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假冒网站的声明

图书搜索:

六十春秋耕耘学术沃土 甲子华…

新浪书会专访:中国人民大学出…

人大社:承载光荣梦想传播先进…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互…

我社6种出版物入选《2015年农…

追忆似水流年 品味留学人生

《大国的责任》、《梁衡红色经…

李海峰《齐白石艺术欣赏与真伪…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系列丛书”…

群众路线理论研讨会暨《人民观…

六十春秋耕耘学术沃土 甲子华…

新浪书会专访:中国人民大学出…

人大社:承载光荣梦想传播先进…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互…

我社3位编辑入选“全国大中专…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毛术…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人大…

《抗战家书:我们先辈的抗战记…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以色列分社…

中医古籍名著编译丛书英文版签…

人大社5月新书快递16- 《国家赔偿案件中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疑难问题实证研究》

2015年05月29日

请点击下载

/UploadFiles/XXGL/2015/5/人大社5月新书快递16- 《国家赔偿案件中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疑难问题实证研究》.doc

 

 

书名:国家赔偿案件中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疑难问题实证研究 

书号:978-7-300-21176-3

作者:张文志 孙春雨 王伟 李斌                              

责任编辑:黄丽娟

页数:174

装祯:平装

出版时间:2015-05-19

定价:35元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本书卖点

本书对于国家赔偿案件中精神损害赔偿疑难问题的论证始终坚持实证研究:首先,对35名法官、检察官、律师进行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其次,对调取的14个省市办理的53件国家赔偿案件进行实证分析;再次,开展比较法研究,通过查阅和占有大量资料,先后查阅相关论文400余篇、图书200余册,对民事法律领域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和国家赔偿法领域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国内外国家赔偿案件中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进行比较借鉴,对修改前后《国家赔偿法》的立法原则和具体条文进行比较分析、参考借鉴;最后,向本单位聘任的宪法、行政法领域专家咨询委员征询意见和建议,组织专题论证并进一步修改完善。

本书在进行实证研究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立法模式、赔偿原则、适用条件、适用程序、赔偿范围、精神损害抚慰金的支付标准、前置协商程序的完善、非财产性赔偿方式的适用、权利救济途径等方面的完善建议。

◆读者定位

法学专业学生

大专院校法学研究人员

◆作者简介

张文志,男,法学博士、博士后,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曾主持多项中国法学会、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检察官学院、北京市人民检察院重点课题,独著或合著《中国检察制度改革论纲》、《民事诉讼监督论》等多部法学著作,在《人民检察》、《法学杂志》上发表论文数十篇。 

孙春雨,男,江苏人,1990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获得法学学士学位;200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得法学硕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刑法学专业,获得法学博士学位。曾在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分院工作。现为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法律政策研究室主任、检察委员会委员、检察员,全国检察理论研究人才,北京市检察业务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专业研究生兼职导师、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研究生实务导师、苏州大学检察发展研究中心聘为特约研究员。出版专著《中美定罪量刑机制比较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刑事和解办案机制理论与实务》(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我国刑法中不作为犯罪理论与实务》(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网络犯罪专业化公诉样本》(中国检察出版社2014年版);编著《计算机与网络犯罪专题整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合著5部;副主编、编辑、撰写专业著作16部。在《政法论坛》、《法学杂志》、《人民检察》、《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犯罪与改造研究》、《法商研究》、《中国检察官》、《法制日报》、《检察日报》、《人民法院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93篇;在《检察研究参考》、《首都检察2官》等检察内刊上发表论文49篇。 

王伟,男,河北省廊坊市人,1978年出生,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法学硕士。现任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法律政策研究室主任助理,北京市检察业务骨干、北京市检察机关十佳调研能手。近年来,合著《刑事诉讼监督论》、《涉众型经济犯罪专业化公诉样本》等检察理论专著4部,参与编著《附条件逮捕制度研究》、《检察机关诉讼职权与监督职权优化配置问题研究》等6部,在《人民检察》等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三十余篇。此外,还参与了中国法学会、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国家检察官学院组织的“国家赔偿案件中精神损害赔偿疑难问题研究”等十余项重点课题研究。 

李斌,女,法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博士后研究人员,北京市人民检察院案件管理办公室助理检察员。  

◆内容简介

2010年修订的《国家赔偿法》第一次从立法层面确立了国家赔偿案件中实行精神损害赔偿的制度,被视为“我国国家赔偿制度的重要突破与完善”。然而,由于立法规定得比较原则,导致实践中诸多疑难复杂问题缺乏处理依据,直接影响了该制度目标和价值的充分实现。本书在进行实证研究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立法模式、赔偿原则、适用条件、适用程序、赔偿范围、精神损害抚慰金的支付标准、前置协商程序的完善、非财产性赔偿方式的适用、权利救济途径等方面的完善建议。

◆简要目录

第一章 国家赔偿案件中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概论1 

第一节 国家赔偿案件中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概念、内涵及特点2 

第二节 对国家赔偿案件中的精神损害予以赔偿的理论依据5 

第三节 民事案件中精神损害赔偿的借鉴8 

第二章 国家赔偿案件中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立法演进和司法现状12 

第一节 立法演进12 

第二节 司法现状13 

第三章 国家赔偿案件中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疑难问题28 

第一节 实体性疑难问题28 

第二节 程序性疑难问题38 

第四章 国家赔偿案件中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构建与完善42 

第一节 确立国家赔偿案件中精神损害赔偿标准的立法模式42 

第二节 明确国家侵权精神损害赔偿的原则46 

第三节 细化国家赔偿案件中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条件50 

第四节 完善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程序52 

第五节 适当扩大国家赔偿案件中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54 

第六节 降低赔偿适用的条件和标准63 

第七节 明确国家赔偿案件中精神损害抚慰金的支付标准66 

第八节 充分发挥前置协商程序的减压和引导功能81 

第九节 明确非财产性赔偿方式的适用条件82 

第十节 拓宽国家赔偿案件中精神损害未获赔偿的救济途径83 

附录一 相关法律法规86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2012年修正本)86 

2.最高人民法院赔偿办负责人就《关于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审理国家赔偿案件程序的规定》答记者问95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审理国家赔偿案件程序的规定101 

4.最高人民法院赔偿办负责人对《关于国家赔偿案件立案工作的规定》答记者问106 

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国家赔偿案件立案工作的规定114 

6.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适用质证程序审理国家赔偿案件的规定117 

7.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审理国家赔偿案件适用精神损害赔偿若干问题的意见121 

8.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国家赔偿法修改后人民法院国家赔偿工作的调研报告》的通知125 

9.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赔偿典型案例的通知善126 

10.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适用修改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142 

11.国务院法制办、财政部负责人就《国家赔偿费用管理条例》有关问题答记者问143 

12.重庆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办法146 

附录二 统计表及调查问卷161 

附表一 国家赔偿案例情况一览表161 

附表二 广东、河南、重庆三省市关于国家赔偿案件中精神损害赔偿的规定165 

附表三 调查问卷168 

附表四 问卷调查结果统计表171

◆上架建议

法律 国家赔偿 专著

◆书摘

本书的主要内容源于课题组承担的中国法学会2012年部级法学研究课题——“国家赔偿案件中精神损害赔偿疑难问题研究”(项目编号:CLS(2012)B22-2)。该课题的研究、论证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首先,对35名法官、检察官、律师进行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其次,对调取的14个省市办理的53件国家赔偿案件进行实证分析;再次,开展比较法研究,通过查阅和占有大量资料,先后查阅相关论文400余篇、图书200余册,对民事法律领域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和国家赔偿法领域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国内外国家赔偿案件中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进行比较借鉴,对修改前后《国家赔偿法》的立法原则和具体条文进行比较分析、参考借鉴;最后,向本单位聘任的宪法、行政法领域专家咨询委员征询意见和建议,组织专题论证并进一步修改完善。严谨的研究过程成就了目前的研究成果,与以往的研究相比,本书有如下特点: 

一是系统性。注重发挥“协同创新”理念的优势,不就事论事,不拘泥于部门利益,坚持从整体上对国家赔偿案件中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力争形成工作合力,确保所提出的构想符合现实需要、协调各方利益。 

二是规范性。注重对现有规范体系运行过程中可行性和有效性的研究,对修改后的《国家赔偿法》、重庆市、广东省、河南省等地的地方性规范性文件进行深入分析,力争从中提取出构建新型国家精神损害赔偿模式的规律和经验。 

三是实用性。注重突出课题的实用性,最终形成的调研报告中有实证研究、有学理论述、有原因分析、有对策建议,如针对困扰实践的主要问题——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计算和支付标准问题,课题组在进行比较研究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运用国家标准(司法解释)、个案标准、案例指导等多种方式确定支付标准的“综合法”,并对相应的档次进行了明晰化分解,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人大出版社天猫旗舰店 | 书香缘电子书店 | 中国高校人文社科网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中国一考网 | 教研服务网络 | 人大社内网 | 友情链接
京ICP证130369号 新出网证(京)字0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1号  有网站下载或登录的问题请联系:010-62515491
邮编:100080 联系电话:010-62514760 E-mail:club@crup.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