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假冒网站的声明

图书搜索:

六十春秋耕耘学术沃土 甲子华…

新浪书会专访:中国人民大学出…

人大社:承载光荣梦想传播先进…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互…

我社6种出版物入选《2015年农…

追忆似水流年 品味留学人生

《大国的责任》、《梁衡红色经…

李海峰《齐白石艺术欣赏与真伪…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系列丛书”…

群众路线理论研讨会暨《人民观…

六十春秋耕耘学术沃土 甲子华…

新浪书会专访:中国人民大学出…

人大社:承载光荣梦想传播先进…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互…

我社3位编辑入选“全国大中专…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毛术…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人大…

《抗战家书:我们先辈的抗战记…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以色列分社…

中医古籍名著编译丛书英文版签…

奋斗(《中国人的美国梦》书摘)

2011年08月19日

《中国人的美国梦》 水光著 王晴佳点评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月出版

吃苦

    既然留学生连语言一关都难过,何谈其它?其实,我在此只想以此强调学好语言的重要,而不是为了浇灭国内青年学生留学美国的热情。这儿仅举一例。美国仅次于微软公司(Microsoft)的电脑软件公司——“电脑联合公司”(Computer Associates)总裁是一位出身于上海的华人王嘉廉 (Charles Wang)。据说王在一处华人集会演讲时,避而不谈他如何钻研电脑的经验,而是强调他对英语的掌握如何帮助了他创办公司的成功。看来作为移民的王嘉廉,在提高英语方面,也吃了不少苦头,可谓经验之谈。
    不过,从中国留美学生在美创业的成功经历来看,王嘉廉的告诫,尚未有多少人听得入耳。由于近年电脑业发展速度惊人,许多来美的留学生,不管是什么专业,不少都凭借在中学里打下的一点数理知识,转到了电脑业。电脑业因此成为中国留美学生“成功”的“捷径”。一般在电脑公司工作的人员,用一至二年的速度拿个硕士学位,挣个几万块钱,过个小康生活,相对比较容易。比辛辛苦苦为获得博士学位而“拼搏”并且难谋教职的同胞,要舒服得多。美国的电脑公司里,因此充满了黄皮肤黑眼睛、细细瘦瘦、鼻架上搁着一副眼镜的中国同胞。不过,这些中国同胞所从事的工作,大都是实际的研究,鲜有几人能挤进管理部门。个中原因,就是语言的问题。那些英语“速成班”毕业的中国工程师,专业上个个是英雄,能够准确地执行指令,但要想指挥别人,却常常张口结舌,往往自己说得脸红耳赤,对方仍然一脸雾气,于是只能把管理的工作,拱手让与比自己资历浅的美国本地人。因此,在电脑公司工作的中国工程师,尽管让外人看着羡慕,但常常心里憋着一股怨气,牢骚满腹。周末偶然聚在一起,用中文“侃大山”时,个个慷慨激昂,对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多加谴责。最近几年,在加州硅谷地区常有一些电脑工程师自我解嘲的打油诗,作者们常常把自己视为受剥削、受欺诈的“劳苦大众”,虽然每天享受“阳光地带”灿烂的日照,但一旦谈起自己在公司所受的不平等“遭遇”,似乎仍然生活在黑暗的“旧社会”。

 (点评:即使是不学文科的人,要想在美国成功,而不是仅仅为了“讨生活”,对英语的掌握就是无止境的。好像有资料证明,美国许多跨国公司的总裁,其本科学位,往往是文科,因为文科的训练,让他们比科技出身的人才,更能与人做口头和笔头的沟通。由此可见,中国的工程师无法上升为管理人员,其原因也可想见,因为他们的英语写作和口头沟通,一定不如美国同行或印度同行,而这些本事正是所有“领导”的必需。
    由此看来,到美国的留学生,无论在外人或国人眼里多么成功,自己仍然认为是在“吃苦”。幸好,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吃苦”是孩提时代父母、甚至(外)祖父母耳提面命的谆谆格言。所谓“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便表达了这样的意思。小的时候,偶尔想在学业或家务上有所偷懒,便会受到长辈的训斥:“你这样不能吃苦,将来怎么会有出息”!“吃苦”一说,对许多留美的学生,因此点出了中美文化的根本差异,也体现了留学生作为新移民与美国当地人的迥然不同的心理状态。
    如果我们把“吃苦”直译成英文,便是(to eat the bitterness),然后将此明理哲言转述给美国人听,对方一定会瞪大眼睛,吐出一句:“你一定疯了”(you must be crazy!)。对他们来说,人生就是为了享受,读书是为了更大的享受,但读书期间,享受也必不可兔。若要他们为了所谓将来的“有出息”而放弃现在的点滴快乐,实在是难上加难。其实,每个文化都有“律己”的一面,基督教的“原罪”(originalsin)说,便是一个例子。可是当今的美国人,经过六十年代的“熏陶”,已经将基督教的格言,交给了少数极端分子来发扬,而自己则陶醉于精心构筑的小家庭中,享受发达国家的一切优惠,其中包括不信教、不上教堂的自由。再者,基督教的“原罪”一说,也实在太严厉了一些,把整个人生都当成一种“赎罪”,人生还有多少乐趣而言?相对而言,倒是实用的中国人,为人考虑比较体贴。“吃苦”是要的,但只是暂时的,其目的是为了长大以后成材成人,得到更大的享受。从封建文人所信奉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美如玉”到刘少奇的“吃小亏占大便宜”,都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体贴入微。难怪中国文化传统这几年又获青睐,在美国的几位“新儒家”回国讲演,前呼后拥,出尽风头。

    (点评:这个观察亦很有趣,因为新儒家抬头的趋势,在目前的中国,正有增无减。杜维明先生从哈佛退休到北大执教,正是一例。我对杜先生和其他新儒家的学问,自然尊敬,但中国和东亚的经济起飞,是否与儒家传统相关,可能还需进一步探究。)
    到美国来求学的留学生,多多少少都有“吃苦”的准备,但同时又抱有在异乡异地成功的希望。如果没有这一丝希望,何必辛辛苦苦、背乡离井、远隔重洋,到大洋彼岸来“插队落户”?因此,到美国来的留学生,与八十年代后期后九十年代早期到日本和澳洲的“打工仔”不同,他们不是仅仅为了“插队”,而是为了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在美国“落户”。他们本身的教育水准、心理素质和美国本身作为一个移民国家的开放性,都造成了留学美国的一代学生的独特姓。
    但是,从“吃苦”这一点而言,留学美国的学生与其它飘落海外的中国人,并没有区别。甚至,在心理上,他们承受了更大的压力。因为他们文化水准比较高,一般在出国之前,都经过了一定程度的语言训练,如果凭籍他们的才华,在中国多混几年,不管是从事科学研究还是到外资企业服务,甚至经商,也会打开一片颇为广阔的天下。的确,在那时来美的一批人中,许多已经相当成功,否则美国大学也不会提供奖学金,资助他们来美留学。但是,到了美国之后,纵使国内有天大的本领,一切还是得从头开始,因为语言环境已经彻底地变化了。原来可以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的博学人士,一下变成结结巴巴、半聋半哑的穷学生。试想一下,其中的心理冲击,该有多大。因此,留学美国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在“自讨苦吃”,但因为这“苦”是自己讨来的,不少人抛妻离子,丢下一“教”半职,才挤上了来美的飞机,于是只能苦水肚里咽,有苦说不出。他们的唯一希望,是盼望能苦尽甘来。

    (点评:很真切。那时的留学生,许多人还曾上山下乡,所以他们承受“吃苦”的能力,可谓超凡。这为他们以后的成功,铺平了道路,值得当代留学生借鉴。)
 

人大出版社天猫旗舰店 | 书香缘电子书店 | 中国高校人文社科网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中国一考网 | 教研服务网络 | 人大社内网 | 友情链接
京ICP证130369号 新出网证(京)字0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1号  有网站下载或登录的问题请联系:010-62515491
邮编:100080 联系电话:010-62514760 E-mail:club@crup.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