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假冒网站的声明

图书搜索:

六十春秋耕耘学术沃土 甲子华…

新浪书会专访:中国人民大学出…

人大社:承载光荣梦想传播先进…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互…

我社6种出版物入选《2015年农…

追忆似水流年 品味留学人生

《大国的责任》、《梁衡红色经…

李海峰《齐白石艺术欣赏与真伪…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系列丛书”…

群众路线理论研讨会暨《人民观…

六十春秋耕耘学术沃土 甲子华…

新浪书会专访:中国人民大学出…

人大社:承载光荣梦想传播先进…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互…

我社3位编辑入选“全国大中专…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毛术…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人大…

《抗战家书:我们先辈的抗战记…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以色列分社…

中医古籍名著编译丛书英文版签…

人大社16年1月新书快递09-《形意之间:平面设计欣赏(明德书系•艺术坊)》

2016年01月28日

请点击下载:

/UploadFiles/XXGL/2016/1/人大社16年1月新书快递09-《形意之间:平面设计欣赏(明德书系•艺术坊)》.doc

 

书名:形意之间:平面设计欣赏(明德书系•艺术坊)               

书号:978-7-300-21264-7

著者:李砚祖主编 芦影编著   

责任编辑:杨宗元 罗晶

成品:160*230页数:

纸张:70克玉龙胶

装帧:软精装

出版时间:2016-01-12 

定价:49.8元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本书卖点

以中外各时代经典设计案例,讲述平面设计的历史与变革。

从中世纪海报讲到现代化多元浪潮,是平面设计从业者的实用手册。

特别讲述了中国古代平面设计历史,为大众阐述了设计与生活的互动以及设计的未来趋势。

 

◆ 读者定位

1、设计爱好者

2、艺术欣赏爱好者

 

◆ 作者简介

芦影,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现任教于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硕士生导师。著有《视觉传达设计的历史与美学》、《平面设计艺术》、《视觉思维与设计创意》、《设计史》。近年主要从事设计批评、声音设计与城市声态、博物馆营销与展览构造等专题研究。

 

◆ 内容简介

《形意之间:平面设计欣赏》一书以平面设计的历史为主线,从形式语言、视觉传播、设计经典、观念与风格等方面展开论述,力求完整清晰地勾画出不同社会背景下平面设计发展的脉络和轨迹,呈现图形艺术的开放性思维和历史性探索,诠释设计经典的美学意涵。

 

◆ 简要目录

目录 

  上篇纵深处的历史 

  第一章逆流而进的目光 

  一始于原初的交流 

  二技术发明与进步 

  三社会变革与经济脉动 

  四美与审美的文化视角 

  五设计专业化的确立 

  第二章欧美设计之渊源 

  一从原始穿越中世纪 

  二印刷发明后的四百年 

  三振翅欲飞之势 

  四现代设计兴起波澜 

  第三章华夏设计之历程 

  一春秋至东汉 

  二唐代:开元盛世 

  三宋代:商业文化的温床 

  四明代:繁荣之后的起落 

  五清代:被殖民与近代化 

  六民国:危机与变革 

  中篇现代设计之流变 

  第四章新世纪的艺术震撼 

  一关于20世纪 

  二现代艺术的先锋 

  三现代艺术与现代设计 

  第五章新造型语言 

  一现代主义的序曲 

  二俄国构成主义 

  三荷兰“风格派” 

  第六章包豪斯 

  一理想与宣言 

  二走出乌托邦的设计教育 

  三先锋者:纳吉和贝耶 

  四实验的意义 

  第七章现代主义“瑞士风格” 

  一理性意识与新版面 

  二瑞士风格 

  第八章“美国世纪”的设计崛起 

  一新移民的设计外力 

  二罗斯福“新政” 

  三纽约派设计 

  四新广告设计观 

  五表现主义版面设计 

  第九章形象识别与系统设计 

  一形象系统的设计开端 

  二成熟期的企业形象设计 

  三系统设计的思想 

  四国际通用符号系统 

  第十章百年奥运设计 

  一意识的开放 

  二奥运图腾 

  三视觉人文 

  四体育的形象价值 

  下篇观念与风格 

  第十一章“观念”之于设计 

  一观念的转折 

  二波兰招贴 

  三美国“图钉设计” 

  四德国视觉诗人 

  五古巴革命海报 

  第十二章关于“明天”的后现代 

  一思潮与趋向 

  二后现代设计 

  三反文化浪潮 

  第十三章风格研究 

  一关于风格 

  二风格多元化 

三从设计自由到风格自由  

 

◆ 上架建议

艺术

书摘 

20世纪伊始,社会充满了动荡与变化,美国作家杰特露•斯坦因在描述新旧事物交替之际时写到:“一切都在断裂、被摧毁、被孤立”。当尼采说出“上帝死了”之后,许多杰出的欧洲艺术家都自动地担负起先知的使命。如果说,现代派艺术以个人的创造性和艺术的独立自主性为鲜明标志,那么从艺术史的发展来考察,印象派确实是传统艺术与现代派艺术的分水岭。现代艺术是一种集体的努力,每一种流派都试图进一步明确新艺术的目标,而真正使现代艺术具有20世纪面貌的却是立体主义。在设计领域,一场跨世纪的设计运动——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正席卷欧美各国,从建筑、家具、产品、服饰、平面设计,一直到雕塑和绘画艺术都深受影响,这是现代设计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形式主义运动,成为传统设计与现代设计之间的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 

  一关于20世纪 

  产业革命之后,由新技术革命引发的一系列巨变导致社会结构以及人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相应地发生了改变。在欧洲,君主世袭制由民主立宪制所取代,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社会主义变为现实。现代科技不仅改变了工商业的面貌,而且以其实际功效和成果促使人们对艺术创新逐渐采取比较开放的态度。20世纪视觉艺术领域一系列的创造性革命并非突然性的产物,其政治、经济、文化、哲学的历史渊源均与西方现代社会的进程密切相连。20世纪的最初10年,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们目瞪口呆(图4—1),汽车开始在大街上奔驰;1901年第一次横越大西洋的无线电讯号成为人类有史以来远距离无线电通讯的开端;人类千百年来梦想着能像鸟儿一样自由翱翔蓝天的愿望也终于在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划时代的飞行后变成了现实;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从根本上动摇了牛顿定律。这一切都让刚刚踏入新世纪的人们兴奋不已,时间和空间的阻隔不再是不可征服与超越的,技术赋予视觉艺术一种更宽广的体验。1910年好莱坞第一部影片问世,人们再次获得一种新鲜的激荡不已的视觉与感受。而俄国的构成主义直接带来了电影蒙太奇(图4—2)。然而接下来的10年却是血雨腥风,持续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世界几乎丧失了整整一代人。当欧洲从西线泥泞的战壕里艰难地站起,世界已变得面目全非。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图4—1“泰坦尼克”号远洋轮和 

  “维诺利亚”肥皂广告(1912)图4—2电影《五分钟》海报 

  Anatoly Belsky(俄国)各国政府都把广告当作战争宣传的重要工具,这促使人们认识到广告这种传播媒体所具有的社会意义和价值。战争期间,海报在宣传“征兵”、“募捐”、“节约物资”、“生产救国”等方面,起到了团结民众、打击敌人的有效作用,并且带动了战后商业招贴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英国人贝尔德发明了电视,通过这种新的媒介及其传送的图像信息,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史无前例的变化。然而,1929年全球经济危机令人们顿时陷入了恐慌,而此时的欧洲,邪恶的法西斯主义又在鬼影憧憧。整个西方世界在30年代目睹了萧条、失业,战争犹如密集的乌云悬浮在空中,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直至1945年结束。30年代经济危机结束后,各国的商品经济开始复苏,广告设计的形式和内容出现了新的变化。这时期的广告宣传,以推销高档的时髦品为主,如汽车、首饰、时装等。此外,电影、旅游等娱乐性广告开始占相当比重。美国因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并未直接受到战争的影响,经济得到充分的发展,广告业随之兴盛,设计开始摆脱绘画的束缚,从重视绘画的技巧和效果过渡到重视商品信息的传播,从表现方法到广告文案都表现出强烈的商业化倾向,这奠定了现代广告的基础。1941年美国开始发布电视广告,由于电视兼备视听优势,大大冲击了其他的传播媒体,迅速成为现代广告最有效的传媒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几乎沦为一片废墟,百废待兴,各国经济都处于恢复和重建之中,直至20世纪50年代后期才渐渐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在平面设计中,由于摄影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彩多姿的生动照片取代了插图的主导地位,摄影本身具有的能“真实”传递信息的功能是其他视觉形式所不能比拟的。图4—3《生活》杂志封面刊登的 

  人类登月的照片20世纪60年代,社会变革的步伐加快了,人类第一次在月球上留下了自己的脚印,这标志着科技的巨大进步和人类征服自然的坚定信心(图4—3)。随着世界经济大发展,许多尖端科技被广泛地运用到实际生产中,从而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商品市场货源充足,竞争激烈,发达国家市场营销状况已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消费主义时代随之来临。广告不再是一种孤立的推销手段,而是市场营销活动整体的组成部分,广告从观念到结构和形态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的平面设计已由设计者为中心的“自我型”,转向以消费者和客户为中心的“市场型”,这意味着对消费心理研究和市场调查的重视,对视觉传达手段和效果研究的重视,以及对广告策划的科学性和严密性的重视,这一切引领着平面设计从此进入了科学时代(图4—4)。如评价广告效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以科学的理论方法来进行广告的策划与实施,这与越来越多的学科密切相关:市场营销、媒介传播、消费心理……图4—4电影轻骑手海报Theobald(1970)80年代“CAD”电脑三维制作技术、电子制版技术、电脑桌面系统的技术运用,复杂变幻的数码形象再度令人类的视觉受到冲击,人们的观看变得更为浮想联翩。进入90年代,“网络”从陌生到熟悉,它的普及使一切传媒都受到影响,网络新语言帮助人们轻而易举地实现了跨越时空的传达与交流,人类的视觉方式和感知方式又一次面临“更新”。尤其在世纪末,这种更新更显示出了划时代的意义。我们以包装为例,产业革命推动了商品经济,欧美的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起来,1856年英国人发明瓦楞纸,紧接着美国成立了百货公司,这一切都为现代包装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一个多世纪以来,现代包装随着消费心理、消费水平和结构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着。首先是“重信用时期”(1870—1920)。有包装的商品刚问世,习惯于购买无包装商品的人们一时还难以适应,甚至持怀疑态度。工厂商店为了创牌子,树立信誉,推销商品,给消费者这样一个概念,即有包装的商品都是货真价实、保质保量的,以此取得消费者的信任。其次是“宣传和美化时期”(1920—1945)。由于商品生产的发展,多样化和竞争力的加剧构成了商品销售的特点,包装设计的重点从保护商品转移到美化商品,这是包装由近代发展到现代的明显标志之一。20世纪初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不仅工业发展迅速,无线电产品、电冰箱等先后问世,而且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加速了商品的流通,商店规模也日益扩大,大众传媒的成长、彩色印刷的使用也都促进了包装装潢的发展。包装的保护功能和视觉效果普遍受到重视,这刺激了生产和包装的设计(图4—5)。图4—5美国巧克力包装设计,传统而优雅(1910)接下来是“促销时期”(1945—1960)。这个时期以自助式商店和超级市场的出现和普及为标志。包装设计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包装担当了无声推销员的角色,直接向消费者介绍商品的性能、特点及用法等情况,其推销力在极大程度上决定了包装自身的存在价值。因此,这一时期的包装设计也更加重视商品信息的传达和包装形式的多样化,力求使人们在购物环境中对某一商品产生印象,引起“欲求之而后快”的意愿。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各国恢复建设,经济发展趋于稳定,于60年代进入丰裕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生产上的高效率和生活上的高消费,与此相应的是消费者对商品多样性、多变性的需求观念,包装设计和广告策划都以突出品牌形象来刺激消费(图4—6)。图4—6包装和宣传卡采用双色印刷,结构的凹凸感是 

  其引人之处John Sayles在光荣与梦想的新世纪,无论是广告还是包装,都从其演变历程中反映出客观事物发展中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在永恒的变化中推陈出新。

人大出版社天猫旗舰店 | 书香缘电子书店 | 中国高校人文社科网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中国一考网 | 教研服务网络 | 人大社内网 | 友情链接
京ICP证130369号 新出网证(京)字0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1号  有网站下载或登录的问题请联系:010-62515491
邮编:100080 联系电话:010-62514760 E-mail:club@crup.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