答 

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 

不断的革命 

“大跃进” 

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和“文化大革命” 

结论 

第九章 从和谐转向斗争、从永久的和平转向“文化大革命”: 毛泽东思想中变化的未来

 悲观主义和革命斗争:20世纪50年代和20世纪 

60年代早期 

矛盾的普遍性和无限的生产力 

“大跃进”中的“乌托邦主义” 

“文化大革命”:告别乌托邦 

从和谐到斗争,从永久和平到“文化大革命” 

注 释 

参考文献 

索 引 

译后记

精彩段落:

我们认为,在毛泽东去世大约30年后重新思考他的思想是十分必要的,其原因表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在过去的30年中,中国官方曝光了大量之前鲜为人知的毛泽东的文献。中国出版并广泛宣传这些文献,中国的媒体和学术期刊也对其进行了详细的阐释,若非有隐蔽的政治动机是不会如此的———对于这一点我稍后会谈到。不管发布这些著作的动机是什么,它们从根本上扩大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研究赖以存在的文本域,同时,由于文本域轮廓的显著改变,我们对一些传统的阐释 产生了怀疑,早期的讨论同样需要被重新开启。因为这些文献见证了很多新主题———文学的、哲学的、意识形态的、军事的、政治的、经济的、个人的———它们是毛泽东思想的核心。这些文献成为我们阐释毛泽 东思想时要面临的挑战,因为它们代表了需要探索的未知领域。

其次,从毛泽东登上历史舞台之后,这个世界以显而易见的代价发生了很多次转向。转向给中国和国际社会都带来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则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我们理解毛泽东的方式。毛泽东在晚年时仍然会谈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即使这一运动内部存在着严重的分裂。苏联的存在和冷战引发了国际的紧张态势,那时的中国依然坚持毛泽东模式的 领导。一些观点——这些观点为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的彻底变革提供了支持——在当时被认为是异端邪说,它们在“文化大革命”的猛烈攻击下全线溃退。但是在短短几年内,“文化大革命”中所谓的异端成为新的正统思想,它们给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结构带来了显著改变,这些改变至少可以同毛泽东任何一项雄心勃勃的政治运动相媲美。中国朝向市场经济的变化、苏联日趋衰落并于1991年最终瓦解,这些事件伴随着并部分地加速了西方左翼的实质性消亡,很多国家的共产党都不复存在。中国改革事业的胜利及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跃进,在西方国家得到了回应。在这些西方国家中,新保守主义获得了胜利。在中国和西方国家,认为可能通过有意识的政治运动实现人类平等的信心受到了严重侵蚀。上述变化使得前辈们主张平等的社会主义观念,尤其是毛泽东一代试图通过革命来实现社会主义的方式,变得更加难以理解,更不用说被证明。

政治运动意义上的“社会主义”的衰落及其意识形态吸引力的减弱,不仅改变了过去人们在经验意义上使用该词语的方式,而且改变了该概念所蕴涵的价值标准(好的和坏的、理性的和非理性的、 相关的和不相关的)。但是,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激励着毛泽东和他所属的革命一代,这些观念对他们来说是切实的、似乎可以实现的,正如激励着后续一代那些不同的价值观一样。

然而,显而易见的是,许多评论毛泽东生活和思想的人不再愿意认真地对待毛泽东所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信念。不同时代的人具 有不同的意识价值和形式,这些差异成为当前的限制,它阻止人们去认可某种世界观的解释性价值,原因是这种世界观和目前流行的世界观极为不同。因为如果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在当下是毫无意义的,那么它们在当时又何以具有意义呢?

人大出版社天猫旗舰店 | 书香缘电子书店 | 中国高校人文社科网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中国一考网 | 教研服务网络 | 人大社内网 | 友情链接
京ICP证130369号 新出网证(京)字0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1号  有网站下载或登录的问题请联系:010-62515491
邮编:100080 联系电话:010-62514760 E-mail:club@crup.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