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假冒网站的声明

图书搜索:

六十春秋耕耘学术沃土 甲子华…

新浪书会专访:中国人民大学出…

人大社:承载光荣梦想传播先进…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互…

我社6种出版物入选《2015年农…

追忆似水流年 品味留学人生

《大国的责任》、《梁衡红色经…

李海峰《齐白石艺术欣赏与真伪…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系列丛书”…

群众路线理论研讨会暨《人民观…

六十春秋耕耘学术沃土 甲子华…

新浪书会专访:中国人民大学出…

人大社:承载光荣梦想传播先进…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互…

我社3位编辑入选“全国大中专…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毛术…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人大…

《抗战家书:我们先辈的抗战记…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以色列分社…

中医古籍名著编译丛书英文版签…

人大社3月新书快递 06-洪秀全 洪仁玕卷(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

2015年03月17日

请点击下载

/UploadFiles/XXGL/2015/3/人大社3月新书快递 06-洪秀全 洪仁玕卷(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doc

 

 

书名:洪秀全 洪仁玕卷(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 

书号:978-7-300-20548-9 

著者:夏春涛

责任编辑:吴冰华

成品:160*230   页数:356

纸张:70克玉龙胶

装帧:平装

出版时间:2015-01-31

定价:59.00 元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本书卖点

《洪秀全 洪仁玕卷》编入了太平天国核心领导人物洪秀全、洪仁玕的残存著述,包括近十年公布的新资料,是二人的首本“全集”。 

由太平天国文献研究权威夏春涛老师选编,是研究太平天国及洪秀全和洪仁玕思想的最全面资料集。

◆读者定位

1、史学研究者

2、历史爱好者

◆人物简介: 

洪秀全是太平天国的创始人和灵魂人物。在广西“民不聊生,官亦不聊生”的情形下,以上帝信仰聚众起义;定都后分兵征伐,一度使清政府摇摇欲坠。有改造中国社会的具体设想和政策:既推行森严的等级制度,同时又提出“天下一家”说,幻想通过经济上“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来实现“太平”。但内讧以及制度、政策的缺陷,致使太平天国元气大伤、人心涣散;后期腐败现象更甚,内部关系及与人民关系紧张。而洪秀全愈益脱离实际,立政无章,无力收拾残局,抱憾病逝不到50天,天京陷落,太平天国中央政权覆灭。 

洪仁玕是族兄洪秀全的追随者,早年同样热衷功名仕进。金田起义后投奔未遂,被迫流亡。主要栖身香港,与西教士朝夕聚晤,眼界大开,感触甚深。出任太平天国总理大臣后,撰写《资政新篇》,主张因时制宜、度势行法,呼吁“与番人并雄”、“奋为中地倡”。发誓“宁捐躯以殉国,不隐忍以偷生”,致力于推行新政,尤其欲整饬吏治,但颇受掣肘,兵败被俘后宁死不屈。

◆编者简介:

夏春涛,江苏扬州人。1 9 9 1年获博士学位。1992年在河北农村挂职。1994年至1995年为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1999年晋升研究员。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出版专著《太平天国宗教》、《从塾师、基督徒到王爷:洪仁玕》、《天国的陨落——太平天国宗教再研究》,文集《沧桑足迹》等。发表论文数十篇,撰写国家清史纂修工程“通纪”第六卷,参与编纂《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续编•太平天国》。另从事理论研究,著有《中国国情与发展道路》、《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怎样解决作风建设问题》等,在中央三报一刊发表理论文章二十余篇。

◆内容简介

太平天国败亡后,其文献遭毁禁之厄运。虽经学界多方搜求,其印书至今仍有多种散佚;文书情况更不乐观,存世者只不过一鳞半爪。此外,因疏于校对,太平天国文献多有错讹,今人整理时又发生一些鲁鱼亥豕之误,以致文义受损。本书有两个特点:一是尽量将洪秀全、洪仁玕的残存著述搜全、编全,包括近十年公布的新资料,实际上是二人的首本“全集”。内有多件文书系据英文回译。二是逐一订正原书(文)及现今各种排印本的错字、衍字、脱字及标点错误,并就版本、校勘,涉及典章制度之处,以及太平天国新造字、避讳字、隐语等,酌情加注释说明。“导言”就学界的相关研究脉络,争议之焦点,二人的主要思想特征,本书所收著述的具体内容,作了简要评述。文后附有二人年谱简编。

◆ 简要目录

洪秀全卷 

导言 

早年诗作 

太平诏书 

太平天日 

太平礼制 

起义初期诏旨 

建都初期诏旨 

天父上帝言题皇诏 

御制千字诏 

天父诗 

命镇守天浦省诏 

幼主诏书 

致英国全权特使额尔金诏 

己未九年颁行天历诏 

庚申十年幼主诏旨 

爷哥朕幼同作主诏 

庚申十年梦兆诏 

谕苏省及所属郡县四民诏 

《钦定旧遗诏圣书》、《钦定前遗诏圣书》批注 

辛酉十一年诏旨 

辛酉十一年幼主诏旨 

切忌私藏财物、压迫人民诏 

附录一天条书 

附录二幼学诗 

附录三天朝田亩制度 

附录四天父下凡诏书(第二部) 

附录五王长次兄亲目亲耳共证福音书 

附录六太平天国版《圣经》与白话本《圣经》篇名对照表 

洪秀全年谱简编 

洪仁玕卷 

导言 

洪秀全来历 

太平天国起义记(节选) 

资政新篇 

立法制喧谕 

开朝精忠军师干王洪宝制 

己未九年会试题 

致艾约瑟牧师书 

钦定英杰归真 

凛遵敬避字样喧谕 

致英国翻译官富礼赐书 

钦定军次实录 

献试士条例本章 

诛妖檄文 

兵败被俘后自述 

签驳《李秀成供》 

狱中绝命诗 

赴死前绝命诗 

附录答艾约瑟牧师30问 

洪仁玕年谱简编

◆上架建议

历史

书摘

导言 

一盖棺难以论定 

今年(2014年)是洪秀全诞辰200周年、逝世150周年,以及太平天国都城天京(今南京)陷落150周年。150年来,经过一代代国人的接续探索与奋斗,中国社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从积弱积贫阔步迈向现代化,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颇堪玩味的是,关于洪秀全的评价也随着社会演进而变化,形成强烈反差:他先是被清政府斥为“贼首”、“逆首”,辛亥革命后被正式尊崇为民族革命运动的先驱;新中国成立后,得到前所未有的崇敬和怀念,被视为伟大的农民革命领袖、太平天国运动的坚强旗手。进入新时期后,一味美化洪秀全的现象得到纠正,但又出现将其“妖魔化”的偏向;特别是近十余年来,不时有人指斥洪秀全是“野心家”、“暴君”、“昏君”、“邪教主”,走向另一个极端。在中国近代史人物中,几乎无人像洪秀全这样,其身后之名大起大落,引起这么大的争议。 

究竟应当如何认识和评价洪秀全? 

洪秀全1814年出生于广东省花县(今广州市花都区)一个客家村落。7岁(虚岁)入私塾读书。热衷功名,16岁起先后四次参加科举考试,均名落孙山,精神颇受打击。1843年读基督教布道手册《劝世良言》,产生共鸣,从此弃绝科举仕进之念,按照自己的理解来传播上帝信仰,走上用“良言”劝世、救世之路。他苦口婆心劝人拜上帝,起初收效不大,后与冯云山结伴远行,终于在广西打开局面。拜上帝者增至两千多人,形成一个名为“上帝会”学界通常认为该宗教团体名为“拜上帝会”,此属以讹传讹。参见夏春涛:《天国的陨落——太平天国宗教再研究》,30~35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的宗教组织,尊奉洪秀全为领袖。今人将洪秀全手创的宗教称为“上帝教”。 

当时,广西是长江以南社会矛盾最尖锐、清政府统治力量最薄弱的一个省份。洪秀全1847年还兴冲冲地到广州基督教堂,随美国南浸会传教士罗孝全(IJRoberts)学道,满心希望能加入基督教会,因受洗不成才二次入桂。时值广西境内民变蜂起,或打家劫舍,或攻城劫狱,社会急剧动荡,以致“民不聊生,官亦不聊生”。上帝信徒与地方官绅的冲突也日渐升级。在现实刺激下,洪秀全从劝人弃恶行善转为倡导斩邪留正,确立反清志向,认为“过于忍耐或谦卑,殊不适用于今时,盖将无以管镇邪恶之世也”。在天地会暴动吸引广西官府主要兵力的情形下,洪秀全与杨秀清等人秘密酝酿金田团营,起兵立国,国号为太平天国。今人将这支反清武装称为“太平军”。 

太平军起初处境险恶,遭清军围追堵截,靠避实击虚来保存实力;攻克永安后赢得喘息休整之机;进军湘鄂开拓了新空间,兵力大增,逐渐掌握战场主动权;攻克武昌后完全占据主动,乃至沿江东下,一路势如破竹,攻克东南第一都会江宁(今南京),在此建都,易名天京。在两年多时间里,太平军先后转战六省,跋涉转进数千里,兵力从三千人扩充至十万人左右,攻占大小城池近40座。清政府前后更换、任命九个钦差大臣,调动十余省军队,耗费饷银二千余万两,但由于统治机器失灵,战局却愈益恶化。以定都为标志,太平天国结束流动作战状态,进入以天京为中心开疆辟土的新时期。 

洪秀全生了一场病、做了一个梦、读了一本书,最终就走上起兵造反之路,把清政府搅得七零八落。这看起来很有戏剧性,有点不可思议,实质上蕴含着深层次的社会政治因素。广西之所以成为太平天国的策源地,根源在于吏治腐败、官逼民反。清钦差大臣赛尚阿便奏陈说:“州县各官,胆大贪婪,任听家丁者十居八九。百姓受其欺凌,终无了期,往往铤而走险。……粤西之匪蓄谋已非一日,缘大吏因循、州县逼迫所致。”而广西情形是全国的一个缩影,远不是孤立现象,金田起义因此得到各地下层民众响应,迅速从星星之火浸成燎原之势。除太平天国外,同期国内还接踵爆发了其他一些较有声势的反清起事,诸如广东天地会,上海小刀会,以皖北为中心的捻军,以及贵州苗民起事,云南和西北回民起事等,整个中国几乎成为一片火海。倘若撇开清政府腐朽统治的因素,单纯从个人“野心”等角度来诠释引发这些事变的原因,显然是不合逻辑的。 

定都后,洪秀全一直居住在天京,直至病逝。他死后不到40天,天京即被湘军攻破,太平天国中央政权覆灭。4个月后,身陷囹圄的幼天王乞降不成,在江西南昌被凌迟处死,太平天国世系终结。虽有太平军余部坚持流动作战,但已是强弩之末。从金田起义到天京陷落,太平天国前后与清政府对峙14年,可谓“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作为太平天国的主要缔造者、最高统治者和灵魂人物,洪秀全几乎与太平天国的兴亡相始终。如何评价洪秀全,实际上就是如何评价太平天国。反之亦然。 

关于洪秀全评价的分歧和争议,主要体现在对洪秀全思想与行为的不同解读上。可供研究的文献资料是相同的,历史真相也仅有一种,而人们得出的结论却颇有出入,甚至大相径庭。究其原因,主要是该研究与现实政治联系较紧,受社会思潮影响较大。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力量的新式革命,新中国成立后,追溯太平天国、讴歌农民革命成为顺理成章之事,以论证中国革命的渊源和正义性。太平天国研究因而成为一门显学,受到空前重视,取得骄人成绩,但也出现偏差,在运用唯物史观时存在简单化、教条化倾向,有意为尊者讳,一味拔高对洪秀全和太平天国的评价。1964年,戚本禹等人以揪“叛徒”、彰“气节”名义大批忠王李秀成,则使研究陷入混乱,主要表现为将学术问题与政治问题画等号,影射史学泛滥成灾,给历史人物贴政治标签成为人物研究风行的模式。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史学界努力肃清极左思潮的影响,做了大量正本清源的工作。到20世纪90年代,相继推出一大批有分量的总结性研究成果。不过,随着研究难度加大,以及学者研究兴趣的转移,太平天国研究逐渐从繁盛趋于冷落。由于起步早(至今已持续近一个世纪)、起点高(已有论著堪称汗牛充栋),从事该研究的门槛越来越高,对初学者更是如此——仅必读的最基本史料和代表性研究论著就达几千万字,同时还必须搞清楚太平天国的典章制度。这不免让人望而却步。现今依然坚守这一领域的学者已是凤毛麟角,且后继乏人,研究队伍青黄不接。虽断续有新著问世,但总体上难挽颓势。与专业研究队伍急遽萎缩形成对比的是,揭批邪教“法轮功”这一背景,以及2000年夏大型电视连续剧《太平天国》的播出,使得社会上对这段历史的关注度骤然增加。不过,电视剧《太平天国》“戏说”的成分太多。社会各界人士撰文、写书谈太平天国,以评论居多,某些观点不无见地,但多数作者缺乏研究积累,对史实、史学史缺乏了解,往往仅读几本史料就下很大的结论,流于对洪秀全的口诛笔伐。这反映了人们对过去有些论著一味美化、偏袒洪秀全的抵触心理,但明显矫枉过正。受历史虚无主义、民粹主义等思潮的影响,更有人借历史这杯陈酒来浇胸中块垒。一时间,全盘否定洪秀全、替曾国藩翻案的观点被炒得沸沸扬扬。某些所谓的新观点实际上是陈词旧说的翻版,如“农民战争破坏论”、上帝教是“邪教”、太平军与湘军之战是“农民打农民”之类。这对研究丝毫起不到推动作用,反而把水搅浑了。 

从严格意义上讲,很难说洪秀全已达到思想家的高度。但在旧时代的农民领袖中,洪秀全无疑是最有思想的一位。他是读书人出身,起义立国后仍勤于著述,其思想直接影响了太平天国的历史进程和命运。后来发生的许多重大事件,包括上海的兴起、洋务运动、辛亥革命,都与太平天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研究中国近代思想史,不能绕开洪秀全。争议越大,越要加强研究。 

譬如,太平天国以宗教起家,又以宗教立国,其核心信条是独尊上帝。洪秀全用上帝信仰整肃军纪、激励士气、维系人心,这是否纯属有意识的“欺骗性”宣传,还是他本人确实带有信仰成分?丁酉年(1837年)升天异梦对他的心理有何影响?洪秀全从西方基督教搬来上帝,但却颠覆了基督教的基本信条,并糅合了儒家学说和中国民间宗教等因素,带有鲜明的形而下色彩,倡导打江山、创新朝,有自成体系、别具一格的宗教仪式和经典。太平军既是军事组织,同时又兼有宗教团体性质,平素通过读天书、讲道理来普及教义,每七日举行礼拜仪式,凡新兵入伍须举行洗礼仪式。有论者认为太平天国宗教是基督教的一个分支,显然与史实不符。需要思考的是,洪秀全的这种改造及创新有何成败得失?与太平天国的兴亡究竟有什么关联? 

再如,20世纪50年代初,范文澜先生认为太平天国使旧式农民起义的面目为之大变,揭开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政治、经济、民族、男女四大平等的革命运动。这成为学界的主流观点,因过于溢美,进入新时期后逐渐被弃用。但相关问题的研讨远没有结束。 

洪秀全憧憬“地下太平,人间恩和”,有改造中国社会的具体构想和政策。他定国号为太平天国,“太平”是其心目中理想社会的首要特征。基于世人灵魂均来自上帝的说法,洪秀全提出“天下一家”说,宣传人皆兄弟、民胞物与等理念,并将之引申为军队必须爱护老百姓,官长必须体恤士兵。根据“天下一家”说,他还对经济社会生活重新设计,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强调“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另一方面,洪秀全又严判上下尊卑,推行森严的等级制度,强调“子不敬父失天伦,弟不敬兄失天伦,臣不敬君失天伦,下不敬上失天伦”(《天父诗》第475首),要求人们遵守礼仪、恪守名分。“天下一家”说与森严的等级制很不协调。从实际情况看,“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仅停留在宣传层面,根本无法兑现,而上下尊卑是触摸可见的客观存在。结果,“天下一家”说并未能维持内部的团结和谐,定都仅三年就爆发内讧,昔日的生死兄弟为争夺权力杀红了眼,酿成一场惊心动魄血流漂杵的内乱,致使太平天国元气大伤,人心涣散。与此相关的是太平天国政权性质问题。学界意见不一,迄无定论,大致有封建政权说、农民革命政权说、农民政权封建化说、两重性政权说。需要思考的是,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关系的代表,所谓农民政权是相对于地主政权而言,两者是否有质的区别? 

与之相关联的还有妇女地位问题。太平天国就此提出过一些进步主张,如“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凡天下婚姻不论财”。但事实上,起义立国特别是定都后,为起义作出贡献和牺牲的广大妇女便逐渐归于沉寂。洪秀全严判上下尊卑,同时男尊女卑意识浓厚,大讲三从四德以及男主外、女主内等老调,强调妇女要守妇道、重贞操。因此,妇女在太平天国的活动空间极为有限。更有甚者,洪秀全等人在军中和天京城推行禁欲主义,严别男女,规定虽夫妻不得同居,违者一律以“奸淫”罪处死,而自己却大搞多妻制,强征民女选美,声称这是上帝的旨意。后期又在高官中普遍推行多妻制。洪秀全本人最终拥有88名后妃。在强行婚娶和多妻制背景下,女子连最起码的尊严和自由都没有,又哪里谈得上男女平等、妇女解放呢? 

洪秀全有改造中国文化的念头,在定都初期掀起狂飙式的焚书运动,禁止孔子崇拜,严禁读古书。后期虽不再焚书,但太平军随意糟蹋古籍的现象仍较为普遍。太平天国也开科取士,但考题依据上帝教教义,而非儒家典籍。曾有论者认为,太平天国的反孔斗争是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成为五四时期打倒“孔家店”的先声。事实上,洪秀全否定的是孔子权威而不是其学说,是一种形式上而非内容上的反孔,目的是为了确立独尊上帝的局面。这种过激文化政策使读书人除政治成见外,又与太平天国多了一层文化上的隔阂,从而持排斥心理。李秀成认为太平天国办得不好的一件事是“无读书人”,系有感而发。 

洪秀全还想改造世道人心,将拜邪神、行邪事、有邪念之人斥为“生妖”,将一切神像斥为“死妖”或“泥妖”。在民间,太平天国用严厉手段推行了许多禁令。部分是基于确立上帝信仰的考虑,如严禁偶像崇拜,取缔孔子崇拜、祖先崇拜,取缔棺葬;部分是基于政治考虑,如颁行新的历书(天历),号召留发易服;部分是基于扭转奢靡颓废之风的考虑,如严禁吸食鸦片,禁酒、禁赌、禁娼妓,禁邪歌邪戏。不过,太平天国主要用严刑峻法来推行禁令,这套做法在军中能够奏效,在民间则适得其反,与民俗的冲突过于激烈,从而广泛激起抵触情绪,影响了人们对太平天国的认同感。而规模空前、持续时间长的毁灭偶像之举(以拆庙为主),致使江南无数名胜古迹毁于一旦,令人扼腕。 

除浓厚的宗教色彩外,强烈的汉民族意识是太平天国意识形态的另一主要特征。洪秀全持严别华夷、兴汉灭满的态度,源于对满族灭明的沉痛记忆,更主要源自对黑暗现实的义愤。太平天国打出的旗帜之一便是反满,斥清朝统治者为“满妖”、“鞑妖”,号召民众留发易服响应起义,廓清华夏。时人遂有“贼见旗人恒切齿,目为妖魔专杀此”一说。不过,反满口号在当时并未引起太大反响,到了清末才真正发酵。孙中山先生以“洪秀全第二”自励,主要是从反满角度立意的。随着时势演变,同为广东客家人的孙中山大大超越洪秀全:他领导了一场新运动,最终推翻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并宣布“五族共和”,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团结。 

如何办理外交是洪秀全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总的来说,洪秀全对办理外交的重要性缺乏认识,观念陈旧。他沿袭传统的天朝上国观念,视西方国家为进贡番邦,将西方使节主动来访视为“谒主”、“归顺”,同时又依据同拜上帝这一事实,称对方为“(洋)兄弟”。缺乏近代国家主权意识,却十分看重外交礼仪(要求洋人下跪),太平天国在这方面与清政府实在伯仲之间。在洪仁玕努力下,太平天国后期改变了国际观念,主动与洋人打交道,尽管洪秀全仍不时流露出以“万国真主”自居的意识。而西方列强在华搞外交投机,一心攫取更多权益,毫无信义可言。据李秀成说,洪秀全断然拒绝某“鬼头”联手灭清、事后平分疆土的提议,正告“我争中国,欲相[想]全图,事成平定,天下失笑;不成之后,引鬼入邦”。这反映了洪秀全的民族自尊心,与清廷不计后果地“借师助剿”形成对比。太平军在上海、苏州等地与英法侵略军浴血奋战,在近代反侵略历史上写下了光辉一页。 

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毛泽东列举从鸦片战争起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首先就提到洪秀全。洪秀全以上帝旗号起兵反清,欲改造山河,确实有新意。从总体上讲,洪秀全的思想究竟是新东西多,还是传统的东西多?是在向前看,还是往后看?洪秀全提出过一些闪光思想,但没有得到坚持和发展,反而很快被湮没,其原因是什么?对此类问题的思考,有助于深化对太平天国思想和历史的认识。 

二洪秀全著述简介 

持先入为主的态度,故意美化或丑化洪秀全,都不足取,都会使研究流于简单化。研究洪秀全思想,须从洪秀全著述入手,看他本人究竟是怎么想、怎么说的,同时还要看他实际是怎么做的。总之,要以史料、史实为依据。 

洪秀全著述甚丰。据洪仁玕说,洪秀全首次来广西传道期间,便写有《劝世真文》等50余种宣传品,“一一劝人学好”。举兵起义后,洪秀全身份变了,但重视笔杆子的习惯没有变。定都后,太平天国迅速建立了较为完备的书籍刻印和文书颁发制度,实行严格的出版管制,严禁买卖藏读儒家经书,规定唯有经洪秀全审订、盖有“旨准”印、由官方刊刻的书,方准阅读。名曰“诏书”,亦称“天书”、“真书”、“圣书”,今人称为“印书”。就此而论,太平天国出版的所有书籍,都打上了洪秀全的烙印;某些书籍直接出自洪秀全笔下,包括假托上帝之名的《天父上帝言题皇诏》、《天父诗》,以幼主名义刊刻的《幼主诏书》。诏旨构成洪秀全著述的另一大类。据目击者说,后期天王府“每日午后放炮九声,悬伪诏于门外”。洪秀全在位十余年,所颁诏旨的数量不可胜计。这两类文献构成研究洪秀全思想的第一手资料。 

然而,太平天国败亡后,其书籍、文件几乎被清政府毁灭殆尽。截至20世纪80年代,经过几代学者艰辛搜访(主要在海外)和整理,太平天国当年刻印的书籍大多得以重见天日,但仍有数种亡佚;文书的情况则很不乐观。从总量上讲,遗存至今的文献(尤其是文书)仅占很小比例,堪称凤毛麟角。这使研究受到很大局限。因此,编洪秀全文集,首先是如何根据残存文献尽量编全、编齐的问题,而不是如何遴选、取舍的问题。这本集子,仅舍弃洪秀全以幼主名义封赏官员、无实际价值的数道诏旨个别诏旨,譬如封干王诏,见《洪仁玕卷》之《钦定英杰归真》。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录。,实际上是本“全集”,但也仅有12万字左右。 

整理、编辑太平天国文献,涉及一些具体问题或难题。一是辨伪。存世太平天国文献有鱼目混珠之作,如清钦差大臣赛尚阿伪造的洪大全供词,曾国藩篡改过的李秀成笔供(今人称为“自述”),辛亥革命前夕南社诗人高旭编造的石达开遗诗,以及嗣后一些书贾为牟利假造的文献或文物。好在经过罗尔纲等前辈学者的考证,此类问题已基本澄清。二是校勘。因疏于校对,太平天国刻颁的书文有错讹之处。后世学者整理时,又发生一些鲁鱼亥豕之误。现今几种最常用的排印本太平天国印书、文书汇编集,都有不少错字、衍字、脱字以及标点错误,从而损害了原意。三是版本。太平天国书籍大多有修订本,改动幅度虽不大,但每处改动都隐含着重要信息,反映了思想和政策的调整、变化,须格外留意;再就是重刻本的封面仍署初刻年份,导致再版的确切时间不明,须加以考订。四是注释。太平天国文献有大量避讳字、新造字和特殊称谓,涉及具体的典章制度以及思想、史实。倘若不作考证、不加注释,便难以明晓其义。在长期整理编纂文献史料的过程中,太平天国研究形成一个分支——太平天国文献学,其代表性成果首推罗尔纲前辈穷半个多世纪之力完成的名著《李秀成自述原稿注》。本卷凡涉及校勘、版本等细节,均酌情加注释说明。 

洪秀全的诗文写得比较通俗,但理解准确并不易。凡太平天国文献中的繁体字、异体字和俗字,本卷均改为现代规范汉字。某些太平天国新造字,如改“魂”为“”(以示天上无鬼),改“玺”为“”(指金质的玺),改“福”为“褔”(寓意锦上添花),仅在首次出现时加注,再次出现时则用现代规范汉字代替。太平天国推行避讳制度。例如,“上”字在太平天国为“上帝”专用,余以“尚”字代,故“上海”改作“尚海”。本卷仅在首例加注,其余直接使用“上”字,以免费解。有些避讳字无关宏旨,直接照录,也不加注。如《太平天日》中的“张永绣”,实为“张永秀”,避杨秀清名讳。 

凡不易理解的方言俚语以及太平天国隐语,酌情加注。至于涉及太平天国典章制度之处,限于体例和篇幅,无法逐一加注。读者可查阅相关专著和工具书。 

太平天国文献凡提及天父、天兄以及洪秀全父子等人时,照例须抬头。本卷不再按照这一格式排版。 

洪秀全喜欢写俗体诗。这与其知识背景以及早年传道经历有关。他早年的宗教宣传品以诗歌、对联居多,便于理解和记忆;登位后所写的书、颁发的诏旨甚至硃批,也以诗体为主,或者诗文合为一体。倘若分类编排,文集就会被切割得支离破碎。本卷按写作时间(参酌刊刻时间)之先后编排,不再分类。洪秀全的诏旨大多篇幅不长,倘若逐一加标题编排,则不免碎片化。所以本卷或按年编排,加一总标题,或单独编排,酌情而定。 

下面再就本卷所收文献,按目录逐一作简要说明。 

洪秀全早年诗作,选自洪仁玕述、瑞典传教士韩山文(Theodore Hamberg)著《洪秀全之异梦和广西叛乱的起源》,以皈依上帝后的言志布道诗为主。某些表述,如“斩邪留正”、“我今为王”、“手持三尺定山河”等,在字面上明显有改造社会、起兵造反的意思。这与洪秀全当时的心境与认识不相吻合,可能是洪仁玕口述时改易,意在“神话”洪秀全;或许直接是洪仁玕口述时的假托之作——从文字看,个别诗作与洪仁玕写诗的风格确实很接近。当然,洪秀全单纯从宗教角度谈“斩邪留正”等,也是可以理解和成立的。 

《太平诏书》,由洪秀全早年撰写的数篇宣传上帝真道的诗文合辑而成。主要宣扬“天下一家”理念,呼吁世人恢复独尊上帝之传统,遵天诫,做正人,行善事,共享太平;表达了变乖离浇薄之世为公平正真之世的心愿,以及对传说中的古代大同社会的钦慕之情。这奠定了洪秀全宗教学说的基调。 

《太平天日》,原书封面题曰:“此书诏明于戊申年冬今于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国壬戌十二年钦遵旨准刷印铜板颁行”。即该书刊刻于太平天国壬戌十二年(清同治元年,1862年),但其内容在戊申年(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冬就已由洪秀全“诏明”。该书实为洪秀全自述,采用第三人称(“主”),敷衍他在高天被上帝封为天子、奉命下凡斩邪留正的经过,并讲述早年布道经历。其中关于丁酉年升天梦境的解读很值得揣摩。笔者以为,洪秀全的宗教情结确实含有信仰成分——《劝世良言》与升天异梦内容的巧合,开国初期的一连串胜利,使他获得一种强烈的心理暗示,冥冥之中觉得自己确实受命于天,得到神的庇护。 

《太平礼制》,太平天国最早刊刻的书籍之一,原为洪秀全的一篇诏旨,首句为“天王诏令”,末为“钦此”二字。按照尊卑等级,规定了首义诸王亲属、各级职官及其亲属的各自称谓,极为繁琐。 

起义初期诏旨13件,内容主要为整肃军纪、激励士气,包括永安封五王诏。 

建都初期千头万绪、百废待兴。清政府方面判断说,此时“伪诏甚多”。而存世天王诏旨仅5件,内容分别涉及地震、删改《诗韵》、禁止吸食鸦片、贬直隶省为罪隶省,以及宣布皇帝、大哥天下独一,除天父、天兄外,有人称帝称大哥者均是死罪。 

《天父上帝言题皇诏》,又名《十全大吉诗》,定都当年刊刻。洪秀全称,这些诗是当年天父上帝在高天亲授给他,作为他下凡作主的凭据。 

《御制千字诏》,定都次年刊刻。“御制”、“诏”,说明系出自洪秀全的手笔。以天王之尊写幼童识字读物,这与其早年的塾师身份有关。该诏每四字一句,计276句,从上帝创造天地万物、耶稣下凡救世赎罪,一直讲到洪秀全升天受命、云游布道、率众起义、建都立业。全文1104个字各不相同,有大量生僻字,叙述简练,构思精当,是一篇别具一格的启蒙读物。 

《天父诗》,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刊印的第一部书,共收500首诗,除少量天父、天兄诗体圣旨外,其余400余首均为洪秀全为整肃后宫所写的宗教伦理诗。如此冠名,说明在杨秀清被杀、天父下凡活动就此谢幕后,洪秀全有意将代天父传言的权力收为己有。该诗集以宫闱生活为题,虽不写风花雪月,但格调不高,主要教训身边的女人如何守规矩、尽本分,包括定下十条禁忌,严申“服事不虔诚,一该打;硬颈不听教,二该打;起眼看丈夫,三该打”云云。除杖责外,《天父诗》还有将后妃处以点天灯酷刑的描述。洪秀全曾强调“后宫为治化之原,宫城为风俗之本”,所以这些言论具有导向性,反映了他对待妇女的真实心态。 

命薛之元镇守天浦省诏,明确了镇守城垣的主要职责,是少见的以军事为题的存世诏旨。 

《幼主诏书》,又名《十救诗》,洪秀全以幼主名义刊印,主要谈严别男女的清规戒律。譬如,男童7岁就必须自己学洗澡,且不得与母亲同床;妹妹长到5岁,哥哥就不能摸她的手;弟弟到了7岁,姐姐就得与他保持一丈远的距离。道学色彩甚浓。 

致英国全权特使额尔金(JBruce, Earl of Elgin)诏,写在太平军与英舰发生冲突之后。该诏将英人顺路经过天京说成是“兄弟团圆”,表达了与其联手对付清政府的意愿;同时大讲天父天兄下凡、自己是上帝亲生子以及“万国来朝”等,在宗教、外交理念上与对方格格不入。 

己未九年(清咸丰九年,1859年)颁行天历诏旨2件,内容涉及设立天历六节等,强调“天历流行,永无止息”。天历具有重定正朔的政治象征意义,但不合天象,并不实用,从而加大了在民间推广的难度。 

庚申十年(清咸丰十年,1860年)幼主(洪秀全长子)诏旨6件,分别褒奖李秀成开疆拓土、向京城输送财物之功;宣布嗣后内外本章免盖玕叔印,这是洪仁玕权力遭削弱的一个重要信号;再就是谈及封赏之事,涉及教义与吏治;另有两件诏旨颁给在天京访问的美国传教士花雅各(JLHolmes)。幼主此时还不满11周岁,仅是象征性地参与料理朝政,其诏旨实由洪秀全代笔。据幼主(幼天王)被俘后供述,他在天王病逝后即位,朝政实由勇王洪仁达等人执掌,“所下诏旨都是他们做现成了叫我写的”。 

爷哥朕幼同作主诏,与上文提到的两件幼主诏旨同时颁给花雅各牧师。花雅各将之翻译,一并刊发在上海英文报纸《北华捷报》(North China Herald)。清苏松太道吴煦派人据英文回译。诏旨所言涉及太平天国特定的宗教教义和相关制度,花雅各译为英文难免有误,清方回译不免有误,今人据回译件辑录又有可能出错。如此一来,这三件诏旨很难准确反映原件的本义,某些错讹十分明显。不过,这三件诏旨的主旨还是清楚的,大致可归纳为三点:一是宣称洪秀全是万国真主;二是大讲自己的教义(天父天兄下凡之类);三是勉励洋人共同对付清政府。 

庚申十年梦兆诏2件,讲述其最新梦境,包括自己徒手打死四只老虎之类,宣称这意味着爷哥朕幼坐天国、天朝江山万万年。自己做了稀奇古怪的梦,却郑重其事地下诏广而告之,这是因为洪秀全身份特殊,在杨秀清被杀后已不受任何约束;更因为在缺少天父(杨)下凡这一环节后,他以托梦形式直接代天父传言,认为自己的梦兆代表了上帝意志,非同寻常。 

谕苏省及所属郡县四民诏,同年颁布,指斥清政府“厚敛重征”,宣布“体恤民艰”,酌减苏福省新附四民应征钱粮。该诏以民生为题,体现了洪秀全争取民心的意识。 

约在同年九月左右 参见夏春涛:《天国的陨落——太平天国宗教再研究》,129页。,由洪秀全亲自删改修订的《圣经》开始陆续刊刻,计《钦定前遗诏圣书》(简称《前约》)27卷,《钦定旧遗诏圣书》(简称《旧约》)前6卷。太平天国起初奉基督教《圣经》为“当今真道书”,大量刻印散发,但来访洋人依据《圣经》批驳上帝教教义,使洪秀全意识到不能原封不动地照搬。他在后期宣布“朕来乃是成《约书》”,对《圣经》文字大幅修改,并加了不少硃批。着重修订《新约》,重点是否定三位一体论,坚持神人同形论,为太平天国立国和自己下凡作主确立凭据。钦定版《圣经》正式与基督教经典剥离,构成上帝教经典中的《旧约》、《前约》。洪秀全将《新约》改称《前约》,意在强调自己得到的神谕更新、更有权威性。为便于读者阅读,本卷在“附录”列出了太平天国版《圣经》与白话本《圣经》篇名的对照表。 

辛酉十一年(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诏旨14件,以及对英国传教士艾约瑟(EDEdikins)一篇宗教文章的硃批,关于英国军官雅龄(EAplin)求见一事的御照。其内容以论证自己是真命天子、宣扬爷哥朕幼体系为主。据时人记载,天王后期每日午后降诏,“所言皆天话、梦话,并无一语及人间事,令人失笑”。其实,太平天国以宗教立国,大讲天话、梦话本不足怪,关键在于内容:早期的天话、梦话含有丰富的社会内容,能够提振人心;后期,太平天国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存在许多棘手问题,尤其是内部腐败现象严重,人心涣散,而洪秀全却在宗教情绪中陷溺太深,试图通过苍白空洞的说教来重拾人心,不啻缘木求鱼。说到底,洪秀全推出的独一真神信仰依旧是在造神,难以持久维系人心。 

辛酉十一年幼主诏旨2件,下令添设御林兵,以护守天京;另称父子公孙永作主,要求臣民真心敬真神、遵天命。 

在随后两年多时间里,太平天国局势急遽恶化。在危机四伏的情况下,洪秀全反应如何?可惜这段时间的天王诏旨被毁殆尽,无法详细分析,仅能从片断记载中略窥一二。 

1863年夏,《北华捷报》刊登洪秀全一道诏旨的英译文。该诏指斥官员私藏财物、压迫人民,导致局势危殆;告诫众人守正道、遵天教,以免更大的灾祸降临。这说明,洪秀全明晓人心向背的道理,忧心忡忡,承受着巨大精神压力。 

另据李秀成回忆,天京危在旦夕之际,他建议“让城别走”,被否。洪秀全呵斥道:“朕奉上帝圣旨、天兄耶稣圣旨下凡,作天下万国独一真主,何具[惧]之有!不用尔奏,政事不用尔理。尔欲出外去,欲在京,任由于尔。朕铁桶江山,尔不扶,有人扶。尔说无兵,朕之天兵多过与[于]水,何具[惧]曾妖者乎!”显然,他不甘失去体面,仍欲维护并寄希望于上帝神话。然而,这番豪言壮语并没能阻止天京陷落的厄运。湘军破城后,大肆焚劫,致使“十年壮丽天王府,化作荒庄野鸽飞”。洪秀全遗体则被刨出,刀戮火焚。上帝神话连同天堂之梦遂在烈火与烟焰中化为灰烬。 

除上述作品外,另有5种印书或主要记述洪秀全的言论,或由洪秀全亲自审订,是研究洪秀全思想的重要资料。本卷将其列为附录,以示区别。 

《天条书》是太平天国最早刊刻的书籍之一,辑录洗礼等仪式中的各种祈祷文,礼拜仪式中的赞美经,以及具有律法性质的十款天条。按照其重要性、专业性,当是由洪秀全主笔。该书引言及结束语,有大段文字直接引自洪秀全的早期作品,仅文字稍有改易。 

《幼学诗》共收34首五言诗,以敬上帝、敬耶稣、敬肉亲以及朝廷、君臣、父子、兄弟、夫妻、男女之道等为题。其风格与洪秀全很一致,其思想和文字也大多可以从洪秀全著述中找到根源。英国传教士麦都思(WHMedhurst)认为这是一本优秀读物,与基督教教义相吻合。清方编写的《贼情汇纂》则嘲笑其“鄙俚不堪”,并揪住“天下一家”理论,指责太平天国“五伦俱废”,“何五伦诗诸箴之有”? 

《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献,约3800字,建都初期颁布,主要反映了洪秀全的思想:既根据“天下一家”说,提出土地均耕、财富均分,同时又将全体社会成员划分为“功勋等臣”和“后来归从者”两大类,规定前者“世食天禄”,后者则承担“杀敌捕贼”、“耕田奉上”的义务。该方案满足了广大农民对土地的渴求和均匀饱暖的愿望,有值得赞许的一面,但未免将小农生活理想化、绝对化。其内容有不少自相矛盾之处,既强调绝对平均,又严判上下尊卑;既宣布取消一切私财和商业活动,却又允许银钱流通,等等。总体上不切实际,缺乏可操作性。迫于筹饷压力,太平天国后来不得不正视现实,推行“照旧交粮纳税”政策,即不触动旧的地权关系。 

太平天国实际上有两个权力核心,洪秀全并不拥有一言九鼎的绝对权力,因为他与杨秀清除君臣名分外,还有一层子与父的关系:当杨托称天父下凡时,作为天父次子的洪不得不俯首听命。《天父下凡诏书》第二部主要由杨秀清、洪秀全的对话构成,记定都当年冬天父(杨)借天王家务事发威,指斥后者犯有过错(用靴头击踢怀有身孕的娘娘,对女官太苛,教子无方),欲杖责之,以及随后杨进谏洪的经过。《幼学诗》强调“生杀由天子,诸官莫得违”,而杨秀清此后愈益专横跋扈,直至逼封万岁,这是洪秀全断难容忍的。该书为了解太平天国的政治伦理观念以及天京事变的源起,提供了重要材料。 

《王长次兄亲目亲耳共证福音书》,又名《福音敬录》,追记洪秀全丁酉年升天时所唱“预诏”(实际上是洪在神志不清状态下所说的“胡话”),以证明洪是真命天子。由天王胞兄洪仁发、洪仁达奉旨编写;初稿编成后,又经洪秀全“御照教导”,并抄入洪的所谓“自证”。因此,该书可以看作是洪秀全的作品。它与随后刊刻的《天父圣旨》、《天兄圣旨》、《太平天日》一道,构成上帝教的《真约》,即记录天父天兄圣旨、描写上帝赐封洪秀全为真命天子情节的书籍。洪秀全表示“今蒙爷哥恩下凡,旧前约外真约添”,即指此事。《旧约》、《前约》和《真约》的问世,标志着太平天国拥有自己独立的宗教经典。这是上帝教区别于西方基督教的一个重要标志。 

还需要说明的是,洪秀全在审读洪仁玕撰写的《资政新篇》时,共在31处加了批语。这是研究洪秀全思想不可忽视的细节,详见《洪仁玕卷》,此处从略。《武略》由古兵书《孙子》、《吴子》、《司马法》合编而成,约刊印于太平天国戊午八年(清咸丰八年,1858年),原刻本现藏伦敦英国图书馆(原“不列颠博物院”)东方部。据王庆成研究员校勘,洪秀全对原书所作删改达一百数十处。例如,将《孙子》“九变”改为“八变”,删除“君命有所不受”一句,以强调君权至上;三书谈及历代君臣、古圣先贤事迹的文字,如“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等,则被大段删除,反映了洪秀全在定都后的一贯态度,即排斥古人古书。鉴于该书系删改而非原创,本卷不予收录。 

王庆成研究员、祁龙威教授是我的恩师,均在发掘、整理、研究太平天国文献上卓有建树。王师现旅居美国,学生叩见不便,颇为怅然。祁师于去年11月溘然长逝,享年92岁。20世纪70年代,祁师曾编辑《洪秀全选集》、《洪仁玕选集》(中华书局1976、1978年版)。时隔30多年,笔者接着编洪氏兄弟文集,不禁感喟不已。谨以此书寄托对祁师的怀念之情。

人大出版社天猫旗舰店 | 书香缘电子书店 | 中国高校人文社科网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中国一考网 | 教研服务网络 | 人大社内网 | 友情链接
京ICP证130369号 新出网证(京)字0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1号  有网站下载或登录的问题请联系:010-62515491
邮编:100080 联系电话:010-62514760 E-mail:club@crup.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