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假冒网站的声明

图书搜索:

六十春秋耕耘学术沃土 甲子华…

新浪书会专访:中国人民大学出…

人大社:承载光荣梦想传播先进…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互…

我社6种出版物入选《2015年农…

追忆似水流年 品味留学人生

《大国的责任》、《梁衡红色经…

李海峰《齐白石艺术欣赏与真伪…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系列丛书”…

群众路线理论研讨会暨《人民观…

六十春秋耕耘学术沃土 甲子华…

新浪书会专访:中国人民大学出…

人大社:承载光荣梦想传播先进…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互…

我社3位编辑入选“全国大中专…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毛术…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人大…

《抗战家书:我们先辈的抗战记…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以色列分社…

中医古籍名著编译丛书英文版签…

人大社14年2月新书快递03-《课堂中的逻辑味道——让理性引导教与学》

2014年02月21日

请点击下载:

/UploadFiles/XXGL/2014/2/人大社14年2月新书快递03-《课堂中的逻辑味道——让理性引导教与学》.doc

 


书名:课堂中的逻辑味道——让理性引导教与学
书号:978-7-300-18130-1
著者:汪馥郁
责任编辑:陈曦
成品:175*255 页数:357
出版时间:2014年3月
定价:49.00元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本书卖点
 自主招生的高考试题明确规定考核数学与逻辑知识,普通高考试题也增加考查逻辑思维能力的题型,本书紧紧围绕考题所要考核的基本内容编写。
 为应对高考,中小学老师将由教育主管部门组织逻辑培训,本书为培训教材之一。
◆ 读者定位
 中小学教师
 准备参加高考的高中生
◆ 作者简介
 汪馥郁,中国逻辑学会辩证逻辑专业委员会原主任,中国逻辑学会科学逻辑专业委员会原副主任,中国逻辑与语言函授大学副董事长,北京创新研究所所长,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原院长、教授。
◆ 内容简介
 逻辑思维能力主要包括判断真假是非的能力、抽象概括能力、论证反驳能力、理解识别能力、形式推理能力、比较类比能力等,这些能力并非天赋能力,而是可以从幼儿时代开始,不断训练、习得的。这本书的立足点是希望结合中小学老师们的实际教学活动,向处于百忙中的中小学老师普及一点逻辑方法。全书分四个模块:关于发现和提出问题的逻辑方法;关于展开分析的逻辑方法;关于进行概括的逻辑方法;关于实现知识系统化的逻辑方法。在编写中,我们不追求逻辑理论的完整性,而是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进行选取;我们也不刻板地完全保持逻辑理论的原貌,而是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进行了适当的拓展和发挥。
◆ 简要目录
 
丛书总序
第一章 关注逻辑张扬理性
一、逻辑到底是什么
二、课堂中本来就存在逻辑味道
三、为什么要在课堂中增添逻辑味道
四、张扬理性引导教学
第二章 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
一、新课标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实施探究式教学
二、探究式教学的关键性基础是提问能力
三、问题的基本性质和种类
四、发现和提出问题的主要方法
五、克服妨碍提出问题的因素
第三章 让概念明晰起来
一、概念的模糊是教学中的大忌
二、揭示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三、辨析概念间的关系
四、区分知识系统中不同层次的概念
五、在比较中把握概念
第四章 辨别命题(判断)的恰当性
一、辨别命题(判断)的恰当性准确掌握知识
二、辨别量词:全称量词
三、辨别量词:存在(特称)量词
四、辨别逻辑联结词(一)
五、辨别逻辑联结词(二)
第五章 寻求论证的合理性
一、“不证而论”、“不求甚解”是深刻理解科学知识的主要障碍
二、论证有效的必要条件
三、论证有效的根本保证
四、论证过程必须遵守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
五、证实与证伪的复杂性
第六章 巧妙识别逻辑预设
一、什么是逻辑预设
二、辨析预设的意义
三、事实预设、理论预设
四、陈述句预设、疑问句预设、命令句预设
第七章 巧用归纳式概括
一、完全归纳式概括
二、不完全归纳式概括:简单枚举式归纳概括
三、不完全归纳式概括:科学归纳式概括
第八章 构建模型式概括
一、物理模型式概括
二、数学模型式概括
三、理论模型式概括
四、解题模型式概括
第九章 掌握提炼式概括
一、核心概念(关键词)提炼
二、主题提炼
三、要点提炼
四、特征提炼
第十章 把分散的知识点梳理成逻辑系统
一、把分散的知识点梳理成逻辑系统在教学中的作用
二、通过核心概念延伸实现知识系统化
三、运用概念图实现知识系统化
四、运用思维导图实现知识系统化
编后记
 
◆ 上架建议
逻辑学入门/教师培训

书摘
(一)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可以看到许多盲从现象:
某实验学校设计了一道“数学题”,然后对低、中、高三个年级随机抽取的各20名学生进行测试。题目是这样的:一条船上载了25只羊、19头牛,还有1位船长,要求根据已知条件求出船长的年龄是多少。
这本来是一道不可能算出结果的题目,因为从逻辑上看,这道题中,根本就不具备计算出船长年龄的已知条件。测试的目的是要看看被试者会不会发现和提出问题。但是,测试结果是大多数学生居然都“算”出了具体“结果”,只有少数学生对试题的合理性提出了质疑,且质疑者低年级学生居多,中年级次之,高年级最少。
为什么一个不能算出结果的题目多数人却“算”出了“结果”?这是因为许多学生相信:既然老师出了题目让回答,那就一定能够算出结果,于是就想尽各种办法去找出结果,而不去思考一下这个题目本身合理不合理。这是发生在一些学生中的盲从现象。

(二)
在教学过程中,围绕寻找对经验事实的科学解释而提出问题,是一种引发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常用方法。例如:
物理教学中,可以引发学生提出“为什么洗过的衣服在太阳下晾晒后能够变干?”“为什么正在烧开水的壶里的水会越来越少?”等问题。
化学教学中,可以引发学生提出“为什么煮豆类粥时加入少量碱面可以让豆子熟得快?”等问题。
生物教学中,可以引发学生提出“为什么冬虫夏草是冬天成虫夏天成草?”“为什么做豆腐乳必须让豆腐发霉长毛?”等问题。
数学教学中,可以引发学生提出“为什么从一个顶点出发,n边形有n-3条对角线?”“为什么平移的图形,形状不变,大小也不变?”等问题。
语文教学中,可以引发学生提出“为什么唐诗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高峰?”等问题。
要了解这种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方法,首先需要了解“经验事实”和“科学解释”两个概念。
什么是“经验事实”?人们每天都在进行观察、实验和调查。在此过程中会遇到许多事物或现象。这些在观察、实验和调查过程中遇到的事物或现象,我们就称之为经验事实。
什么是“科学解释”?能够在观察、实验和调查过程中获得这些经验事实,显然是认识上取得的成果。但是,这仅仅是一种“知其然”的认识成果,人们的认识活动并不就此止步,人们总希望能够进一步获得“知其所以然”的认识成果。也就是说,人们并不满足于知道有没有这种经验事实,还希望能够追问一个“为什么”,以便能够对经验事实做出一些说明。有时,即使已经对经验事实做出了某种说明,人们仍然不满足,还会针对这种对经验事实的说明继续追问一个“为什么”。于是,人们又会对这种已经做出的对经验事实的说明,进一步去做出说明,即做出对说明的说明。所以,所谓科学解释,就是寻找到某种理论,以便对人们遇到的经验事实或低一层次理论做出一定的说明。
例如,人们观察到:某种植物由于长期淹在水中,死掉了。这是一种经验事实。人们不满足于自己的认识就到此为止,还要追问为什么,于是,人们就可以提出植物的呼吸作用原理来对这种经验事实进行解释。植物作为生物,也需要呼吸。植物通过呼吸分解土壤中的有机物而释放一定的能量,这些能量大部分就作为植物生命运动的不可缺少的动力。如果植物长期被水淹着,根部得不到所需要的氧气,根部的呼吸被抑制,根部正常的新陈代谢活动被阻止,植物就要死亡了。通过这种解释,人们就知道了为什么某种植物长期淹在水中会死掉了。
由此可见,任何一个科学解释,从其逻辑结构上看,都包含三个组成部分:一是被解释项;二是解释项;三是被解释项和解释项之间的逻辑联系。也就是说,科学解释的过程就是从解释项中推出被解释项的逻辑思维过程。
 

 

人大出版社天猫旗舰店 | 书香缘电子书店 | 中国高校人文社科网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中国一考网 | 教研服务网络 | 人大社内网 | 友情链接
京ICP证130369号 新出网证(京)字0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1号  有网站下载或登录的问题请联系:010-62515491
邮编:100080 联系电话:010-62514760 E-mail:club@crup.com.cn